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遺址是世界上最早,最古老的稻作文化遺址

2020-12-25 AUniquePig的歷史

河姆渡文化是距今約7000年,長江下遊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是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文化,因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而得名。

河姆渡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包含4個文化層。通過兩次考古發掘,出土文物近7000件。河姆渡遺址的幹欄式建築成為特色遺蹟;還發現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稻作文化遺址,改變了中國栽培水稻從印度引進的觀點,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國家。

河姆渡文化的農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耒耜。稻穀、穀殼、稻杆、稻葉等遺存的發現,證明河姆渡文化的社會經濟是稻作農業。在人工製品上,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漆器和木製飾品木雕魚。

河姆渡遺址考古發掘中,陶器是出土最多、復原率最高,共出土陶片40萬件之多,最具特色的是夾碳黑陶。出土的骨器有3000多件,是河姆渡先民的重要生產工具,按不同的功能劃分有很多種類。木器300多件,最為重要的木器是紡織工具和木槳。

河姆渡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新石器時代農耕、畜牧、建築、紡織等方面證明了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搖籃。1982年,河姆渡遺址被國務院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焦點

  • 「世界最早稻作」遺址發現,要從一次「越界」說起
    在11月14日閉幕的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40多位專家學者得出結論,上山遺址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也是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重要起點。 而在今年夏天,袁隆平「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的題詞也為人類共同的根注入鮮亮的色彩。
  • 餘姚河姆渡遺址入選首批「浙江文化印記」
    中國寧波網記者 張子琪 通訊員 曹依 楊明(河姆渡遺址標誌)今天,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首批20個「浙江文化印記「名單。其中,餘姚的河姆渡遺址入選!記者了解到,這首批20項「浙江文化印記」按歷史時序排列,分別是:河姆渡遺址、良渚古城遺址、杭嘉湖絲綢、青瓷、西施傳說、紹興黃酒、天台山、《蘭亭序》、京杭大運河浙江段、杭州西湖、普陀山、錢塘潮、南宋皇城遺址、南宗孔廟、浙東學派、婺劇、龍井茶、西泠印社、南湖紅船、越劇。
  • 「世界最早稻作」遺址發現,要從一次「越界」說起|草地·考古
    在11月14日閉幕的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40多位專家學者得出結論,上山遺址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也是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重要起點。  而在今年夏天,袁隆平「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的題詞也為人類共同的根注入鮮亮的色彩。
  •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遊以南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即距今約7000年前)。
  • 錢塘江上遊的「上山遺址」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在11月14日閉幕的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40多位專家學者得出結論,上山遺址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也是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重要起點。而在今年夏天,袁隆平「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的題詞也為人類共同的根注入鮮亮的色彩。
  • 《新華每日電訊》:「上山遺址」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在11月14日閉幕的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40多位專家學者得出結論,上山遺址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也是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重要起點。而在今年夏天,袁隆平「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的題詞也為人類共同的根注入鮮亮的色彩。
  • 七千年文明之花 | 我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等你!
    今天讓我們看看餘姚的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河姆渡鎮蘆山寺村,是中國東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利用大量珍貴的文物,展示了河姆渡文化的豐富內涵。
  • 浙江餘姚市河姆渡村河姆渡遺址
    在河姆渡並出土了中國境內所發現最早的漆器,其陶器製作有一定的水準,最高燒成溫度已達1000攝氏度左右。農業和家畜飼養 河姆渡第 4層較大面積範圍內,普遍發現稻穀遺存,有的地方稻穀、稻殼、莖葉等交互混雜,形成 0.2~0.5米厚的堆積層,最厚處超過1米。稻類遺存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都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史上罕見的。經鑑定,主要屬於栽培稻秈亞種晚稻型水稻。
  • 浙江餘姚發現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的史前遺址
    井頭山遺址是浙江境內首次發現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也是中國沿海地區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將寧波地區的人類活動史和文明發展史前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井頭山遺址位於寧波餘姚三七市鎮,東距田螺山遺址1.5公裡,2013年因廠房建設勘鑽時發現。經考古勘探進一步確認為一處埋藏很深、時代較早的史前文化遺址。
  • 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
    象河姆渡遺址這樣歷史悠久、文物埋藏全面又豐富的遺址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    二、重要遺存    1、稻穀    河姆渡遺址兩次考古發掘中,在第四文化層上部發現大面積的稻穀、稻稈、稻葉和木屑、葦編構成的稻穀堆積層,平均堆積厚度20~50釐米,最厚處超過100釐米。
  • 古老的河姆渡文化,在經歷歷史歲月的沉澱,如今的它飽含故事
    1973年,在餘姚市的河姆渡村因建設水電站而發現了古代文化遺址。經有關方面初步考證,發現的遺址距今已經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消息傳播出去,轟動了海內外學術界。浙江省的文物工作者於1973年和1977年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正式發掘,發掘面積2630平方米,取得了輝煌的成果,這就是「河姆渡文化」的由來。該處的文化層堆積可以分為4個層次。最下層距今年代為700-500年,即「河姆渡文化層」。
  • 井頭山遺址:放羊時意外發現的「河姆渡之祖」
    ·井頭山遺址已有8000年的歷史,比河姆渡遺址早1000年,是「河姆渡之祖」·中國沿海地區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這裡生活的先民應是中國沿海最早的漁民,創造了中國東南沿海最早的海洋文化,並可能是西太平洋地區南島語族文化的重要來源·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唯一一處全新世海平面上升過程中被海水淹沒
  • 47年前,我們是如何發現河姆渡遺址的
    1976年4月,國家文物局、省文化局在杭州召開「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工作座談會」,來自北京、上海、陝西、廣東、福建、安徽、浙江等品工河姆渡遺址出土文物地的專家和餘姚縣、羅江公社的代表共60多人參加座談會。會議認為,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在7000年前長江流域同樣有著繁榮的原始文化,與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發祥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會議同意以「河姆渡文化」命名該遺址文化。
  • 人文 | 永康上山遺址離世界文化遺產還有多遠?
    9月8日,金華文化繁榮提升工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推進「上山文化」申遺基礎工作;緊接著的9月29日,全省18處上山文化遺址相關負責人出席「上山文化遺址聯盟」預備會議。在此會議上,「上山文化」申遺工作直接擺上今後的日程。也就是說,包括我市遺址在內,全省上山文化遺址已走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之路上。
  • 寧波井頭山遺址是目前中華海洋文化遺址中最古老的群落
    與會專家認為, 井頭山遺址是目前中華海洋文化遺址中最古老的群落,這一遺址的發現,在中國考古學史和文化遺產體系建設中具有裡程碑意義,有助於學界和考古界深化對中國海洋文明起源的研究。從地圖上點位上看,南邊是四明山,北邊是四明山餘脈,中間正好有個口子,這應該是個古老的港灣。」 金翔龍說。「從自然史的角度,井頭山遺址的發現,證明此地在歷史上曾經存在著一個古寧波灣的地理概念。古人都逐水而居,井頭山遺址、田螺山遺址、河姆渡遺址,這三處遺址其實都位於古寧波灣內側的一個小峽灣岸邊。」
  • 河姆渡文化、跨湖橋文化的來源都是金華這裡!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蔣樂平研究員應邀作題為《上山文化與稻作起源》的演講,在介紹以浦江縣黃宅鎮上山命名的上山文化研究情況過程中,從上山文化的時代分期、水稻馴化、定居情況向與會學者展現一個成熟、複雜的早期人類聚落生活圖景。上山遺址的最早發現是在2000年的秋冬之交。在首次發掘中,出土了許多石球、石磨盤,且在夾炭陶片中還發現了大量稻作遺存。
  • 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追憶
    說起農業經濟,不能不提到河姆渡遺址最引人注目的發現——大批量人工栽培水稻遺物的出土。當發掘到第四層時,發現一小層一小層像夾心餅乾似的夾層,總厚度約四五十釐米,從整體內涵看,這些小夾層同屬一個文化層。後來,浙江農業大學農史專家遊修齡教授對這些出土水稻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他從稻穀外形、粒重,秈稻和粳稻穀粒的粒長與粒寬的長度之比,稃毛分布特點等進行綜合分析對比研究,排除了野生稻的可能性,得出的結論是「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穀屬於栽培稻的秈亞種中晚稻型的水稻」。
  • 上山文化遺址群 中國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熟悉考古的讀者可能都知道,是位於浦江縣境內的上山遺址,其年代從距今11400年一直延續到8600年,是長江下遊及東南沿海地區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在上山遺址裡還發現了長江下遊地區迄今最早的稻作遺存。上山文化,為何如此吸引人?透過歷史的風塵,我們能否追尋萬年前浙江先民的生活軌跡、生產方式和精神風貌?
  • 在萬年,感受綿長的稻作文化
    兩萬年前,萬年仙人洞先民開始用陶器煮盛食物,這些陶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陶片,點燃了世界陶瓷文明的火焰。兩萬年前,萬年仙人洞先民製作出直口圜底夾砂陶罐,不僅是亞洲地區也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陶製品,被譽為世界「第一陶」,現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一館第一展。
  • 浙江上山遺址:從「萬年前的一粒稻」走向「遠古中華第一村」
    此外,上山遺址發現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較為完整的證據鏈,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 值得探尋的是,萬年上山遺址背後,有著怎樣的發現之旅?封閉的歷史是怎樣被一點點剝開的?一萬年前那粒炭化的稻米裡,又綿延了怎樣的人類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