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人大代表保金鳳:建議在珠海經濟特區建立珠海大學
記者報導, 在珠海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九次會議上,珠海市人大代表保金鳳提交了在珠海經濟特區建立珠海大學的建議。她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國經濟特區中,僅珠海經濟特區沒有自己的大學,與珠海現代化、國際化定位不匹配。同時,她呼籲要儘快明確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的轉設方向。
保金鳳表示,在我國的經濟特區中,深圳經濟特區有深圳大學,廈門經濟特區有廈門大學,汕頭經濟特區有汕頭大學,海南經濟特區有海南大學,喀什經濟特區有喀什大學,唯獨珠海沒有自己的「珠海大學」。這與珠海現代化、國際化的定位是不匹配的。
保金鳳舉例,目前深圳大學的綜合實力和科研水平,已經躋身世界較出色的高校之列。前幾年設立的南方科技大學,也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成為了國內頂尖的大學。「不得不說,這種發展速度,快得令人咋舌,也令世界驚嘆。」
保金鳳認為,珠海未來必將發展知識經濟、高新技術產業,需要大量與之相適應的高學歷人才。珠海現有的高校整體實力較弱,其規模、層次、專業設置等還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珠海迫切需要建立一所自己的高水平大學,助力經濟特區高質量發展。她建議珠海市委市政府統籌考慮、科學決策,圓「珠海大學」夢。
2020年5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獨立學院轉設的路徑主要有三種:轉為民辦、轉為公辦、終止辦學。位於珠海的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已經轉設為珠海科技學院。但同樣作為獨立學院的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卻一直沒有明確的方向。保金鳳在珠海市九屆人大九次會議香洲團分組討論時呼籲,要儘快明確該校轉設的方向。她認為,也可以考慮利用獨立學院轉設這個契機,建立珠海自己的大學。
集成電路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和基礎,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因而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關於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相繼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也已成立;在十四五規劃中,集成電路產業還被作為強化國家戰略力量的前沿領域。
在這樣的背景下,珠海市政府也於2020年印發了《珠海市大力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意見》和《關於促進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珠海市人大代表呂營等人在其「關於攜手澳門共同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議案」中肯定了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可喜成果,他們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集成電路產業在產業規模、空間布局、產業鏈等方面不斷趨於完善。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份子,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僅次於深圳,位列灣區第二,全國第八。呂營等人認為,橫琴新區對珠海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功不可沒,2020年橫琴新區集成電路產業產值突破10億元,佔全市比重達12%。
他們提出,進一步推動珠海集成電路發展要立足於澳珠合作,實現兩地優勢互補,「珠澳兩地一衣帶水,兩地要藉助澳門在國際專業人才方面的聚集優勢,以及珠海在產業鏈上趨於完善的運行機制的優勢,快速推進珠澳集成電路產業布局和發展。」對此,呂營等人也指出了珠澳合作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限制,並對當前困局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激發產業化發展的內生動力
呂營等人認為,高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澳門人對產業化發展的內生動力,從而制約了澳門的可持續發展。
他們在議案中提出,激發產業活力關鍵要靠政府主導,相關部門積極推進,做好頂層設計,謀劃好珠澳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藍圖。「珠澳兩地相關機構應共建『珠澳芯走廊』,為中小微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提供流片服務、人才培訓、人才對接會、晶片設計服務等一系列配套服務,為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除了政府,兩地行業協會也可發揮合力作用,積極互動。議案進一步解釋道,可以通過開展相關的技術研討會,探討項目對接及合作的可行性,通過上下遊及同業間的橫向合作,開拓珠澳兩地需求。
完善工業體系支撐
呂營等人認為,一直以來,澳門以出口加工業、旅遊業、金融服務業、建築地產業等作為主導產業,缺乏工業體系支撐;同時,澳門土地資源也嚴重不足。
這就需要珠澳兩地優勢互補,呂營等人指出,可以藉助澳門大學的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優勢資源以及橫琴的土地資源優勢,在橫琴新區共建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大力引進先進生產線和技術研發中心,出臺政策鼓勵知名的本地或外地的晶片封測企業與澳門展開合作,將合作企業落地珠澳晶片封測產業園,促進兩地創新成果的融合和轉化。」
破解人才短缺的困局
議案中還提到,澳門和珠海在培養、留住人才方面面臨相似的困境,人才培養力度遠遠不足以支撐兩地集成電路產業的長遠發展。
為解決人才困境,議案提出,可以利用澳門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學科優勢,在珠海合作共建集成電路產業大學,按照澳大的人才培養模式,從企業需求出發,為珠海培養一批具有產業化經驗的人才來彌補人才缺口。
此外,議案還提到,通過發揮行業協會的能動性來培育人才。「也可以成立以珠海澳門兩地集成電路領域專業技術人員為主的珠澳集成電路工程師協會,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技術交流、專業培訓、技術研討,培育一批集成電路產業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