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發布未來5年「五大功能區域」交通規劃
【內容摘要】將加密解放碑、觀音橋、南坪等核心商圈部分主幹道交通線網,優化軌道交通走廊公交線網,加密次支道路公交線網,力爭到2017年都市功能核心區公交線網覆蓋率達90%,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達65%。
關鍵詞解堵都市核心區公交線網覆蓋率達90%,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從130萬人次提高到300萬人次……昨日,市交委發布5年內「五大功能區域」交通發展規劃和思路。
都市功能核心區公共運輸出行要達65%
思路:大力發展公共運輸,提高疏散效率,緩解城市擁堵,提升宜居環境。
解讀:到2017年,全市軌道交通裡程將力爭超過300公裡,力爭讓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從目前的130萬人次提高到300萬人次。
將加密解放碑、觀音橋、南坪等核心商圈部分主幹道交通線網,優化軌道交通走廊公交線網,加密次支道路公交線網,力爭到2017年都市功能核心區公交線網覆蓋率達90%,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達65%。
通過加快龍頭寺、菜園壩、沙坪垻綜合客運樞紐改造和重慶西站建設,推進冉家壩、銅元局、馬家巖公交站場建設,完善P+R換乘設施,推進「一小時免費·優惠換乘」政策等,吸引市民選擇公交出行。
關鍵詞樞紐都市功能拓展區渝遂渝武高速路將擴能
思路:提升對外通道通行能力,構建一體化換乘樞紐和物流體系,拓展公交服務範圍,實現人暢其行、貨暢其流。
解讀:「我們將優先打通向西通道。」市交委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實施渝遂、渝武和渝長高速擴能改造及城市快速路建設,加快推進華巖隧道、歇馬隧道建設及成渝高速中梁山隧道擴容,暢通城市進出通道。
在繞城高速附近規劃建設團結村、南彭、白市驛、魚復、水土、空港等6個大型貨運樞紐,依託果園、東港打造港口物流園區,引導朝天門、盤溪等大型批發市場及貨運站場外遷。
渝遂、渝長、渝武3條高速公路擴能改造方案正在研究當中。
關鍵詞三環城市發展新區成渝高速改造年內啟動
思路:暢通對外出口通道,構建城際快捷交通走廊,支撐新型城鎮化和產業化快速發展。
解讀:交通部門將加快成渝客專、渝萬城際、蘭渝鐵路、渝黔新線等國鐵幹線建設,啟動重慶至昆明鐵路、重慶至武漢沿江鐵路前期工作,加快南川至道真、江津至習水、合川至安嶽、南充至大足至瀘州等對外通道高速公路。年內,我市將開工成渝高速擴能改造項目,推進南川至兩江新區高速公路項目。
成渝高速公路擴能改造項目全長49公裡,與老成渝高速路並行,起於九龍坡走馬,與華巖隧道西延伸段對接,在永川區大安鎮與成渝高速公路連接,在永川區雙鳳鎮與三環高速公路連接。
通過三環高速公路建設,串起城市發展新區10個區縣,相鄰區縣間半小時內可到達;結合城際鐵路規劃建設永川瓦子鋪、長壽北、涪陵北等區域性二級鐵路樞紐;規劃建設永川港橋、江津德感、合川火車站等13個重點物流園區,讓每個區縣都擁有1個大型物流樞紐。
關鍵詞水道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提檔三峽沿線旅遊碼頭
思路:構建生態綠色交通,方便群眾安全便捷出行。
解讀:充分利用長江黃金水道,推進小江、梅溪河、抱龍河等8條重點支流航道整治和大寧河廟溪航電樞紐建設;建設萬州新田、忠縣新生、豐都水天坪等中轉服務和臨港產業配套港口。
依託三峽國際旅遊精品帶,提檔升級豐都名山、忠縣石寶寨、萬州鞍子壩、萬州瀼渡等旅遊碼頭。
加快渝萬城際鐵路和巫山機場、萬州至湖北利川等高速公路建設,到2017年,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由目前的464公裡增加到846公裡,對外出口通道由3個增加到5個。
關鍵詞環線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將建成武陵山旅遊環線
思路:構建生態旅遊交通,強化交通扶貧開發。
解讀:加快推進黔恩、黔張常等鐵路前期工作,儘快實施武隆仙女山機場建設;推進酉陽至貴州沿河、黔江至湖北恩施等高速公路建設。到2017年,高速公路總裡程由目前的382公裡增加到518公裡,對外出口通道由2個增加到5個,形成武陵山大區域旅遊環線。
建設通往武隆仙女山、豐都瀾天湖等旅遊景區的國省幹線公路等,實現90%行政村通暢、100%撤併行政村通達、100%行政村通客車。
相關新聞>昨日市交委介紹,我市在主城周邊規劃布局的9個綜合交通換乘樞紐,截至目前,四公裡、北碚換乘樞紐已投用;西彭、白市驛、魚嘴3個換乘樞紐尚未開建;茶園、西永、兩路、魚洞四個換乘樞紐已建成,周邊銜接市政道路正在完善,預計年內將有兩個換乘樞紐投用。
此外,果園港進港鐵路專線將在今年年底建成,明年上半年投用。果園港相關負責人表示,港口貨物將通過這條專線鐵路,經渝懷鐵路直通渝新歐。
2017年交通發展階段目標加快江北機場第三航站樓和第三跑道建設,加快建設巫山、武隆2個支線機場。
到2017年,基本形成「一大三小」機場格局,民航旅客吞吐能力5000萬人次/年,民航貨郵吞吐能力150萬噸/年。
加快成渝客專、渝黔新線、渝萬鐵路等幹線鐵路和重慶北站、西站、沙坪垻站等樞紐建設。到2017年,建成「一樞紐十一幹線二支線」鐵路網,鐵路營運裡程達到2300公裡,鐵路覆蓋80%的區縣,實現鐵路「4小時周邊、8小時出海」。
到2017年,「三環十二射多聯」高速公路網絡全面建成,新增高速公路裡程1000公裡,達到3000公裡,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對外出口通道由2012年的10個增加到20個。
到2017年,全市普通國省道總規模達到14500公裡,覆蓋90%以上的鄉鎮;
全市建設行政村通暢工程22000公裡,行政村通暢率達到95%,全市建設撤併行政村通達工程10000公裡,有條件的撤併行政村公路通達率達到100%。
到2017年,全市四級及以上航道裡程超過1600公裡、佔比36%;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1.8億噸,貨櫃吞吐能力500萬標箱;船舶總噸位750萬載重噸,運能標準化率達到75%以上、平均噸位超過2000載重噸;周邊省市在重慶中轉貨運量佔全市50%以上;基本建成長江上遊航運中心。
優化軌道交通運行圖,合理增加編組,使軌道交通日均客運能力達到300萬人次。
城市建成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具備開行公交條件的次支道路實現公交100%覆蓋,解決軌道交通「最後一公裡」問題。
(來源:重慶商報)
(責任編輯:唐亞靜)
中國網地產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產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以引導正確的行業輿論導向為己任,為行業上下遊關聯企業、相關產業提供一個高效溝通與互動的優質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