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閆濤老師去澳門的時候,認識了米夫老師。閆濤老師說,米夫老師了解澳門飲食的一切,想在澳門尋找特色美食,找到米夫就一切都解決了。閆濤老師這番話,首先影響到了當紅網黑陳曉卿老師,於是最近熱播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的顧問中,就有了米夫老師的名字。我這次來澳門覓食,自然要拜見米夫老師了。
微信上幾次反覆之後,決定跟著米夫老師去龍華茶樓。這是一個老派吃粵式早茶的地方。1960年代初期開始營業,至今還保留著原來的樣子。
茶樓沒有空調,只用風扇,菜牌就是一張塑封的白紙,寫著點心的價錢,大概澳門外國人多一些,還有一份英語菜牌。
點心做好了擺在小車上,吃什麼自己去拿,如果要炒牛河,和老闆說一聲,一會兒就給你端上來。這裡的茶位費15元/人,米夫老師說這和酒店裡的差不多一樣價錢了。有人問為什麼這麼貴,老闆漫不經心的回答:「我的茶好。」
去年澳門打颱風,發大水有一人多深,老闆放在一樓的茶被水浸了,損失了幾百萬。經過這一番打擊,茶被老闆搬上了樓,柜子裡擺放的那些,都是值不少錢的老普洱。我們要了一壺普洱,珠珠說喝起來挺舒服的。
隨手拿了一些點心,要了一個幹炒牛河和青菜,喝著普洱吃著點心。很喜歡這種充滿市井風情的茶樓,點心也是傳統老模樣。鳳爪就是蒸,沒有炸過也沒有泡發,更沒用什麼鮑汁,就是簡簡單單的蒸鳳爪,嚼在嘴裡,有滋有味。蘿蔔糕好吃,排骨好吃,幹炒牛河配上有點甜的辣椒醬也好吃。
白切雞炒牛河鄰座的幾個老澳門飲茶吹水
這樣的茶樓和我1990年代初在廣州去的那些茶樓差不多,說實話點心的質量一般般,算不上好吃,更難說精緻,只是這樣的茶樓有一種輕鬆自在的氣氛,坐下來吃吃喝喝東張西望的很放鬆。老闆不時走過來問問東西是否可口,順帶交流幾句茶飲的心得,就像鄰裡間聊天一樣輕鬆。
有一些老人,上午過來一盅兩件,聊天看報,一坐就是很久,茶泡的沒了顏色才起身離開,老闆站在櫃檯裡喝著茶,看著他們來,聽著他們聊,看著他們離開,一副雲清風淡的樣子。偶爾吃一次早茶也許要的是味道、精緻,對出品有著一番要求,長期在一個地方喝茶,大致就是一種習慣一種依賴,味道就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習慣的味道了,好不好吃這時不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來了,坐在習慣的位置上,有熟人和我一起聊天吹水。
我雖然是第一次來,但我喜歡這樣的氣氛,相比北京的早餐,這裡的東西已經是很好吃的了,也比酒店裡的自助餐好上許多。來一個地方,能夠深入到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場景中,和他們吃一樣的東西,把自己放進當地人傳統的場景中,正是我這些年一直追求的飲食現場。幾十年沒有什麼改變的龍華茶樓,老式的點心,古早的味道,這一刻仿佛穿越到幾十年前,那些人是否在講葉漢聽聲辨數的賭場秘技?
葉漢不在了,龍華茶樓父傳子的一輩輩還在繼續。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