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 展示一方特色歷史文化
小吃 濃縮當地飲食精華
在綏化 有一些小吃受到人們的追捧
休閒之餘 三五好友 推杯換盞
品嘗美味
不失為一種樂趣
關於這些小吃
作為綏化人你又了解多少呢
12月20日,「共建都城地 樂享幸福城」綏化市首屆「十佳名小吃」評選發布儀式在綏化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 。從今年三月開始,歷時九個月,由綏化市委宣傳部主辦,綏化市委網信辦、綏化市商務局承辦的「共建都城地 樂享幸福城」綏化市首屆「十佳名小吃」評選活動,經過集中評審、網絡投票等環節的審慎甄選,蘭西榆林筋餅、綏化酸菜湯、海倫煎釀豆腐、慶安大米宴等十個具有濃鬱地方特色和風味的綏化小吃脫穎而出獲得殊榮。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次評選活動新鮮出爐的綏化「十佳名小吃」。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蘭西榆林鎮筋餅
清同治初期,榆林筋餅就已遠近聞名。筋餅王閆廣喜手法細膩,工藝精湛,所烙的筋餅又大又圓,用油極少,薄而不漏,筋道好吃。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閻七筋餅第三代傳人閻吉慶,將烙筋餅技法和秘方傳給外人,隨即,枝開葉散,遍地開花。
2011年,中央電視臺《歡樂中國行》來到綏化,著名主持人董卿在節目現場品嘗、推介了榆林鎮筋餅,超薄、透明、筋道的北方薄餅迅速竄紅全國,並逐步發展成頗有名氣的中式傳統美食。不過,想要吃到最正宗的榆林筋餅,依然在它的原產地——綏化蘭西榆林鎮。
2、肇東「火燒雲」餅
綏稜春餅卷豆芽
相傳,肇東先民郭爾羅斯後旗的輔國公率部打獵,其間攜帶一些蕎麥糕用來充飢。不料烤食時不慎掉在地上,部下只好拿水衝洗一下,用兩片羊排骨夾住蕎麥糕繼續在碳火上燒烤。輔國公發現,這個表面淋了水的蕎麥糕,燒烤後竟外焦裡嫩,鬆軟可口;同時,羊排油浸入蕎麥糕後味道十分鮮美。隨即命所有部下如法炮製並廣為傳播。為製作方便,後人又逐漸將蕎麥麵改良成小麥麵,吃起來更加綿軟筋糯。
據火燒雲餅非物質遺產第四代傳人申佰東介紹,曾祖父在民國初年闖蕩到肇東以後,這一傳奇小餅已初步成型。申老太爺為驅寒暖胃,又在配料裡放進幾味中草藥,吃起來不但健脾開胃、驅寒溼等功效,同時口味、顏色也越發與眾不同,唇齒留香,回味綿長。後專門有人賦詩一首:「風霜淋瀝藥中君,擇食驅寒做烤燻,白饃翻飛花狄舞,正如片片火燒雲。」於是,肇東小餅便正式命名為「火燒雲餅」。傳承至今,已逾百年。
3、海倫煎釀豆腐
綏化海倫是中國大豆之鄉,素有中國大豆看龍江,龍江大豆看海倫的美譽。海倫人愛大豆,也愛豆腐,他們食用豆腐,早已跳出涼拌、燉煮的傳統做法,最受歡迎的是煎釀豆腐。
煎釀豆腐選用滷水點出的老豆腐,切成小塊,中間挖出小槽,將拌好的肉餡放入小槽中,用適當力度壓實,再表面放一層薄薄的生粉,放在平鍋中小火兩面煎至金黃、肉餡熟透,倒入提前兌好的芡汁,小火收汁即可。此時,豆腐的豆香氣與肉香融合在一起,豆腐外面那層皮韌香,裡面嫩滑,肉餡緊緻香糯,營養豐富,讓人吃起來不忍撂筷。
4、望奎、北林鐵鍋燉大鵝
鐵鍋燉大鵝是名符其實的東北名菜。在東北有個說法,落雪吃大鵝,說的是下過第一場雪之後大鵝身上的毛落了,肉質會變的鮮美了,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說法,也許饞大鵝肉了,就是一個最好的理由!
現代人們食用的家禽中,不餵人工配合飼料的,可能僅剩大鵝一種了。大鵝是素食動物,肉絲鮮嫩,營養價值高。粗蛋白容易被吸收。脂肪含量不到瘦豬肉的一半,而且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而採用傳統鑄鐵鍋來燉,灶火猛烈,把鵝的皮下脂肪完全燉化、流出,燉好的大鵝皮色金黃,口感純正、肉爛脫骨、質地細嫩、香而不膩、回味無窮。如果再配齊本地產的豆角絲、土豆乾或寬粉條,菜裡浸透著鵝肉的香味。外面雪花紛飛,吃著香濃鵝肉,別有一番風味,別有一種意境,仿佛是在品味著火熱的生活,憧憬著美好的明天。
5、綏化酸菜湯
東北酸菜是東北地區一種傳統的特色菜品。同樣一鍋酸菜湯,選用不同的食材,經過不同人熬製出來,卻是百家百味,千差萬別。
綏化酸菜湯歷經幾十年的探尋和改良,終於摸索出風味獨特的酸香和鮮爽,吸引了無數食客,風靡綏化的大街小巷。樸實無華的綏化人,將這道看似簡單的酸菜湯製作,提升到工序十分精緻的工匠境界,並且將自己所有的心血和情感,全部注入到這碗小小的酸菜湯中,讓人從中品味出一種匠人的精神和卓越追求,令人感慨萬端。
對於綏化人來說,酸菜湯已不僅僅是一種食品,更是一種家鄉的味道,一種家鄉的情懷。
6、青岡驢肉蒸餃 醬驢肉
在202國道沿線,有一座小城—青岡縣,驢肉是這個縣的一大特色飲食,國道上車來車往,許多人都要在這裡駐留休息,品嘗美味的驢肉,醬驢肉和驢肉蒸餃是每桌必點的菜品,被人們青睞有加、推崇備至。
醬驢肉經過清洗、焯水、再清洗、放入十餘種調味品,大火燜煮,口感細膩而有韌性,馨香不膩、色香勾人,讓人聞香垂涎。
一屜驢肉蒸餃,覆膜如紙、色如花,形態優雅、餡料壯碩,吃在嘴裡更是柔嫩分層、汁濃味厚、鮮香不膩。把美食美酒、摯愛親情融為一體,把人帶到了詩話的意境。
7、慶安大米宴
有一種米香叫「慶安香」。慶安大米在自身的不懈努力之下,實現了彎道超車,綠色有機大米名揚全國。
勤勞聰慧的慶安人民更是將大米吃出了文化、吃出了精彩。慶安大米宴所有菜系的食材都包含大米元素,吸收稻魚、稻蟹、稻鴨等和大米相關聯的食材風味,共有32道不同口味的特色小吃,並伴以大米酒、大米飲料、大米茶等飲品。一桌豐盛的大米宴讓文化與創意相結合,美味與產業相碰撞,不但展現了慶安特有的稻作文化,更是寓意吉慶安康、幸福綿長。
8、安達奶酪
安達素有「牛城」之稱,安達草原也是世界三大優質草場之一。20世紀初,隨著中東鐵路上的一聲汽笛,安達的奶牛飼養和奶製品生產隨即開始。
1913年出生的唐志剛,10多歲就在俄國人的奶莊工作,成為中國最早從事歐式奶酪生產的人。1957年,黑龍江乳糖廠在安達建成,唐志剛在廠裡專門負責奶酪的製作,並當師傅帶徒弟。所以,安達的奶酪是純歐式風味,濃醇甘美,中國最早的奶酪國家標準就是參照當年安達乳品廠生產的奶酪各項指標而制定的。特別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美國總統尼克森首次訪華,周總理請他品嘗風味獨特的安達奶酪,尼克森讚不絕口,一時竟認為是從歐洲進口的奶酪。
9、青岡殺豬菜
傳統的殺豬菜是指農戶殺豬當日,把醃製好的酸菜切絲,把五花肉切成大片,還有灌血腸、豬心肝、豬腸子、豬肚子,豬骨頭、粉條子,加入蔥花、鹽等作料,放到大鐵鍋裡大火燉熟。
傳說,清順治十五年,關內吳兆騫等舉人因科考獲罪,流放於寧古塔。一天吳兆騫為一村民打贏了官司,村民為表示感謝,將豬腸子和豬血送給了他。吳兆騫將腸子洗淨,將豬血灌進去,放在酸菜鍋裡煮。香味傳出,同來的舉人聞到,紛紛攜酒助興。那位村民見狀,乾脆又把豬下水、豬骨頭送來,外加一塊五花肉。吳兆騫將這些東西全部放進鍋裡,又加上粉條。這一燉,便燉出了一道東北名菜。
這個傳說已無從考證,至於為什麼說是吳兆騫首創,可能與當時他隨口吟出的一首打油詩有關:一鍋亂燉香天外,二杯美酒樂開懷;三生有幸飽口福,四人圍吃殺豬菜。
10、蘭西、青岡粘豆包
粘豆包是東北人十分喜愛的一種粗糧食品。用黃米麵作皮,豆沙作餡,包好蒸熟,自然冷凍。吃時用鍋一蒸,或用豆油煎炸,蘸白糖、蜂蜜、糖稀,甜糯可口,飽腹頂餓。也可凍啃,別有一番風味。
粘豆包的「粘」字與過年的「年」字同音,意味著喜慶吉祥。過去,臘八一過,北方農家幾乎家家戶戶淘米包豆包。鄰居之間互相幫忙,圍坐在熱炕頭上,邊包邊說邊笑,氣氛十分融洽。誰家蒸出豆包,給鄰居送去一盤,也促進了鄰裡和諧。
早年間,粘豆包不僅是滿族人祭祀用品,也是冬季滿族八旗部隊打仗時的主要軍糧。因為粘豆包不僅口感好,且便於攜帶,食用方便,更易於裹腹抗飢餓。
有句熟語大家都耳熟能詳——別拿豆包不當乾糧。目前,粘豆包不僅是傳統食品,而且在我市已形成綠色食品產業,產品享譽中外。
來源:綏化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