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按照四川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部署,成都市定於1月9日零時啟動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
根據生態環境和氣象部門聯合會商結果,1月8日起,氣象擴散條件逐步轉差,將進入新一輪靜穩天氣過程,汙染物進入累積態勢,預計8日為良至輕度汙染,9-13日為輕度至中度汙染。
據科研分析,若出現不利氣象條件,正常生產生活排放的大氣汙染物就會造成持續的空氣汙染過程。由於措施的落地及發揮效用需要時間,重汙染天氣應急措施往往需提前實施才有效,通常至少提前3天對汙染峰值的削減效果最佳。
為妥善做好應對,按照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部署和區域聯防聯控要求,成都市再啟預警,旨在提前做好管控,減少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削減汙染峰值,科學防範重汙染天的產生,切實保護廣大市民身體健康。
1月總體氣象形勢不樂觀
事實上,今年1月全國大氣汙染氣象條件整體偏差。
根據生態環境和氣象部門聯合會商結果,1月盆地內整體冷空氣勢力較弱,氣溫偏高,易形成連續的長時間的靜穩累積汙染過程,呈現明顯的暖冬特點。
1月8日起,氣象擴散條件逐步轉差,將進入新一輪靜穩天氣過程,汙染物進入累積態勢,預計8日為良至輕度汙染,9-13日為輕度至中度汙染。
成都市7日多雲間晴,西部和南部有輕霧,午後垂直擴散條件較好,空氣品質略有改善。8日後預計又將進入新一輪靜穩天氣過程,汙染物進入累積態勢,預計8日為良至輕度汙染,9-10日為輕度至中度汙染;11-13日,以多雲天氣為主,氣象擴散條件轉差,汙染物持續累積,預計空氣品質為輕度至中度汙染。從中長期趨勢預測結果來看,今年1月氣溫偏高,冷空氣勢力較弱,我市擴散條件總體較差,大氣汙染防控形勢較嚴峻。
氣象條件不利 提前預警很重要
整體上看,新年伊始,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四川盆地出現一次區域汙染過程。按照四川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部署,成都市1月1日零時啟動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並於1月3日零時升級為橙色預警。結合專家會商預測情況,成都市於1月6日零時解除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
在應對此次汙染過程中,成都市提前預判、科學分析、及時預警、積極減排,有效削減了汙染物濃度,未出現中度及以上汙染,遏制了小時重度汙染,取得了防範重汙染天的階段性成果。
從市環科院對上輪汙染過程的評估分析來看,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上輪汙染從2019年12月29日起開始累積,31日出現一波汙染濃度高峰,主要與溼度增加和交通擁堵造成的汙染排放增加相關,顆粒物二次反應加劇,總體維持輕度汙染態勢;2020年1月2日至3日受冷平流和高原下沉氣流共同影響,尤其是3日天空狀況較好,邊界層抬升至1000m以上,空氣品質短時改善至良,但是4日起伴隨南支槽的水汽輸送,出現多層逆溫,溼度增加,汙染加速累積,空氣品質維持高位輕度汙染(AQI130-150)。6日白天,受弱冷空氣影響,空氣品質緩慢改善,但改善程度較弱,總體以輕度汙染為主。
同期,整個四川盆地處於區域汙染態勢。自2019年12月29日起,盆地區域性汙染已持續8天,其中達州出現1天重度汙染,自貢、達州、宜賓分別出現5、3、3天中度汙染,其餘城市以輕度汙染為主。
強化應急響應,協同減排很關鍵
據悉,2020年1月1日-5日,成都市各市級職能部門緊密聯動,累計出動30.9萬餘人次,高強度、多措施開展重汙染天氣防範攻堅戰。各區(市)縣也積極行動,全面加強應急管控和督促檢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此外,全體市民積極配合,紛紛選擇地鐵、公交等綠色出行方式,交通部門統計數據顯示,橙色預警期間,公交客運量日均350.9萬人次,同比增長12.9%,全市市民都在用力所能及的力量為減排做著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