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帕米爾的星空——讀畢然《雛鷹飛向帕米爾》

2020-12-25 作家出版社

來自帕米爾的星空

——讀畢然《雛鷹飛向帕米爾》 □於立極 於鳳儀

在新疆兒童文學作家群裡,有一位女作家畢然,她就像帕米爾高原上空的一枚星星,越來越讓讀者感受到閃爍的光芒。當我讀到這本新作《雛鷹飛向帕米爾》,很快就被她所構建的文學世界所感染,這裡熱烈而深邃,燦爛而遼闊,書中的世界帶給我們別樣的奇妙與瑰麗。

作家作品,其實就是自身心靈世界的一種映射。在作品裡,我們看到太陽、冰峰、麥田、蒼鷹、駱駝、羊、馬、胡楊樹、刮過的風,以及老人、莫合煙、洪水、月光、舞蹈、歌聲、酒瓶、掌紋、甜蜜的杏子,還有摩託車、相機、鬧鐘、電子表、電視、手機、汽車等。畢然呈現給我們的這部作品,不同於東部的繁華和稠密,而是立足於西部世界的蒼涼和博大,編織著遙遠與切近、真實與虛幻的藝術世界。這裡既有我們的場景,也有我們不甚了解的文化,這種差異感造就了作家盡情展現曼妙身姿與情感的舞臺。

同在地球上,但由於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差異,導致了文化上的不同。但對於頭頂星空的探求,有著驚人的一致性。「有人說,天上每一個星星都是一座島嶼。星星真的有這麼大嗎?星星之間是怎麼聯繫呢?它們相互打電話嗎?我每天都這樣看他們,他們可以看到我嗎……」書中的主人公古麗娜熱仰頭看著星密如織的夜空,腦子裡不停地冒出許多怪念頭。而星空裡的星星與地上的桃花一樣,在孩子心裡永遠數不清。爸爸卻告訴她:「你知道它們很美,它們一直陪你長大,就很好了。」

這種對於萬物表象的終極思考,貫穿於畢然的創作理念與實踐中,因而她的作品呈現了哲學上的深邃,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兒童文學文本,巧妙地傳達了這塊高地上的民族精神世界和獨特風採。

畢然重視對人物靈魂的描摹,體現了她對世界的哲學認知以及民族古老文化的尊重與傳衍。「這隻貓老了,它活不了多久,它要去天堂了,很快就會有另一隻貓來替它陪伴我。我也會去天堂,在不久的某一天。你出生的時候,它還沒有來,現在它要走了。」奶奶說著,老貓突然睜開眼睛,那眼睛和奶奶很像。當伊薩克想要阻止世間生老病死的法則時,奶奶做出這樣的詮釋,「傻孩子,天堂裡我們遲早都會見,在那裡我又可以見到我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你以後來了也可以在那兒見到我。我們一家人遲早會團聚在一起。」

面對活著與死去,作家的視角是超然的。這種超然讓作品有了相當的高度,決定了藝術品質。文中的沙爾瓦汗捏了捏衣兜,那一截骨質的鷹笛用鷲鷹的翅膀骨製成。他拿出鷹笛,沙白色的骨頭在陽光下爍爍發光。不遠處是塔什庫爾幹縣的標誌性建築——鷹的圖騰柱,那隻立在石頭柱子上的雄鷹,俯首凝眸,張著巨大的翅膀,俯視著這座高原上的小城。此情此景,讓作家有了鷹一樣的視野、眼光和精神,讓作品成為身心與靈魂的居所,具備了存世的價值。

在我看來,畢然的作品也如這隻鷹笛,在陽光下閃現出獨有的瑩白色彩和光澤。其中發出的聲音,時而像冰川細微開裂的聲響,時而像飛鷹相互召喚時的鳴叫;尖銳而不失婉轉,低沉而不失悠揚。這笛音博大而具有穿透力,如同天籟,可以上達九天。從而使作品鑄就了穿越時空的光芒,安然妥帖地鑲嵌在兒童文學蔚藍色的天幕之上。

相關焦點

  • 新疆作家畢然新作《雛鷹飛過帕米爾》記錄塔吉克族孩子的夢想
    天山網訊(文/記者 劉萌萌 圖/畢然提供)男孩「香港」的音樂理想,「小夜鶯」女孩塔尼亞對軍裝的嚮往,伊拉木丁的太空人夢……近日,新疆作家畢然在新書《雛鷹飛過帕米爾》中呈現了居住在帕米爾高原的孩子們對夢想的追求、對未來的嚮往,該書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該書11月11日在北京舉行了相關研討會,引發了廣泛關注。
  • 《雛鷹飛過帕米爾》寫出塔吉克孩子們眼睛裡的光明及憂傷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桂傑)作家畢然的新書《雛鷹飛過帕米爾》是一本能夠撥動人心弦的書,令人難忘的不是書中新疆塔吉克族孩子們笑容裡的快樂,而是眼睛裡的那抹憂傷。文學從本質上說關注的是人的心靈,《雛鷹飛過帕米爾》觸摸的正是孩子的心靈,並在這個過程中試圖去理解和撫慰一顆顆心靈,正如她在書中寫到的那樣,「每個人的夢都在頭頂上盤旋,最終哪一個可以真正實現呢?」
  • 一顆可愛的冰川土豆 來自帕米爾高原的饋贈
    10月6日,塔什庫爾幹縣冰川土豆新品發布會在昌吉市芸農莊舉行,冰川土豆創始研發人譚婉靜,為100多位嘉賓介紹了來自海拔4000多米帕米爾高原的綠色有機黑土豆、紅土豆暨冰川土豆。食材均來自冰川土豆。冰川土豆發布會現場。
  • 帕米爾:給冰山彩雲的情愫
    搜索微信號:dili360或中國國家地理遠 在我國最西端,有一片神奇高原——帕米爾,去過的人含著淚想它,未去的人曾夢見過它。塔吉克族世代在這裡生活,繁衍生息,他們是這片土地的主人,更像是這片土地的精靈,孕育著這片高原的異域文化。9月帕米爾上金黃的麥堆是讓人幸福的。
  • 國民政府籌謀帕米爾間題始末
    彼時,一些中國學者宣揚蘇聯在帕米爾地區的建設成就或翻譯蘇聯旅行家遊歷帕米爾之著述的時候,幾乎理所當然地將蘇聯控制下的帕米爾認定為該國「主權領土」。1936年《社會間題》雜誌刊登的《帕米爾高原之過去與現在》一文,除了讚揚蘇聯在帕米爾地區的交通、電力、教育、礦業等方面的建設成就外,並未作毫釐注釋,以向讀者闡明和帕米爾主權有關的中蘇糾紛。
  • 帕米爾高原.新疆喀什帕米爾旅遊區升級為5A級景區
    帕米爾高原和新疆石頭城!今年剛剛公布,新疆喀什帕米爾旅遊區「升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如果說北疆的美在喀納斯,那麼南疆的美就在帕米爾高原了。帕米爾高原,古代稱蔥嶺,亦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現如今居民主要為塔吉克族.這裡海拔太高,空氣稀薄。從喀什前往這裡的路上,到處是美麗的風景,而進入帕米爾高原以後,它會充分展示它蒼涼野性的美。
  • 這位女神,畫出了帕米爾的靈魂
    油畫家 燕婭婭從1987年第一次踏上帕米爾高原至今,婭婭記不清有過多少次死裡逃生的經歷,每一次,心裡都有一個聲音發狠說,再也不上去了。於是,咬咬牙,背上包,婭婭又會上去,把上一次經歷的苦與險扔下,不顧一切地與帕米爾高原擁抱。
  • 李大同老師演奏《帕米爾的春天》
  • 痛別,「帕米爾雄鷹」!
    痛別,「帕米爾雄鷹」!到北京再穿」舍友買買提·居馬哽咽地說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他們熟悉的那個忠誠正直、謙遜善良的拉齊尼·巴依卡就這樣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守邊護邊事業和摯愛的親人拉齊尼·巴依卡來自新疆喀什地區
  • 來自帕米爾高原的紅色嚮往
    2013年,玉素甫這名塔吉克族小夥輾轉幾千公裡,從帕米爾高原來到東海前沿圓了軍旅夢。來到軍營後,玉素甫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什麼叫做「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他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各項工作,受到領導和戰友們的一致好評。然而,在撰寫入黨申請書時,玉素甫遇到了一個難題——只會寫幾十個常用漢字。情急之下,他便用少數民族文字寫了一封入黨申請書。
  • 中國四大高原中,為何沒有帕米爾高原?
    此後帕米爾高原成為了中國疆域的一部分。進入清朝全盛時期,中國對帕米爾全境進行管轄。直到19世紀70年代,帕米爾高原一直屬於中國。古代絲綢之路通往西亞、南亞及歐洲各地的南道、中道,也從帕米爾高原穿過;這裡也是我國自古以來世代聚居於此的塔吉克、柯爾克孜等民族居住、遊牧的地方。這樣一座高原,無論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還是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與中國的淵源,都完全有資格入選中國四大高原。
  • 帕米爾高原上的石頭城
    北魏時期和隋朝時期稱之為「朅盤陀國」,唐代再次統一西域後,設蔥嶺(山名,古代對今帕米爾高原,喀喇崑崙山西部諸山的統稱,據傳因山長蔥或山崖蔥翠而得名)守捉所(唐代安西都護府統管帕米爾高原下屬的軍事戍所),宋朝時期和元朝時期屬疏勒國(現疏勒縣),並設有驛站,明朝時期屬葉爾羌汗國(現莎車縣),設出境哨卡,清朝前後時期隸屬莎車府,喀什噶爾道(現
  • 帕米爾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其戰略價值在哪裡?
    帕米爾高原處於這幾條大山脈的西端交匯之處,恰似幾條繩索擰在一起形成的繩結,因此謂之為「山結」。在帕米爾高原南部,連接著東北—西南走向的興都庫什山脈,絕大部分位於阿富汗境內,也是源自青藏高原西南的印度河與發源於帕米爾高原阿姆河(中亞重要河流)的分水嶺。
  • 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族人家
    在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帕米爾高原上,有一個古老的城鎮—塔什庫爾幹塔吉克族自治縣,這裡生活著一群勇敢、善良、樸素的民族,他們是古代東伊朗人的後裔,是純血統的雅利安人,是中國唯一的純血統的歐羅巴人種(白種人),他們就是塔吉克族,一個非常熱愛這塊土地,非常熱愛自己祖國的民族。  塔吉克族約有5萬人,下面所說的是佔全民族60%人口的色勒庫爾塔吉克(高原塔吉克)。
  • 「擊鞠」帕米爾高原 古老馬球運動蓄勢待發
    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3日電 「擊鞠」帕米爾高原 古老馬球運動蓄勢待發新華社記者張鍾凱、高晗手握黃色球桿,33歲的居瑪巴依·米爾孜買買提騎著馬,如風般向著地上滾動的球衝過去,一擊命中,球飛進球門。在歡呼聲和手鼓聲中,居瑪巴依的隊伍以4:3贏得了這場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舉行的馬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