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三國謀士徐庶隱遁地湖南沅陵縣北溶鄉三八村徐仙寺石門門楣刻字「徐仙寺」
(記者喻勇通訊員鄧永松) 沅江中遊的沅陵縣北溶鄉三八村一直有疑似三國謀士徐庶隱遁地的傳說。近日,縣內李永濤等老幹部勘探位於該村觀音山的徐仙寺後推測,該地疑似徐庶隱遁地,有待進一步考古發現。
徐庶,字元直,穎川(今河南許昌)人,漢末三國時期劉備王朝建立的重要謀臣,後因母為曹操所擄,被迫降曹,辭別時力薦蓋世奇才諸葛亮。徐庶北上歸曹後心灰意冷,不願為曹操出謀劃策,心中仍依戀故主劉備和好友諸葛亮,故後世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和「身在曹營心在漢」之說。
那麼,徐庶最後歸宿在哪?無論《三國演義》,還是其它史書,目前都沒有詳實交代,但眾說紛紜不少:一說在青島膠南帽子峰,二說在四川萬源縣花萼山,三說在湖北南漳縣城東北角單家莊。但都沒有可靠的文字根據和實物證據,徐庶去處成了未解之謎。
位於湖南沅陵縣北溶鄉沅江邊約10餘裡荒僻半山上的徐仙寺,倚峭壁石洞立寺,洞深約3米,寬約6米,高約3米。洞外砌規整條石牆,留有石門,門楣上清晰刻有「徐仙寺」三字,外加蓋瓦簷,建築面積約90平方米。洞內泉水常年不斷,通達寺前僅唯一陡峭山徑。至於徐仙寺建於何年何月,誰人修建,無從考證。
徐仙寺文革時期遭破壞。
在現場,探訪人員發現兩塊酷似反書的石刻字碑,與資料中有關徐庶擅長反書的事實似乎相吻合。
據當地人介紹,徐仙寺所在的地理位置十分特別,整個山型酷似觀音。而與徐仙寺正對面的又是一座酷似太極圖的太極山,傳說這等山勢正是古人修煉成仙的理想去處,同徐庶後期與世無爭,有歸隱山林、修煉成仙的思想謀合。
史料記載,秦襄王三十年(前622年)取黔中置黔中郡,北溶屬黔中郡。原北溶老鎮是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鎮,唐武德三年(620年)北溶設水驛,有官船4艘,勇夫18名。
三國爭雄的主要活動區域在湖北荊州一帶,其水域與北溶緊密相連,乘船逆沅江而上,相距不遠。現場探訪人員據此推測後認為,徐庶晚年有極大可能隱遁在北溶江邊半山之上的徐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