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降價!文藝青年最愛的「無印良品」,要變回雜貨鋪了?

2020-12-24 每日經濟新聞

創始於日本的無印良品(MUJI)本意是「沒有商標且優質」。在日本,無印良品就是普普通通的雜貨商店,到了中國市場卻成為高端、小資的代名詞。

雖然概念曾風靡一時,獲得廣大消費者追捧,可高昂的價格卻一直備受吐槽:一個數字大掛鍾650元,一雙棉拖鞋128元,一件女士T恤1498元…

近幾年,除了電商大行其道,大街上還出現了許多和無印良品「設計風格"十分類似的商店,在產品性能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無印良品顯然不會坐等失勢,近期在日本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降價行動!中國市場也將緊隨其後......

▲圖片來源:無印良品官網截圖

史上最大降價行動

無印良品每年大都有2-3次的降價,涉及家居、服飾等品類。

據北京商報消息,本次在日本的降價是史上最大的降價活動,涉及2300件家居、食品、衣服等商品,其中暢銷的電腦包價格降幅達25%,由3990日元(約合231.6元人民幣)降至2990日元(約合173.5元人民幣),相當於打了7折以上。三雙裝襪子降價100日元至890日元(約合51.6人民幣)。

據店員介紹,「由於這些商品基本都是2017年甚至是2016年款,銷量不佳所以才進行降價」。

而另外一家門店的店員表示,近期的調價主要是由於公司更換了供應商,導致家居類商品降價。店內每年都會有降價行為,都是正常的經營過程,每次原因不同,但絕不是因為銷量不佳。

據每經小編(ws)查閱無印良品中國官網,其許多商品也在進行打折,有的甚至低至5折。

▲圖片來源:無印良品官網截圖

據悉,無印良品於去年8月宣布中國店鋪在2017年秋冬開啟新定價,其中家居類降價幅度為67%,電子類和健康美容類分別降價21%、24%。

在此之前,中國區已有過六次降價。無印良品表示,降價的主要原因來自降低進口關稅、優化庫存管理、擴大生產規模和減少物流成本等方面。無印良品在有優惠關稅的中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生產產品,從而達到降低關稅的目的。而隨著中國市場的需求增加,規模擴大後,生產效率隨之提高,降低了每件商品的成本。

在中國的擴張會放緩

歷經多次降價的無印良品,在中國區的業績表現依然不盡如人意。在2017年6-8月的第二財季中,海外市場的同店銷售額僅增長了4%。其中,無印良品在中國同店銷售額僅增長1.8%。

但得益於無印良品在中國區的店鋪擴張,中國區的銷售額增長了22.6%。在截至8月底的上半年,中國可比銷售額增長3.8%,實際銷售額增長16.6%至308.07億日元。

無印良品也表示,未來在中國的擴張會有所放緩,預計在2017財年內只增加30家店鋪。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但降價策略在日本本土市場卻略有成效。得益於服飾折扣帶來了更多的客流量和消費,無印良品第二財季日本同店銷售上升了11%,總銷售額達到858.5億日元,同比增長15.7%。在2017年3-8月的半年內,經過300個產品降價後,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直營店可比銷售增長7.9%,直營業務客流同比增長7.5%。

無印良品表示降價不但吸引了新客戶,老客戶的復購率也因此提升。同時,良品計畫披露的最新月度數據顯示,該集團三季度預計迎來本財年最差表現,再次啟動降價無疑是集團受上半年成功降價促銷售表現鼓舞。

降價難以挽回頹勢?

「無印良品(MUJI)」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在當時追求個性的國內年輕消費群體間樹立了一種特有的品牌形象。其以自身商品來倡導自然、簡約、質樸生活方式的理念受到推崇,使得「無印良品(MUJI)」在中國市場的定位,較其在日本顯得偏高。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截圖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員趙萍向每日經濟新聞(ws)記者表示,在日本,「無印良品(MUJI)」本身定位是高性價比的大眾消費品,而在國內的價格定位中等偏高。隨著國內市場的發展和消費需求的變化,加之國內與「無印良品(MUJI)」產品風格接近、價格更實惠的同類品牌興起,「無印良品(MUJI)」對國內客戶群來說性價比變低。

近幾年,國內設計師品牌和小眾品牌逐漸發展起來,不少與「無印良品(MUJI)」設計風格接近的品牌興起,消費者被分流。

據北京商報消息,派尚服飾搭配學院院長康藍心則表示,大規模的降價並不能從根本上挽回業績頹勢。

同時,對於無印良品的「開店盈利」策略,康藍心則表示「著實是一步險棋」。無印良品店鋪選址大多為成本較高的高端購物中心,而在業績低迷的情況下選擇門店擴張比較危險,甚至會拉低業績增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康藍心認為無印良品目前正面對一種「成熟的老客戶群體摒棄,新一代消費群體中品牌影響力不大」的尷尬局面,「提升消費者在消費體驗中的新鮮感」是無印良品應該首要解決的問題。不斷培養新客戶群體以及尋找新的消費熱點,了解新一代客戶群體的消費習慣,才能讓品牌獲得持續生長。

每經編輯 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

每經網、北京商報、muji官網等

其他用戶正在看

1、帶上王健林,董明珠砸下30億的這家公司,被供應商拉橫幅討債!

2、阿里AI打敗人類學霸,一大波人的工作岌岌可危

3、爆賺600億!萬科成全球第一房企,這位48歲男人才是大贏家

4、鹿晗的名字登上保監會官網,卻是因為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大降價 無印良品「薄利」能否多銷
    無印良品近期經歷最大降價行動。無印良品日前於日本本土市場進行有史以來最大的降價行動,中國市場將緊隨其後。北京商報記者向無印良品店員了解到,無印良品每年大都有2-3次的降價,涉及家居、服飾等品類。  據悉,無印良品於去年8月宣布中國店鋪在2017年秋冬開啟新定價,其中家居類降價幅度為67%,電子類和健康美容類分別降價21%、24%。在此之前,中國內地地區已有過六次降價。無印良品表示,降價的主要原因來自降低進口關稅、優化庫存管理、擴大生產規模和減少物流成本等方面。無印良品在與中國有優惠關稅的一些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內地內生產產品,從而達到降低關稅的目的。
  • 無印良品人設崩塌,文藝青年的情懷如何安放?
    這樣的新聞,放普通家居市場上的店家,甚至都不能激起一點水花,但放無印良品身上,可能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可不是什麼普通家居品牌,是無印良品啊!無印良品是無數文藝青年心中的「白月光」一號品牌,是家居市場現在大行其道的性冷淡風的引領者和佼佼者。更致命的是,其品牌名稱也就是它所標榜的品牌理念——無印的良品,等於「無品牌標誌的高品質產品」。
  • 你以為是買的日本的無印良品,有可能是國產的無印良品
    最近看到一則無印良品的新聞,說的是日本無印良品在商標上敗訴給北京無印良品——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還沒有反應過來。提到「無印良品」,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那個充滿文藝氣息的「日本雜貨鋪」,從未知道我國還有一個叫做無印良品的店鋪。上為日本無印良品,下為國產無印良品也就是這個不被大眾熟知的國產無印良品,以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為由,把日本無印良品告上了法庭,最終還勝訴了。
  • 無印良品五年降價10次 或將繼續以降價謀翻身
    對素來高冷的無印良品來說,「新定價」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委婉又得體的打折降價策略。 近日,無印良品產品再度降價,其中不乏明星產品。這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降價。不過,無印良品在華的日子並不好過,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連續下滑。
  • 無印良品五年降價10次或將繼續以降價謀翻身
    這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降價,無印良品中國總部在發給長江商報的資料中表示:「無印良品將持續進行價格的重新審視。」 不過,無印良品在華的日子並不好過,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連續下滑,近日兩款食品遭遇基因致癌物風波。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無印良品在華市場接連受挫,多次降價或許是討好中國市場的表現。」
  • 無印良品靠降價就能挽回中國消費者?
    無印良品母公司日前發布二季報顯示,報告期內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增長1.8%,而該公司自6月起曾多次發起「新定價」和「限時特惠」活動,由此可見降價策略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收效甚微。有分析指出,隨著網易嚴選等國產生活方式品牌崛起,消費者市場選擇增多,定價相對較高、產品更新緩慢的無印良品競爭力已被稀釋。
  • 降價策略效果不錯,無印良品在日本40%的商品繼續降價
    從 2018 年 1 月開始,無印良品在日本又要降價了。此次降價活動共有 2400 種商品參與, 2400 意味著無印良品在日本 40% 的商品將會降價促銷,這也是無印良品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降價。參與降價的包括生活雜貨、服裝、服飾雜貨多個品類。
  • 無印良品的中國困局
    文| 陸涵之 無印良品又降價了。 近期,生活家居品牌無印良品對部分商品進行了重新定價,涉及雙側紗織睡衣、男女內衣系列以及部分收納生活類產品,降價幅度在10%到25%範圍內。無印良品的明星產品超聲波香薰機也在其中,降價幅度近30%。
  • 無印良品被中國中產拋棄了?屢次降價與定位不符 疲軟綿延已兩年
    財經決策第一號:ENNweekly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陸涵之 導讀:降價也挽不回芳心,無印良品所面臨的不只是消費者層面的變化。
  • 無印良品「神話」破滅背後
    由於定價和購買力之間的匹配失衡,無印良品入華搖身一變,從日本的「平價雜貨鋪」進階為「輕奢品」。不料,「砸下重金,一炮而紅」的願望,卻因註冊商標被截胡而擱置了4年。諷刺的是,這家截胡的公司是以山寨無印良品而出名。「商標事件」2008年得到解決。無印良品積攢多時的能量,瞬間爆發。一口氣在內地新開4家門店,另外還有8家在香港。
  • 江瀚視野:無法召回的無印良品
    人們不禁要問:無印,你的良品去哪了?價格虛高,區別對待日本和中國市場,你的初心又去哪了?你召得回水,還能召的回消費者的心嗎?2019年1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檢測報告稱,無印良品的一款榛子燕麥餅乾被發現含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質。如此質量問題頻出,不禁讓人想說無印良品:愛你實在不容易!問題如此之多,你傲慢底氣來自於哪裡?
  • 商品改成「中國尺寸」,無印良品降價轉風格
    其中,新尺寸的床品價格降到560元,與原價相當於降價36%。降價潮來襲從本質上來說,無印良品此舉,是在線下迎戰名創優品,在線上對抗網易嚴選和小米有品的精品電商的節奏。後者,都在用簡約風和中國風打開市場,無印良品來的有點晚,改的有點少。
  • 多措並舉 無印良品能否在華扭轉業績
    啟動在日本本國史上最大規模降價後,無印良品在華「新定價」也於1月18日跟進,同時試水微信小程序並開通微信支付。1月17日,無印良品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無印良品將於1月18日開通微信支付功能並上線微信小程序。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小程序頁面已經掛出「新定價」通道,並在點進去的說明中顯示部分降價商品並明確於1月18日實施。
  • 降價後的MUJI或許才是真正的「無印良品」
    一向「高冷」的無印良品(MUJI),似乎正越來越親民。近日,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進行了第八次大降價,而這距離上一次2017年的秋冬降價,只隔了四五個月。  就無印良品官方公布的2018春夏新定價的海報中可以看到,原價450元的棉蜂窩紋毛巾被單人款調價至350元,原價72元的鋁製筆盒降到了62元,降價幅度可以說十分「有誠意」了。
  • 9次降價也賣不動,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也許現在最鬱悶的估計就是無印良品了,其實縱觀無印良品進入中國這麼長時間以來,無印良品降價多次,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買帳呢?但是讓無印良品更寒心的是,業績如此不好卻不僅僅因為價格原因,因為無印良品已經降價了整整9次了,從2014年10月起,無印良品在中國推出「新定價」策略,降價頻率基本達到每年兩次。今年8月底,無印良品宣布進行第9次降價,平均降價幅度為20%,最高達到了四成。但很明顯,降價並沒有為無印良品帶來其期待中的效果。
  • 9次降價消費者仍不買帳,無印良品還能在中國叫囂多久?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這幾天,無印良品中國進行了第9次降價。這原本是無印良品在華銷售策略中拋出來的殺手鐧,卻不料,降了價的無印良品反而沒有交出一份好看的成績單:無印良品發布了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在實施降價後可比銷售同比首次下滑2.2%,導致中國市場上半財年收入下滑0.2%。
  • 無印良品接連降價謀翻身
    在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連續下滑以及兩款食品遭遇基因致癌物風波後,日本雜貨和服飾品牌MUJI無印良品表現持續低迷。1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在無印良品北京愛琴海門店看到,服裝類和生活類商品降價幅度在6%-30%。同時,無印良品官網中上述商品也在降價。這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降價。縱然降價頻繁,但仍難以調動消費者積極性。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秋天可以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的,但是就是在這個金秋時節,著名國際零售企業無印良品卻挺鬧心的,10月10日,印良品最新發布的二季度業績顯示,其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可比銷售首次下滑。也許現在最鬱悶的估計就是無印良品了,其實縱觀無印良品進入中國這麼長時間以來,無印良品降價多次,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買帳呢?
  • 8月1日起無印良品260多個品類商品降價20%
    這是繼去年秋季降價17.5%後的又一次降價快時尚借價格策略加速搶佔市場 眼下正當很多服飾品牌的折扣季,一般的降價和折扣可能很難挑動你的神經,但「無印良品要降價20%的消息」,迅速引起了消費者的關注日前有消息稱,無印良品計劃自今年8月1日開始在中國對260多個品類的商品降價20%,而目的則是「通過價格優勢進一步擴大消費層」。這個以銷售生活雜貨、服飾類商品為主的日本品牌,在中國市場受到不少中產階級、文藝青年的喜愛,雖然常常被與快時尚相提並論,但其價位比起快時尚品牌來要高出一截。
  • 無印良品在中國第7次降價,MUJI價格不再高冷?
    無印良品在中國第7次降價,MUJI價格不再高冷?8月26日,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降價了。一貫以簡約文藝範稱道的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上一直有著「高冷」的價格。而外表高冷的無印良品,卻已經是第7次在中國降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