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寧波鏡像嬗變

2020-12-15 浙江新聞

  我們有幸,與共和國一起走進新的時代;我們有幸,與這40年結伴同行;我們有幸,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惠者。

  40年前的今天,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如春風,似號角,吹開迷霧,喚醒大地。一次次思想解放,一代代接力前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展才是硬道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黨的奮鬥目標」……一句句樸實無華的話語,激蕩起振聾發聵的歷史迴響。

  位於祖國東海岸的「海定波寧之港」,一樣欣逢「鷹飛魚躍之時」。一幢

  幢高樓拔地而起,一艘艘巨輪鳴笛遠航,一位位遊子報效桑梓,一個個家庭擁抱和美……寧波,踩著新時代的鼓點,連續五屆獲得中國城市最高榮譽——「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與共和國相伴跋涉的人們啊,用什麼來紀念改革大潮的引航人,紀念不甘沉浮的弄潮兒,紀念這刻骨銘心的40年?如此有限的文字和圖像,又如何能夠表達13億人在整整40年裡經歷和創造的一切,從物質到精神,從心靈世界到宇宙空間?

  天翻地覆,我們擷取一抔土;萬紫千紅,我們摘下一瓣綠。唯願您手上的這輯專刊,能夠化作言志抒懷的一腔心曲,中華奮進復興大合唱裡的一粒音符……

  撰文 寧波日報葉向群

  ---------------------------------------------------------------------------

  舊貌新顏

  上世紀80年代,寧波輪船碼頭(現寧波美術館位置)。當時寧波人去上海和舟山定海、沈家門、岱山等地均從這裡起航。另外,漁船所需的冰塊和捕獲的零散漁貨,也多在這裡中轉。(水貴仙 攝)

  上世紀80年代末,寧波老外灘及輪船碼頭。(潘行正 攝)

  寧波老外灘時常被人們與杭州西湖天地、上海新天地相提並論。圖為老外灘酒吧一條街。(應加能 攝)

  位於寧波南部商務區的寧波商會國貿中心於2011年1月11日落成,主樓高228米,曾以寧波第一高樓而雄踞甬城高層建築之首。(陳順意2017年9月攝)

  1996年,寧波天一廣場開發建設前那片星羅棋布的居民區和老街古巷。

  2018年,天一廣場新貌。它是我市首個超大型城市中心商業廣場。(周建平 攝)

  位於寧波市三江口江北岸的老外灘,唐代即為中國四大港口之一。1842年《南京條約》後寧波列為五口通商口岸,不久外灘便成為英、法、美三國僑民的居留區域。近代,「寧波幫」也是從這裡出發,縱橫捭闔,「商行天下」。

  2005年,投資六億元的寧波老外灘重新開埠,一批中西風格的舊建築被賦予商業經營功能,老外灘集餐飲、購物、演藝、休閒於一體,成為時尚的歷史文化街區。

  與老外灘一江之隔的天一廣場,是新世紀寧波打造的第一座中央商務區,地塊總拆遷面積23.56萬平方米。天一廣場是寧波最熱鬧的「城市客廳」。

  港城氣象

  2016年,吉利汽車生產線。 (水貴仙 攝)

  1982年,鎮海港煤碼頭。1978年12月,鎮海港第一個碼頭落成。 (李浙東 攝)

  雄偉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夜晚猶如長龍臥波,展露出迷人身姿。

  2007年,寧波港北侖港區。寧波舟山港全年貨物吞吐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一。

  2014年9月14日,潛龍社區組織金婚老人乘坐開通不久的地鐵。 (張漢楚 攝)

  「從上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中央、部、省級重大項目紛紛落戶寧波,我市聚集了一批石化、電力和港口建設為代表的大型工業企業。作為一名鎮海人,我近水樓臺先得月,為寧波大工業的發展歷史留下了一大批珍貴的圖片資料。」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鎮海區文化館原館長李浙東

  「連接三江六岸,貫通五湖四海。橋,在港城寧波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作為上海鐵路局寧波車務段員工,我對橋梁更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許平

  「2009年6月26日,寧波軌道交通1號線開工建設,2014年5月30日,1號線一期正式通車;2015年9月26日,2號線投入試運行,3號線、4號線開工……這是寧波人民繼『大港夢』『大橋夢』之後實現的又一個美夢。」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寧波市攝影家協會原副主席張漢楚

  遊子情懷

  1989年包玉剛夫婦回莊市參加父親銅像落成典禮後,在當年新婚的床前留影(右為時任寧波市市長耿典華)。(李浙東 攝)

  1991年4月,邵逸夫先生第三次回故鄉——鎮海莊市邵家。 (李浙東 攝)

  2009年10月22日,寧波幫博物館建成開館。香港著名實業家、慈善家李達三先生參觀展覽。李先生祖籍鄞縣。(龔國榮 攝)

  1998年11月14日,由香港「明日更好」基金髮起的為內地貧困地區白內障患者免費進行復明手術的「健康快車」開進餘姚,開診儀式在馬渚舉行。(嚴龍 攝)

  改革開放進程中,寧波有一塊燙金招牌,特別招人羨慕,那就是「寧波幫」。

  1984年8月1日,鄧小平同志發出「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的號召。一石激起千層浪,大批「寧波幫」人士以各種途徑和方式為家鄉建設牽線搭橋、出資出力。如今漫步寧波街頭,寧波大學、逸夫劇院、東恩中學、親恩老年樂園、愛菊藝校、聞裕順幼兒園、四眼碶小學……隨處可見包玉剛、邵逸夫、王寬誠、沈炳麟、孔愛菊、聞裕順、陳廷驊等海外遊子留下的愛鄉印記。

  2004年冬,我應邀隨海曙區政府代表團赴香港,面對面採訪陳紹華、範思舜、孔愛菊、顧國華、吳劍鳴、孫文英、葉泰海等「寧波老鄉」。回來後,代表團成員共同撰寫了《鄉情結——「寧波幫幫海曙」紀實》一書。

  14年過去,那次香港之行獲取的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記憶猶新——

  時任泰昌祥輪船(香港)集團主席的顧國華和弟弟顧國和,在家鄉捐資建造了北侖宗瑞醫院、寧波大學宗瑞航海樓、寧波市達敏學校等公益項目。顧國華先生還透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的舅舅;

  1928年6月出生於寧波月湖旁的香港寶通華行有限公司老闆陳紹華,先後捐款1000多萬元用於寧波廣濟中心小學、海曙區南門醫院、金珊蓮骨科醫院等設施建設。那天採訪結束後,陳先生拄著拐杖執意帶我們來到坐落在維多利亞港灣的一家會所用餐,濃濃鄉情令人難忘;

  人們大多知道吳劍鳴外國語學校由「愛鄉楷模」吳劍鳴女士出資建造,其實吳女士還在老家鄞州石碶助建了田莘耕中學。學校為啥取名「田莘耕」?據吳劍鳴披露,是為了紀念她的一位外國同學。這位中文名叫田莘耕的西班牙人,早年與吳劍鳴、李坤夫婦同在一所教會學校念書,後英年早逝;

  以「孫文英小學」為家鄉人民所熟知的孫文英女士,28歲時已是7個孩子的母親。當年她一邊養孩子一邊做生意,把小小一爿鋼琴店打造成眾多連鎖店……開拓、務實、誠信、精明的「寧波幫」精神,在這位寧波女子身上顯露無遺。

  都市溫度

  圖①

  2002年9月1日,江波小學併入寧波市翠柏小學。圖為20多個孩子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跟著劉兆雪老師朗誦。(龔國榮 攝)

  2010年12月8日,甘肅省隴西縣宏偉鄉的「寧波市民愛心橋」正式通車,在該鄉支教的26歲寧波姑娘嚴意娜終於圓了她的「甘肅造橋夢」。(嚴龍 攝)

  2009年6月16日下午,林萍與恰逢8周歲生日的徐潔在上海浦東幸福相擁。這是林萍42天前將自身48%的肝臟捐獻給徐潔後的兩人首次見面。(嚴龍 攝)

  什麼是一座城市的溫度?它不僅僅是指創業創新的熱情、多元共存的包容,還應該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換成現在語言,它指的是城市文明的軟實力。

  改革開放40年,四明大地湧現出無數暖心故事:從救助羅南英到萬人助學,從匿名捐款人「順其自然」到無償捐肝者林萍……當時寧波晚報攝影記者龔國榮則用鏡頭記錄下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在寧波的求學歷程。

  「1996年4月30日,我無意中聽人說起,在寧波勝豐村周家邊,有個來寧波打工的江西人辦了所『學校』,收了十多個『破爛王』的孩子在裡面讀書。」龔國榮穿過長滿野草的小路,終於在鐵路邊找到這所江波小學。這是一間十多平方米的破房子,低矮潮溼,異味刺鼻,牆壁黑乎乎的,唯一的光源來自屋頂一扇小小的天窗。「兩年前,這裡還是養豬的豬圈。」龔國榮含著淚按下相機快門,定格了12個衣衫襤褸孩子的上課場面(圖①)。

  破敗的教室、琅琅的書聲、孩子清澈的眼神,在龔國榮腦海裡反覆回放。1996年5月3日,《寧波晚報》在頭版刊登了一組圖片報導《我要讀書——甬城出現一家外來民工自辦學校》。報導激起強烈社會反響,這所沒辦理任何手續,也不具備辦學條件的「非法學校」的命運,更是引起種種猜測。

  寧波市政府部門擇善而從,事後出臺多項政策扶持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隨著新政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與寧波本地居民的孩子一起,攜手邁進本地最好的學校。

  根據寧波市教育局2018年4月公布的統計數據,2017年,全市接收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27.32萬人,其中在義務段公辦學校就讀的22.61萬人,公辦學校接納比例達82.76%。

  ……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20天前,「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選活動揭曉,寧波位列十強排行榜第二。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寧波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努力和成效。

  每一次回望都是為了再次出發。未來已來,寧波定當和更好的自己相遇。

相關焦點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知識競賽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40年風雲激蕩,40年砥礪奮進,改革開放改變中國,惠及世界,也成就了今天的寧波。為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增進對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的了解,進一步弘揚寧波人開拓創新、艱苦創業的改革精神,中共寧波市委黨史研究室舉辦以「光輝的足跡,偉大的徵程」為主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知識競賽活動。
  • 樊志剛:改革開放40年中國銀行業的發展
    作者:樊志剛,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資深專家、研究員,中國城市金融學會副秘書長改革開放的40年,是我國轉向市場經濟和融入全球化的40年,也是我國銀行業成長壯大的40年。
  • 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大國重器篇
    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大國重器篇 (2/32) "← →"翻頁
  • 「改革開放40周年·時代甬商」榜單發布
    本報訊(首席記者 孫美星) 改革開放40年來,他們敢為天下先,敢闖天下路,成為中國民營經濟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昨天上午舉行的世界「寧波幫·幫寧波」發展大會上,「改革開放40周年·時代甬商」榜單出爐,101位甬商上榜。    這份「改革開放40周年·時代甬商」榜單上,有3位功勳甬商、20位卓越甬商、12位公益甬商、54位傑出甬商、12位鋒銳甬商。
  • 40年,40本書—有書致敬改革開放40年
    導語: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從1978到2018,四十年芳華變遷,四十年物換星移,偉大祖國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
  • 改革開放40年:航空工業洪都接力奮鬥寫新篇
    自改革開放以來,航空工業洪都製造工藝系統沐風櫛雨,伴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轉型升級,用幾代人的接力奮鬥,在成就企業、成就產品、成就自我價值的道路上,寫下了光彩奪目的絢麗篇章。井噴:喜看工藝飛躍40年前,洪都主要圍繞強5、初教6等型號開展批生產交付。改革開放的春風,讓科技創新迸發出新的活力。
  • 改革開放40年的幾點寶貴經驗
    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的幾點寶貴經驗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下大功夫總結和運用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
  • 改革開放40年,時代的傳奇
    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對改革開放最好的紀念就是更全面、更深刻地推進改革開放。   「2018年,我們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4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生活實現了小康,逐步富裕起來了。」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丨「中洲背」上的蘭城休閒史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丨「中洲背」上的蘭城休閒史 2018-10-31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雄榮獲「改革開放40年物流40人」稱號
    李雄榮獲「改革開放40年物流40人」稱號2018-05-22來源:中國郵政網  5月16日,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物流節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運輸與物流博覽會、2018亞洲物流雙年展的「界上傳媒之夜」活動中,由《物流時代周刊》、中國國際物流節組委會組織的「改革開放40年物流40人」推選活動公布評比結果,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雄榮獲
  • 改革開放40年: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中國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 40張珍貴照片,帶你見證寧波40年的巨變!超震撼...
    改革開放40年巨變寧波的發展令人震撼寧波,真的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如今高樓林立的寧波40年前的她可是另一番模樣今天和頭條妞一起來看看40年前的寧波你一定沒見過!「五口通商」口岸的寧波港從這一刻起重新向世界敞開了胸懷開啟了寧波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程1981年,「寶清海」首次靠泊10萬噸級碼頭寧波港就像一個強勁的馬達催動著寧波的改革開放步伐成為寧波崛起的爆發點2013年,全球最大貨櫃船首航寧波港 許天長/攝尋找深水良港
  • 改革開放,讓他從工人變身為英語翻譯(紀念改革開放40年)
    「感謝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讓我能順應改革開放的需求,通過自學英語改變命運。」近日,家住高新區厚和德小區的馮小川激動地說,他看到晚報在徵集改革開放40年的難忘故事,便想和大家分享他的人生經歷。  馮小川  「感謝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讓我能順應改革開放的需求,通過自學英語改變命運。」
  • 改革開放40年,黔東南文化旅遊一路耕耘一路歌
    改革開放40年來,一處處優美的景觀,展示著黔東南旅遊燦爛的笑靨;一組組動心的數據,書寫著黔東南旅遊無限的喜悅;一波波新增的就業潮,彰顯著黔東南旅遊巨大的潛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優。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黔東南的文化旅遊從悠悠歲月中走來,在起步中探索、發展中融合、調整中提升,如今已然實現了精彩嬗變!
  • 《改革開放40年許昌市紀事》專題片亮相國家博物館
    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新華社等聯合舉辦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自11月13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幕以來,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許昌市推送的《改革開放40年許昌市紀事》專題片成功入選《改革開放40年百城紀事》展項,在展覽中展播。
  • 國博改革開放40年展覽每天什麼時候閉館
    國家博物館改革開放40年展覽閉幕時間:2019年3月20日  為回應廣大群眾參觀展覽的期盼,充分發揮展覽的社會效應,中宣部等主辦單位決定,該展覽閉幕時間為2019年3月20日,以有效應對元旦、寒假、春節、全國「兩會」四大參觀熱潮。
  • 改革開放40年 陳李濟正逢其時
    金羊網訊 記者汪芳報導: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的40年裡,中國順應全球化大勢,不斷以新的改變擁抱世界。而陳李濟也在這40年裡,種下了立本的「根」,在發展中不斷「開枝散葉」。在陳李濟418歲生日到來之際,廣州白雲山陳李濟藥廠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石洪超接受金羊網的獨家專訪,一起回顧歷史,細數陳李濟的「傳承與創新」。
  • 改革開放40年 四川人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改革大潮以磅礴之勢席捲全國,社會主義中國走上了開放的道路。華夏大地風雲巨變,千裡江山彩圖新繪,改革開放碩果纍纍,歷史成就舉世矚目。四川對外交流新篇章四川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故鄉,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 改革開放40年 河南餐飲風雲榜揭曉!
    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餐飲突破4萬億大關,河南餐飲突破3000億元,近半個世紀的漫長徵途,餐飲服務業一直堅立改革潮頭、為時代瞭望。
  • 改革開放40年,聽聽臺胞怎麼說
    圖為盧麗安會長接受採訪。2017年,盧麗安當選中共十九大代表。  盧麗安會長表示,改革開放40年,她見證了20年,感觸很深!大陸的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充滿朝氣。盧麗安說,「我很幸運,生逢一個這麼好的時代」,成長時期,臺灣經濟很好有機會接受教育,打開眼界,等自己可以張開翅膀飛翔的時候,又趕上大陸的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