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莊園」閩西培田村:古村活了,日子好了

2020-10-30 臺海網

培田村有「客家莊園」「民間故宮」之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約7萬平方米的客家古建築群輕訴著培田古民居800餘年的歷史。 張斌 攝

中新網福建連城10月29日電 「接待的旅遊、研學團隊越來越多了。」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宣和鄉的培田古村落景區內,導遊吳開梅帶著一個旅遊團隊參觀古民居。

古樸的客家建築、熱情的客家人、濃厚的客家風情和耕讀文明,引得遊客們興致盎然。 張斌 攝

隨著後疫情時代旅遊的復甦回暖,培田古村落又引來遊人絡繹於途。吳開梅回到家鄉做導遊已7年,她笑說,很喜歡這份工作,相比以前在外打工,現在可以照顧家人,還可以推介自己美麗的家鄉。

培田古村落景區入口處。 張斌 攝

培田村有著800餘年的歷史,迄今保存著30多幢「九廳十八井」格局的高堂華屋和21座宗祠,被稱為「客家莊園」「民間故宮」,是一個聞名遐邇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近年來,培田村保護、開發、利用古村落,復興耕讀文化,將文化與旅遊融合引遊人,同時以產業帶動脫貧,推進鄉村振興。許多外出村民紛紛回鄉,安居樂業,參與村落共同締造。

「百香果不僅帶來經濟收入,更帶來幸福。」依靠百香果產業扶持脫貧的村民吳萬芳道出切身感受。 張金川 攝

「來看一下土特產哎。」去年返鄉的村民吳華玉,在村中經營起兩家「客家伴手禮」小店。記者見到她時,她正熱情招呼著往來的遊客。

今年的「雙十一」臨近,她也開始在微信朋友圈促銷家鄉的土特產品,趕搶「雙十一」的網購商機。有著超市店長工作經驗的她,將小店經營得風生水起。她也住上了新房,買了新車,很享受現在的慢生活,「生活舒適、悠閒自由,有空時還自駕出去旅遊。」

吳萬芳在百香果園內工作。 張金川 攝

在培田村黨支部書記吳載楊看來,村民的新生活得益於古村落的保護開發。

自2000年開始,培田村修繕古村落街道、邊溝、古宅,建設旅遊公路,整治環境衛生,持續推進古村落綜合提升項目。為解決村落人口擁擠與古民居保護的問題,培田村在古村落外集中建設新村,引導村民開民宿、經營「農家樂」。

培田村古村落吸引不少遊人前來參觀。 張金川 攝

「開發初期,遊客到此只是簡單的觀光,來得少也留不住;後來,我們意識到需要向遊客展現古建築背後的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讓古村活起來。」吳載楊說。

培田村深入挖掘「耕讀傳家」客家文化、紅色文化,在景區內豐富民俗文化元素,還成立客家社區大學、恢復傳統春耕節、開辦老人公益食堂,實現客家風貌的活態傳承。

吳載楊告訴記者,以參觀古建築、感受生態農耕、體驗非遺項目、了解紅色歷史為內容的培田研學旅遊產品走俏,每年研學遊客達1萬多人次;2019年,培田古村落景區接待遊客超20萬人次。

在旅遊發展的同時,培田村正在規劃第三期新村、研學教育基地、商業街的建設,並因地制宜推廣種植油菜花、向日葵、荷花等觀賞作物和百香果,為村民增收培育新的增長點。

今年28歲的吳建新2016年從山西財經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到家鄉從事電商,銷售百香果、地瓜乾等當地農特產品。 張金川 攝

2016年,培田村成立百香果產業幫扶基地,為貧困戶提供果苗、種植技術和資金扶持。受益於此,村民吳萬芳種了10畝百香果,一年增加收入上萬元(人民幣,下同),「百香果不僅增加收入,更帶來幸福。」

古村活了,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村中,像吳萬芳一樣種植百香果脫貧的貧困戶共有10戶,還有70多戶村民則經營「農家樂」。

今年28歲的吳建新,從山西財經大學畢業後回到培田從事電商,線上銷售百香果、地瓜乾等當地農特產品。「旺季時一個月收入5000多元」,他信心滿滿,準備參與直播帶貨,「培田村越來越好,青年回鄉發展成為趨勢。」 (來源:中新網 張金川 龔雯 閆旭)

相關焦點

  • (中國減貧故事)「客家莊園」閩西培田村:古村活了,日子好了
    張斌 攝古樸的客家建築、熱情的客家人、濃厚的客家風情和耕讀文明,引得遊客們興致盎然。 張斌 攝培田村有「客家莊園」「民間故宮」之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約7萬平方米的客家古建築群輕訴著培田古民居800餘年的歷史。 張斌 攝今年28歲的吳建新2016年從山西財經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到家鄉從事電商,銷售百香果、地瓜乾等當地農特產品。
  • 福建客家第一村-培田村,不同圍樓的建築,了解「九廳十八井」
    這是一個叫培田村的古村,至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這個古村不僅有「民間故宮」的美稱,還被稱為「客家莊園」「福建民家第一村」,這裡是客家的古村,至今還保留著古老而雅致的宅邸。很多人對於客家的民族認知都是在資料或者是影視劇中的,說到客家的民房,首先想到的是宏偉大氣的圍樓、古堡那樣的圍樓在建築上非常有特色,這一棟大樓中能同時住下一個小山村的人,但是培田村的客家民居,和客家的土樓風格是大相逕庭。
  • 福建客家第一村-培田村,不同圍樓的建築,了解「九廳十八井」
    這是一個叫培田村的古村,至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這個古村不僅有「民間故宮」的美稱,還被稱為「客家莊園」「福建民家第一村」,這裡是客家的古村,至今還保留著古老而雅致的宅邸。很多人對於客家的民族認知都是在資料或者是影視劇中的,說到客家的民房,首先想到的是宏偉大氣的圍樓、古堡那樣的圍樓在建築上非常有特色,這一棟大樓中能同時住下一個小山村的人,但是培田村的客家民居,和客家的土樓風格是大相逕庭。
  • 【福建】連城培田村:一座「可談風月」的客家古村落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培田古村落,由三十幢高堂華屋、二十一座古祠、六家書院、二道跨街牌坊和一條千米古待,構成了緊密有序、錯落有致、布局科學合理的古民居建築群,具有鮮明的明清建築特點。被譽為「民間故宮」、「客家莊園」。
  • 福建龍巖:遊客徜徉田野間 體驗閩西古村落最美春耕節
    福建龍巖:遊客徜徉田野間 體驗閩西古村落最美春耕節 2019-04-15 09:40:00
  • 福建西部山水秘境,藏著原始美麗的客家古村,號稱「民間故宮」
    福建省閩西山區的連城縣有一個古村叫「培田」,有800年歷史的客家集結地,位於山谷,依山傍水,環境清朗,客鄉古雲遠,是仁傑地靈的福利。好像進了一個地方。「能看到山,能看到水,能留下香水」的人對「詩和遠方」的定義在莆田古鎮得到了最好的解釋。
  • 南山書院:深藏閩西偏僻山區600年,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
    福建閩西培田古村的南山書院,就是中國古代義學教育的一個樣本。培田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被譽為「民間故宮」。在規模宏大,精緻典雅,充滿文儒氣息的明清古建築群裡,除了華堂古宅,祠堂宗廟,牌坊古街之外,還有有6座書院,成為培田古村書香延綿,文風興盛的標誌。在眾多傳統古村落裡獨樹一幟。
  • 閩西重鎮,客家祖地,福建龍巖人氣最高的八個旅遊景點
    龍巖又稱閩西,位於福建西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是福建內陸鄰海城市。距龍巖市區城東2公裡的翠屏山麓,有一處喀斯特溶洞,此洞因巖紋似龍而得名「龍巖洞」,龍巖市名由此而來,是中國唯一一個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龍巖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條大江――閩江、九龍江、汀江的發源地,是享譽海內外的客家祖地,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
  • 具有濃鬱客家人文氣息的培田村,這是一個擁有800年歷史的古村落
    龍巖市連城縣培田古民居,是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風格客家古民居建築群,是現存客家建築文化經典之作。培田古村,具有「福建省民居第一村」之稱,在這個面積僅13.4平方公裡的古村落中,保存著數量眾多的明清古建築,包括有30幢大宅、21座祠堂、6處書院、1條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處庵廟道觀,總面積達到7萬平方米。比較有代表性的古建築有大夫第、衍慶堂、官廳、吳家大院等等,從廈門開車過去兩個多小時車程,很適合去看看。
  • 福建旅遊:龍巖客家古村知多少!
    福建旅遊:龍巖客家古村知多少!龍巖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在這裡,留下了濃厚的客家文化底蘊。在龍巖保存較完好的客家古村不少,今天就給大家推薦最具代表的幾處,一起來看看吧。連城培田古村落培田古村,位於福建龍巖市連城縣宣和鄉,是中國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是典型的閩西客家村落,這裡的古民居採用的是多大廳、多天井的九廳十八井式建築模式。
  • 福建有一個原生態古村,十分淳樸且鮮為人知,被譽為「民間故宮」
    在福建省閩西山區連城縣宣和鄉,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叫做培田村。這個地方外地人很少知道,因為它不是什麼著名的旅遊景點,但去過的人都說,它有一種獨特的古樸清靜的氣質。這也難怪了,官方給它的評價就很高,比如什麼「民間故宮」、「客家莊園」、「十大中國最美村鎮」、「福建省民居第一村」等等。當你來到這個古村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評價說的都是名副其實。
  • 閩西重鎮,客家祖地,福建龍巖人氣最高的八個旅遊景點
    龍巖又稱閩西,位於福建西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是福建內陸鄰海城市。距龍巖市區城東2公裡的翠屏山麓,有一處喀斯特溶洞,此洞因巖紋似龍而得名「龍巖洞」,龍巖市名由此而來,是中國唯一一個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龍巖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條大江――閩江、九龍江、汀江的發源地,是享譽海內外的客家祖地,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
  • 鄉村旅遊重點村:福建省連城縣培田村
    培田古村落始建於南宋,是明清時期連城到汀州府古官道上的驛站,現有村居仍然較好地保存了明清時期的風貌,培田古村落古建築群佔地約7萬平方米,被譽為「客家莊園」「民間故宮」。2000年開始,培田村立足於傳統鄉村風貌和地域文化特色,堅持發展文化旅遊的基本定位,結合特色農業和生態環境方面優勢,全面加強古建築的保護開發和合理利用,深入挖掘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把文化傳承和生態健康理念植入景觀改造、宜居建設和旅遊產品開發,講好培田美麗故事。
  • 走進閩西-《連城記》
  • 福建民居第一村,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南方莊園
    培田古村落以典型的客家「九廳十八井」建築特色聞名於世,它與客家土樓,圍屋並稱世界客家建築三大奇葩。九廳十八井是客家人結合北方庭院建築,適應南方多雨潮溼氣候及自然地理特徵,採用中軸對稱布局,廳與庭院結合構造的大型民居建築。
  • 客家音樂的巔峰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又稱「客家十歡」「打十般」「吹五對」等。因為樂隊演奏用二胡、吊規、椰胡、板胡、月琴、三弦、揚琴、琵琶、竹笛、嗩吶等管弦樂器及板、堂鼓、堂鑼、小鈸、碰鈴等打擊樂器共十餘件樂器,所以稱為「十番」。
  • 走進閩西客家,領略客家美景,感受客家文化
    閩西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和發祥地之一,有著濃厚的客家文化與民俗,深受遊客的喜愛。在閩西,連城的培田古民居、冠豸山、客家博物館,永定的客家土樓,上杭的客家族譜博物館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好景點。培田古民居位於連城宣和鄉,是一個古香古色的客家古村落,裡面的古民居建築大多是明清時期建造的,到現在也還保存了很完整;每一棟建築設計都很精美,做工也很精細。裡面還有不少當地村民居住在此,欣賞古建築的同時,也可以感受一下當地客家人的風土人情。
  • 龍巖這座古村落,人稱「福建民居第一村」,瀰漫濃鬱客家人文氣息
    它雖然沒有什麼知名度,少有遊客踏足,卻與宏村、周莊、烏鎮、婺源等並列為十大「中國最美的村鎮」,並且以其山環水繞、鍾靈毓秀的鄉村美景,以及保留完好的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築群而聞名,被譽為「客家莊園」「民間故宮」。它就是培田古村。培田古村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宣和鄉,距縣城40公裡,總面積13.4平方公裡,有430多戶住戶。
  • 走進閩西客家,領略客家美景,感受客家文化
    閩西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和發祥地之一,有著濃厚的客家文化與民俗,深受遊客的喜愛。在閩西,連城的培田古民居、冠豸山、客家博物館,永定的客家土樓,上杭的客家族譜博物館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好景點。培田古民居位於連城宣和鄉,是一個古香古色的客家古村落,裡面的古民居建築大多是明清時期建造的,到現在也還保存了很完整;每一棟建築設計都很精美,做工也很精細。裡面還有不少當地村民居住在此,欣賞古建築的同時,也可以感受一下當地客家人的風土人情。
  • 一座水樣靈性的畫裡古村
    走進連成培田古村,便覺處處是畫,被他的古樸深深的吸引,村頭的石獅石牌坊透著那個年代的痕跡巍然屹立,迎來送往著每一位客人。培田村擁有800年歷史的村落,是國內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築群,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的客家建築文化經典之作。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建築群是國務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