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誠品信義旗艦店的水磨石——案例分享

2021-01-19 交泰泰麗磨創意空間

點擊上方「交泰泰麗磨創意空間」,關注我們!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一個將傳統書店用破壞式的創新觀念、多元化經營以及顛覆傳統的手法,給消費者一種全新的體驗。例如24小時營業、內附咖啡館、整個環境充滿了書香與咖啡的香氣,深夜都有女性坐在木地板上翻看喜歡的書,非常安靜及安全。

在臺北松高路11號的大樓是誠品書店的旗艦店,包括1-6樓及地下負1-2層,如果乘臺北地鐵板南線到市政府站下,從2號出口沿著絢麗的共構地下街一直走約百來公尺,就可到該店的負2層,開始知識及味蕾的探索。

例如6樓就有美味的現代湘菜,除了品書、品咖啡,還可品美食。

大樓的2-3層有一半面積的地坪採用了水泥基水磨石。很簡單的配色,2樓是白水泥+白色7釐石(白色的大理石碎料,3-6毫米,很便宜),3樓則是用白水泥+灰黑+白色7釐石。分隔條有用1釐米寬的不鏽鋼條,也有用或窄或寬的純銅分隔條。有上油性罩面劑。整體效果遠觀是樸素簡約的。這2層水泥基水磨石是近年在臺北看到唯一的大面積施工案。


走近仔細看,這可能是個失敗的案例。整棟樓是鋼結構,配合鋼承板在上面綁紮鋼筋再澆置自密實混凝土+整體抹光。整個水泥基水磨石地坪未看到鋸縫的伸縮縫,不知是設計師刻意要求還是其他?不得而知,到處是裂紋。

在長條形條件下,長與寬之比是否有限制?太長是否容易開裂?這可能需要國內行業大佬來解惑。臺灣因為喜歡石材及瓷磚,水泥基商業地坪,尤其是大面積地坪的設計及施工,己經停滯不前,掉隊了。

幹縮裂紋,可能水泥用的不是微膨脹水泥,所以產生諸多龜裂。可看出外露面石子與水泥的分布不均勻,可能是在攪拌及攤鋪時沒有注意。地插的收邊、線管上方開裂。不鏽鋼分隔條的兩邊情況也不是很好,研磨時不知磨片是否用對?這些問題和疑惑,值得探討。有一些䅁例剛完工上過罩面劑、固化劑、亮光劑以及水蠟後,用手機低角度選擇性地拍攝,再修飾一下圖片完美100分,但只有經過歲月,時間的考驗,親臨實境,才知真假。


結語:如果有機會歡迎國內的朋友來臺北誠品信義、誠品松菸、誠品敦化書店看看,很不錯。誠品在蘇州也開了國內的第一家店。上海也開始有類似的門店,這對喜歡閱讀的知識青年是另一種體驗。看到大陸來的(自由行居多)年輕人一袋一袋的買書,用銀聯刷卡,很讓人感動。義大利有句諺語:「Uovo di Colombo 」,意為哥倫布的蛋。有興趣的可上google去查詢。希望大家能勇於挑戰。

相關焦點

  • 臺北誠品信義店初體驗(組圖)
    ,臺北人真幸福。  書店全貌  花了新臺幣七億,造了7500坪(24778平方米,1坪=3.30378平方米)的書店與商場,誠品信義店成為誠品書店帝國的旗艦店。(請留意,臺灣地區景氣蕭條下,筆者頗為誠品此店之奢華感折服,已尊誠品書店為「帝國」。)
  • 相約,誠品信義!
    今天下午的誠品敦南店門前誠品敦南店是臺灣一家24小時經營的書店,更是臺北的文化地標象徵。這段時間,在我的臉書主頁上時常能看到一群熱愛音樂的朋友來到誠品敦南店和它親切告別,這裡記錄下了他們曾經的美好過往,並寫下了他們與誠品敦南店的難捨情緣。與我而言,和誠品結緣也是因為音樂的交集,雖然未曾到訪過誠品敦南店,但卻在去年夏天和好友一起踏足過誠品開設在大陸的第一家旗艦店,誠品生活蘇州店。
  • 誠品書店—臺北小資生活指南
    臺北文化地標臺灣流行一個說法:如果說101
  • 島內最大書店誠品旗艦店將在大臺北信義區開幕
    中新網11月16 電 商場大爆炸的臺北信義區12月16日起又要再增加生力軍,誠品旗艦店將在統一國際大樓開始試賣。   據臺灣媒體報導,信義商圈是大臺北綜合商場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 臺北的「誠品」生活
    去臺灣之前,讀過很多關於「誠品書店」的文章,韓寒的誠品,陳斌華的誠品,蟲蟲的誠品,無數散文、遊記、旅遊攻略裡的誠品。    後面幾天的行程中,我們不斷地進誠品,捷運店、站前店、西門店,發現每家店有每家店的風格,每家店有每家店的特點。誠品,不像是簡單複製的連鎖書店,更像是同一個家中的幾個姐妹,各有各的穿搭風格,卻有著一種相同的韻味。
  • 臺北信義CBD,領略臺北的繁華
    信義計劃區發展起於1976年,信義計劃區是中國臺灣省臺北市唯一有超大完整街廓設計,具備完善都市規劃設計的商業發展區,進駐的百貨商場和企業大樓都別具特色。信義計劃區,位於臺灣省臺北市東區,行政區劃屬於臺北市信義區。
  • 誠品書店丨臺北小資生活指南
    | 旅行| 生活 | 世界 | 視覺 |浮躁的年代,我們把情結埋葬這是一個多元的平臺跟隨安瑞看世界臺北文化地標臺灣流行一個說法: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就是臺北的文化地標。作為文化人來到臺北,除了常規的參訪及旅遊項目外,一定要去誠品書店,體驗臺北人的精神生活食量。
  • 信義誠品接棒「不打烊」,它能取代敦南誠品嗎?
    所以,當統一和高島屋合作破局、開放承租統一國際大樓地下2樓到地上6樓時,吳清友親自跑到統一臺南總部簡報,顯示承租的決心,「信義計劃區既然是臺北市首屈一指的工商娛樂重鎮,就不該讓文化缺席。」信義誠品誕生了,定位是「誠品面向世界、面向國際的窗口」。
  • 臺灣最大舊書展誠品信義舊書拍賣會在臺北登場
    「一年一度的誠品舊書拍賣會又來囉!誠品邀請海內外讀書人一起來淘書、揀書、讀書、愛書!」一周來,臺灣誠品書店的推介宣傳條幅掛滿了臺北的街頭巷尾。在全臺讀者的翹首以盼中,全臺最大的舊書展——誠品信義舊書拍賣會9日在臺北熱鬧登場,展期11天。預計,可帶來15萬人次的購書人潮,銷售業績有望再創新高。
  • 誠品書店拓展計劃、3大複合經營模式與自營品牌全解析
    一、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內地拓展計劃 被譽為臺灣「文化地標」的誠品書店11月29日在蘇州開出大陸首家旗艦店,誠品計劃先紮根長三角的蘇州、上海,而後再進入北京、廣州、南京、杭州、深圳等5大城市,並以每年1到2家的速度拓展。
  • 臺北寫真:誠品書店滿城書香 提供文化饕餮大餐
    臺北市著名的誠品書店內購書讀書之人。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臺北市著名的誠品書店每天二十四小時營業,午夜時分依然人流不稀。十月十日電(記者王林 耿軍)愛書的人倘佯臺北誠品書店信義旗艦店,當可享受一頓文化精神的饕餮大餐。
  • 津彩魅力天津攝影展臺北信義誠品書店開幕
    津彩魅力天津攝影展臺北信義誠品書店開幕 2012年07月14日08:49 來源:中國政府網
  • 最新 | 誠品創始店—臺北敦南即將落幕
    上個月,臺灣誠品集團宣布,全球首間24小時書店—臺北誠品敦南店因為租約到期,將於2020年5月31日閉幕關張。
  • 實拍臺北誠品書店 臺灣遊必逛(圖)
    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文化地標。原來不相信有人來臺北就是衝著誠品,現在終於被它的與眾不同折服;我想臺北被世界認為是「最佳居住城市」的原因之一也是這裡有書香滿溢的誠品。
  • 郭金龍訪臺北誠品購書10本 稱書店影響城市氣質
    昨天,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在臺北誠品書店刷銀聯卡購買書法鑑賞名帖臨本。賈國榮/攝  「我是慕名而來的,誠品給了我充足的靈感。」18日上午,在開始「誠品之旅」前,北京市市長郭金龍這樣告訴吳清友。  吳清友是臺灣誠品書店締造者。如今,這家擁有近60家分店的大型連鎖書店已成為臺灣的一種文化現象,代表著臺北的人文、創意、藝術、生活精神。  「到臺北,逛誠品。」
  • 臺北文化印記傳承 | 誠品信義店
    第一間誠品書店位於臺北市( 1989年所創),為臺灣大型連鎖書店,初期以販售藝術人文方面的書籍為主,後轉型為綜合性書店,同時結合商場經營,在臺灣、香港、中國及日本設有分店。誠品敦南誠品書店的第一家也是最令臺北人及來到臺北的旅客有印記的,就是「誠品敦南」了;主要原因是「24小時全年無休」的經營模式,這裡成了臺北為數不少的文藝工作者,夜貓族有了一個可以放鬆看書的落腳處。
  • 誠品信義Office365快閃店HowHow哦~給你看
    臺灣微軟邀請網紅HowHow擔任Office 365品牌大使,講解PowerPoint的「3D in PowerPoint」、「筆跡編輯器」等獨家應用;同時,「Office 365 X HowFun信義誠品快閃店」即日起至3月11日在臺北誠品信義店限期推出,民眾可親身體驗Office 365新功能。
  • 誠品書店Cooking Studio帶讀者尋味玩食
    誠品書店Cooking Studio帶讀者尋味玩食2015-03-30 15:17     來源:你好臺灣網     編輯:趙燕誠品Cooking Studio的美食書籍(你好臺灣網 謝彧 攝)  書店除了閱讀還可以做什麼?
  • 臺島散記: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的名氣之大,不到臺灣是無法真切體會到的。我們剛到臺島,拿到的行程安排表上,「誠品書店」赫然在目;當地《中國時報》的朋友來訪,也再三叮囑:「一定要抽空去趟誠品書店看看」;陪同的司機見到我們,便會主動詢問:「需要陪你們去逛逛誠品嗎?這可是我們臺北的重要一景啊!」  一個書店有如此之高的美譽度,出乎我們的意料。
  • 臺灣誠品書店上演烹飪活動 也將在蘇州和上海店推行
    除了聽講座、看電影、欣賞表演之外,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還上演烹飪活動,帶領讀者在書與非書之間進行閱讀,讓讀者對書店的想像得以延展,領略生活的各式美好。誠品烹飪講座Cooking Studio,每周五在臺北信義旗艦店邀請美食家、料理名廚現場示範烹調,與讀者一起品味飲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