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極限施壓,伊朗「棋出險招」 中東核危機潛伏……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6日電(劉淙 劉丹憶) 2021年伊始,中東地區就陷入美伊衝突與對峙的陰霾。去年差不多在此時,美軍擊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讓伊朗反美情緒高漲;一年過後,伊朗政府發言人宣布伊朗重啟核活動,局勢仿佛陷入輪迴。

在「老對手」美國政府即將換屆之際,伊朗如此「出招」,背後有多重考量。專家指出,通過一系列舉動,伊朗在對美國川普政府的極限施壓做出強烈反應,美伊雙方實際均在追加談判籌碼。如果美國不重返伊核協議,伊核問題可能會迅速地升級為「核危機」。兩國關係的持續緊張,也將推高中東地區緊張態勢。

資料圖:伊朗阿拉克重水廠核反應爐。

出招?

伊朗大幅提升濃縮鈾豐度

伊朗政府發言人阿里拉比埃4日說,伊朗已開始在福爾多核設施實施把濃縮鈾豐度提高至20%的相關措施。

根據2015年達成的伊核協議,伊朗同意停止鈾濃縮活動以換取解除經濟制裁。但在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單方面宣布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後,伊朗方面逐漸恢復了鈾濃縮活動,提高濃縮鈾豐度至4.5%,超出伊核協議規定的3.67%。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規定,民用級濃縮鈾的豐度最高為20%。

伊朗此次宣布重啟核活動,並非事出突然,而是早有預告。

資料圖:伊朗進行防空演習,發射Sayad型防空飛彈。

2020年11月底,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伊朗與美國、以色列等國緊張關係加劇。伊朗議會之後通過《反制裁戰略法》。該法規定,伊朗原子能組織「有義務出於和平目的,每年至少生產和儲存120公斤豐度為20%的濃縮鈾」。

但伊朗這一舉動,並不僅是為核科學家「復仇」。

施壓!

伊朗一石二鳥,劍指美國

拜登曾表示,如果伊朗能重新嚴格遵守伊核協議,美國將「重回該協議」。距離拜登就職美國總統還有兩周時間,伊朗率先「出擊」,對美國展示強硬立場。

「伊朗此舉要達到一石二鳥的目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東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李國富指出。伊朗一方面是對川普的極限施壓,做出強烈回應。二是向拜登新政府傳遞一個明確信息,即在重返伊核協議談判的過程中,美國並未處於更有利的地位,伊朗也在加重手中的籌碼。

資料圖:美國當選總統拜登。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殷罡表示,在拜登上臺之前,伊朗宣布把濃縮鈾豐度提高至20%,無疑是要提醒拜登,如果美國不重返伊核協議,那麼伊朗核問題就會「迅速地升級為核危機」。

他分析稱,如果不儘快啟動談判,為伊核問題降溫,伊朗就會朝著提高鈾豐度、發展核武器方向更走近一步,地區局勢將會更緊張。

轉圜?

美國能否解除對伊制裁成關鍵

然而,在美伊關係持續緊張的現狀下,也並非沒有轉圜的餘地。

就在宣布將濃縮鈾的豐度提升至20%後,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表示,如果美國取消制裁,伊朗的措施也「完全可逆」。

資料圖:伊朗外長扎裡夫。

伊朗對美國的隔空喊話,是在釋放何種信號?

「伊朗的意思是,如果美國解除對自己的制裁,那伊朗明天就可以重返伊核協議」,李國富分析道,但實際上美國解除對伊制裁這件事「是一個有很多技術性的問題」,因為「美國不可能取消對伊朗的全部制裁」。

他提到,在2015年達成伊核協議時,美國取消的是對伊朗有關核問題的制裁。但在其他方面的制裁仍有所保留。如今,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金融、運輸以及伊朗高官等方面都有制裁措施,那伊朗所希望的取消制裁,到底是哪些制裁呢?

李國富強調,如果雙方都抱有誠意的話,那麼其實可以進行談判。但這其中還有很多細節問題。真正要談起來的話,可能還需要對這些技術性的問題達成一個協議,且需要一個比較正式的書面形式。

而有關美國解除對伊制裁一事,殷罡則指出,在談判期間,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應該有所減緩,否則談判不會成功。放鬆制裁一個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允許伊朗出口石油。

難談!

伊核協議將何去何從?

除了美國與伊朗如何直接進行談判外,還有一個關鍵問題——以色列、歐盟等國家對美國重返伊核協議的態度。

對於伊朗將濃縮鈾提煉純度提升到20%的舉動,歐盟警告,這是「嚴重背離」伊核協議下所做的承諾。

資料圖:美國總統川普。 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攝

李國富分析稱,在川普政府時期,歐盟國家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維護伊核協議,想辦法把它保住。但隨著拜登即將上臺,歐盟國家的態度開始有了變化。它們希望拜登不要輕易向伊朗妥協,直接重返協議,而是要利用此前川普採取的制裁措施,作為籌碼。

但是曾受益於伊核協議的歐盟,還是樂見該協議再次有效實行。

「伊核協議籤署之後,歐洲同伊朗的貿易恢復,各方都很高興,籤了很多大單」,殷罡稱,因此「歐盟今後對伊朗的政策會趨同於拜登政府的政策,因為他們不願意撕毀伊核協議」。在川普禁止伊朗石油出口後,歐盟也在經濟上受到損失,所以歐洲還是願意「回到以往的歲月,和拜登站在一起」。

然而,有一個國家卻始終持反對態度。

美國在中東的盟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伊朗提升濃縮鈾豐度,旨在發展核武器,以色列永遠不會允許。

此前,以色列一直不贊成美國重返伊核協議。內塔尼亞胡及其顧問曾多次表示,美國重返該協議對中東來說,將是「可怕和危險」的。

如果拜登上臺後想要重返伊核協議,可能需要安撫好這個盟友的心情。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5月14日,美國駐耶路撒冷使館舉行開館儀式。

而就2021年整個中東地區局勢而言,李國富也表示,目前中東局勢緊張主要是因為美伊關係緊張。雖然美伊關係不會突然一下子好轉,但是拜登主動示好,且美伊如果接觸談判的話,未來相較於此前高度緊張的局勢,會有相當程度的緩和。

回顧

伊核協議大事記

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

2018年5月——美國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

2018年8月和11月——美國恢復制裁伊朗以及跟伊朗有關的公司,打擊對伊朗發展至關重要的石油業和中央銀行。

2019年5月以來——伊朗逐步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包括提高濃縮鈾豐度至4.5%,這高於伊核協議規定的3.67%,但承諾所採取措施「可逆」。

2020年9月——美國單方面宣布恢復聯合國所有對伊制裁,並承諾將懲罰違反者。聯合國安理會幾乎全面拒絕接受此舉的法律論據。

2020年11月——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伊朗誓言要對幕後黑手進行報復。

2021年1月——伊朗宣布將濃縮鈾豐度提高至20%。

相關焦點

  • 美國極限施壓,中東核危機潛伏,伊朗強硬態度令華盛頓忐忑難安
    近年來,美伊關係仍存在種種弊端,致使中東地區始終陷入衝突之中。直到新的美國政府即將登臺,美伊關係也將會出現新的局勢。之前,美軍擊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前旅長蘇萊曼尼,讓伊朗反美情緒高漲,致使伊方一直秉持著強硬態度,為「復仇」計劃做著充分準備。
  • 伊朗全球追殺48名美國刺客,五角大樓極限施壓
    但是伊朗聖旅城指揮官與國寶級核物理學家接連被斬首,卻成為了伊朗永遠難以癒合的傷痛。一向號稱「有仇必報」的伊朗人,早已經怒火滔天,並且在國內外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強烈的反美浪潮。而伊朗總統魯哈尼也終於下定決心,選擇不再克制!
  • 為什麼美國一說要打伊朗,伊朗就說要打以色列?這一招屢試不爽
    從美國開始向伊朗施壓之後,雙方的矛盾就不斷累積,而從衝突死亡一開始,以色列就不斷出現在雙方矛盾之中,只要美國一說要打伊朗,伊朗就要靠打擊以色列報復美國,雖然知道伊朗的飛彈無法到達美國國土,那為什麼以色列會成為伊朗的首要打擊對象,而且這招非常管用屢試不爽。
  • 伊朗和阿富汗開通首條鐵路線:「極限施壓」下伊朗影響力的拓展
    眾所周知,美國川普總統於2018年退出伊核協議後,開始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政策,全方位地遏止、打壓、威懾伊朗,其對伊朗恢復的以及追加的多種制裁,具有長臂管轄的性質,幾乎隔斷了伊朗同外界的經貿金融聯繫,甚至也切斷了伊朗的對外科技聯繫。
  • 美國緊逼、伊朗強硬,2019年中東局勢持續緊張
    美國緊逼 伊朗強硬5月24日,據俄羅斯衛星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美方將向中東地區增派約1500名士兵。同一天,據德新社報導,美國政府以與伊朗關係緊張為由,繞過國會向沙特、阿聯和約旦啟動共計22項、總價值約81億美元的軍售。5月以來,美國步步緊逼。
  • 伊朗總司令:伊朗對美國報復遠未結束,數百飛彈瞄準隨時準備發射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20日的報導,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最高長官、總司令海珊薩拉米將軍在對媒體講話時表示:「假如美國人要進攻我們,他們就應該到中東來,否則無法在中東之外的地區與我們作戰,只要他們部署在中東。就將處於監視和飛彈瞄準之下,到時將發動最終報復使其無處可逃。」
  • 放棄襲擊伊朗 權力交接期美國怎麼打「中東牌」
    就在上周,美國總統川普幾乎下令對伊朗核設施發動襲擊。川普想空襲伊朗核設施?《紐約時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報導說,美國總統川普曾在上周就攻擊伊朗主要核設施的可能性進行了權衡,不過這一計劃被其高級顧問及時阻止。
  • 中東再燃爆點!危急時刻,伊朗在荷姆茲海峽動手了
    中東再燃爆點!9月16日,據海外網援引法爾斯新聞社等多家中東媒體消息,伊朗方面在荷姆茲海峽扣押了一艘運油船以及船上11名船員。理由是,被扣船隻涉嫌「走私石油」。據後續消息,這艘運油船是被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扣押。
  • 劉中民:捅了伊朗的「馬蜂窩」,川普的中東棋要怎麼走
    當地時間1月3日凌晨,美國總統川普下令空襲伊拉克巴格達機場,造成包括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在內的多名重要人物死亡,讓原本複雜的中東局勢和日趨緊張的美伊關係雪上加霜,在國際社會也引起軒然大波。 美國這次「定點清除」背後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會採取如此激進的行動?伊朗有可能採取什麼樣的報復行為?為什麼伊拉克會被捲入其中?
  • 劉暢:伊朗核科學家遇襲衝擊中東局勢
    儘管尚無組織或個人宣布製造此次襲擊,但伊朗方面認為此次襲擊由以色列策劃實施,並指控幕後有美國身影。可以肯定的是,這一事件將給伊核問題前景、美伊關係走向和中東局勢變化帶來新的影響。 遇襲事件難改伊朗核決心 法赫裡扎德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和伊朗核計劃的主要負責人,堪稱伊朗「國寶級」人物。
  • 王晉:美國選後中東政策的變與不變
    大選之後,拜登上任,美國執政團隊也必然迎來新的變化,反映出執政者的新視角和新觀點。在此背景下,美國的中東政策,也必然迎來新的機遇。 對於川普來說,中東政策是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川普對於歐巴馬對外政策的很多方面做出了修正,其中對於伊朗的強硬,在巴以問題上對以色列的偏袒,顯示出川普對於中東現實的獨特認知。
  • 英法德對美國無可奈何,又開始向伊朗施壓了
    此外,伊朗議會還通過了一項新的立法,如果歐洲"在兩個月內不放鬆對伊朗石油和金融部門的制裁",就會大大擴大其核計劃的範圍。伊朗的行為被認為是倒逼英法德向美國施壓。因為,伊朗希望美國重返伊核協議,而不是與美國爆發戰爭。
  • 川普「退群」這一年:施壓與反擊 美伊關係何去何從?
    中新網5月8日電(李弘宇)5月8日,是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一周年。一年來,美國逐步恢復對伊朗制裁,恣意揮舞「極限施壓」大棒;近一月來,川普政府更是加緊施壓節奏,全方位施展經濟軍事手段,在背離伊核協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美媒:西方越施壓伊朗與中國關係越緊密
    參考消息網1月3日報導 《今日美國報》網站2017年12月29日刊載題為《隨著美國制裁阻止西方企業進入伊朗,中國抓住機會》的文章稱,德黑蘭大學助理教授富阿德·伊扎迪說:「美國向伊朗施壓越大,伊朗與中國的關係就越緊密。」
  • 伊朗確診病例破兩萬 中東抗疫迎「艱難時刻」
    伊朗:確診病例破兩萬 已啟動國家動員計劃  伊朗依然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中東國家。據伊朗衛生部當地時間3月21日通報,在過去24小時內,伊朗確診病例966例,累計確診20610例,其中1556例死亡,治癒7635例。至此,伊朗確診病例突破兩萬例。
  • 除了伊朗,土耳其最讓美國頭疼!
    要說最讓美國頭疼的國家,現在非伊朗莫屬。在美國對伊朗施行的「最大壓力」政策的推動下,美國的制裁導致伊朗產量急劇下降,中東緊張局勢加劇。2020年1月3日美國殺死蘇萊曼尼將軍後,伊朗對美軍駐紮在伊拉克的基地進行了報復性飛彈襲擊。此後,緊張局勢有所緩解,但不能排除2020年期間伊朗或其一支聯軍在其他國家做出進一步反應的可能性。伊朗總統魯哈尼16日發表講話時強硬表態,稱伊朗永不會屈服於美國的壓力,伊朗的幫助對於建立中東安全至關重要。
  • 伊朗態度180度大轉彎,安倍計劃得逞,日本自衛隊將赴中東?
    12月初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拉格希在訪問日本時對日本放送協會(NHK)表示,他反對日本派遣自衛隊前往中東的計劃,並強調安倍政府的舉措「無益於地區和平」。據日媒報導,為了推進派遣自衛隊前往中東的計劃,安倍晉三甚至計劃在2020年1月份前往中東,向各國進行說明。不過,在伊朗總統魯哈尼即將親自訪問日本之際,局勢似乎又出現了新的變化。
  • 高官接連出訪 美國在中東下一盤什麼棋?
    高官接連出訪 力推阿以和解 樹立共同敵人  美國在中東下一盤什麼棋?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從整體中東戰略層面考慮,阿拉伯世界普遍對於伊朗有恐懼感和威脅感,美國希望進一步拉近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孤立伊朗。  「海合會成員國對與以色列和解的態度十分微妙,此次蓬佩奧和庫什納出訪的幾個中東國家,是美國有選擇地特意安排。」王晉分析,阿曼剛剛繼位的新蘇丹更加開明和世俗,願意與以色列實現和解,以促成本國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
  • 美國殺了伊朗「關鍵將軍」,下一步是開戰嗎?
    就上述問題,環球網記者採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東問題專家李國富。李國富表示,長期緊張的美伊關係再次「繃緊了弦」,可以說到達了某種「臨界點」。在襲擊中死亡的索萊馬尼少將不僅是伊朗國內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更是中東地區反美戰線中的重要象徵。此等人物意外身亡,伊朗勢必對此進行報復,具體方式暫時還不得而知。美國方面也可能改變現有戰略。正如國防部長埃斯珀所言,「遊戲已經改變」。
  • 每經15點丨中共中央印發三部黨內法規;伊朗副總統:美極限施壓目的...
    2丨伊朗副總統:美極限施壓目的是使伊政權崩潰央視新聞15日消息,據伊朗媒體14日報導,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援引伊朗第一副總統賈漢吉裡在一場公開活動上的講話報導說,美國極限施壓的「終極目標」是使伊朗政權崩潰,「短期目標」則是摧毀伊朗經濟。今年5月以來,美伊關係嚴重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