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美洲南部,加上沿岸1.2萬平方公裡的溼地,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三角洲由美洲第一大河一密西西比河湧向墨西哥灣衝刷而成,呈扇貝形,地貌形態豐富,天然堤、窪地、沼澤。馮湖及壩島等地貌猶存。三角洲地區大部分被鹽沼地覆蓋,佔全美國鹽沼地的2/5,孕育了大量的水生生物。美洲白鵜鵬是沿密西西比河遷徙隊伍最龐大的鳥類。
密西西比河從五大湖區奔流而出,形成了北美洲流程最長、流域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它的支流蜿蜒密布美國,西至落基山脈,東到阿巴拉契亞山地,南至墨西哥灣,在「新月之城」紐奧良出海,衝刷出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下遊有一條「密西西比飛行之路」,每年春秋兩季,多達800萬隻水禽一波一波地從這條路上飛過,或是南下越冬,或是北上繁殖。
這條空中高速,就是從明尼蘇達州沼澤地到紐奧良三角洲的密西西比河河段。繁茂的植被、豐茂的水草和水生生物,形成了一個個補給站,為水禽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末端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便是這條補給線上的終點。三角洲如鳥足般踏進墨西哥灣,並以每年96米的速度向海灣延伸。水天如鏡,一隻只水禽沿岸而立,恰好在水面與陸地之間,形成一道天然的水陸分界線。
三角洲裡到處都是鳥,天上飛的,水面遊的,地上走的。這是一片水禽的天地,其中又以白鵜鶘最盛。北美洲所有的白鵜鶘幾乎都聚集到了這裡。白鵜鶘常常結成數百隻到數萬隻的群體,齊齊從密西西比河上空飛過,雪白的身體一個挨著一個,長長的黃色嘴喙,如芭蕾舞演員般變換著各種身姿。
白鵜鶘的飛行技術非常高超。長達2.7米的翼展和僅7公斤的體重讓它們翅膀負荷較小,從而可以輕易地藉助風力和上升暖氣流垂直上升。似乎存心想要顯擺,白鵜鶘在飛行時一點都不守秩序一橫著飛的,豎著飛的,斜著飛的,一會上一會下飛的,甚至是旋轉著身體飛的。雖然有些凌亂,但它們的隊形始終保持著或長或方的隊形,看上去只覺得密集緊湊,白茫茫的一片,如雲朵般在半空漂浮流動。
早晨和傍晚時,白鵜鶘在三角洲的淺水處捕食。幾十隻白鵜鶘組成一組,在水面上圍成一個圈,一邊使勁撲騰著翅膀拍打水面,一邊收縮包圍圈,把水裡的魚蝦往中間趕。當魚蝦比較密集,它們便爭先恐後地將嘴伸進水裡,如漁夫捕魚般,用又深又長的下喙撈上滿滿一嘴的水和魚,然後低頭將水排出,享用肥美的鮮魚。
白鵜鶘嘴喙上部細長略平,下部卻呈凹槽狀,還有一個可以伸縮的喉囊與之相連。當白鵜鶘嘴裡裝滿魚和水時,喉囊便漲得滿滿的,遠遠看去象是一個芒果。如果家裡還有嗷嗷待哺的孩子,白鵜鶘就會在濾出水後,將魚類儲存在喉囊裡,帶回家去。成年白鵜鶘一動不動地站著,張開大嘴,孩子用長長的喙伸進去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