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可亭能看到正在建設中的「華貿中心」。□記者 杭興微 攝
兩棟在建的現代建築,不日將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的「視線」範圍,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如何協調發展再次受到關注——
園林保護該如何守住天際線?
兩棟正在興建的現代建築,不日將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的「視線」範圍。昨天上午,在留園舉行的中國旅遊景區協會遺產和文保分會學術研討會暨2020年「中國四大名園」工作交流活動上,這一話題引發專家熱烈討論。
眾所周知,空間視覺環境保護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隨著現代化城市建設的空前發展,往高空「生長」的現代建築,不僅爭奪著人們的視覺空間,還時不時與蘇州古城中的古典園林、古街古巷「別苗頭」,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如何協調發展再次受到關注。
現代建築「闖入」世遺空間
坐落於蘇州古城西北部的留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400多年前,明代太僕寺少卿徐泰時作為第一任園主,疊山理水造就了這座「吳下名園」。時光荏苒,留園幾經毀損,在上世紀50年代修復後重綻華彩,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
隨著城市建設的空前發展,與留園毗鄰、位於其東南方向的蘇州石路商圈也日新月異。正在興建之中的「華貿中心」就處在商圈內,即將拔地而起。根據方案,這一現代建築群中有兩棟超高層建築,規劃高度分別為150米和130米。「華貿中心」與留園核心保護區直線距離不足800米,雖不在2005年修訂的留園建設控制地帶範圍內,但仍將對古典園林空間景觀帶來一定的視覺幹擾。
蘇州市留園管理處高級工程師梅虹介紹,留園位於蘇州古城護城河外,建設控制地帶範圍為東、北至核心保護範圍外80米,空間視覺環境較為窘迫,易受周邊環境幹擾。留園內的明瑟樓、聞木樨香軒、可亭等8個觀景點,是登高賞景佳處,特別是聞木樨香軒和可亭地勢最高,受「華貿中心」的影響或將最大。記者登上有著「可以賞景」之稱的可亭,望向東南方向,在垂柳依依中可見正在施工的吊車塔架,原本由古建築、植物組成的空間視覺環境,因為現代元素的闖入,變得有些不合時宜。
限制視場能否救「景」
在中國古典園林景觀四要素中,建築、植物和山水,無一不圍繞著「景」而生。園主與設計者由造「景」而入「境」,師法自然又融入人的情思,才營造出獨具東方美學的意境。園林的空間天際線,一般由建築物和植物組成,基於古典園林與現代建築視覺上的衝突,留園嘗試採取增植高大樹木的方法進行補救。
「『華貿中心』對留園聞木樨香軒的視覺幹擾較可亭更大。」梅虹在詳解《試探現代城市建設中古典園林空間視覺環境的保護與對策》時介紹說,聞木樨香軒坐西朝東,可以俯視留園中部大部分風景,然而東南方植被稀疏,現代建築一覽無餘。「在留園外圍停車場加密高大喬木綠牆,在聞木樨香軒景點附近增植樹木,或可解決這一問題。」梅虹說,在停車場外圍加密高大喬木是第一道屏障,而後在聞木樨香軒增植一定高度的桂樹,就能完全遮擋住現代建築。
在視覺走廊中建立遮擋進行視域限制,既消除了視覺幹擾,又不破壞園林造景,或許是目前救「景」的最好辦法。但另一方面,世界文化遺產有著嚴格的保護要求,一草一木都不能隨意改變,「救」景方案還需要專家進一步論證。
城市協調發展需落在實處
留園的「遭遇」並非個例,上海豫園、承德避暑山莊都遇到過相同的問題。更有甚者,在蘇州園林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認定過程中,獲專家盛讚的晚清名園蘇州怡園就因空間天際線問題而遺憾落選。面對城市的快速發展,如何守住天際線,再次成為與會專家關注的話題。
承德市避暑山莊管理中心副主任趙秀梅告訴記者,承德市中心城區圍繞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而建,因早期規劃的局限性,也有兩幢現代建築進入了山莊的「視線」範圍,在部分區域幾乎是隨處可見,對園內景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她認為,增植綠化對空間視覺環境可以起到保護作用,但就長遠而言,文化遺產保護還是應該與城市建設協調發展,納入統一保護體系當中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目前,避暑山莊已成為承德市城市『總規』的重點保護對象。」
文保專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蘇州)顧問丹麥表示,堅持文化遺產的完整性與原真性,是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特別是世界文化遺產對這一保護要求更為嚴格。但文化遺產絕不是城市發展的限制,它是城市的一部分,它與城市發展更應該和諧統一、緊密聯繫。
(來源:蘇州日報 責編: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