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陳詩昂/文 記者 王訪賢/圖
前段時間,國家發改委官方頭條號發布的一則訊息,挑動著鄭州人的神經:
在國家發改委一直屬聯繫單位組織的講座上,其邀請的專家談及鄭州建設航空型內陸自貿港的可行性和努力方向。
在他們看來,有可行性嗎,鄭州應該向何方努力?河南商報記者採訪了這兩位專家。
1、鄭州要建自貿港
鄭州要建自貿港!最近,鄭州多個區域自媒體推送了類似標題的消息。
這一信源,出自6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官方今日頭條號發布的一則簡訊:6月12日下午,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組織召開第六期月壇茶座——自貿港(區)建設專題講座,邀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劉宏,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進行輔導學習和研討,結合正在開展的《鄭州「空中絲綢之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進行專題研究,深入交流鄭州建設航空型內陸自貿港的可行性和努力方向。
國家發改委網站顯示,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均是其直屬聯繫單位。有了這些官方要素的加持,不少人為之振奮,認為是政策出臺前的放風。
2、鄭州有關方面對海南自貿港建設非常重視
日前,河南商報記者聯繫上了兩位專家。
為什麼會從海南談到鄭州?在當天的講座上,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劉宏談及鄭州的情況更多一些。
他說,提出鄭州建設航空型內陸自貿港,有兩個契機:
一是按一般規律,就像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後,許多省份陸續申報創建一樣,當海南自貿港建設方案出臺後,各個省份勢必會考慮建設自貿港。自貿區升格為自貿港,意味著更高的自由度、開放程度和更大的政策優惠度。
二是早在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會見盧森堡首相格扎維埃·貝泰爾時強調,中方支持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從正在開展的《鄭州「空中絲綢之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看,河南也想藉此做一些文章。」劉宏說。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講座上談及鄭州,這反映出鄭州有關方面對海南自貿港建設非常重視,希望更好理解國家下一步改革開放的方向和路徑。
「因此在這一背景下,對鄭州是否具備條件、能否有所作為進行了探討。」張燕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據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其實,鄭州要申建自貿港,並非新話題。比如,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就有駐鄭全國人大代表向大會提出建議,支持鄭州申建自由貿易港。
此外,在2019年7月4日鄭州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中,也明確提出要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3、鄭州建設自貿港的可行性及努力方向
a.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鄭州應該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往前走
就鄭州建設航空型內陸自貿港的可行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的觀點更為理性。
他認為,海南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剛起步,需要時間探索。下一步上海臨港新片區、浙江自貿試驗區、鄭州航空貨運樞紐,都有機會,關鍵看誰做好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先試的準備。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批以來,鄭州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目前看,還處在發展過程中。鄭州應該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張燕生表示。
受訪中,他談及鄭州機場的運輸數據。去年,鄭州機場客運全國排第12位,貨運全國排第7位,這一位次放在全球來看,全國排名第4位的成都雙流機場尚未進入全球前20,「實際上,鄭州還沒有進入國際航空運輸的主戰場。」
張燕生進一步解釋說,也就是說,無論今後是否建設(航空型內陸)自貿港,鄭州機場首先應該成為一個重要樞紐。
b.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劉宏:鄭州應考慮如何做好「四路並進」的文章,並融入國家整體戰略
「下一步,會有一些區升港,但不一定有多快,不一定有多麼大的熱潮,但一定會有。」這是劉宏的判斷,依據是當下中國一直在探索如何進一步擴大開放。
在他看來,申請、創建自貿港的過程就是地方提升、建設的過程,它會帶動這一地方對外開放意識、觀念、政策、措施、方案、配套、水平等各個方面的提升,這是國家願意看到的。
受訪中,劉宏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目前已經有省份開始在做區升港的相關謀劃,「下一步競爭會很激烈」,鄭州若申報創建自貿港,過程註定不易。
在他看來,鄭州相比其他18個自貿區有一定優勢。比如,已有的與航空相關、依靠航空運輸的臨空產業已經具備一定基礎,以此為基礎輻射現代服務業、生物醫藥、精密儀器、航空配套設備等產業,可使其嵌入全球產業鏈。
同時,無論是古典時期還是現代,交通運輸都是決定商業、產業發展的根本,而放眼全國,河南在這方面是最具優勢的一個省份,尤其是將空中、陸上、網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四路」聚集到一個區域。
劉宏認為,如何考慮將空中絲綢之路的建設與另外三路的建設相協同,做好「四路並進」的文章,融入國家整體戰略,這是鄭州的努力方向之一。
4、除了方便「剁手」,自貿港還有這三方面意義
自貿港有物理空間上的概念,其邊界上應該有一條線、一堵牆,線內是自貿港,線外便是關境以內。
而從自貿區到自貿港,變化不止一點半點。「各位如果到海南去旅遊,建議大家多帶點錢,準備剁手吧。」這是6月8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相關部委負責人就《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有關情況答記者問時的話。
劉宏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零關稅是海南自貿港的重要制度設計,由區升港,無論是關稅,還是商品進口種類、數量,消費者都會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對於生產者而言,以中間產品進口為例,目前關稅有高有低,而區升港後,可以像海南一樣制定自貿港進口徵稅商品目錄,有了很大的自主權,這對於地方更好嵌入全球產業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意義重大。
此外,劉宏還談及,除了關稅的大幅降低,自貿港的建設還意味著區域內國際交往更加頻繁、密切,更低外資準入門檻,更多的外資進入領域,其對關境內更高的輻射能力。
他特別提到,海南自貿港保留並不太高的原產地規則30%的標準,「這既賦予了海南留有更大的生產製造的餘地,又為內地生產製造業留下了附加值空間,為鄭州航空型內陸自貿港的建設樹立了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