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次降價也賣不動,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2020-12-14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秋天可以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的,但是就是在這個金秋時節,著名國際零售企業無印良品卻挺鬧心的,10月10日,無印良品最新發布的二季度業績顯示,其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可比銷售首次下滑。

也許現在最鬱悶的估計就是無印良品了,其實縱觀無印良品進入中國這麼長時間以來,無印良品降價多次,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買帳呢?

一、銷量不佳的無印良品

據新快報的報導,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日前發布的二季報顯示,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4%至947.53億日元(約合55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0.6%至102.41億日元(約合6億元人民幣),淨利潤同比增長26.9%至85.58億日元(約合5億元人民幣)。

而在上一季度內,公司營業收入、營業利潤、淨利潤三項數據分別為1065.21億日元、133.19億日元、95.42億日元。可見公司業績雖同比增長,但環比卻有所下降。

其中,中國市場可比銷售更下滑2.2%,一季度則同比增長1.8%,致使中國市場上半財年收入下滑0.2%。截至8月底,無印良品在中國共運營235間門店,今年上半年新增8間,關閉2間。

而根據《北京商報》的分析,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步伐從2017年起就開始放緩了。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Q2至2018年Q2,其在中國市場每個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2.6%、21.2%、18.3%、14.8%和10.4%。

但是讓無印良品更寒心的是,業績如此不好卻不僅僅因為價格原因,因為無印良品已經降價了整整9次了,從2014年10月起,無印良品在中國推出「新定價」策略,降價頻率基本達到每年兩次。

今年8月底,無印良品宣布進行第9次降價,平均降價幅度為20%,最高達到了四成。但很明顯,降價並沒有為無印良品帶來其期待中的效果。

在日本大獲成功的無印良品,到底在中國這個特殊的市場上做錯了什麼?

二、為啥降價那麼多還是沒人買?

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我們曾經討論過無印良品在中國和日本完全相反的兩種定價方式,時間過去半年多,無印良品也是降價多次,但是為啥無印良品降價也不管用呢?

當我們自己分析無印良品的發展的時候就會發現,無印良品在日本和中國成功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日本,無印良品起家於日本上個世紀80年代的經濟停滯,當日本人都沒有錢來買昂貴的商品的時候,無印良品適時打出了「有理由的便宜」,其核心目標是為消費者提供「造型簡樸、樸素且價格適中的商品」。無印良品強調產品本身的價值,採用弱化品牌LOGO的反品牌概念,通過減少從生產到流通過程中的各種浪費,包括改良工序、採取簡約包裝等,得以做到「提供質量不低於民族品牌,價格上卻便宜三成的商品」。

而無印良品在中國卻完全沒有打出這樣的概念,無印良品在對中國進行市場分析的時候,估計是非常地道地分析到了中國人固有的一種「崇洋媚外」的心理動機。很多國際的普通品牌來中國的定價都是採用包裝高端的做法,比如說隨處可見的冰淇淋在中國直接賣高價,就是普通點裡的牛仔褲在中國都是知名品牌。

無印良品就是採用這樣的定位方式,把自己打造成為了新時代中國中等收入人群的新生活方式,不僅在定價上給自己定位高端,更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給自己塑造高端。所以,當無印良品發現中國市場對自己定價不感冒的時候,光顧著注意降價了,卻忘了自己除了價格之外,品牌的定位也是很有問題。具體來說,問題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不顧及中國需求的產品設計。無印良品在中國一直打出的是「設計無價」的招牌,每一件產品都自詡為對生活的「重新設計」,你買的不僅僅是一件東西,而是「有品質的生活」。

但是,無印良品在真正的設計方面卻真的沒有沉下心來關注中國人的需求,自以為是的認為在日本大獲成功的設計的就是好設計,卻不知道中國《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種以日本設計硬套中國設計的做法一方面體現出無印良品的固執,另外一方面也顯現出其對中國市場需求的忽視。

反觀,另外一家日本零售巨頭:優衣庫,進入中國之後,一反在日本「只有基本款」的做法,僅以其UT系列為例一年之中就曾經進行了38次的跨界合作修改設計,從而使其在大眾化市場上受到了中國消費者的追捧,取得了整個大中華區雙位數的大增長。

二是在中國的歧視鏈錯配。其實每一件產品的銷售,都是在銷售一種心理方式,無印良品進入中國的最大成功就在於他抓住了中國人當時的炫耀需求,無印良品與中國傳統零售商品不同的設計和巨大的MUJI商標成為了無印良品在一段時間內無往而不利的不二法寶。

這種虛榮消費的心理需求一度讓無印良品過的不錯,但是隨著中國人經濟水平的不斷改善,真正有錢的中國人消費升級到了奢侈品市場,而大多數普通中國人卻不在無印良品的用戶定位當中。

無印良品越來越大眾化之後,大家也基本上不會有「我用的是無印良品,我就比別人更有品位」的感覺,結果就導致了自己處在了一個不尷不尬的歧視鏈上。

三是無印良品的徒弟們都出師了。如果問無印良品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就是極簡主義的設計,這種設計用雷軍的話來說就是「沒有設計的設計就是好設計」,這種設計的精髓其實並不難學。

於是無印良品在中國形成了大量的學徒,以雷軍為代表的小米生態鏈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個雜貨鋪,幾乎每個產品都用的是無印良品的設計理念,再加上網易嚴選、淘寶心選、米家有品、京東京造,他們的玩法幾乎如出一轍:在產品層面,設計和展示追求極簡化,在種類層面,日用品、家居、服飾、食品、電器幾乎是無所不包,在供應鏈層面,上下遊整合加自建品控讓其一點也不輸於無印良品。

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們,不僅擁有無可比擬的流量優勢,還能夠將網際網路的玩法滲透到工廠和製造產業鏈的根源上,並且不斷從線上向線下滲透,這讓在日本幾乎線下獨大早就習慣的無印良品,幾乎是措手不及,更何況這些電商品牌比無印良品還便宜,無印良品幾乎已經被圍攻了。

四是無印良品的品牌局限性。由於進入中國的時候,無印良品選擇了將自己打造成為高端產品的品牌戰略,這就註定了無印良品採用了大型店鋪、直營模式的產業發展方式。

然而中國現在各個成功的企業都是渠道下沉,無論是拼多多還是VIVO、OPPO都玩的是渠道下沉,無印良品的一個成功學徒名創優品可以把店開到中國的幾乎每個城市,無論你這個城市在幾線,哪怕是開玩笑說的八線城市也無所謂。

但是無印良品呢?

對於三四線乃至於更小的城市來說,廣大消費者還是買不起無印良品,也許他們還是挺喜歡無印良品了,但是無印良品卻不是他們的購買力所能夠承受得起的,也許他們會把無印良品作為自己送禮的一個選擇,但是很難把無印良品作為常規性的消費來看待。

於是,無印良品就進入了一個死循環,玩電商自己比不過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玩線下一二線城市自己幾乎被嚴選、心選、米家們層層包圍了,玩渠道下沉自己的品牌定位根本下不下去,再加上用戶群體還在減少,這樣的無印良品幾乎無險可守。

而玩多元化呢?做咖啡能比星巴克做的更好,能玩過瑞幸嗎?做書店,誠品書店早就擋在了門口。

所以,無印良品現階段在中國真的沒啥優勢,這樣的現狀無印良品看到了嗎?

【鈦媒體作者介紹:江瀚視野觀察(jianghanview)】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Q2至2018年Q2,其在中國市場每個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2.6%、21.2%、18.3%、14.8%和10.4%。但是讓無印良品更寒心的是,業績如此不好卻不僅僅因為價格原因,因為無印良品已經降價了整整9次了,從2014年10月起,無印良品在中國推出「新定價」策略,降價頻率基本達到每年兩次。
  • 無印良品銷售額首次下降 賣不動了?
    繼拒絕國內工商檢查刷屏網站之後,近日無印良品又因為「涼涼」的財報登上各大新聞: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日前發布的二季報顯示,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可比銷售下滑2.2%,而一季度同比增長1.8%,致使中國市場上半財年收入下滑0.2%。
  • 無印良品在中國第7次降價,MUJI價格不再高冷?
    無印良品在中國第7次降價,MUJI價格不再高冷?8月26日,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降價了。一貫以簡約文藝範稱道的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上一直有著「高冷」的價格。而外表高冷的無印良品,卻已經是第7次在中國降價了。
  • 9次降價消費者仍不買帳,無印良品還能在中國叫囂多久?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這幾天,無印良品中國進行了第9次降價。這原本是無印良品在華銷售策略中拋出來的殺手鐧,卻不料,降了價的無印良品反而沒有交出一份好看的成績單:無印良品發布了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在實施降價後可比銷售同比首次下滑2.2%,導致中國市場上半財年收入下滑0.2%。
  • 無印良品在華第10次降價想翻身 大家為何不買帳?
    最近,無印良品迎來了它在中國市場的第10次降價。為了捍衛在中國市場的地位,無印良品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本次降價的很多都是明星商品。如香薰機系列,最高的價格降幅甚至達到30%。其他生活類產品的降價幅度也在20%左右。   無印良品對於降價的解釋是,對部分明星商品價格進行了重新審視後,希望把更好的商品以更合理的價格傳遞到消費者手中。
  • 無印良品在中國重新定價,4年降價9次,依然挽回不了敗局?
    2019年6月,根據無印良品的官網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財報,無印良品在中國內地市場銷售額跌幅達到3.9%,這已經是無印良品連續5個財年營銷下滑的狀態。而從東南亞市場來看,2018年第四季度利潤為64.77億日元,僅增長1.1%,而此前三個季度是36.6%、23.8%、23.3%。
  • 江瀚:無印良品在中國銷售額首下降 多次降價你都不買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Q2至2018年Q2,其在中國市場每個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2.6%、21.2%、18.3%、14.8%和10.4%。但是讓無印良品更寒心的是,業績如此不好卻不僅僅因為價格原因,因為無印良品已經降價了整整9次了,從2014年10月起,無印良品在中國推出「新定價」策略,降價頻率基本達到每年兩次。
  • 九次降價也救不了業績 無印良品為何在中國失寵?
    拒絕工商檢查遭遇口碑危機之後,無印良品發布了不甚理想的中國市場二季度業績。根據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日前發布的二季報,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在實施降價後可比銷售首次下滑2.2%,致使中國市場上半財年收入下滑0.2%。此前多達9次的降價,未能阻止無印良品在中國銷售放緩的趨勢。
  • 粉絲逃離的無印良品,到底做錯了什麼?
    誕生於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的無印良品,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其推崇的堅持與共鳴更是成為眾多粉絲和企業的精神引領。而近幾年來,無印良品的表現令人大跌眼鏡,產品質量問題、降價消息頻出、本土化隱疾爆現,甚至其母公司曝出巨額逃稅的醜聞,這些都與其品牌調性產生了嚴重的背離。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跌下神壇,那個「自然、當然」皆自在的它到底做錯了什麼?
  • 無印良品明年在日本先行降價超20% 中國標價仍虛高
    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日本生活方式品牌無印良品也賣不動了。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近日宣布將於明年年初在日本降價以提振銷售,涉及的產品包括春夏服裝、食品等300類商品,降價幅度約為20%—34%。  這不是無印良品第一次宣布降價,在日本本土市場定位大眾品牌的無印良品此前曾數度通過降價的方式挽回消費者。
  • 無印良品五年降價11次,被中國中產拋棄了?
    近日,無印良品中國官方微信消息稱:「2019年3月29日起,延續價格的重新審視,MUJI站在中國的角度開發出了一系列『中國需要』的商品,為中國做出改變!」此前價格為8840元的床品,將改成中國尺寸的1.2×1.5米標準尺寸;床和床墊的長度由2米變為1.95米的尺寸。無印良品開發人員在官微中表示,「不再因為明知商品存在的不符合『中國需要』的『小尷尬』而留有遺憾。
  • 無印良品敗走中國-虎嗅網
    廢話不多說,先拋出一個結論:無印良品的基因是一家賣貨公司,而不是一家品牌公司。我之前經常問國內消費行業的大咖如何看無印良品,現在國內有許多人對於無印良品的固有印象,甚至是討論最多的一個觀點,就是認為無印良品是一個品牌設計感十足的公司。
  • 四年降價9次,無印良品的「新定價」要被玩壞了
    如同天貓的「雙十一」、京東的「6·18」,誕生四年的無印良品「新定價」概念也慢慢與「打折促銷」劃上了等號。 近日,無印良品在官方微博中宣布,第九次「新定價」活動已經上線。本次「新定價」涉及500餘種商品,最高價格降幅為40%。對素來高冷的無印良品來說,「新定價」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委婉又得體的打折降價策略。
  • 無印良品第八次在華降價背後:「模仿者」衝擊市場
    近日,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進行了第八次大降價,距離上一次降價只有4個月,與當前消費領域全線漲價形成鮮明對比。該公司表示,各處原因導致成本減少,所以做出調價決策。但是業內人士認為,行業內競爭格局的變化和競爭壓力的加大,也是其降價的重要因素。
  • 中國市場屢遇坎坷無印良品降價促銷
    1月24日消息,無印良品陷入「質量門」後宣布,將在中國實行第十次降價。有觀點認為,其此舉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刺激銷售,挽救業績。但值得注意的是,無印良品前9次降價,平均降價幅度為20%左右,都沒能緩解無印良品在中國的放緩趨勢。
  • 無印良品中國頻繁降價 背後的玄機究竟是什麼?
    Ltd. (7453.T) 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本宣布,再度下調MUJI無印良品大中華市場價格。   據悉,這是MUJI無印良品自2014年來持續開始實行「新定價」降價策略後的第五次降價。此前最近一次中國降價為1月中旬農曆年前。   此次降價包括,家電、家居等類別產品售價下調10-30%不等。降價幅度平均達20%。
  • 四年內降價9次 無印良品的「新定價」要被玩壞了
    如同天貓的「雙十一」、京東的「6·18」,誕生四年的無印良品「新定價」概念也慢慢與「打折促銷」劃上了等號。   近日,無印良品在官方微博中宣布,第九次「新定價」活動已經上線。本次「新定價」涉及500餘種商品,最高價格降幅為40%。對素來高冷的無印良品來說,「新定價」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委婉又得體的打折降價策略。
  • 降價後的MUJI或許才是真正的「無印良品」
    一向「高冷」的無印良品(MUJI),似乎正越來越親民。近日,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進行了第八次大降價,而這距離上一次2017年的秋冬降價,只隔了四五個月。  就無印良品官方公布的2018春夏新定價的海報中可以看到,原價450元的棉蜂窩紋毛巾被單人款調價至350元,原價72元的鋁製筆盒降到了62元,降價幅度可以說十分「有誠意」了。
  • 無印良品明年降價超20% 定價虛高還是迎合大眾?
    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日本生活方式品牌無印良品也賣不動了。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近日宣布將於明年初在日本降價以提振銷售,涉及的產品包括春夏服裝、食品等300類商品,降價幅度約為20%-34%。據悉,明春降價的無印良品產品包括服裝、食品、旅行用品等。
  • 無印良品「山寨」圍城 九次降價難振業績
    對價格煩惱的不僅僅只有林明,無印良品自己也深陷其中。在中國市場,歷經9次下調產品價格,依然提振不了業績。近日,無印良品母公司發布了2019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在截至8月31日的2019財年二季度,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在實施降價策略後同店銷售首次出現下跌,可比銷售下滑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