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徒步那麼累,卻總是一次一次地奔赴在路上。這種艱苦疲憊的旅行,所為何意?也許每個旅行者都能給出不盡相同的答案。
有人是為了體驗極致的風光,站在某一處看到那震撼心靈的美景;有人是為了熱愛的達成,看著自己的目標一點一點被實現;有人為了填補生活中內心的空白;有人是喜歡這種痛快淋漓、自然純粹的旅行運動。
也有人說不出個所以然,借用一句抽象的話,就像登山家馬洛裡1922年站在珠峰腳下回答一個記者關於為什麼登山的問題,他指著身旁的山峰說:「因為山就在那裡。」
這句略有抽象,略有爭議的話,影響了無數攀登者,以及那些置身荒野探險般的旅行者們。在事後,馬洛裡曾詳細解釋說:「我們登山不會帶回金子銀子,登山也沒有什麼實際的功利目的。我們從探險中能夠獲得的只有樂趣,就是只有當你歷盡千險萬難到達山頂的樂趣,這種樂趣類似到達了生命的盡頭。就好像我們並不是活著是為了生存、為了賺錢,我們之所以活著是為了享受樂趣。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登山就是另一種的精神生活,它和音樂、文學、藝術等分支一樣,是一種靈魂的抵達,一種自身存在的彰顯。
廣義上的登山,肯定是指所有能夠攀登的山,但狹義來看,通常登山者所說那個要登的山,一般意義都是雪山。
簡單理解,非雪山的山通常海拔較低、難度較低、為觀光休閒所需,挑戰性差。在登山者心中,登山有一個較清晰的分水嶺,就是要登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
而對於有登山興趣的普通人來說,要攀登一座海拔5000以上的雪山也並非遙不可及。
至於為何要強調海拔5000米,因為只有達到這個高度以上,才能保證峰頂終年積雪不化,一年四季看上去都是白茫茫一片,才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雪山。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雪山資源,境內有數不清探索或未探索過的、開發或未開發的,難易程度不同、海拔各異的雪山。得益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在中國,我們可以輕易實現在家門口完成攀登人生中第一座雪山的心願。
而無論你是帶著什麼目的要去攀登雪山,都需遵循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去開啟你的第一座雪山。一般來說,四姑娘山的三座峰(大峰5025米、二峰5276米、三峰5355米)、雲南的哈巴雪山5396米、青海的玉珠峰6178米、四川的奧太娜峰5200米,雀兒山6168米、那瑪峰5588米等,這些都屬於入門級雪山,普通人在稍加訓練後,都有能登頂的機會。
但這其中,難度最低、幾乎不需要攀登技巧、商業化也是最成熟的則是這四座雪山:四姑娘山大峰、二峰、奧太娜峰、哈巴雪山。直白來說,如果你想挑戰你人生中的第一座雪山,就要從這四座雪山之間選擇其一。
對普通旅行者來說,要登這四座雪山,對你的要求只有兩條:1、合格的身體條件,較強的意志力,2、不懼高反。
不過就這四座雪山來說,難度也略有差異,四姑娘山二峰>哈巴雪山>奧太娜峰>四姑娘山大峰,如果你想增加登頂的概率,可以選擇難度最低的四姑娘山大峰作為首次嘗試。
所以,四姑娘山大峰,基本就等同了你人生中的第一座雪山。如果你對登山並無特殊的愛好,僅是體驗型選手(筆者本人就是)、或是心願清單型選手,那麼就毫不猶豫選擇四姑娘山大峰吧。
地理背景:
四姑娘山風景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四姑娘山鎮境內,屬青藏高原邛崍山脈,由四座綿延不斷的山峰組成,從么姑娘山(么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到大姑娘山,其中么姑娘山海拔6250米,為 四川省第二高峰。四座山峰長年冰雪覆蓋,因么妹身材最為苗條,素有蜀山之後、東方阿爾卑斯山之稱,與"蜀山之王" 貢嘎山遙遙相望。
時間安排上,旅行者們一般需要先抵達成都,然後再安排5-7天,是一個比較合適寬鬆的時間,可以從容完成這次攀登。
抵達日隆鎮:
四姑娘山鎮原來叫日隆鎮,因為毗鄰四姑娘山景區,日隆鎮現在已經是成熟的旅遊鎮,鎮上的餐廳、旅店、戶外用品店都應有盡有,裝備不齊全的也可以在這裡購買或租賃。日隆鎮的海拔已經超過3000米,對高反不自信的旅行者,如果能在登山前在日隆鎮先住上適應個幾天,是最好的選擇。
在日隆鎮上,可以感受到藏族的民居式旅館,以及酥油茶等藏式餐點,值得說明,酥油茶對於緩解高反,有不錯的效果。如果時間充足,無論是作為旅行體驗,還是為了適應高反,都可以在日隆鎮先住上2-3天。
對於登雪山這樣的運動,有協作是非常重要的,而登四姑娘大峰商業化也很成熟,在景區備案後,有持證嚮導資質的俱樂部都可以組織這樣的活動,通常你可以在網絡上選擇繳費報名跟團,然後選擇在日隆鎮或成都加入他們,也可以在當地找一個持證嚮導,四姑娘山一帶的嚮導收費在200元左右一天,嚮導會協助你處理你許多事情,比如租賃馬匹託運,騎馬等。
四姑娘山一帶,登山配套都已經比較成熟,收費也比較成熟,馬匹如果託運物品是150-200一天,騎馬的話就是300左右一程,一般不會出現亂收費等現象,只是節假日價格或有所波動。
而有組織的登山團體,他們會提供嚮導、馬匹、景區門票、營地住宿、餐飲等更多服務,旅行者輕裝上陣,帶上體力和意志力就行了。
第一天:日隆鎮--大本營
這是第一天的路程,全程16KM,海拔上升從3200米到達4300米,是比較辛苦的一天。
通常,8點左右在酒店吃過早餐後,就開始出發,嚮導會幫你把行李放到馬匹上託運,你則只要背上一日行的輕量小包即可,背包裡可以帶些路上所需的一些能量食品,保溫杯裝滿熱水,途中大約有兩處可以補給的地方,可以加開水和買泡麵等食物,但手機信號不佳,建議帶上現金付款。
(嚮導把行李打包裝車,到景區後換馬匹,託運至營地)
第一天徒步行程的上半段基本是山林段,第二段基本是高山草甸段,在高處可以一覽四姑娘山群景,通常在下午4點之前可以抵達營地。
中午在抵達打尖包的時候,是中途一個重要休息的地方,這裡供應開水、盒飯、泡麵等,此時徒步行程也抵達了一半,如果體力不支,可以在這樣騎馬走完後半段(騎馬費用300元一程),為明天登頂保留體力。
第一天徒步的裝備:上身:速幹內衣、抓絨中間層、硬殼衝鋒衣;下身:速幹內衣、衝鋒褲;中幫登山鞋,薄款手套,兩個登山杖。
大本營的海拔是4379米,這裡有幾棟石頭房子,還有許多帳篷營地,無論是睡哪裡,條件都不能有所要求了,電是移動發電機發的,水和食物是馬匹背上來的,就算睡在石頭房子裡,也只是一塊木板當床,房間是大通鋪可以住5-6人,每人裹上一個睡袋,在高反的條件下,勉強休息一下。
在取暖上,石頭房子會比帳篷要好很多,這一點在預定時,最好能早預定。晚間時,隨行的嚮導,會在艱苦的營地利用自身有限條件,為旅行者們做上一頓晚餐,有肉有菜,可以盡情管飽。
到了夜間,幾乎每個旅行者都會出現程度不同的高反,嚴重者會嘔吐,不嚴重者也會因頭疼而幾乎全程無眠,通常也不建議旅行者多睡,睡不著閉眼休息,如果能有3小時左右的睡眠已是很好。
第二天:大本營--衝頂
今天是最辛苦、最痛苦的一天,也是決定成敗的一天,在凌晨3點就需要起床準備,這個時候對所有旅行者而言,都是難以接受的,人非常疲憊,頭暈腦脹,四肢乏力,這個時候就需要意志力的幫助,忍受一下起床瞬間的痛苦。
比旅行者們更辛苦的,是隨行的嚮導和馬夫,他們已經準備好了早餐,這個時候你可以去廚房找點熱水喝,洗把臉,然後吃點早餐恢復下(通常有饅頭、稀飯和雞蛋)。
衝頂全程5km,全是上坡,在時間上要預算4-5小時,早點出發的好處是可以在日出前衝頂,拍下日出時刻,所以最好在3:30前出發。
對於沒有攀登過雪山的來說,衝頂的這一段5KM的路,大概是他們人生中走得最艱難的一段路了,抬腿似有千斤鐵,落地仿佛一兩棉,團隊中每個人的體力不盡相同,隊伍之間拉開越來越大,這時候做好協作互助顯得非常重要,對於實在難以繼續的人,可以選擇伺機下撤。
抵達埡口後,勝利就在眼前,這個時候也是剩下最難的一段,風非常大,藉助登山杖一步一個腳印接著繼續。
如果是在日出前抵達峰頂,可以一覽最壯美的日出雪山的景色,登頂群峰的興奮感也在這一刻達到極致。在峰頂可以短暫拍照、休息一下就要下車,拍照的手機要提前保留好電量。
第二天的衝頂裝備:速乾衣褲+打底毛衫+抓絨衝鋒衣+面巾+眼鏡+帽子+保暖褲+抓絨衝鋒褲+普通長襪+登山鞋+雪套+羽絨外套+頭燈+冰爪+登山杖
從峰頂下山到大本營約2小時,若天晴這時候已經陽光普照了,下山比較輕鬆,需要注意防滑,很容易摔倒,在比較危險的路段會有繩索攔住,拽住這些繩索,會比較安全。
到達大本營後,多數人都已經精疲力竭了,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騎馬下山,如果需要騎馬,最好提前一天和嚮導預定馬匹,不然下山的時候就可能馬匹不夠。
至此,這段登山旅途就算結束了。
關於登頂四姑娘山的時間,在景色上有3個大的時期,盛花期、彩林期和冰雪期。盛花期為5-9月;彩林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冰雪期為12月到次年4月。
而如果你增加登頂的概率,又想看見漫天的白雪,那麼有利於登頂最好的時間大概是10-12月。
雖然這段旅程的時間只有短短3-4天,但許多旅行者在有此想法後,經過醞釀、猶豫、準備、再最終付諸實施,通常都經歷了大半年甚至更久的等待,由一個想法開始到最後成功站在雪山之巔,就像在心底埋了一顆種子,到它最後開花結果。
無論如何,能登頂雪山都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就像馬洛裡說的,登山帶不來金銀,它並無什麼功利性的目的……也許這僅是本能的誠實回應,一種由激情支配的生命意義。
作者簡介
西川:旅行家、自媒體人 (轉載請聯繫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