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浙江省文物局公布
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桐鄉市譚家灣考古遺址公園
成功入選。
譚家灣考古遺址公園
佔地面積約42公頃,
是以譚家灣遺址為載體,
以展現馬家浜文化內涵
和新石器時代的稻作文化為主題的
綜合性考古遺址公園。
譚家灣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中晚期的古文化遺址,也是目前已知的我省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最為重要的遺址之一,於1975年被發現。
該遺址位於桐鄉市烏鎮鎮浮瀾橋村譚家灣組,面積約12000平方米。遺址保存較好、堆積豐富,出土了包括生產、生活等多種類型的陶器、玉器、石器、骨器。其中,出土的完整骨耜,見證了原始的農耕文明;以釜、罐、盆、豆等為代表的陶器,顯示了新石器時代高超的工藝技術水平。
譚家灣遺址M10平面(左)
譚家灣遺址出土器物(右)
1989年,譚家灣遺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高質高效推進譚家灣遺址的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我市制定了《譚家灣遺址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按照規劃,陸續開展了針對遺址本體的植草培土、坡腳固土、河堤植樹等多項本體保護措施,以及道路鋪裝、農居建築「整改拆」等多項環境整治措施。
根據規劃,譚家灣考古遺址公園的展示結構將由展示服務區、現場展示區和景觀環境展示區等3類功能區組成,目前都已初步建設完成。
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有利於加強
我市重要考古遺址的保護和利用,
更好地處理遺址考古、保護、
研究、展示、合理利用之間的關係。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
2個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另一個為羅家角考古遺址公園,
位於石門鎮顏井橋村羅家角組,
以羅家角遺址為載體,
佔地面積約20公頃)。
「通過對考古遺址公園的打造,形成社會公眾可進入、可遊賞、可解讀的公共空間,使其成為展示『風雅桐鄉』悠久歷史文化的新坐標、文旅融合的新窗口,成為傳承和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讓文化遺址真正地『活』起來。」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物不僅見證著歷史變遷的滄海桑田,更是文化自信的基石。讓文物保護成果惠及更多的群眾,讓文明記憶得到更好的傳承,推動傳統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桐鄉一直在實踐中找尋「路子」。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野外不可移動文物830餘處,已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28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10處。
2019年,「風雅桐鄉·文化尋寶」活動啟動,使桐鄉優秀文化資源得到全方位解讀、傳播,在保護文化遺存、延續城鄉文脈、賦能鄉村振興的同時,也讓分布在全市各處的文明符號、文化遺產「活」起來。
一次次的生動實踐都在告訴我們,
只有始終對歷史文化保持敬畏,
讓那些在歷史長河中
積澱下來的文化珍存、歷史文脈
走近百姓、走進當代,
才能讓「風雅桐鄉」走向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