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環境保護局局長馬成:一庫八網三平臺,構建生態環境...

2020-12-25 中國環境

 

  各位領導、各位與會代表:

  大家好!很榮幸受邀來到美麗多彩的貴陽參加此次會議。今天我向與會代表匯報的題目是《張掖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管理平臺構成「天眼」守護祁連山》。

  祁連山位於甘肅省西部邊境,由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它是河西走廊的「母親山」,歷史上河西走廊孕育的絲綢之路文明和「三大走廊」之一的戰略地位,都得益於祁連山的滋養。

  從這幾張圖可以直觀看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它位於黃河之西,夾在青藏高原祁連山脈和蒙古高原之間,西連大沙漠,東西長約一千公裡,南北寬從幾十到百公裡不等,因形似走廊而得名。

  新的時代背景下,河西走廊是「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部分;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張掖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黑河流域中遊,生態區位十分顯要。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張掖段面積達151.91萬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76.4%。發源於祁連山的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在祁連山滋養的河西綠洲中,張掖綠洲是其中最大的一塊。可以說,沒有祁連山,就沒有黑河;沒有黑河,就沒有張掖綠洲。保護好祁連山和黑河流域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河西走廊乃至整個西北人民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近年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工作「八個著力」的重要指示和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批示精神,推動全域生態文明建設。2017年6月,張掖市政府印發了《張掖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全市生態監測網絡建設要實現監測點位布設全覆蓋、監測數據可靠能共享、監測預報預警成體系、測管聯動可追責。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能準確反映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汙染源排放狀況及潛在生態環境風險。

  基於在祁連山生態保護中的關鍵地位,張掖市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了以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列衛星為依託,以「一庫八網三平臺」為主要內容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構建了全市生態環境監管的長效機制。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匯報闡述衛星遙感技術在生態環境網絡監控體系中的具體應用和做法。

  一、以衛星遙感技術為支撐,建立生態環境立體化監管模式。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張掖市生態環境監管工作點多、線長、面廣以及高度分散、多頭監管等問題日益突出,加上縣區、鄉鎮(街道)環保執法力量薄弱,監控方法時空間隔大、費時費力、成本過高、難以具備整體普遍意義上的監管等問題,傳統的環境監管方式已力不從心,特別是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問題被通報之後,為加強生態環境綜合管控能力,完善生態環境監管長效機制,通過科技支撐手段建立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顯得尤為重要。

  (一)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是完善全域生態環境常態化監管的迫切需要。通過遙感和地面生態監測等手段,整合現有環保監測網絡,實現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與脆弱區、湖泊溼地、草原等的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趨勢開展常規監測、生態調查和動態評估,為祁連山和黑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提供服務,有效提高對生態環境全面監管的科學化和精準化水平,從而實現對全域生態環境常態化的監管目標。

  (二)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是全市生態環境科學管理與風險預警和防控的根本保障。將天基遙感監測及地面監測監控有效融合,對全市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趨勢進行大尺度環境監測,藉助衛星遙感對人類活動、生態破壞及環境變化形成的遙感影像熱力圖,實時獲取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數據並進行定期比對,使生態環境監測準確反映生態環境風險,有效提升全市生態環境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和保障水平。

  (三)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是提高全市環境監管執法水平的有效途徑。將衛星遙感和地面監測等各種監管手段有效結合,加大對重點區、敏感區、臨界區的空中監管,有效延伸環境監管區域和範圍,逐步實現管轄區域「全覆蓋、立體化、高精度」監控。通過環境監管執法終端和業務平臺的管理操作,實現信息隨時上報、現場拍照上傳、實時接收監察任務等功能,逐步實現環境監管執法工作管理精細化、監督常態化、處置流程化。通過衛星系統對現場執法人員進行人員定位,查看現場執法人員運動軌跡,使監測執法更加直觀便捷,確保監管巡查無盲區、無死角,增強全市生態環境的綜合管控能力。

  二、以「一庫八網三平臺」 為內容,構建生態環境一體化監測網絡。

  充分發揮遙感監測大範圍、快速、動態、客觀等技術特點,推動環境監測由點上向面上發展、由靜態向動態發展、由平面向立體發展。

  (一)建立「一庫」,打造生態環境數據平臺。對全市各生態功能區進行不同尺度的生態狀況監測與分析評估,構建包括祁連山和黑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實時監測數據、遙感數據、基礎地理數據、生態環境專題數據、地面調查數據多源數據綜合匯交的生態環境保護大資料庫,建成全市生態環境基礎數據體系,打造基礎性、綜合性、功能性於一體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

  (二)建設「八網」,構建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通過甘肅數據與應用中心,整合相關地面觀測臺(站),構建天地一體化的監測網絡。一是整合7個省級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和2個國家級自動監測站數據以及12個重點網格區域揚塵汙染監測微站點,建立覆蓋全市縣級以上城市的空氣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網絡;二是整合正在建設的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以及飲用水源地監測數據,在城市河段、重要湖庫、跨界河流出入界處增設地表水監測斷面,建立水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網絡,逐步實現全市重要水功能區監測全覆蓋;三是在汙染行業企業、固廢集中處理場地、採礦區、歷史汙染區域、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主要果蔬菜種植基地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基地及周邊等風險區域增設監測點位,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網絡;四是整合逐步建成的全市縣級以上城市區域聲環境、聲功能區、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數據,建立聲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網絡;五是整合市級機動車尾氣監管平臺數據和轄區內機動車環檢機構監測數據,建立機動車尾氣監管數據網絡;六是整合逐步建立的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採集環境地表γ輻射劑量率監測數據,建立輻射環境監測數據網絡;七是通過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平臺監督重點排汙單位實時傳輸在線監測數據,建立重點排汙單位汙染源監測數據網絡;八是通過建設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實現對城市重點區域及人類活動密集區的適時監控,建立城市重點區域監控數據網絡。

  (三)建立「三平臺」,提升生態環境監管效能。針對祁連山和黑河溼地自然保護區雪線上升、草原退化、湖泊變化、沙漠化、生物多樣性等問題,建立「三大平臺」,不斷增強全市生態環境監測、評估和預警能力,大力提高對生態環境監管的科學化、精準化水平。一是建立祁連山和黑河溼地生態環境本底評估與動態監測平臺,以衛星遙感、地面生態定位監測為主,無人機和現場監測為輔,開展祁連山和黑河溼地生態環境動態監測與評估,對人類幹擾、生態破壞等活動進行監測、評估與預警,及時為與國土、林業、水利、農業等部門提供工作數據並實現信息共享;二是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項目監控平臺,通過地面遙感和高分衛星監測,加強對祁連山區域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水域林區及黑河流域的整體監控,為推進祁連山和黑河溼地系統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提供數據支撐和項目績效評估,切實推進土壤修復整治、礦山環境治理和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工作有序進行,確保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發揮應有效應。三是建立智慧環保平臺,通過手機APP集成環保動態、對外宣傳、內部辦公、移動執法、現場監測等功能,提升現場執法人員的執法能力和執法效能,提高區域環境監測預警、監察執法以及多部門業務協同管理水平,初步構建「日常管理—監督舉報—問題受理—限時辦結—自動反饋」的環境執法機制。

  三、以實現生態環境全覆蓋監管為目標,提高全市生態環境科學管理水平。

  通過建立健全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對全市生態環境的發展趨勢和潛在風險進行全面準確的判斷,不僅實現了對全市環境質量、重點汙染源、生態環境狀況監測全覆蓋,同時也實現了對全市生態環境科學管理、風險預警和防控。項目建設主要取得了六個方面的成效:一是實現自然保護區常態化監管,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每月對祁連山及黑河溼地自然保護區進行遙感監測,對兩個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汙染源排放狀況及潛在環境風險常態化監控,達到了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完成整治的目的。二是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實現有效集成,監管決策更加科學。通過對大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關鍵性指標開展全天候監測,實現了生態環境主要監測指標數據的有效集成,為汙染防治提供詳實的數據。三是重點企業監控數據實現在線傳輸,監管責任更加明確。督促重點排汙單位通過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平臺實時傳輸汙染源在線監測數據,履行汙染物排放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法定責任,強化了企業汙染防治的主體責任。四是環境監管執法實現智慧化,監管效能明顯提升。全面推行「三化兩分一強化」環境監管執法模式,配備移動執法終端,實現現場調查違法證據拍照錄像和實時傳輸,做到市級環境監管執法巡查、稽查和縣級環境監管現場執法檢查兩個全覆蓋,全面提高環境執法效能,有效解決了環保執法面大量廣和環保執法人員少的問題。五是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實現實時預報預警,監管時效更加及時。通過對重要生態功能區人類幹擾、生態破壞等活動適時監測、評估與預警,對出現的環境問題及時預警,對突出環境問題及時整治,有效化解生態環境風險,防範汙染事件的發生。六是各部門實現生態環境監測數據互通共享,監管內容更加多元。通過對祁連山和黑河流域環境質量、生態狀況、森林覆蓋、草原植被、氣象防雷、水利資源、水土流失、地理信息、農田灌溉等遙感數據的有效集成,為國土、林業、水利、農業、環保等部門提供長期的網絡數據共享服務。

  「一庫八網三平臺」的建立,是衛星遙感技術與網際網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善於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刻把握衛星遙感技術應用規律和網際網路發展趨勢,開展數字環保、智慧環保建設的生動實踐。張掖市在衛星遙感技術構建生態環境監管上的做法得到了國家部委、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5月30日,省政府在張掖召開全省生態環境監管機制改革工作現場推進會,明確以張掖市「一庫八網三平臺」生態環境監測項目為樣板,在全省推廣建設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監管平臺,切實提升全省生態環境監管水平。

  各位領導,此次全國環境網際網路會議的召開,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對於我們了解生態環境領域的前沿科技和最新成果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我們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有利於我們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水平和環境監管效率。在此,衷心感謝此次會議的主辦方中國環境報社和貴州省環境保護廳。

  張掖「居中四向」,地理位置優越,旅遊資源富集,草原溼地、冰川雪山、丹霞奇觀、大漠戈壁等多種地形地貌交錯其間,絲路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長城文化等多元文化交匯貫通。盛夏時節的張掖景色怡人,氣候適宜,歡迎各位朋友到張掖做客、指導工作。

  以上是我的交流發言,如有不妥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一園三帶」厚植張掖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
    近年來,張掖市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為統攬,精心謀劃,科學規劃並實施祁連山國家公園、黑河生態帶、交通大林帶、城市綠化帶為主要內容的「一園三帶」生態示範工程,縱深推進自然生態修復和大規模國土綠化。近三年完成營造林83萬畝,修復「三化」草地170萬畝,帶動全市近三年每年造林面積達50萬畝以上。
  • 【人民網視頻】張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邀您暢遊金張掖
    【人民網視頻】張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邀您暢遊金張掖 2019-12-1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省張掖市來滬進行招商推介 一批項目集中簽約
    張掖市政府副市長於永梅說:「張掖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早在漢唐時期就是古都長安以西最大的商貿中心,古絲綢之路三條線路在此匯聚相交、東西方文化在此交融薈萃,造就了張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燦爛的歷史。」
  • 一起看看甘肅省張掖市國家溼地公園「水鄉澤國」的勝景吧
    近些年,整個中國的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幾乎每個城市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略顯貧窮的西部城市,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經濟的刺激下,都慢慢褪去了「貧窮」、「落後」的外衣。西部城市雖然經濟發展趕不上沿海城市,但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卻為發展旅遊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胖虎奢侈品馬成:關山難越 順勢而生
    有關於馬成大三時期休學創業賺取第一桶金、畢業後不甘於體制內的安穩狀態,再次創業並取得成功的勵志故事,屢見於商業報導,但卻鮮少有人提及,馬成及胖虎奢侈品為中國二手奢侈品行業帶來的撬動意義及長尾效應。當然這是一個埋沒不了價值的時代,即便低調如馬成,也能透過其對胖虎奢侈品的品牌布局及運營構建,窺見馬成其人的商業格局。
  • 【高頓中級會計】甘肅省張掖市哪家中級會計培訓機構好?
    俗話說的好「懷有一證,如有一寶」。會計行業在我國正在迅猛發展,會計行業正進入一個快速迭代的時代。各大企業也提高了財會部門的用人要求。你若想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那你從學歷,能力和持有證書這三個方面你總得有一樣拿的出手的東西。
  • 市生態環境保護局、秀英區、龍華區、瓊山區、美蘭區公布生態文明...
    本報12月28日訊(記者蔡佳栩 通訊員孫凱)根據省委巡視及市委巡察工作部署,十三屆市委第四輪巡察對海口市生態環境保護局及秀英區、龍華區、瓊山區、美蘭區開展了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專項巡察,2018年7月,市委巡察組向被巡察單位黨組織反饋了巡察意見。12月24日,市生態環境保護局及秀英區、龍華區、瓊山區、美蘭區公開了巡察反饋意見的整改情況。
  • 甘肅這2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省級覆核...
    》(自然資函〔2020〕71號)等文件精神,結合張掖市制定印發並組織實施的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方案、歷次遙感監測和「綠盾行動」反饋問題專項整改方案以及生態修復等技術要求,我廳於2020年10月21日至26日派出驗收組,採取實地查勘、查閱資料、座談交流等方式,對張掖市申請省級驗收的張掖黑河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7項涉農項目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了省級覆核驗收,形成以下意見:
  • 甘肅省在韓推介「絲綢之路」旅遊線
    中新社首爾4月16日電 (記者 曾鼐)中國甘肅省16日在韓國推介多條「絲綢之路」旅遊線路,並發布針對境外遊客和招商引資的多項優惠措施。4月16日,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與韓中文化友好協會籤署合作協議。中新社記者 曾鼐 攝  當天,甘肅文化旅遊招商推介交流活動在首爾舉行。
  • 甘肅省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及《甘肅省環境保護條例》修訂情況新聞...
    發布會現場 11月20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甘肅省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及《甘肅省環境保護條例》修訂情況新聞發布會。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反映我省環境保護立法工作取得的實效。省生態環保督察專員蔡桂星對我省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及《甘肅省環境保護條例》的修訂情況進行介紹,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山東三地最新通報:一局長被查,任新職僅半年
    濰坊濰坊市生態環境局昌樂分局黨組書記、局長江爾玉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經濰坊市紀委監委指定,目前正接受昌樂縣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昌樂縣拆遷安置工作辦公室黨委委員、副主任2012.02 昌樂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委委員,縣拆遷安置工作辦公室副主任2012.03 昌樂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縣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辦公室黨支部副書記、主任2012.11 昌樂縣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主任2016.01 昌樂縣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局黨支部書記、局長
  • 「百姓大舞臺」甘肅省張掖市文藝調演(臨澤縣專場)即將精彩呈現
    「百姓大舞臺」甘肅省張掖市文藝調演(臨澤縣專場)即將精彩呈現 2020-12-22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丹霞神韻 • 彩繪張掖」——第五屆甘肅省十四市(州)美術作品...
    >展覽地點張掖市美術館2020年12月2日上午十時,由甘肅省美術家協會、中共張掖市委宣傳部、張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張掖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張掖書畫院、張掖市美術館、張掖市美術家協會承辦;甘州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甘州區南華書院工作辦公室、來德書院協辦的「丹霞神韻·彩繪張掖」第五屆甘肅省十四市(州)美術作品聯展開展儀式在張掖市美術館隆重開展
  • 黃山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黃山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2017-02-20 09:15:00來源:央廣網   據黃山市政府消息
  • 甘肅張掖市山丹縣首座基督教堂迎來獻堂慶典
    據山丹縣教會王曉穎長老介紹,趁著有牧者前來參加慶典,山丹教會於18日舉辦了一天的聚會,邀請牧者證道;19日上午是獻堂感恩禮拜和獻堂典禮,甘肅省基督教兩會副會長寇建國牧師在感恩禮拜中證道,甘肅省基督教兩會會長穆崗浪長老在獻堂典禮上致辭,山丹縣統戰部部長、宗教局局長以及公安局、政協辦公室的領導出席了獻堂典禮,宗教局局長做了講話,王曉穎長老做了建堂報告;19日下午是牧者證道,20日是主日崇拜
  • 甘肅省公示58家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蘭州這9家機構名列其中!
    12 月 8 日,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經省政府同意,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示了全省 58 家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名錄,我市 9 家機構名列其中。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名錄:一、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1. 甘肅省公共資源交易局二、市(州)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2. 蘭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3.
  • 院士專家為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問題建言獻策(三)
    (三)  傅伯傑個人簡介  自然地理學、景觀生態學家1958年1月4日生於陝西省鹹陽市。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現任國際生態學會副主席,國際景觀生態學會副主席、國際長期生態研究網絡副主席、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生態學會副理事長。曾任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局長。  主要從事景觀生態學和綜合自然地理學研究。在土地利用結構與生態過程、景觀生態和生態系統服務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
  • 張掖市風光
    張掖市,甘肅省省轄市。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之美稱。面積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萬。
  • 張掖市圖書館:陶立璠先生書畫作品展在南華書院開展
    中國民協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民間說唱」專家組組長苑利,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大系出版工程學術委員會顧問、大系出版工程基礎資料資料庫專家陶立璠,甘肅省民協常務副主席、大系出版工程甘肅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工作辦公室主任杜芳,張掖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社科聯主席索曉靜,張掖市文化和旅遊局調研員苟永新,甘州區委宣傳部調研員韋強出席了儀式,甘州區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李紅新主持儀式,中國民間大系出版工程社會宣傳推廣活動
  • 2020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甘肅)高峰論壇在...
    中國甘肅網6月5日訊(本網記者 錢文智)6月4日下午,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和慶陽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2020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甘肅)高峰論壇」在甘肅省慶陽市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