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1公裡地下書街堪稱世界最長 業者欲與誠品比

2020-12-24 搜狐網
 
  中新網8月22日電 堪稱全世界最長的地下書街日前在臺北捷運中山地下街開幕。業者向捷運公司承租43間店鋪、以25家主題書店方式呈現,左、右兩排的書店,串聯起捷運淡水線中山站到雙連站,足足有1公裡長,預計展售數十萬種圖書。

  據北美《世界日報》報導,捷運中山地下街過去曾分組給餐飲與服飾業者,因始終無法帶進人潮紛紛關門,現在反變成校園熱舞社團的免費練習場,臺北市政府於是構思打造文化書城,在文化局專籤建議下,捷運公司以只收租金、不收管理費方式標出。承租商藝殿圖書總經理盧欽政整合上百家出版社,打出「各出版社收錄最完整」的口號,並發下豪語,要與誠品書店一決高下。

  藝殿圖書總經理盧欽政表示,除女性、文學、小說、漫畫、雜誌、藝術、工具書等各式主題店外,也計劃結合中山北路昔日為六條通的特色,規劃成人出版主題區;對此,捷運公司強調,只要不違反出版法規,又能創造地下書街的特色與集客率,捷運公司樂觀其成。

  盧欽政下一波還要推出大陸書館、文昌館、東洋館與西洋館,希望除捷運族外,還能拉攏常到中山北路飯店消費的觀光客。

相關焦點

  • 誠品R79臺北開幕 打造臺灣最長地下書街
    【解說】在經歷了23天的試運營、累積逾50萬人次讀者體驗後,由誠品打造的全新中山地下書街「誠品R79」8月7日正式開幕,這也是誠品在臺灣的第一個地下書街。  【解說】位於臺北市中山捷運站到雙連站間的「誠品R79」全長261米,以街道、騎樓為靈感,走進其間,如同在古厝中一進一進的探索。
  • 探訪臺灣最長地下書街
    新華社臺北7月15日電(記者何自力 齊湘輝)15日上午,行走在臺北中山地下街中山至雙連之間的人們,突然發現自己穿行在書的隧道:臺灣目前最長的地下書街中山地下書街「誠品R79」閃亮開幕。「這是誠品在臺灣的第一個地下書街。」誠品經理林萱穎說。
  • 探訪臺灣最長地下書街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新華社臺北7月15日電(記者何自力 齊湘輝)15日上午,行走在臺北中山地下街中山至雙連之間的人們,突然發現自己穿行在書的隧道:臺灣目前最長的地下書街中山地下書街「誠品R79」閃亮開幕。   「這是誠品在臺灣的第一個地下書街。」誠品經理林萱穎說。
  • 誠品在臺北的地下通道開設了一條「書街」,氛圍有點迷人
    誠品最近在臺北開了一家新店,不過跟以往的店鋪不一樣,這更像是一條擺滿「書攤」的書街。這條街全長近 300 米,以「排檔」概念打造書店,開放式陳列書籍,設有人文文學、藝術、影音工坊等主題館,也有甜品店、紅豆餅鋪、咖啡館等店鋪。
  • 誠品首次嘗試「書街」模式 誠品R79融入「排擋」概念
    昨日下午,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出席誠品地下書街開幕記者會時,感性地向上個月過世的誠品創辦人吳清友致敬。當天正式開幕的「誠品R79」,是臺灣最長且最具文藝氣息的地下書街,也是吳清友生前的最後一個作品。「我認為誠品在中山地下書街,有時候先要忘掉賣書這件事,與其談賣書、買書或是談閱讀,更希望可以利用這個大平臺,展現臺灣的人文關懷。」
  • 臺灣最長書街誠品R79登場
    深圳特區報臺北7月15日電(駐臺記者 吳曉燕)由誠品在臺北打造的中山地下書街「誠品R79」,今天試營運,8月7日將正式開幕。「誠品R79」全長350米,成為臺灣最長的書街。 「誠品R79」以歐洲文藝復興風格裝飾的街廓及拱門設計,讓閱讀多了無盡探索的樂趣。
  • 臺北地下書街或關張 網友:臺北竟容不下一條書街
    臺北地下書街或關張位於臺北捷運中山站裡的地下書街遭市長柯文哲點名業績差,可能將因此吹熄燈號,引發外界關注。業者在臉書發文表示,10年以來幾乎都是含淚慘澹經營,如今終於撐出一片天卻可能要向財團妥協,臺灣最不缺的就是美食商場,但出版業是文化源頭,「柯市長將臺灣文化連根拔起,我們還需要敵人嗎?」柯文哲擬開放百貨、美食進駐中山地下書街,對此,書街業者表示,書街自2006年營業至今,基於推廣回饋幾乎都是慘澹經營,但近幾年業績成長約10%,雖然不是很賺卻也沒有虧損。
  • 臺北「中山地下書街」轉型傳漲租 出版業者怒吼抗議
    臺北市議員王世堅昨與出版業者出面抗議,臺北捷運公司有意將中山地下書街改為複合式商場。 臺北捷運公司有意在租約到期後放寬限制,將中山地下書街改為複合式商場。   臺北捷運「中山地下書街」租約明年3月31日到期,臺北捷運公司有意在租約到期後,將書街改造為「中山新天地」,成為複合式商場,且外傳每坪月租金將調漲3倍。市議員王世堅昨與20多位出版業者出面抗議,痛批柯市府不支持文化產業、用粗暴手段剷除書街,根本「唯利是圖」。
  • 臺北的地下通道開設了一條「書街」,氛圍有點迷人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的轉型,消費升級的理念已經遍布各行各業,書店行業就是消費升級的受益者。前些年網際網路勢頭最猛的時候有人預測紙質書和實體書店將馬上消亡,但現在恰恰相反,近年傳統書店正在悄悄復興,而且改頭換面,無論是從書店環境,到人文大環境都跟曾經的書店完全不同,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在書店中看書,書店也越做越有創新。
  • 臺北地鐵中山站書街擬轉型獲民眾贊成
    中山書街擬轉型,民眾普遍贊成。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據《文匯報》報導,臺北捷運地鐵中山站往雙連站方向的「中山地下書街」,因人潮少而連年虧損,臺北捷運公司5日說,明年租約到期後,盼將書店街轉型為類似誠品的複合式商場,粗估租金可增加上千萬元(新臺幣,下同)。
  • 誠品書店首次以「書街」形式打造店鋪 新店取名「誠品R79」
    誠品最近在臺北開了一家新店,不過跟以往的店鋪不一樣,這更像是一條擺滿「書攤」的書街。   這條街全長近300米,以「排檔」概念打造書店,開放式陳列書籍,設有人文文學、藝術、影音工坊等主題館,也有甜品店、紅豆餅鋪、咖啡館等店鋪。   這是誠品28年來第一次以「書街」形式打造的店鋪,取名「誠品R79」。
  • 臺北地下書街改食街
    臺北市市長柯文哲近日批評臺北捷運中山地下書街業績太差,臺北捷運公司表示將在明年書街租約到期後重新招標,開放商店、餐飲進駐,臺北唯一的地下書街將消失。在中山地下書街經營10年的一位書商表示,有「書店街」之稱的重慶南路如今只剩下9家書店,中山地下書街好不容易做起來,目前有46家書店,已成為觀光景點,現在要「扼殺掉」,實在很可惜。據說柯文哲在選市長前,他的新書發表會曾在地下書街舉辦,現在當了市長嫌這裡不賺錢,要把書街改食街,讓不少書商大呼「諷刺」。
  • 臺北地下街新特色衝高業績 親子動漫拼出路
    原標題:臺北地下街新特色衝高業績 親子動漫拼出路   東南網6月13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北市有6條地下街,雖有鄰近火車站或捷運站的地利,卻一直無法形成特色。尤其過去一年,捷運路線分流,臺北車站每日轉運人潮減少約3萬人,有業者在網拍、平價商店夾攻下腹背受敵,但也有業者另闢戰場,專攻新特色與行銷衝高業績。  6條地下街中,4條地下街以臺北車站為中心發散延伸,包括臺北地下街、站前地下街、中山地下街與K區地下街,其中以臺北地下街13年歷史最為悠久。另外還有東區與龍山寺地下街。
  • 臺北的「誠品」生活
    有人在聊天,有人在講電話,有人大步走在木地板上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夾雜在潮溼悶熱的空氣裡,讓人煩躁,在文章裡讀到的安靜、有序、時間慢慢流淌的感覺蕩然無存,有些失望。那天臨睡前,我淡淡地對老公說,文章寫得太美了,誠品,不過如此吧。
  • 臺北人留戀的「精神地標」——漫步臺北重慶南路書店街
    值此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在這裡談個與書有關的話題。朝霞、夕陽、彩虹,都是自然界轉瞬即逝的唯美景色,其美讓人心醉,其逝讓人留戀。其實,社會生活也有很多悄然逝去的美好景觀,其美讓人精神富有,其逝讓人唏噓不已。臺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就是愛讀書的臺北人記憶裡的「精神地標」。不久前去臺北,第一件事就是專程前往重慶南路逛書店,感受這條書店街的文化氣息。
  • 【閱讀分享 NO.108】去臺北,不能不去的18所書店和兩條書街
    1.誠品書店電話: 02-27755977誠品敦南店:臺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號B2-2F(近忠孝東路)上次來臺北由於行程匆匆,只去了誠品信宜店,沒來得及拜訪24小時營業的誠品敦南店,所以這次第一站便選了這裡。
  • 【讀書與旅行】:在臺北遇上誠品生活
    在西洋菜街幽深的樓門口,有很多書館。古舊的樓梯指引每一位孤獨的拜訪者。推門,鬧市中的清閒。讀者各自尋找著,老闆則帶著眼鏡兒發著永遠的呆;在四條河原町,一個繁華的街角,一座書城矗立著。推門,書之海,字之林。窗外是購物的天堂,這裡是寧靜的巷陌。在南京一座廢棄的教堂內,拜訪者絡繹不絕。
  • 臺北誠品信義旗艦店的水磨石——案例分享
    在臺北松高路11號的大樓是誠品書店的旗艦店,包括1-6樓及地下負1-2層,如果乘臺北地鐵板南線到市政府站下,從2號出口沿著絢麗的共構地下街一直走約百來公尺,就可到該店的負2層,開始知識及味蕾的探索。例如6樓就有美味的現代湘菜,除了品書、品咖啡,還可品美食。大樓的2-3層有一半面積的地坪採用了水泥基水磨石。
  • 評論:與書漸行漸遠的誠品書店(圖)
    編者按:這一次,誠品書店真的要來了。8月1日,大陸首家誠品書店將在蘇州正式開門營業,而就在本月,位於蘇州誠品對面的微型誠品店將率先投入使用。  誠品自覺或不自覺地打造一座以知識、感性為名的城市或國度,並進行城市名字、空間、規則訂立者種種,向現實世界的城市奪取發聲與意見權。它是城市地標,亦是城市本身。
  • 臺北誠品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牯嶺街一代的舊書店以及重慶南路一代的書店街曾經最為有名。 日據時代,牯嶺街城南是當時的臺北文教中心,空氣裡夾雜的都是經史子集,章回線裝小說的黴爛味兒和剛出廠新書的印刷味兒。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之後,大批日本人撤離,大堆大堆用得上用不上的書都被遺留下,並被人們在牯嶺街和南海路兜售,逐漸發展為舊書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