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遊客赴香港澳門搶購奶粉已不是新聞,但為了買幾罐奶粉,打架打到香港去,這還是第一次。
3月9日,5名顧客在香港灣仔一家店鋪排隊購買奶粉時,因為發生口角爭執,最終釀成鬥毆事件,均被香港警方拘捕。
事實上,這起鬥毆事件是近日奶粉搶購戰中的一個極端事件,背後反映出的,則是經歷了三鹿奶粉事件之後,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任缺失。由於消費者選擇了用腳投票,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近年來迅速被進口奶粉吞噬,在杭州的超市裡,國產奶粉和進口奶粉的佔比,已經呈現出了二八分化。
這場為奶粉的鬥毆發生在9日上午8時許,5名顧客在香港灣仔一家店鋪排隊購買奶粉時發生了爭執,最後釀成鬥毆事件,香港警方隨後將涉事5人拘捕。這些為奶粉上火的內地客,可能要平生第一次站在被告席上。
香港警察公共關係處發言人透露,鬥毆事件涉及兩夥人,一夥為2名香港女性和1名內地男性,另一夥為2名內地男性。發言人表示,兩夥人因購奶粉排隊起爭執,2名內地男性火氣難抑首先動手,而後演化成5人混戰。其間,一名46歲內地男子被對方用奶粉鐵罐擊中頭部。警方到場後,兩夥人均稱受傷,全部送至律敦治醫院治理。隨後警方以在公眾地方打架罪拘捕5人。
這起事件讓內地遊客赴港搶購奶粉的事件再次升級。
今年以來,由於對國產奶粉的不信任,內地進口奶粉價格又相對較高,不少內地遊客紛紛湧入香港澳門,排隊搶購嬰幼兒奶粉,一度造成港澳地區嬰幼兒奶粉供應緊張,並引發走私分子將香港市場上的國外品牌奶粉,通過「水客」等非法渠道走私入境牟利。
為了保證嬰幼兒奶粉的供應,香港和澳門的不少商家紛紛推出「限購」措施。
鬥毆事件發生的這家店鋪負責人也表示,公司為改善嬰兒奶粉供應緊張的局面,讓更多有需要顧客可以購買到所需的奶粉,已經在店鋪門口張貼告示,嚴格執行顧客購買嬰兒奶粉「限購」措施。
為搶奶粉五人打群架
香港發生的奶粉鬥毆事件背後,是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任缺失。而在杭州的超市裡,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也正在被進口奶粉逐步吞噬。
「國產和進口奶粉對比,不管是品牌數還是市場份額,都是差不多2∶8。」物美文一店雜貨部馬經理說,國產奶粉萎縮和進口奶粉強勢的結果就是現在的二八開,除了貝因美、伊利、蒙牛還在銷售,現在超市貨架上已經多年不引進其他國產嬰幼兒奶粉品牌,而還在購買國產奶粉的顧客,大部分是受經濟條件限制的工薪階層。
在顧客消費水平和客單價偏高的世紀聯華慶春店,國產奶粉連兩成份額都佔不到,「國產奶粉中,只有貝因美和伊利的銷售還能持平。」慶春店副店長丁穎說,進口奶粉的銷售每年都能保持15%左右的增長,其他國產奶粉品牌的份額幾乎都被進口品牌瓜分了。因為消費者對嬰幼兒產品需求的高端化,超市還有引進新的進口奶粉品牌的計劃。
杭州超市裡八成是進口奶粉
杭州一家名為「依寶貝之戀」的嬰幼兒產品銷售商在大半年前賣掉了最後一批國產奶粉庫存,現在,它的實體店和網店上都已經徹底不賣國產奶粉。
「因為很多顧客都把給孩子吃的奶粉從國產換成進口的。」產品部負責人王女士說,「依寶貝之戀」的顧客大多數是杭州的中等收入水平家庭和80後的年輕父母,他們對進口奶粉的信任感要遠遠強過國產,代購明治和美素成了最主流的奶粉業務,像明治的奶粉還經常會發生貨源緊張的情況。
「如果能讓消費者接受,我們當然更願意賣國產品牌。」王女士說,無奈的是在家長們最關心的安全問題上,國產奶粉得不到信任。
在專業的母嬰類產品銷售網購平臺紅孩子上,嬰兒奶粉這一欄裡,國產品牌所佔的比例非常少,相關負責人說,因為紅孩子主要顧客群是一線城市的消費者,他們現在大多是進口奶粉的擁躉,所以國產品牌的奶粉就賣得不好了。「我們與消費者接觸下來,很明顯很多人還沒有從三聚氰胺的陰影中恢復過來。」
在淘寶網的母嬰平臺上,最熱銷的奶粉全是進口品牌,有個三皇冠賣家,一款明治2段850克裝的奶粉,最近30天賣出了8394罐。
消費者大多只買進口奶粉
記者 張鵬 林晗 鄔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