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歲藏經樓、首富「湯半城」私宅、美國大使館……渝中12處老建築...

2020-12-24 上遊新聞

02-28 07:36:02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渝中區作為重慶的「母城」,在這裡,你經常會邂逅一些老建築——黃牆青瓦、抬梁飛簷,有幾分神秘,又有幾分西洋風格。這些老建築,有當年的大使館,有近代重慶首富「湯半城」的私宅,還有歷史名人當年居住過的地方。

為留住母城記憶,渝中區去年對12處老建築進行了修繕,現在,「整容」後的它們亮相了。

東華觀藏經樓

年齡:約700歲

地點:凱旋路

檔案:主城最古老木質建築

據史料記載,東華觀藏經樓又名玉泉殿、皇經樓,是元朝皇帝忽必烈至元年間興建的東華觀的一部分,距今700多年。經考證,它是目前主城區現存最老的木質建築。此次修復,是繼清康熙年間大修後,時隔300年的再次大修。

渝中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極盛時期的東華觀規模宏大、巍峨壯觀,面積有上千平方米,來此上香掛單的道士、居士達千餘人。「當時的東華觀殿宇三重,內設殿堂9個和藏經樓,還有花園、住房、庫房6大間。」

怡園

年齡:約81歲

地點:上清寺四新路

檔案:唯一有供暖設備的重慶老建築

怡園是一座兩層小樓西式風格建築。抗戰期間,時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行政院長的宋子文在此居住。1945年底,美國總統杜魯門委派五星上將馬歇爾作為總統特使來中國時下榻於此。1946年1月,周恩來、張群在怡園籤訂國共第一次停止軍事衝突協定。

怡園總建築面積852平方米,20多個房間安裝有暖氣設備。2012年,考古人員在別墅地下室挖到一個大鍋爐,當年重慶老建築中採用這種設計的,怡園是唯一一個。

郭沫若舊居

年齡:約90歲(建於上世紀30年代)

地點:天官府8號

檔案:茅盾、老舍是這裡的常客

這棟二樓一底中西結合磚木結構,原是民國時期重慶第一任市長潘文華的內弟張營長構建的私宅。1938年底,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遷入重慶,落腳於此。在廳長郭沫若領導下,文化名流常在此聚會。

抗戰時期,茅盾、老舍等是這裡的常客。在渝期間,郭沫若創作了《屈原》、《棠棣之花》、《孔雀膽》、《天國春秋》等6部歷史話劇。

1945年2月22日,300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在這裡共同籤署《文化界對時局進言》。

國民政府警察局舊址

年齡:近90歲(建於上世紀30年代)

地點:曾家巖

檔案:隱藏閣樓窗戶可全天候監視周公館

國民政府警察局舊址與周公館僅一牆之隔。建築氣派十足,中西合璧的三層小樓,歇山式屋頂,南北各有兩個老虎窗,屋面鋪小青瓦;南面臨街為傳統的中式灰牆黛瓦風格,整個建築比周公館整整高出了一個屋頂;建筑北面朝江,為西式拱券外廊,立於15米高的懸崖峭壁上。

此次修繕還原了當時的建築樣貌:頂樓上保留的那扇隱藏式閣樓窗戶,可全天候監視周公館,再現了周公館當時所處的境地。

謝家大院

年齡:約300歲(建於清代)

地點:道門口太華樓二巷

檔案:近代重慶首富湯子敬私宅

這座始建於清代的院落,幾易主人。20世紀初,江西臨川人、清朝同治年間重慶著名布莊謝億泰主人謝藝誠,將這座精美大院買下,從此這座院子叫謝家大院。

湯子敬是謝藝誠老鄉,因家道中落流落到重慶。謝藝誠將14歲的湯子敬收做學徒。湯子敬30歲時,謝藝誠把女兒嫁給了他。湯子敬擅於經營,因其房產遍及重慶大街小巷,故號「湯半城」。

大院分前堂和後堂,前堂迎客議事,後堂則是休息的地方,兩側是作臥室的廂樓,樓廊四隅有木梯上下。

美國大使館舊址

年齡:約76歲

地點:兩路口健康路1號

檔案:抗戰時期同盟國駐渝外交機構遺址群之一

該建築為仿巴洛克式磚木結構。1938年8月,美國駐華大使詹森率美國駐華大使館人員遷渝。1944年10月下旬,赫爾利成為新任駐華大使。1946年美國大使館返遷南京。該處即納入當時的中正醫院使用範圍,闢為醫院行政辦公樓和食堂。

作為抗戰時期同盟國駐渝外交機構遺址群之一,正是這段歷史的文物載體,顯示了戰時陪都重慶國際政治、外交地位強力提升的重要物證。

■還有這6處老建築

王陵基公館舊址

位於枇杷山正街72號。抗戰時期,枇杷山這一片叫得最響的名字是「王園」,主人是王陵基。王陵基先後擔任過江西省主席、四川省主席。

大公報報社舊址

位於正在打造的李子壩傳統風貌區。建築為兩棟中西結合磚木結構建築。《大公報》在渝八年,經歷了慘絕人寰的重慶大轟炸,報館三次被炸。

胡子昂舊居

位於解放東路太華樓一巷,為兩樓一底中西式磚木結構四合院建築。胡子昂,重慶市人,愛國民主人士、實業家。

若瑟堂

位於渝中區若瑟堂1號,始建於1893年,為磚木結構仿哥德式建築,至今已有300年歷史。

湖廣會館

位於渝中區長濱路芭蕉園巷,始建於明末清初。湖廣會館建築群是史上湖廣填四川移民文化的重要史證,也是重慶經濟發展的見證。

明清客棧(下洪學巷客棧)

位於望龍門下洪學巷,始建於明末清初,為一樓一底磚木結構。明清客棧緊靠水碼頭,人來人往,直到解放前生意都異常興隆。

上遊新聞記者 楊辛玥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下半城小巷裡 藏著近代西南首富「湯半城」的私宅
    ▲精美雕欄飛簷1大院主人「湯半城」從打銅街走下去,來到道門口公交站拐彎處對面的小巷子口牆上,如果你在不經意間沒看見「謝」和「謝家大院」幾個大字,很可能就與這座曾經的豪宅擦肩而過。巷口,一條大黃狗慵懶地躺在地上。巷子右邊的竹子,顯然是才種上的。沿著不到兩米寬的石梯坎往下走,便是謝家大院大門。渝中區相關部門介紹,這棟黃色建築始建於清代,據稱已有300多年歷史。20世紀初,這裡成為西南首富湯子敬嶽父謝藝誠私宅,又名「謝錫三堂」。
  • 重慶珍檔丨下半城小巷裡 藏著近代西南首富「湯半城」的私宅
    謝家老院子以前是渝中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已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了老院的主人,人稱「湯半城」黃牆綠竹,庭院深深從打銅街下來,沿著下半城的交通幹道走,在道門口公交站對面,要是不回頭發現小巷子口牆上掛著的一個「謝」字,我可能就要與這座「豪宅」擦肩而過。
  • 重慶市公布第五批歷史建築名錄 渝中2處老建築「上榜」
    重慶市公布第五批歷史建築名錄 渝中2處老建築「上榜」 共2處、3棟歷史建築入選
  • 老重慶|碉堡、亭子、劇院……渝中區這6處老建築上榜重慶第三批...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文/圖/視頻日前,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渝中區獲悉,此前,我市公布的130處第三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中,渝中區有6處老建築上榜。這6處老建築有居民樓院裡不起眼的碉堡、休閒空園內挺立了半個多世紀的亭子和劇院。這些老建築長啥樣?
  • 老重慶|「你以為在1樓其實在22樓」……200人探秘渝中熱門十二景點...
    重慶城第一盞電燈在哪裡亮起?魁星樓空中連廊又是怎麼火的?……今(28)日,國際文化交流季之渝中探秘在解放碑舉行,200餘名僑界人士上午9點從解放碑出發,通過遊戲、答題等方式,探秘包括李子壩輕軌站、鵝嶺貳廠、千廝門、洪崖洞、中山四路、三峽博物館、山城步道、通遠門城牆遺址公園、湖廣會館、融創白象街、渝中魁星樓空中連廊、國泰藝術中心這12個熱門景點。
  • 5條老街老巷線路遊渝中,在青磚黛瓦間感受母城慢時光
    其中,有條名為「大梁子」的山脊(今新華路一帶),呈東西走向,穿城而過,將母城渝中一分為二:南邊為下半城,因水路碼頭而興盛;北邊則是上半城,其間滿是懸於絕崖陡壁的吊腳樓群和如毛細血管般彎來繞去的小街小巷。
  • 【母城渝中 全域旅遊】渝中:在城市蝶變中留住歷史文脈
    在這些摩天大樓腳下的大街小巷穿尋,時不時會發現各個時代的建築和街區。這些老建築,對千年重慶城做了一個歷史回溯,留住了城市的歷史文脈。重慶湖廣會館能夠得到修復再生,是重慶城的幸運。重慶湖廣會館修復工程,可以說是重慶投資最大、影響最廣、效果最好的文物建築修復工程。它的成功與經驗,在保護修復中把握的理念和原則,在工程中使用的特殊技術和方法,包括世界銀行和國外諮詢機構對湖廣會館長達四年多的技術協助,都為重慶乃至國內歷史建築保護修復提供了範例。
  • 母城渝中之重慶老建築 | 佛圖關白骨塔「劍指蒼天...
    母城渝中之重慶老建築 | 佛圖關白骨塔「劍指蒼天...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母城渝中之重慶老建築
  • 福州鼓山湧泉寺藏經樓重修後啟用,2萬多冊珍貴藏經「回家」
    第一批回到藏經樓的經書僧伽羅文貝葉佛經清代高僧血書佛經2019年1月,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八閩首剎」福州鼓山湧泉寺藏經樓重新啟用。200多名義工聚集湧泉寺,他們戴上白手套,列隊排成長龍,手把手將藏經一捆捆從暫存的湧泉寺講堂,經過500多米路程,傳遞至藏經樓。
  • 追憶迎澤公園裡的那座藏經樓
    當時的省政府有關領導認為中國古代「閣」是存放經書的地方,在迎澤公園這種大庭廣眾之下的休閒娛樂場所將它改成「藏經樓」會更加適合這樣一種寓教於樂之場所,便請山西大學歷史系姚奠中老先生潤筆提寫「藏經樓」的牌匾,懸掛於安頓好的藏經樓上。
  • 【轉型升級看渝中】渝中區文旅業為何受到遊客追捧?
    其實,這不僅僅是江、城、樓的「合影」,更是舊時光與新故事的「同框」——來福士廣場往南約800米,坐落著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湖廣會館;再往西南方向走1.4公裡,就到達南宋重慶府衙署所在地、有800多年歷史的白象街傳統風貌區……
  • 老街新貌,探尋渝中百年老街——重慶白象街
    在重慶有「一條白象街,半部重慶史」的說法。重慶白象街,作為重慶母城文化的發源地,曾是重慶下半城最繁華的地方。這條老街在歷經風雲變化,洗去鉛塵浮華之後,如今有了嶄新的面貌,全新的氣象。
  • 春節 | 住在700歲騎樓老街,溫暖如春,還被老咖啡館老廟老市集……團團圍住【364集】
    它不是一條街。規模大,縱橫數條街,200多棟老樓,主要集中在博愛路、中山路、新華北路、得勝沙、解放路等五條街。領事館、教堂、郵局、銀行、商會……老字號、「妙劑無雙」等老匾額都清晰可見。主人是海南人,花了兩年時間尋地、又用了四年的時光才把老汽水廠改造成了民宿。它豁然透亮,全然沒有老樓的灰暗沉悶。中庭,聽說是海口老騎樓裡面積最大的。設計巧妙,一層玻璃,一樓作頂,二樓作池,粼粼水光透著天光。
  • 轉型升級看渝中④丨看渝中區文旅業如何精雕舊時光 講好新故事
    其實,這不僅僅是江、城、樓的「合影」,更是舊時光與新故事的「同框」——來福士廣場往南約800米,坐落著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湖廣會館;再往西南方向走1.4公裡,就到達南宋重慶府衙署所在地、有800多年歷史的白象街傳統風貌區……
  • 渝中區營造魅力下半城 十八梯樓棟將有「身份證」
    十八梯街巷效果圖 渝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建成以後,這裡每棟樓都將有身份證。」重慶十八梯文化發展公司總經理鍾飛鵬介紹道,在建設過程中,十八梯的老梯坎將「原汁原味」地保留歷史風貌,通過標註建築特色、風格、歷史等內容,讓48棟老建築都可以「講故事」。    鍾飛鵬說,在保留舊風光的同時,他們還將結合現代科技,採用高科技聲光電展示的方式,讓十八梯成為「十八景」,將匯聚於解放碑的外地遊客吸引到「下半城。」
  • 下半城蝶變 重慶渝中二級遊客中心籤約融創白象街
    在籤約儀式上各界人士紛紛表示,下半城的改造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白象街作為下半城改造的項目不僅僅對下半城改造起到推動作用,本次遊客中心的籤約更是國內「商旅文」融合的實踐創新。按照渝中區委、區政府的建設路線,下半城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將在三年見效、五年成型、八年成熟。解放碑東西路拓寬改造工程於9月正式動工,2016年底全面完工,解放碑地下環道工程預計年底完工明年正式通車,其中40餘個地下車庫串聯議題,將2萬多個地下車位介入環道,新增6000多個車位,屆時渝中半島將徹底告別擁堵。
  • 追尋重慶老去的時光,凝聚在身邊的歷史,重慶下半城的白象街
    向東是湖廣會館(另一個充滿商業歷史的特殊建築),向西是蔣介石行營舊址(現在的復旦中學)以及巴渝文化博物館,這裡就是老重慶大名鼎鼎的下半城!長江側畔的渝中半島下半城白象街在太平門內,靠近官府,於是就被各種買辦、商行當作辦事處駐地,因此,白象街有了重慶城最早的洋房子。
  • 【母城渝中 全域旅遊】雕琢全域大景區 建設美好大都市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慶府,一百年解放碑,作為重慶「母城」,渝中山水交融,人文薈萃,現存不可移動文物共149處(173個點),是全市的文物大區,也是首批全國文物工作先進區。日前,「匠築山城•山城巷微更新」活動啟動,近20名「城市更新者」將基於山城巷原有歷史風貌和人文記憶,以修復、修補的方式,對風貌區內的建築、景觀及室內空間進行改造。
  • 【母城渝中 全域旅遊】你能答對幾個?來老照片裡找渝中吧
    只有那些老照片依舊訴說著從前今天讓我們跟著這些老照片一起回顧母城過往的時光你能從這些老照片中認出是渝中哪裡嗎?重慶市人民大禮堂是重慶獨具特色的標誌建築物之一,它位於人民路學田灣,建築仿照北京天壇模式,有禱祝「國泰民安」之意,也是一幢精美的東方式仿古民族建築群。
  • 重慶珍檔丨仰望英雄之城 踏訪抗戰遺址遺蹟
    1945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在美國逝世,為紀念這位著名的美國總統,中國政府決定在重慶建立羅斯福圖書館。該館籌建於1946年10月,以抗戰時期的中央圖書館為館址,是中國唯一一座以外國總統命名的文化機構。新中國成立後,該館先後作為西南圖書館和重慶市圖書館館舍,現為重慶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使用。舊址現存建築兩棟,分別為書庫大樓及職工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