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聖地五臺山,早期寺廟都屬子孫廟,那為何子孫廟不接眾掛單?

2020-12-12 地平線薦賞

五臺山和峨眉、普陀等地,統稱中國佛教4大名山。在唐代鼎盛時期,五臺山據說,有大寺360,而蘭若,就是所謂小的寺院和修學道場,更是無其數,可以說,多得簡直數不過來。

中國現存5座完整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其中山西就佔了4座,其中有2座就位於五臺山。然而,經過五代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五臺山歸屬於遼國、金國等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所以,就長期游離於正統的中國佛教之外。

到了明朝時期,由於受朝廷重視,五臺山才一躍成為皇家道場。道場建築宏偉、僧尼眾多,寺院經濟規模非常龐大。促使五臺山的佛教發展,持續達到了鼎盛時期。然而,這種帶有皇權支撐下的興盛,也為五臺山未來的衰微,埋下了某種伏筆。

佛教聖地五臺山,以文殊道場享譽古今中外,也是中國唯一青黃共存的漢藏佛教聖地。據統計,歷史上曾有9位皇帝,18次朝禮五臺山。尤其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朝山禮佛時,往往都會向寺院賜予大片土地以及其它賞賜,這使得五臺大多寺院版圖,幅員遼闊,財大氣粗。

據五臺中法師講,當年南山寺擁有的土地,一塊挨著一塊,可延續至北京城。甚至菩薩頂的土地,比南山寺還要多得多。總之,當時每個寺廟既有錢、又有地。因此,每個寺廟都成了大地主,簡直就是腰纏萬貫。但是,到了後期每個寺廟,開始走向腐敗之路。

明末清初,五臺山大小寺院眾多,但大多都屬子孫廟性質。在子孫廟裡,寺廟裡所有財產,都歸本寺剃度的僧人擁有,而且都以師徒傳承一直延續。但在師徒之間繼承權力和財產的過程中,許多寺院的財產,卻逐漸走向家庭化、子孫化的道路。

在上世紀80年代,五臺山當地仍在流傳著一些順口溜,這也正是表達許多寺院家庭化、子孫化的真實寫照。人們說:「過去五臺山三件寶,和尚進院狗不咬,石頭壘牆牆不倒。姑娘養孩娘不惱」。

子孫廟裡的僧人,以子孫僧人為主,實行家傳制。住寺僧侶,也稱家傳僧。師徒之間的關係,就像世俗的父子關係一樣。住持只能由家傳僧侶擔任,而且沒有任期限制。非本寺剃度僧人,則無權過問寺院事務,也不能擔任寺院相關職務。對於外來僧侶,子孫廟頗為排斥。

在五臺山,子孫廟盛行的時候,多數寺院都不接納朝山僧侶掛單,就算有的寺院允許掛單,最多也不能超過3天。而五臺山向有清涼山之稱,且五臺之間相距較遠,山路崎嶇,遠不是兩三天就能走完的。尤其是天寒地凍時節,常有僧人在朝山的路上凍飢而死。

來到辛亥革命前後,五臺山迎來乘參和恆修兩位僧人,兩人在朝禮五臺山時,深感沒有寺院長期接眾掛單之苦。為便利四方僧眾,他倆在北臺頂創建了一座廣濟茅蓬。正是這樣一座簡陋的茅蓬,不僅改變了五臺山舊有的風氣,同時也改變了碧山寺的命運。

另外,在佛教史上書寫血經,是佛界的一個傳統,歷史上有很多高僧大德,都曾有過書寫血經的壯舉。上世紀30年代,本煥老和尚刺指、刺舌之血,寫經20卷。但後來兵荒馬亂,這些經書都散失了。

直到1987年,當時本老在廣州光孝寺。忽然有一天,從終南山來了一個僧人,說是專門為送一部經書而來。打開一看,這正是本老血寫的《普賢行願品》。雖然這只是,本老說所書寫血經中很小的一部分,但畢竟歷經50年之後,失而復得。

我們今天翻開這部經書,仍然能夠很真切地感受到,當年本老的重法輕身和勇猛精進。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們可以看到,寫經時間是民國26年5月,就是1937年,地點就是五臺山廣濟茅蓬,也就是今天的碧山寺。

因為當時,廣濟茅蓬和碧山寺,其實已經合二為一,是一而二,二而一了。碧山寺,位於臺懷鎮北兩公裡的葉鬥峰下,環境清幽、規模宏大,一股清淨祥和之象。這裡有全五臺山唯一的一處戒壇殿,紅牆碧瓦、雕飾華美。

戒壇殿以北魏遺存的戒壇得名,歷代許多高僧、名師,也都曾在這裡講戒傳戒。相傳,此戒壇是當年的一代大師法聰律師,講《四分律》的地方,這也意味著中國第一本戒律就是從這個地方傳播發起的。

碧山寺興建在北魏時期,明代成化時重建,是五臺山首批創建的寺院之一,也是五臺山最大的十方禪寺。但在上世紀初年,碧山寺已是一座窮苦荒涼的子孫廟,寺院沒有田產,經濟非常拮据,還欠下了好多的債務。而寺內僧人經常斷炊,有甚者還抽大煙等。

而就在此時,由乘參和恆修二位創建的廣濟茅蓬,因為地處北臺頂,而經常遭受嚴寒、風雪侵襲,接眾掛單有諸多不便。於是,不得不考慮向山下的臺懷鎮轉移擴張。

這時塔院寺的一個住持,就跟乘參、恆修二位講,讓他們不如把碧山寺買下來,因為,寺中的兩個管事和尚,欠下好多錢,只要給二人少許的錢財,他們就會把寺院賣給你們。最終,乘參和恆修還真的把碧山寺給買了下來。

從此之後,碧山寺自乘參、恆修的加入,寺內被劃分為東西兩房。一切事務以及經費籌募與開支,全歸乘參和恆修所在的東房負責。西房的子孫不問寺事,只過著無憂無慮的安定生活。

至於寺院住持的更換交替,東房一直沿用選賢傳法的制度,西房子孫都未曾過問,彼此相處多年,雙方也安然無事。就這樣,碧山寺開始慢慢地旺盛起來,碧山寺和廣濟茅蓬也名聲遠播,一時之間長城內外到處盛傳,碧山寺是五臺山唯一一座十方禪寺。

碧山寺和廣濟茅蓬,它們不僅在中國的佛教界,而且在海外也頗有聲譽。民國年間,碧山寺就曾經聚集了一大批高僧名師,比如說:像虛雲、圓瑛、印光三位法師,就都曾在碧山寺,開壇講法。

相關焦點

  • 中國風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
    五臺山(Mount Wutai)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隸屬忻州市五臺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裡,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 佛教聖地五臺山全攻略
    五臺山,5A級旅遊景區,它既有錦繡壯美的自然景觀,也有蘊藏盛豐的文博古蹟,它是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臺山也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是,中國五臺山、尼泊爾藍毗尼園、印度鹿野苑、印度菩提伽耶、印度拘屍那迦。
  • 觀光君帶你去旅行:品讀《五臺山和韻》,雲旅遊山西忻州五臺山
    也因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演教的地方,所以這五個臺頂上的寺廟均供奉文殊菩薩,但五個文殊的法號不同。東臺望海寺供聰明文殊、南臺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西臺法雷寺供獅子吼文殊、北臺靈應寺供無垢文殊、中臺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從此以後,凡到五臺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個臺頂寺廟裡禮拜,叫做朝臺。此時,五臺山之名已在北齊史籍中大量出現。
  • 佛教聖地——中國山西——五臺山
    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五臺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臺縣、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周五百餘裡。在北緯38°50&39;、東經113°29&39;之間,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
  • 佛教聖地——五臺山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地處山西省東北部,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稱為四大名山,素有:「金五臺 ,銀峨眉,銅普陀,鐵九華」之說。    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到此體味佛教文化,汲取佛教真諦,流淨一身鉛華。
  • 佛教聖地五臺山歷代寺廟建築
    五臺山為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歷史悠久。自佛教傳入五合山後,從南北朝起,歷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在五臺山陸續興建了許多寺廟,使五臺山成為古代寺廟建築的集群區。歷代五臺山寺廟建築,由於各時代經濟文化的逐步發形成了不同的生產水平、生活習慣和美學觀點,因而也形成了各個時代不同的建築風格和特點。
  • 佛教名山五臺山,為何變成了騙子猖狂的地方?
    說起我國的佛教名山,少不了要提到五臺山,它位於山西省境內,每年慕名而去的遊客非常的多,隨著近些年來,佛教文化的興起,去的遊客更加的多了,一時間,五臺山聲名大噪。不管是為了家人朋友祈福,還是慕名而去,總之,五臺山現在已經成為了網紅打卡的勝地。
  • 四大佛教聖地之首的五臺山,居然有50多座寺廟,來的人都為求智慧
    陽春三月,我們來到了著名的佛教聖地五臺山,它是中國非常有名的一座山,第一次知道它還是從《水滸傳》上得知的。五臺山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座山峰的頂端平坦寬闊,好象土砌的平臺,分別稱為東臺、西臺、南臺、北臺、中臺,合稱「五臺」,五臺山的名字由此得來。
  • 山西五臺山景區主要景點介紹 青廟黃廟交相輝映
    五臺山(Mount Wutai)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隸屬忻州市五臺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裡,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 五臺山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臺縣和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裡,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介紹:五臺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五臺縣,周五百餘裡。
  • 五臺山,四大佛教聖地,金色照耀的世界
    五臺山,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是久負盛名的避暑勝地,這裡峰巒疊翠,嘉木蔥籠,野花爛漫,清泉遍地,伽藍寺宇,散布其間。藍天白雲,滿目清新。 五臺山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
  • 佛教聖地五臺山朝拜文殊菩薩必去的兩座寺廟
    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因為在四大菩薩中文殊菩薩是掌管智慧的,所有每年高考、中考前後會有很多的家長來到五臺山,祈求文殊菩薩保佑為自己的孩子開智慧,能考出一個好成績。文殊菩薩那麼來五臺山去哪個寺廟拜文殊菩薩最好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來五臺山朝拜文殊菩薩一定要去兩座寺廟。
  • 在佛教聖地五臺山,我有9位「皇上師兄「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是唯一與印度靈鷲山爭俊的靈山勝景,是各民族佛教徒心中的聖地,是「中國佛教首府」、「國際佛教文化中心」。五臺山的佛教發展,對後世影響甚巨,它是中國佛教發展史的一個縮影。五臺山佛教不屬一宗一派,其文化精神的核心是文殊信仰,包容了幾乎所有的漢地佛教各宗派與藏傳佛教的各大宗派,可謂顯密並存、諸宗競秀,是佛教華嚴、淨土兩大派別的中心或發祥地,是我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場。
  • 五臺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佛門弟子建議打卡
    說到中國佛教名山,我們幾乎熟悉的有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華山、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臺山,其中五臺山尤為尊貴。它位列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也是世界佛學般若的中樞。它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和拘屍那迦一起被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 相遇五臺山 文殊菩薩道場殊像寺
    五臺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世界遺產、文殊菩薩道場……10月27日,在車站接上北京回來的妹妹和她的一位同事東北姑娘直奔佛教聖地五臺山,首次來臺山的東北姑娘,有著對佛教的敬仰,佛國聖地是她一直嚮往的淨地……五臺山位於中國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臺縣東北隅,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 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五臺山,也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旅遊#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臺縣、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五臺山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周長約250公裡,總面積2837平方公裡。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與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華山並稱為四大佛教名山,素有「金五臺,銀峨眉,銅普陀,鐵九華」之稱。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 五臺山是佛教聖地,值得你抱著虔誠的心去祈福和感受
    五臺山是佛教聖地,值得你抱著虔誠的心去祈福和感受你去過五臺山了嗎?五臺山顯宗密宗的寺廟都有,嚴格來說差異蠻大的。 你問要注意什麼,我覺得應該是先問你去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看名山大川,還是去禮佛,抑或是去還願,或者是去徒步穿越?
  • 去五臺山不是為了看山
    五臺山 是佛教四 大名 山之一,有什麼心願都可以給文殊 菩薩 說。為了了卻幾年前的心願,決定五一假期去 五臺山 。後來國家決定五一放假四天,就增加了懸空寺和雲岡石窟兩個景區。過去外出都是到達地後租車,這次因為離目的地不是很遠,去 五臺山 又沒有高鐵可坐,就決定自駕去目的地。
  • 五臺山的那些古代佛教建築群
    五臺山的建築最早始於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之後歷朝歷代,晚至明、清、民國時期都留有建築成為五臺山建築群的一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國第一國寶」佛光寺。佛光寺曾作為考察對象記錄在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的筆記之中。佛光寺歷經多個朝代,遺留下許多多朝代的文物古蹟,主體部分是唐、金兩朝建築的代表之作。
  • 佛教聖地五臺山,旅遊當首選,風景廟宇與美食,回味無窮記心間
    五臺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國家5A級旅遊景區,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傳說五臺山最靈驗的廟共有三座,其中香火最旺盛當屬第二座寺廟就是菩薩頂,分布著天王殿、鐘鼓樓、菩薩頂、大雄寶殿等主要寺廟建築,這些建築的屋頂,都用三彩琉璃瓦覆蓋,顯得五彩繽紛。最後就是殊像寺了,創建於元代,大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重簷九脊歇山頂,是五臺山臺懷中心區最大的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