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莊村的「脫貧密碼」丨脫貧攻堅一線系列蹲點報導《幸福的起點》

2020-12-24 閃電新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奮力譜寫了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精彩華章。

為深入展示全省脫貧攻堅中的生動實踐,從2020年7月中旬起,山東廣播電視臺派出多路記者,深入淄博、菏澤、臨沂、德州、青島等地,在脫貧一線蹲點,用腳步丈量土地,用鏡頭記錄變遷,用思考觸摸時代脈搏,用鮮活語言講述溫暖故事。

10月5日起連續四天,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新聞聯播》將推出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系列蹲點報導《幸福的起點》,今天播出第二篇——安莊村的「脫貧密碼」。

安莊村的「脫貧密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摸準窮根,找準路子,菏澤市曹縣邵莊鎮安莊村以小油菜產業為突破口,一步一個腳印,日拱一卒,不舍寸功。隨著小油菜產業越做越大,村民們不僅脫了貧,還收穫著綠色的希望。

-1-

經商多年回鄉當村支書

帶村民流轉土地建大棚

在菏澤市曹縣邵莊鎮安莊村,20多名從外地返鄉的村民爭先恐後地報名承包蔬菜大棚,準備種植小油菜。小小油菜,何以吸引這麼多人返鄉呢?

據了解,幾年前的安莊村,村民大多以種糧食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貧困發生率超過18%。村班子軟弱渙散,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2015年,常年在外經商的袁正杰回鄉高票當選村支書。倔強的袁正杰扛下了這副擔子,下決心帶著鄉親們拔窮根、摘窮帽。可從哪兒突破呢?他開始多方打聽。得知村裡不少青壯年在北京、上海種油菜,袁正杰琢磨著,為啥不讓大夥在家種菜呢?

看花容易繡花難,別人家的大棚紅紅火火,安莊村的現實卻給袁正杰潑了一盆冷水。摸清底數後,袁正杰認清了兩點:要想建棚,就必須先流轉土地;村民沒錢,那就自己掏。他打算拿出經商多年積蓄的100萬,再貸款100萬,建設大棚。幾番勸說,家人勉強同意,可村民還是不買帳。袁正杰和村兩委成員挨家挨戶做工作,一圈走下來,沒少吃閉門羹。袁正杰還是一遍遍上門,給村民算明白帳,並決定預付土地租金。這下,大夥吃下了定心丸。

為了把地量精確,無論走到哪兒,袁正杰都要帶把捲尺,來來回回已經換了二十幾把。一個月後,袁正杰成功流轉了300多畝地。

-2-

種油菜掙了大錢,村民們坐不住了

袁正杰成功流轉了300多畝地,一邊建棚,一邊動員村民免費承包,但沒人敢攬這個活兒。

村民的顧慮反倒啟發了袁正杰,包棚這事兒還得重點突破,選對人。他首先想到了袁正奇。袁正奇之前在北京種過菜,有經驗,幾年前,因為父母患病和子女上學欠債十幾萬,回家後雖然種了幾畝露地小油菜,但是依然入不敷出,成了貧困戶。

袁正奇狠狠心,承包了10個大棚。趕在春節前,收穫了第一茬小油菜。看到他種油菜掙了大錢,村民們坐不住了。

在袁正奇大棚裡打工的邢洪展有點著急了,「我看他挎了個提包,鼓鼓的一提包都是一百的。心裡就琢磨了,我不跟他打工了,(一天)一百兩百也不幹了,來家種菜。」

早幾年,邢洪展也是欠下了一屁股債。現在種菜技術越來越熟練,時機也到了,他找到村支書袁正杰。恰好這時,鎮裡為推廣蔬菜種植,利用扶貧資金建設扶貧大棚。袁正杰幫著邢洪展申請了倆,三萬一個的棚,租金兩千就拿下了。

前不久,邢洪展的小兒子從外地打工回來,爺倆準備再建兩個棚。

-3-

小油菜越來越紅火

省外農民也來打工

兩年的時間,安莊村1900多畝地全部流轉,陸陸續續建起了720個大棚。村黨支部還領辦了合作社,給大夥統一供應種子、化肥等農資。而就在全村人卯足了勁兒,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油菜產業卻遭遇了滑鐵盧。

原來,當地的小油菜主要銷往周邊200公裡範圍的市場。隨著種植面積和產量增加五六倍,市場趨於飽和。而市場出路的問題,袁正杰早已在盤算。這次事件後,他專門跑到壽光、蘭陵等地取經,並決心向南方拓展市場。但是小油菜不能長距離運輸,必須進行冷鮮處理,袁正杰找到幾個蔬菜經紀人,合夥建起了冷庫。

2018年初,山東臺採制的一篇報導在央視播出。安莊村的小油菜一下子火了,迅速打開了市場。市場的火爆再次點燃了村民種植油菜的熱情。小油菜越來越紅火,連周邊河南的不少農民也跑來這裡打工。

-4-

建蔬菜精加工車間

蔬菜遠銷廣東香港

2018年底,安莊村90戶貧困戶170人全部脫貧,人均年收入達到15000元,村集體收入突破30萬元。村民邢洪展表示,「我感覺比早幾年年輕了十幾歲,心裡幹得很帶勁。」

在安莊村輻射帶動下,從2015年到現在,短短5年時間,邵莊鎮的蔬菜種植面積從300多畝發展到3萬多畝,蔬菜大棚從無到有,發展到9000多個,年經濟效益超過3億元,帶動貧困人口就業1200多人,月收入2000元左右。

今年7月份,邵莊鎮利用扶貧資金建設了首個蔬菜精加工車間,加工的蔬菜主要銷往廣東和香港。

對袁正杰來說,種油菜只是帶領群眾奔小康的第一步。眼下,他正打算發展育苗和精加工,打造一條完整的蔬菜產業鏈。袁正杰將繼續守望著這個綠色的村莊,在希望的田野上,收穫更加美好的未來。

蹲點採訪札記: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有一股向上的力量

一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脫貧需要幾年的時間?菏澤市曹縣邵莊鎮安莊村給出了自己的回答:三年。2018年,安莊村90戶170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三年間,人均年收入從不足千元增加到一萬五千元。這麼短的時間,這個魯西南的小村莊是如何做到的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來到了安莊村。

初見:更深的疑惑

從濟南開車到安莊村需要四個半小時,如果繼續往前開就到河南了。這個地方是真的偏僻。第一次見到安莊村,我是失望的,這比我看過的一般農村環境還要差一些,只不過村子周邊的土地上種植的不是莊稼,而是扎滿了日光棚,棚裡種著小油菜。不太寬敞的柏油路上,大大小小的貨車不停地穿過。看到此情此景,我只能蹦出兩個字:「就這」?單憑種小小的油菜,全村就能如此迅速脫貧嗎?這究竟是一場誤打誤撞的脫貧,還是一場深思熟慮的脫貧呢?我對安莊村脫貧路的好奇心越來越重了。

相識:一個執拗的村支書

當我跟袁正杰聊完之後,心裡有了答案。袁正杰是安莊村的村黨支部書記,也是小油菜產業的帶頭人。2015年,常年在外經商的袁正杰回鄉後不顧家人的反對,高票當選為村支書。袁正杰告訴我,選擇油菜產業不是誤打誤撞,而是心裡盤算過的。投資少,效益高,技術要求還低,很適合推廣種植。但是當他把種油菜的想法告訴村民的時候,他卻碰了一鼻子灰,大夥不看好小油菜產業,更不願意流轉土地。

俗話說,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的思想往往受制於所處的環境,這也是一些地方久困於貧的原因。說服村民轉變思想,不容易。為此,袁正杰和村兩委成員挨家挨戶做工作,自掏腰包先付給村民土地流轉費,建好大棚免費讓人來種。那段時間,他豁出去了,只要村民答應流轉土地,能把棚建起來種上菜,他怎麼樣都行。袁正杰告訴我,「只要想幹就沒有幹不成的事。啥事先幹起來再說,幹起來就有辦法」。憑藉著這股執拗的勁兒,村裡的土地最終順利流轉。

相熟:這裡有一股向上的力量

三個月的時間裡,每隔一周,我都會去一趟安莊村。小油菜一月一茬,實行錯峰種植,每次到地裡,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跟村民聊天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的是,他們滿是幹勁,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70多歲的貧困戶,他叫邢洪展,早些年因為大兒子生病和妻子生病,欠了80萬的債,但是他並沒有被壓垮,而是更加努力掙錢還債。邢大爺承包了四個扶貧大棚,他非常驕傲地告訴我,「2018年報名脫貧的時候,我第一個報了名。這四個棚,一年收入十幾萬不成問題,我不能再讓國家幫助了,靠自己還能行。」村民從油菜產業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從大棚種植,到打冷運輸,再到蔬菜加工,小油菜產業鏈上的每個人都在努力奮鬥。當你問他們一個月能掙多少錢時,割菜的阿姨會咧嘴笑著告訴你:「可不孬,一個月玩著掙三千塊錢。」但當你說要採訪她一下時,她卻說,「可不中,耽誤給人家幹活。」這幾年隨著小油菜種植規模的擴大,本地勞動力已經遠遠不夠,割菜的一半以上的都是河南的村民。

深挖:安莊村的「脫貧密碼」

一圈走下來,我切實感受到了油菜產業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好產業。安莊村的「脫貧密碼」離不開「敢想」「敢幹」四個字。但是怎樣用電視語言把安莊村的故事呈現出來,讓觀眾也能產生共鳴呢?

眼下,安莊村的發展已經進入正軌,貧困戶也全部脫貧,沒有發現什麼矛盾衝突。發展產業遇到的困難都集中在五年前油菜產業剛剛起步的時候。思來想去,要想了解安莊村的產業扶貧,就必須要把時間撥回到五年前,讓觀眾從頭開始見證一個產業給鄉村帶來的生機。

既然是要講產業發展之路,那就要弄清楚每一步是怎麼走的,一步都不能略過。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一定要心存疑問。當一個不善言辭的採訪對象跟你回憶過去的時候,過去的苦難,他大多會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這個時候就需要不停地追問,多問幾個為什麼,多點質疑。起初,自己也犯了很多「想當然」的錯誤,比如說村黨支部書記袁正杰一直強調流轉土地的時候有多困難,但我卻連為什麼流轉土地都沒有問清楚,他的一句「有規模才有效益」就說服了我。如果我是村民的視角,想必就說服不了我了,規模效益跟我有什麼關係。因此,記者採訪的時候,就把自己當作一張白紙,啥都不懂,不停追問。就這樣,我們才能一步步了解他如何選定產業、家人是否支持、村民是否樂意、市場是否樂觀等等一系列故事,這樣才能讓人物更鮮活,讓報導更生動。

這次蹲點報導與我而言,是一個抽絲剝繭的過程。每當我以為這已經是事情的全貌時,再多追問一句,就會出現更驚喜的答案。在稿件反覆修改的過程中,中心領導和同事們提出的修改意見,讓我受益匪淺,新聞報導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刪繁就簡,主線清晰。

這篇報導中呈現了安莊村油菜產業從無到有的艱辛,也展現出現在村民們滿滿的幸福感。而我也在這次採訪過程中也從他們的身上汲取到了向上的力量,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只要肯付出,一切皆有可能。

閃電新聞記者 陳琛 姚曉慧 楊潤松 菏澤臺 鄭國建 邱冰

編輯:王春令

審校:侯峰峰

往期報導

「蚯蚓書記」劉昌法丨脫貧攻堅一線系列蹲點報導《幸福的起點》

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省媒推介丨湘鄉脫貧攻堅系列報導在「紅星雲」集中展播
    中國湘鄉網11月20日訊(全媒體記者:李方遒)日前,從湘鄉市融媒體中心傳來好消息,該中心選送的《決戰脫貧攻堅》系列報導受到省委組織部推介,在其官微(紅星雲)、官網(紅星網)集中展播。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為展現湘鄉精準扶貧工作的新成果、新經驗、新亮點,市融媒體中心加大宣傳力度,持續關注脫貧攻堅領域,通過開辦專題欄目、推出系列報導等多種形式,宣傳成果,表揚先進,解讀政策,傳遞信息,讓脫貧攻堅主流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為全市營造了濃厚宣傳氛圍,凝聚了脫貧攻堅的強大精神動力。
  • 「脫貧攻堅 圓夢小康「」——鶴壁市首屆網媒記者蹲點採訪團走進楊...
    助力脫貧攻堅,講好鶴壁故事。6月11日上午,「脫貧攻堅 圓夢小康」鶴壁市首屆網媒記者蹲點採訪啟動。我們鶴壁網、鶴壁新聞網一行6名記者滿懷熱忱的奔赴首個採訪點——楊粱村。
  • 幸福的起點丨點亮自信之光 良苦用心的「手語舞」讓不合群的春雨當...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奮力譜寫了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精彩華章。
  • 鄭建新蹲點調研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
    鄭建新蹲點調研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 2020-12-16 2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影像2020·脫貧攻堅丨交上一份幸福答卷
    他們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與老百姓吃在一起、幹在一起,不讓一戶落後;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好日子,發展因地制宜的致富產業,繪就小康圖景。2020年進入尾聲,跟隨紅網時刻記者走進在脫貧攻堅路上的他們,用鏡頭回顧這一路的堅守、溫暖,感動。常德市石門縣壺瓶山鎮平洞村村民王美絨一家子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曾經住著破舊房屋,2016年底,一家子住進新房子以後,用王美絨的話來說「感覺幹什麼都順利了。」
  • 廣電人在一線|浙江衛視楊川源:蹲點「大山深處」 用心尋訪精準扶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助力脫貧攻堅,決戰全面小康成為各地主流媒體報導重點。從7月開始,浙江衛視《浙江新聞聯播》連續推出一系列聚焦脫貧攻堅奔小康的主題報導。
  • 朝著幸福的方向奔去——內蒙古全力推進脫貧攻堅系列報導之一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朝著幸福的方向奔去——內蒙古全力推進脫貧攻堅系列報導之一村民景強家危房改造後。村民景強家危房改造前。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
  • 脫貧攻堅,我在一線
    這給了趙勇吃了一顆定心丸,也給了他勇氣和鼓勵紮根一線身赴脫貧戰場。18年10月1日是他和愛人結束愛情長跑的終點,也是他們組成家庭成為家人的起點。國企假期結束,10月8日,趙勇就奔赴一線趕到雷山縣大塘鎮著手脫貧攻堅工作。
  • ...紀事:一線脫貧攻堅實錄》:一部關於脫貧攻堅的實錄報告文學出版
    攻克深度貧困地區難度很大,近日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百裡洲紀事:一線脫貧攻堅實錄》折射中國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深刻探討如何把握當下鄉村的問題癥結,思考如何把脫貧攻堅落到實處。《百裡洲紀事:一線脫貧攻堅實錄》是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作者系湖北省作協小說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枝江市百裡洲人朱朝敏。
  • 華麗轉身煥容光——來自華容縣脫貧攻堅一線的報導
    華麗轉身煥容光——來自華容縣脫貧攻堅一線的報導之一10月12日,華容縣首個消費扶貧館開館,線上線下銷售超1089萬元。……深秋時節,行走湖南東北邊陲華容縣,脫貧攻堅捷報頻傳。華容幹群共奏一曲「決戰脫貧」交響曲,交出高質量答卷。截至目前,華容縣28個貧困村整體退出,8504戶2194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摘了「貧窮帽」,貧困發生率降為0.26%,曾連續兩年獲評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單位。
  • 脫貧攻堅紀實文學作品《百裡洲紀事:一線脫貧攻堅實錄》出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獲悉,湖北省作家協會籤約專業作家朱朝敏創作的脫貧攻堅紀實作品《百裡洲紀事:一線脫貧攻堅實錄》近日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 童話雲和丨用奮鬥鋪就幸福路!「小康路上」鄉村蹲點融媒採訪活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全面客觀反映雲和縣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階段性成就,總結經驗,戮力前行,縣融媒體中心策劃推出「小康路上」鄉村蹲點融媒採訪活動,組織採編人員分批深入雲和縣鄉村進行蹲點採訪,採訪小康路上雲和幹部群眾接續奮鬥的感人故事。經過半年多的採訪,「小康路上」鄉村蹲點融媒採訪活動圓滿收官。(雲和縣融媒體中心出品)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 人民網報導:脫貧攻堅路上的巴渝巾幗力量
    人民網報導:脫貧攻堅路上的巴渝巾幗力量 2020-12-07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幸福的起點丨從「乾巴老頭」到「蚯蚓書記」,駐村8年的劉昌法緣何...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 致敬,脫貧攻堅一線奮鬥者
    編者按: 10月29日上午,全市2020年「最美扶貧人物」「最美脫貧示範戶」表彰暨先進事跡報告會舉行,7名受表彰代表生動講述了他們在脫貧攻堅一線的親身經歷和感人故事。聆聽報告後,大家紛紛表示深受感動、教育和鼓舞。
  • 2021丨這臺「春晚」的幸福快車將到六盤水巡遊,展示脫貧攻堅豐盛...
    2021丨這臺「春晚」的幸福快車將到六盤水巡遊,展示脫貧攻堅豐盛成果!2020動靜網絡春晚現場圖本屆網絡春晚以「我和我的家鄉」為主題,為全面、真實地展現脫貧攻堅成果、家鄉新形象和新面貌,晚會設計了「幸福快車」和「幸福禮盒」兩個特別內容。
  • 奮鬥的幸福·幸福的奮鬥|「脫貧攻堅甘孜故事」主題活動在康定啟動
    康巴傳媒 (記者 周燕)「女鄉黨委書記身處高寒牧區8年,孕期仍堅守脫貧攻堅一線」「援州幹部逐夢高原,幫助鄉親們擺脫人畜混居陳年陋習」「貧困學生的願望清單一一實現」「最難忘是第一書記奔忙鄉裡,腳上穿著的那雙膠鞋」「一滴水中見太陽,一滴水中更能見到黨的關懷」 .......
  • 文化丨書畫記錄脫貧攻堅偉大曆程!來看這場展覽裡的「貴州脫貧故事」
    文化丨書畫記錄脫貧攻堅偉大曆程!> 走進基層、走進群眾,以書畫藝術助力脫貧攻堅。
  • 【脫貧攻堅中的清華人】陳淑文:走訪六千貧困群眾,探索脫貧攻堅良方
    從港口街鎮,到都昌縣,再到蘇山鄉,她是執政一方的青年鎮長,是行走一線的脫貧攻堅調查員,是抗疫前線的醫療系統工作者,也是奮戰在脫貧攻堅中的清華人的一個典型縮影。遍訪鄉野:脫貧攻堅的見證者「陳淑文,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要從我們單位抽調一個年輕的業務骨幹協助市領導到縣裡督導脫貧攻堅,單位決定派你去,相信你也能勝任。」2019年是九江市的兩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之年,為確保兩縣如期順利脫貧,7月,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決定抽調骨幹力量到兩縣蹲點督導。
  • 脫貧攻堅動人故事「遍地開花」 陝西50餘位脫貧攻堅奮鬥者齊聚西安
    ——2020陝西脫貧攻堅奮鬥者大會暨脫貧攻堅奮鬥故事分享會」在陝西廣電大劇院舉行。 本次大會旨在通過脫貧攻堅奮鬥者的分享,回望扶貧一線的感人點滴,再憶陝西精準扶貧之路,希冀在未來鄉村振興的奮鬥道路上,增強三秦兒女砥礪前行的幹勁和勇氣。西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琳,陝西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沈濤,陝西省扶貧辦副廳級督查專員李祖鵬,陝西省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張劍等領導出席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