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過立秋,申城暑氣卻絲毫未減,連續多日拉響高溫預警。高溫天給市民出行帶來諸多不便,也向城市交通管理提出了挑戰。
本文圖片 上海大調研微信公眾號近期,新民晚報夏令熱線就不斷接到市民來電,反映在公交出行候車時經歷的諸多「折磨」。記者和小研實地走訪後發現,不少公交車站點都確有亟待改進之處。
站臺沒有候車棚 無處躲被「烤焦」虹口區廣中路廣粵路口。市民陳女士近日來電反映,在虹口區廣中路廣粵路口,馬路兩側的公交車站臺都沒有設置候車棚,讓出行市民深感不便。
當天傍晚6時,記者來到現場探訪。在廣中路廣粵路公交站臺,876路、107路、767路等多達11條線路途經此處。馬路兩側的車站上,等車市民眾多,但兩個站點設施卻都略顯簡陋,沒有遮陽棚,也沒有休息座椅。
時值下班高峰,太陽還未完全下山,堵車情況嚴重,一些公交的間隔達到半小時之久,許多候車市民汗流浹背,臉上寫滿了疲憊和不適。「 等車的時候太煎熬了,有時實在被曬暈了,好多人都坐在地上等。前幾天上海來颱風,在這裡等車,撐了傘也會被淋溼。」
松江區泗陳公路靠近橫港路。無獨有偶,家住松江區的李女士和顧先生也致電夏令熱線,稱泗陳公路靠近橫港路的公交站點不僅沒有候車棚,連站牌也「不知所終」。附近的居民納悶,「明明45路、191路都在此停站,為什麼連一個像模像樣的站臺都沒有?」李女士告訴記者,這裡前兩年是有站臺的,而且有遮陽設施,但修路拆了以後,一直沒有重建。
青浦區嘉松中路業煌路。的確,烈日炎炎,這樣的「日光浴」並不是誰的身子骨都吃得消,候車市民卻不得不苦守在站臺。
如果站臺設在較為繁華的路段,乘客還能選擇退回建築物的陰影處乘乘涼,若不巧在空曠的街頭等車,就避無可避、難逃一曬了。青浦區嘉松中路業煌路站就是這樣一個空曠站臺,一側是機動車道,一側是非機動車道,一個站牌孤零零地立在中間。正午時分遭受太陽暴曬,卻無處可躲——在這個站臺等車的人都有過類似的「遭罪」經歷。
公交起訖站候車如蒸桑拿「 在起點站等車,熱得滿頭大汗,想先上車坐會兒,可發車前5分鐘才開空調,實在讓人吃不消!」在公交起訖站候車時備受煎熬的市民為數不少。
上海科技館地鐵站外的公交起訖站有申崇2線、4線兩條線路。昨天下午4時許,記者在這裡看到,十多名乘客正在排隊候車,有的用力扇著扇子,有的手拿毛巾頻頻擦汗。
為何不上車等候?乘客夏先生說,公交車發車前5分鐘,司機才會上車開空調,提前上車只會更悶熱。申崇2線的發車間隔短則10分鐘,長則20分鐘,戶外站久了確實難受。記者與乘客一起等了約10分鐘後,司機終於現身,上車後開啟空調,又過了5分鐘,車輛啟動駛離站臺。
高溫天公交車能否更早一些開空調?滬上一名資深公交車駕駛員解釋,如果要開空調,車輛就不能熄火,鑰匙不能拔。這意味著駕駛員不能離開車輛,否則可能發生安全事故。但車輛到站後,駕駛員總要下車休息片刻緩解疲勞。
近年來,考慮到夏季乘客等車不易,市運管處已出臺規定,高溫黃色預警及以上的天氣,公交車發車前5分鐘必須開空調。「 最近連續高溫,我們都嚴格遵守這項規定。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我們也會儘量再提早上車。」
擁有百年公交歷史的上海去年成為「國家公交都市示範城市」,相關部門能不能開動腦筋,在現有條件下努力為市民營造更便捷、更可靠、更舒適、更安全的出行環境?希望相關部門了解到候車市民的訴求後,能儘快為公交站臺設置遮陽棚、座椅等休息設施。
對於空間比較狹窄沒有條件搭棚的站臺,能否考慮效仿治安巡邏崗亭,為市民們插上輕便靈活、收放自如的遮陽傘,達到既不佔行道、又遮陰避雨的效果。可否在公交起訖站添置一些風扇和噴霧設備,既能保證公交司機的休息,又能為乘客消暑降溫。
小研期盼著,市民們乘公交出行的體驗能越來越好,說到上海公交都豎起大拇指!
(原標題為《候車「日光浴」、上車「蒸桑拿」!這些站點能讓乘客清涼一「夏」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