【砥礪奮進的五年】多彩河州景千重——臨夏州加快發展旅遊業紀實

2020-12-24 中國甘肅網

甘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

  原標題:【砥礪奮進的五年】多彩河州景千重——臨夏州加快發展旅遊業紀實

  記者 鄒海林

  今年,臨夏州旅遊業風生水起、風光無限。

  新年伊始,和政縣松鳴巖滑雪場、永靖縣鳳凰嶺滑雪場開啟滑雪季,引領冬春冰雪遊新熱潮。

  甫一開春,臨夏縣北塬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時鮮草莓應市,遊園採摘活動日客流量過萬人。

  清明前後,東鄉縣唐汪鎮萬畝杏花綻放,遊杏花村,吃農家飯,田園休閒遊風景這邊獨好。

  「五一」期間,臨夏市河州牡丹文化節迎來觀光旅遊大爆發,累計遊客163萬人次,綜合收入5.5億元。

  好戲還在後頭。6月19日至21日,第七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開幕式將在臨夏州永靖縣舉行,旅遊節將展示山水臨夏、綠色臨夏、美麗臨夏新形象,展開臨夏州旅遊業發展新畫卷。

  從頂層設計入手,強化政策保障,改善基礎條件,構建全域型、全季節旅遊格局

  臨夏旅遊資源豐富,獨具特色。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重大機遇,臨夏州委、州政府出臺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打造旅遊首位產業的思路舉措。同時出臺了《臨夏回族自治州旅遊條例》,以地方法規的形式確立旅遊業發展的戰略地位。

  依據地域空間特性和旅遊資源分布情況,臨夏州科學編制黃河三峽、太子山—蓮花山兩大旅遊區總體規劃,研究制定「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圍繞臨夏市旅遊中心區「一心聯中」,沿山順水自駕遊風情線「一線串聯」,北部黃河三峽板塊、南部太子山板塊「兩極聯動」的總體布局,著力打造甘肅重要的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上的重要旅遊節點,力爭到2020年實現旅遊綜合收入百億元目標。

  有頂層設計,也有基礎保障。臨夏州設立旅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從2016年起,州級財政每年投資1000萬元,重點支持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州、縣市統籌整合區域旅遊資源,「政府建設基礎和優化環境,市場運作經營性項目,社會參與發展,金融推動孵化」,強化旅遊項目建設。「十二五」期間,全州建成旅遊項目116個,累計完成投資92億元。去年實施旅遊項目109個,投資規模172億元,當年完成投資51億元。

  政策驅動、項目帶動、整體聯動,推動臨夏州旅遊資源開發提質增效,旅遊景區建設提檔升級。截至目前,全州已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4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5個,黃河三峽、松鳴巖—和政古動物化石地質公園兩個核心景區入列全省20個旅遊大景區,以河州花兒、河州磚雕、民族建築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劉家峽、松鳴巖、太子山為主的綠色生態文化,以馬家窯彩陶為主的史前文化,以古生物化石、恐龍足印為代表的物種演進文化成為主打旅遊品牌,一個全域型、全季節旅遊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推進「旅遊+」,打造旅遊集群化發展的產業群,讓群眾共享旅遊發展成果

  圍繞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臨夏州著力起好步、下好棋。

  跳出傳統旅遊,謀劃現代旅遊。舉辦齊家文化與華夏文明國際研討會、中國和政古動物化石博覽會、甘肅臨夏黃河三峽休閒旅遊節、中國臨夏花兒藝術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臨夏段比賽、甘肅省高山滑雪錦標賽等,組團參加國內、國際旅遊交易會、省內外旅遊推介會、旅遊商品博覽會及旅遊論壇,聯合馬來西亞吉蘭丹州和伊朗庫姆市連續4年舉辦臨夏國際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吸引和凝聚人流、物流、資金流。

  走出小旅遊,走向大旅遊。以山為脈,以松鳴巖—和政古動物化石地質公園大景區為依託,構建太子山·蓮花山生態文化旅遊帶;以水為脈,永靖縣、積石山縣、東鄉縣、臨夏縣同步動作,整體推進黃河三峽百裡景觀廊道建設,實施黃河三峽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提升規劃;以路為紐帶,建設康樂蓮麓至積石山大河家沿太子山旅遊扶貧大通道,帶動沿線群眾端旅遊飯碗,走致富路子。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客。臨夏州大視角,小切口,優化旅遊環境。旅遊廁所建設管理行動,去年新改建大景區和旅遊城鎮廁所32座,今年啟動新一輪「廁所革命」,計劃5年新改建旅遊廁所100座,總投資4000萬元。開展全域無垃圾示範創建活動,發動全民參與,宣戰亂丟垃圾、亂排汙水、隨意焚燒秸稈柴草、隨意放養牲畜等不文明行為,城鄉環境「淨、暢、亮、美」起來。

  遊客開心,商旅動心,居民舒心。臨夏州不僅培育旅遊業主流業態,更注重發掘與旅遊業結伴的相關產業,打造旅遊集群化發展的產業群和縣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擁有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黃河三峽的永靖縣,立足太極島核心區區位優勢,發展漁家樂、生態遊、休閒遊、體驗遊等特色型的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依託旅遊資源優勢招商引資,不斷完善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產業要素,以大景區資產、土地質押等形式搭建融資平臺,對區域旅遊資源進行整體開發和市場化運營,縣域旅遊業業績、內部驅動力、資源協調能力同步提升,入列絲綢之路十強旅遊明星縣和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縣。

  河州牡丹之鄉臨夏市,以花為媒推進「旅遊+」戰略,從牡丹文化研究、苗木培育、規模種植到精深加工融合項目,從三十裡河州牡丹文化長廊核心景區到八坊十三巷回族民俗生活展示體驗區,從牡丹盆栽、牡丹主題服裝飾品、家紡等用品及牡丹香包、繡花鞋、河州磚雕、雕刻葫蘆等特色產品開發到民族用品展示展銷,從舉辦傳統小吃特色廚藝大賽到臨夏美食展,「+」的對象、內容、方式不斷拓展豐富,「+」起了「賞河州牡丹、遊臨夏美景、品臨夏美食」的多元產業互動互融新業態。

  做大景區、做優特色、做響品牌,臨夏州旅遊業呈現出「井噴式」增長的強勁勢頭。截至去年底,全州旅遊接待人數從2011年的310.2萬人次增加到1110.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從2011年的11.2億元增長到48.1億元,年均增幅均超過20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全州旅遊接待人數81.99萬人次,同比增長63.82%,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69億元,同比增長57.88%。

  臨夏州旅遊業也成為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數、服務人民群眾的橋梁。太子山下的和政縣,是臨夏州雙底雜交油菜種植區,藉助油菜花旅遊節和主題招商項目推介活動接地氣、攢人氣,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鏈條和農業觀光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的產業模式,每年增加農民收入2億元。而在全州,以「住農家院、吃農家飯、睡農家炕」為主要內容的農家生活體驗遊,以草莓、杏子、紅棗採摘為主要內容的特色採摘遊,以走進田間地頭、感受田園風光為主要內容的鄉村田園休閒遊,帶動旅遊專業村11個、農家樂750戶,帶動就業2.1萬人,鄉村旅遊接待人數去年達到47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6億元。

相關焦點

  • 牡丹花簇香萬裡 多彩河州景千重——臨夏市旅遊經濟發展紀實
    牡丹花簇香萬裡 多彩河州景千重——臨夏市旅遊經濟發展紀實臨夏市紅園盛開的牡丹臨夏市60裡牡丹長廊遊客在牡丹園遊覽遊客在八坊十三巷參觀據記者了解,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臨夏市立足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旅遊資源兩大優勢,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主題,依託牡丹文化月、臨博會等重要節會平臺,加快培育生態經濟,將旅遊業打造成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
  •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
    近日,「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面向市民免費開放。其中,故宮的文創產品和數字文物引發關注。  此次成就展以「砥礪奮進的五年」為主題,內容涵蓋改革發展、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
  •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
    近日,「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面向市民免費開放。其中,故宮的文創產品和數字文物引發關注。  此次成就展以「砥礪奮進的五年」為主題,內容涵蓋改革發展、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
  • 【砥礪奮進的五年】甘南迭部縣旺藏鄉發展特色紅色旅遊(視頻)
    原標題:【砥礪奮進的五年】甘南迭部縣旺藏鄉發展特色紅色旅遊(視頻)[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朱梅、劉華楨):1935年和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兩次途經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旺藏鄉。旺藏寺與次日那村為紅軍敞開了懷抱。毛澤東曾在次日那村暫居。   毛澤東舊居如今的主人桑傑介紹說,他的爺爺奶奶曾經接待過毛主席。
  • 京港青年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 「意外」發現自己照片
    26日,「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向公眾開放。40多名北京和香港的學生參觀展覽。圖為學生們在展覽中發現了自己的照片,他們在合影照前留念。王駿 攝中新網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曾鼐)「看,右邊的人就是我」、「我是舉手的那個」……26日,「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向公眾開放。40多名北京和香港的學生,在展廳中「意外」發現了自己的照片。「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設計了十個主題展區和一個特色體驗展區,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在第三展廳前,一個巨幅的合影照片,吸引了這些學生的目光。
  • 砥礪奮進這五年(二)
    砥礪奮進這五年(二) 2021-01-05 2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這五年】砥礪奮進,南明公安的這五年
    【我們這五年】砥礪奮進,南明公安的這五年 2020-12-11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宜章:「砥礪奮進的五年」卓有特色成效
    央廣網宜章9月19日消息(記者鄧文輝 通訊員劉從武)9月18日,湖南省郴州市「砥礪奮進的五年」系列新聞發布會宜章縣專場在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宜章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潤槐通報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該縣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 王福豹臺長帶領臺領導班子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主題展覽
    王福豹臺長帶領臺領導班子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喜迎黨的十九大,追趕超越在陝西》主題展覽10月10日下午,王福豹臺長帶領臺領導班子前往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參觀了《砥礪奮進的五年——喜迎黨的十九大,追趕超越在陝西》主題展覽。
  •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義」氣奮發展亮眼成就 「烏」動...
    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9月25日,「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正式開展。展覽共分10個主題內容展區和1個特色體驗區,主題鮮明、重點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依法治國、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重大時間、事件節點和重大舉措均得到展示,全面宣傳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 湖南宜章:「砥礪奮進的五年」卓有特色成效
    央廣網宜章9月19日消息(記者鄧文輝 通訊員劉從武)9月18日,湖南省郴州市「砥礪奮進的五年」系列新聞發布會宜章縣專場在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宜章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潤槐通報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該縣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 長沙簡牘博物館講解員參與解說「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9月25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聯合主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正式開幕。作為一名基層講解員,來自長沙簡牘博物館的張奕銘,歷經嚴格的推薦、選拔、面試,成功入圍「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講解員名單。
  • 上林縣:砥礪奮進五年路 乘風破浪更遠航
    五年彈指一揮間,「十三五」即將落子收官。五年來,通過一系列布局更廣、政策更準、措施更實的部署,上林縣步入了高質量發展徵程。五年篳路藍縷,五年披荊斬棘。五年砥礪奮進,五年蹄疾步穩。這是上林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充滿成就的五年。五年來,上林縣經濟運行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的良好格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實現情況總體較好,全縣經濟持續較快健康發展,改革開放繼續深化,社會民生事業穩步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生態環境大幅改善,社會發展總體和諧穩定。
  • 【砥礪奮進的五年】華電集團山西公司篇
    【砥礪奮進的五年】華電集團山西公司篇 發布時間:2017-10-16   來源:電力網   時間的刻度,標註發展的方向
  • 五年砥礪奮進 蘆山地震災區走出一條科學重建、跨越發展新路
    五年砥礪奮進 蘆山地震災區走出一條科學重建、跨越發展新路   五年砥礪奮進,五載風雨兼程,「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區書寫了浴火重生、奮進跨越的人間奇蹟。  人們不會忘記,在每一個關鍵階段、重要時刻,都凝聚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殷切關懷,準確指引。  人們更不會忘記,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要在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繼續發力,把人民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 【我們這五年】修文公安砥礪奮進的五年
    【我們這五年】修文公安砥礪奮進的五年 2020-12-15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砥礪奮進的五年】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
    【砥礪奮進的五年】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 原標題:   【砥礪奮進的五年·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  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  ——雲南緊扣「三大定位
  • 臨夏州:稅收助力旅遊業加速回暖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前4個月,臨夏州旅遊產業收入較往年有所下降。面對這一情況,臨夏州稅務局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將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送到旅遊行業納稅人手中,以實際行動支持全州旅遊行業回暖升溫。
  • 調結構 促發展 惠民生——臨夏州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高...
    調結構 促發展 惠民生——臨夏州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綜述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深冬時節,走進甘肅臨夏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溫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臨夏市南龍鎮妥家村草灘社發展觀光農業,吸引周邊大批群眾前來觀光遊玩。資料圖。拓寬思路 多措並舉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對新時期「三農」工作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砥礪奮進的五年:彰顯中醫藥特色 培育中醫...
    彰顯中醫藥特色 培育中醫藥實用人才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砥礪奮進的五年 馮剛利 寧靜 劉彥妮 砥礪奮進,春華秋實。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堅持走內涵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特色發展之路,努力打造「文明高專、特色高專、數字高專、幸福高專」,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招生就業形勢向好,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五年來,該校向社會輸送大、中專畢業生139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