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鳥。
長久以來,這句口口相傳的對子,既是對鳳山人傑地靈的一個褒獎,也道出了鳳山謀求發展的一個困境——因為沒有路,想走出大山,寸步難行,除非像鳳凰一樣飛出去。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則百業興。近年來,鳳山縣通過實施東巴鳳基礎設施大會戰、村屯通水泥路惠民工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飛速發展,群眾出行條件極大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鳳山不但能出鳳,還能引「鳳」進山。
今年9月30日,在施工單位的努力下,鳳山至天峨二級公路三崗嶺隧道順利開通。至此,鳳山至凌雲(邏樓)、鳳山至天峨(鳳山段)二級公路路基工程全部完工。項目竣工後,將讓鳳城、長洲等5個鄉鎮50多個行政村近10萬名群眾受益。
一直以來,在幹線路網建設上,鳳山都會面臨資金保障「牛鼻子」問題。能否把「牛鼻子」牽牢,關係到路網建設能否順利推進。
根據工程預算,鳳山至凌雲(邏樓)、鳳山至天峨(鳳山段)兩條二級公路總投資為8.293億元,其中,國家補助資金5.3584億元,地方配套資金2.9346億元。
作為年財稅收入剛過億元的貧困縣,鳳山該如何解決近3億元的項目地方配套資金問題呢?鳳山縣委、縣政府主動作為,創造性地提出了「政府承擔業主,借力金融支持,項目實施總承包」的項目融資和管理模式,既有效解決了項目地方配套資金難問題,又充分發揮金融資金社會效益,使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事實上,鳳山至凌雲(邏樓)、鳳山至天峨(鳳山段)的建設,僅僅是鳳山縣自力更生、想方設法改善交通狀況的一個縮影。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鳳山縣通過申項目、建幹線、構網絡、提等級、保暢通,出縣通道更為快捷,鳳山至南寧時程縮短至5小時、至金城江時程縮短為4小時,內聯外通的交通格局初見雛形。
幹線路網建設的快速發展,也進一步優化了鳳山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一批「金鳳凰」進山發展。2015年,該縣共完成招商引資內資到位8億元,外資到位135萬美元,超額完成2015年全市下達的績效考評指標任務。
「目前,河百高速鳳山連接線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鳳山至樂業二級路爭取今年開工,鳳山至巴馬一級路建設項目力爭明年開工,同時謀劃實施東蘭經鳳山至雲南羅平的高速公路。」鳳山縣縣委書記廖錦成介紹,鳳山將不斷推動幹線路網建設,建立與外界聯繫的快捷通道,爭取引進強優企業進駐。
此外,依託國家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扶持力度,鳳山積極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為徹底改變農村落後的交通面貌、打破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瓶頸提供了堅實基礎。
產業跟著公路走,公路促進產業活,產業推動農民富。如今,農村公路建設已成為鳳山脫貧攻堅力度最大、成果最顯著、農民最受益的成果之一。
「以前養豬出欄,還要出錢請人僱馬運出去,最近的圩街和學校也要走2個小時。」談起道路變化,喬音鄉久隆村比龍屯的羅起國感慨頗多。
2004年,由政府出資、群眾投工投勞,打開屯至比龍屯修了一條4公裡長的砂石路。2016年,這條砂石路升級為水泥路。「只要20分鐘,就能到喬音街上。」羅起國說,如今,外地老闆可以開車進村入戶收購農產品,沿線的30多戶群眾已經全部建起了樓房。
以下一組數據,可以窺見鳳山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大局。「十二五」期間,鳳山實施村級路硬化改造43條138公裡,率先在河池市實現村村通水泥路;新建屯級路327條386公裡,解決13.16萬人的行路難問題。至「十二五」期末,全縣公路總裡程達780公裡,1833個自然屯通屯級路,共3439.1公裡,覆蓋3.92萬戶17.4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為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今年以來,鳳山全力推進屯級道路建設大會戰,計劃籌資4.5億元,力爭3年內全面解決20戶以上自然屯通硬化道路問題。截至10月30日,已整合到位資金13579萬元,下達實施的206個項目已動工194個,竣工8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