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作為中原烹飪文化的代表,豫菜口味居中,和眾家之長,兼具南北特色。今年72歲的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趙留安從事烹飪行業已經整整60年。60年來,他都在為傳承豫菜精髓,發揚豫菜文化而努力。2019年12月,在「第三屆中原大工匠暨2019年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選樹命名會議」上獲得「中原大工匠」榮譽稱號,也是河南餐飲業唯一獲此殊榮的烹飪大師。代表菜品「喜迎梅」、「蝴蝶拼盤」、「芙蓉太極釀猴頭」三道豫菜被選入《中國名菜譜》,「菜心扒廣肚」被命名為河南省名菜,「炸八塊」被命名為中國名菜。
趙留安出身於一個廚師世家,從小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一直跟著父親學打火燒,養成了他勤懇踏實、吃苦耐勞的性格,練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後經人介紹,到張寨鄉供銷社國營食堂打火燒,在此他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從此一心向黨,後經多年打拼一直未能如願。2016年烹飪協會成立黨組織,古稀之年的他第一個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由於他思想進步,擁護黨的領導,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2018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廚鄉餐飲界古稀之年入黨第一人。
因趙留安身手靈活,幹事用心,1965年由張寨鄉供銷社國營食堂調到到了山東省東明縣飲食服務公司,1976年,又他調到長垣縣飲食服務公司工農兵飯店。1985年,時值改革開放,對國營企業實行承包經營,他所在的飯店也不例外,當時對於新形勢、新政策,誰也不把底、吃不透,都不敢承包,趙留安第一個站出來,承包了工農兵飯店。接下來,他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除時弊、建新規、強管理,半年時間扭虧為盈,成為承包國營食堂第一人。
1990年,改革進入關鍵階段,號召國有企業員工自謀職業、下海經營,此時趙留安已晉升為國家特級廚師,但他響應號召,毅然放棄工資晉升,在西街、西關交匯處創建了自己的飯店,起名長垣縣西西飯店,從此走上了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創業之路,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他把西西飯店經營得風生水起,成為餐飲界下海經營第一人。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西西飯店順應形勢發展,逐步提高飯菜檔次,提高服務水平,在長垣率先推出喜宴包桌,使西西飯店成為婚嫁喜宴的首選之地,「有宴席,到西西,不預約,沒有桌」的俗語在社會上廣為流傳,趙留安成為對外喜宴包桌第一人。
談及「工匠精神」,趙留安表示對廚師的「工匠精神」的具體體會是「堅守、創新、傳承」。
堅守就是要堅守那種對產品精益求精的精神,堅守科學的傳統烹飪技藝,始終以敬畏的心態去做每一道菜。堅守不是保守固執,要不斷地在堅守中創新。
「就拿炸八塊這道菜來說,過去傳統式炸法是雞塊上不掛糊,為了吃出健康和提升口感,我大膽使用掛糊炸制的方法,對技術工藝進行創新,經反覆試驗,最終確定了糊的濃度,達到外焦裡嫩的效果,成為我店的招牌菜,在今年向世界發布中國菜活動中,入選河南十大傳統經典名菜。」
有創新才有發展,有發展才能生存,能生存才能傳承。企業發展的同時,趙留安十分注重工匠精神的傳承。在從業55周年研討會暨收徒拜師儀式上,收了六位徒弟,採取以師帶徒形式傳授烹飪技藝與工匠精神。作為師傅首先以實際行動影響徒弟們的價值取向,讓其認識到「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並將「工匠精神」看作是廚師的職業道德體現;其次在具體傳授烹飪技藝時言傳身教,將「大國工匠」作為授徒的文化追求以及徒弟培養的目標,以自身的「工匠精神」來影響、引導徒弟的「工匠精神」,將其深入到具體工作和每一道菜品之中。多年來,趙留安培養徒弟數百名,其中:註冊中國烹飪大師3名、河南烹飪大師10名、新鄉烹飪大師21名;有3名高級烹飪技師,8名烹飪技師,60餘名高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