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業績放緩頻降價 對消費者吸引力下降難挽頹勢

2020-12-20 中國網財經

  

  2月5日,無印良品官方微信發布了最新打折信息,涉及襯衫、風衣、沙發、棉被被套、燈具系列等產品。在打折促銷的同時,無印良品也在中國市場持續降價,進行價格調整。1月19日,無印良品公布了在國內的新一輪降價活動,這也是無印良品自2014年以來的第6次降價。在品牌痴迷打折促銷的背後卻是業績持續放緩,據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最新發布的2016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品牌在中國可比銷售額僅增加0.8%,2016財年前兩個季度增速僅在5%左右。其實業績增速放緩的苗頭從2015年便開始出現,2015年四季度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增幅更是從同年一季度的38.6%跌落至9.7%。分析人士指出,與其他快時尚品牌相比,無印良品在消費群體、產品價格方面並不具備優勢。就目前而言,僅靠降價顯然難以挽救無印良品業績頹勢。

  連續降價

  1月19日無印良品在其官方微信帳號發布新定價信息稱,1月20日-2月2日,將對部分產品下調價格,主要涉及家居類產品,包括沙發、被套、羽毛被、拖鞋等,降價幅度從5%-20%不等。其中一款原價200元的頸部靠枕新定價為160元,下降幅度達20%。據悉,這是無印良品自2014年以來的第6次調價。

  無印良品(上海)商務有限公司的董事兼總經理山本直幸此前表示,2017年無印良品還會繼續對295種商品發布「新定價」,降價幅度將達到14%。

  事實上,無印良品的降價活動自2014年展開試水。當年10月,無印良品對107個不同品類商品降價,降價幅度達到17.5%。此後2015年1月、8月相繼進行降價。

  2016年,無印良品又進行了兩次降價,當年1月,生活雜貨類商品價格平均下調21%,涉及256個品類;同年8月,無印良品再次下調330個品類的商品價格,平均下調幅度達20%。

  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宣傳販促部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經過幾輪「新定價」後,中國市場的服裝類商品定價已基本與日本持平。

  受困業績

  據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公布的財報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無印良品中國銷售錄得386.5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2.015億元,2016年三季度可比銷售僅錄得0.8%的增幅,而此前一季度和二季度增幅分別為4.7%和5.4%。除此之外,數據還顯示,2015年無印良品在華市場4個季度同店銷售增長率依次為38.6%、22.6%、15.9%、9.7%,減速明顯,且在2016年首季度已跌至個位數。

  派尚服飾搭配學院院長康蘭馨表示,從無印良品的業績可以看出些許品牌持續在華降價的原因。與其他快時尚相比,無印良品並沒有主打快速和模仿大牌設計,而是推崇優質生活品質。也正是這個策略讓其銷售價格遠高於其他同檔產品。

  然而,對於降價原因,山本直幸則否認了提振銷售的說法,並表示:「我們的目標並非以折扣來吸引顧客,而是最終把價格降下來,讓大家能用優良的價格購買到我們的產品。」無印良品工作人員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品牌的「新定價」活動主要是為回饋顧客。

  無印良品在華價格問題一直以來頗受詬病。此外,在華門店擴張、商品吸引力降低等問題同樣也存在瓶頸。有分析指出,降價可拉動無印良品銷售,但長期來看難以挽救無印良品業績頹勢,其降價策略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陷降價怪圈

  北京商報記者獲悉,無印良品商品中國的價格與日本本土差價較大。例如一款壁掛式CD播放器在日本官網上價格顯示為1.3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830元,而這款產品在無印良品天貓旗艦店上標價為1080元,價差可見一斑。

  康蘭馨指出,在中國所謂「優質」商品尚不豐富的時候,概念獨特、店鋪設計富於特色的無印良品對中高端消費者產生了吸引力。而當前國內市場出現了很多優質價廉、充滿設計感的替代品,如名創優品等,無印良品的競爭優勢逐漸喪失;加上近年來無印良品的產品革新、產品設計上的變化不大,其市場空間遭到競爭對手的蠶食。

  然而無印良品的降價計劃仍在持續中。在對北京商報記者的回覆中,無印良品表示,品牌的最終目標是把定價降下來,「未來我們的降價幅度也會越來越大」。

  業內人士對於品牌快速降價表示擔憂,品牌通過降價吸引消費、爭奪市場、拉動業績是很危險的。若商品降價一步到位,可迅速為品牌爭取到消費者,但這樣做不僅會損害品牌,同時也會在短期內傷害大批此前的忠實消費者;而頻繁降價易使品牌陷入降價怪圈,形成業績越差越想降價,越降價業績卻越差的循環中。

(責任編輯:毛凱悅)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山寨」圍城 九次降價難振業績
    對價格煩惱的不僅僅只有林明,無印良品自己也深陷其中。在中國市場,歷經9次下調產品價格,依然提振不了業績。近日,無印良品母公司發布了2019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在截至8月31日的2019財年二季度,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在實施降價策略後同店銷售首次出現下跌,可比銷售下滑2.2%。
  • 無印良品銷售額首次下降 賣不動了?
    此前,無印良品採取了多達9次的降價,為什麼還是沒能緩解無印良品在中國的放緩趨勢,真的賣不動了?  「買來買去都是基本款」  無印良品被批產品設計不顧中國需求  在杭州下城區工作的孫女士以前常逛無印良品,偶爾買件線衫、圍巾,或是給兒子買件外套。
  • 九次降價也救不了業績 無印良品為何在中國失寵?
    拒絕工商檢查遭遇口碑危機之後,無印良品發布了不甚理想的中國市場二季度業績。根據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日前發布的二季報,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在實施降價後可比銷售首次下滑2.2%,致使中國市場上半財年收入下滑0.2%。此前多達9次的降價,未能阻止無印良品在中國銷售放緩的趨勢。
  • 中國市場屢遇坎坷無印良品降價促銷
    1月24日消息,無印良品陷入「質量門」後宣布,將在中國實行第十次降價。有觀點認為,其此舉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刺激銷售,挽救業績。但值得注意的是,無印良品前9次降價,平均降價幅度為20%左右,都沒能緩解無印良品在中國的放緩趨勢。
  • 質量問題頻發,銷售業績慘澹:無印良品,真的要涼了嗎?
    ◆不重視、尊重中國消費者,早晚會被中國市場淘汰。正解局出品無印良品又曝質量問題。就在最近,北京市監局抽檢,無印良品6件產品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自2014年至今,無印良品已經11次降價。然而,消費者並不買帳,無印良品業績陷入瓶頸。曾經在中國颳起陣陣旋風的無印良品,真的涼了嗎?1. 質量問題頻發 7月17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通報流通領域家具質量抽檢結果,其中11件不合格產品中,有6件來自無印良品。
  • 商品改成「中國尺寸」,無印良品降價轉風格
    其中,新尺寸的床品價格降到560元,與原價相當於降價36%。降價潮來襲從本質上來說,無印良品此舉,是在線下迎戰名創優品,在線上對抗網易嚴選和小米有品的精品電商的節奏。後者,都在用簡約風和中國風打開市場,無印良品來的有點晚,改的有點少。
  • 無印良品靠降價就能挽回中國消費者?
    無印良品母公司日前發布二季報顯示,報告期內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增長1.8%,而該公司自6月起曾多次發起「新定價」和「限時特惠」活動,由此可見降價策略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收效甚微。有分析指出,隨著網易嚴選等國產生活方式品牌崛起,消費者市場選擇增多,定價相對較高、產品更新緩慢的無印良品競爭力已被稀釋。
  • 史上最大降價 無印良品「薄利」能否多銷
    雙重壓力  歷經多次降價的無印良品,在中國區的業績表現依然不盡如人意。在2017年6-8月的第二財季中,海外市場的同店銷售額僅增長了4%。其中,無印良品在中國同店銷售額僅增長1.8%。形成對比的是,前兩個季度的同店銷售額分別增長了5.8%和7.6%。但得益於無印良品在中國區的店鋪擴張,中國區的銷售額增長了22.6%。
  • 無印良品在華兩年內五輪降價 競爭激烈顧客分流
    日本生活方式品牌無印良品仍在通過調價的方式攫取新消費群體。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無印良品國內新一輪調價活動已開始,百餘種商品調價,降價幅度約20%左右,部分商品價格已直逼日本售價。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更多設計師品牌和小眾品牌的興起,無印良品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從前。
  • 史上最大降價!文藝青年最愛的「無印良品」,要變回雜貨鋪了?
    在中國的擴張會放緩歷經多次降價的無印良品,在中國區的業績表現依然不盡如人意。無印良品也表示,未來在中國的擴張會有所放緩,預計在2017財年內只增加30家店鋪。隨著國內市場的發展和消費需求的變化,加之國內與「無印良品(MUJI)」產品風格接近、價格更實惠的同類品牌興起,「無印良品(MUJI)」對國內客戶群來說性價比變低。近幾年,國內設計師品牌和小眾品牌逐漸發展起來,不少與「無印良品(MUJI)」設計風格接近的品牌興起,消費者被分流。
  • 無印良品被中國中產拋棄了?屢次降價與定位不符 疲軟綿延已兩年
    財經決策第一號:ENNweekly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陸涵之 導讀:降價也挽不回芳心,無印良品所面臨的不只是消費者層面的變化。
  • 無印良品的中國困局
    對於降價原因,無印良品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此舉是為了讓更好的商品以更合理的價格傳遞到消費者手中。 自2014年10月針對中國消費者推出「新定價」活動以來,無印良品基本以每年兩次的頻率選擇部分商品下調價格,最近這一波降價,已經是5年來的第十次。
  • 瘋狂的優衣庫,失落的無印良品
    可是無印良品這幾年,在中國市場發展的並不好。2016年起,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可比銷售增幅就在緩步下降。到了2017年,無印良品的同店銷售增幅也開始放緩,並於2018年Q2首次出現了負增長。  似乎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頹勢短時間內難以扭轉,自2014年10月,無印良品在中國推行「新定價」策略後,截至目前,中國市場產品定價已迎來10輪下調。
  • Zara母公司、無印良品等業績增長乏力 快時尚行業「入冬」了?
    有數據顯示,2018年服裝行業零售額將達10985.8億元,面對這塊「大蛋糕」,不少品牌都紛紛出招,欲分一杯羹,無印良品頻頻頻推降價活動,Zara、H&M紛紛籤約流量明星,GAP、優衣庫更明確表示要發力中國市場。然而,在中國,快時尚面臨的處境正變得越來越複雜,它們的競爭對手不僅有正快速崛起的國內服飾品牌,同時還有成千上萬的淘寶網紅賣家。
  • 無印良品五年降價10次 或將繼續以降價謀翻身
    對素來高冷的無印良品來說,「新定價」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委婉又得體的打折降價策略。 近日,無印良品產品再度降價,其中不乏明星產品。這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降價。不過,無印良品在華的日子並不好過,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連續下滑。
  • 無印良品陷致癌物風波 產品多次降價能否挽回消費者?
    儘管《金融投資報》記者走訪的成都兩家「無印良品」門店均未發現上述瓶裝水,但仍難掩無印良品近年來銷量放緩、消費者流失的慘澹現實。在IFS的無印良品門店裡,工作人員則表示:「2018年12月還有礦泉水,但今年起就一直沒有貨了。」《金融投資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一些消費者表示曾買過無印良品的天然礦泉水和蘇打水。「2017年我曾經買過無印良品的天然礦泉水,記得當時價格好像是13元。」市民鄭女士說。
  • 無印良品中國同店銷售首次出現下滑,四年九次降價也救不了業績
    財報顯示,在截至8月31日的2019財年二季度,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首次出現下跌,可比銷售錄得2.2%的跌幅。與此同時,在3月1日至8月31日的上半財年期內,二季度的銷售頹勢拖累品牌中國市場收入錄得0.2%的可比跌幅。
  • 宋清輝:無印良品為何在中國失勢?為何通過多次降價也難以挽回?
    在被檢出餅乾含較高含量致癌物、自己召回致癌物超標天然水、被查出家具「貨不對板」後,在中國市場頹勢漸顯的無印良品,又因昨日(9月10日)公開重提「法租界」,被網友怒懟:醒醒,上海沒租界了!針對此事,無印良品截止發稿前,仍未回應南都記者。
  • 無印良品五年降價10次或將繼續以降價謀翻身
    這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降價,無印良品中國總部在發給長江商報的資料中表示:「無印良品將持續進行價格的重新審視。」 不過,無印良品在華的日子並不好過,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連續下滑,近日兩款食品遭遇基因致癌物風波。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無印良品在華市場接連受挫,多次降價或許是討好中國市場的表現。」
  • 無印良品「神話」破滅背後
    在高空中待久了,突然的失重,無印良品有些無措。2014年10月起,放下高冷姿態的它,降價了。到現在,5年10降。中國消費者們買帳了嗎?答案是NO,業績頹勢難擋。2016年、2017年中國內地同店銷售個位數徘徊後,2019財年二季度,無印良品內地市場可比銷售跌2.2%,14年來首跌。一時間,「無印神話」遭遇了中國式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