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新房爆賺500萬,深圳樓市瘋搶了,近期,南山區網紅盤「華潤城潤璽一期」開盤,最低價格1000萬起步的房子,該樓盤1171套房源13個小時全部售罄,收金196億。
該項目均價為13.2萬/㎡左右,而周邊華潤城潤府的二手房均價在18萬以上,價差達到4萬~5萬,這意味著按該樓盤最小的100平方米戶型算,如果搖中最少能賺500萬,差不多就是一次彩票頭獎。
1.
如此大的套利空間,購房者眾多也不足為奇,甚至出現眾籌打新、代持購房的奇葩景象,對此,新華社11月28日點名評論,稱抑制樓市「打新熱」需要「硬核」舉措。
新華社評論指出,此番樓市火爆引起關注的焦點與以往不同,不再是純粹的新盤價格問題,十幾萬元一平方米的商品房儼然成為火爆「投資品」,「打新熱」背後的買房牟利現象顯然與「房住不炒」理念背道而馳。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幾天前的11月26日,央行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再次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而後,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表示,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目前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佔銀行業貸款的39%,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託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他強調,要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
面對政策方面的「三令五申」,如今,開發商打折促銷情況越來越多,又恰逢現在正值「金九銀十」之際,所以,開發商又展開了新一輪打折促銷潮。
2.
「低到我說了你都不信」、「購房送奔馳」、「0元購新房」這些賣房標語開始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售樓現場。
不過,開發商降價促銷,老業主不幹了,維權鬧事的情況正在頻頻發生,這不,近日,山東青島有一個樓盤,就因為降價賣房,被業主圍堵售樓處進行打砸,現場一片狼藉。
該售樓處監控畫面顯示,幾十位業主氣勢洶洶來到現場,二話不說就不停的打砸售樓處的東西,桌子被推翻在地,樓房模型也被砸得零碎……現場凌亂不堪,而售樓處的工作人員則整齊地站在一旁,無奈地看著業主們的暴力行為。
業主打砸售樓處的理由很簡單,「上半年我們買房的時候,每平米1.8萬元,現在每平米才1.4萬元,半年時間房價下降了22%,我們首付都快虧掉了」。
再往前看,國慶長假第六天,南京的一家售樓處,前來搖號選房的人和老業主們在大堂相遇,老業主們跟現場的置業顧問理論了起來,「我們半年前買的時候4萬多,現在的價格是3萬多,相差1萬,房子貶了這麼多,誰能願意」?
在國慶期間,該樓盤推出少數「限時限量「房源,20層的小高層,戶型123㎡,降價後約34000元/㎡;13層的小洋房,戶型140㎡,降價後約36000元/㎡。這比43000/㎡的備案均價,一套房降價100萬以上。
對購房者的「感恩回饋」,在新來的購房者瘋狂搶房的同時,卻引發了老業主的「惱羞成怒」,拉橫幅,爆粗口,這種場景在各地樓市下跌的時候,都會發生。
「我就是不要錢,把房子送人,和你們也沒有關係啊」,一個售樓處的副總經理髮飆道,近日,重慶的一個在售樓盤受到業主們拉橫幅維權,「退房,退房,或者返還差價」,這種無理要求,售樓處的工作人員當然不會同意,這些怒火中燒的業主,就開始對於售樓處的工作人員出言不遜,甚至動手動腳。
而工作人員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自然也會針鋒相對,雙方就這樣發生了肢體衝突,甚至,大打出手,當然,售樓處的工作人員畢竟沒有購房的業主人數多,他們寡不敵眾,很快敗下陣來,而打架獲勝的業主們,就憤怒地把售樓處給砸毀了。
這些業主維權且打砸售樓處的原因,和上述所說的兩個樓盤情況基本一致,開發商把房子的價格降低,打折促銷,所以,他們不幹了,就集體站出來鬧事,有一個年紀稍微大點的女業主說道,「快要氣瘋了,50萬啊,我要攢幾輩子才能攢夠」。
3.
每當有房企大規模降價時,鬧事投訴也隨之而來,近來,購房者維權現象越來越多,維權的原因,無外乎購買的房子大幅降價,首付款和以前的月供,都打了水漂。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大城市的房價均較最高點跌幅超過了10%,甚至有的地方跌幅已經超過了20%。
而正是在此背景下,全國第一個鼓勵降房價的省會城市就來了,據多家媒體報導,哈爾濱市將公布「樓市新政」——印發《關於疫情期間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相關政策的通知》,一共14條。
不論是從放寬公積金貸款、購房資格、按揭貸款等多方面來看,都明確表達出支持鼓勵開發商讓利購房者,提升樓市熱度,其中心關鍵詞就是「降價」,官方的表述是,支持鼓勵開發商讓利購房者,新建商品房銷售下行壓力較大的區縣,需積極引導鼓勵房企採取打折促銷、團購等方式讓利。
12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發布《中國住房大數據分析報告(2020)——城市房價預警與房企品牌價值測度》,報告指出,房價只漲不跌的時代已經過去,局部房價下跌監測預警,將成為市場監測預警的重要方面。
從央行、新華社到銀保監會再到社科院,從批判炒房到警惕風險再到預測房價,這些權威機構接連發聲,充分表明了官方踐行「房住不炒」理念的決心,而目前某些地方炒房現象仍然大行其道,對於這些狂熱的炒房現象,又該如何化解呢?
或許正如新華社評論中提到的,「打新熱」現象警示,增加供給、新房限價之外,樓市調控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讓稅收槓桿發揮更大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稅制度,通過市場化手段抑制投資投機行為,或許能收釜底抽薪之效。
當然,官方對於「房住不炒」等政策的堅決落實,在於遏制房地產「灰犀牛」,並非意味著房地產沒落,而是監管著它回到居住屬性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