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到了泉州要吃的小吃,當地人會給你列出一串,面線糊、土筍凍、牛肉羹等等,但如果說到了惠安崇武要吃什麼,那就只有一樣——魚卷。
崇武有句俗話說:「出門就像丟掉,入門就像撿到。」這裡男人多數長年出海謀生,其作業危險性又極大,因此,在生活習俗中處處可見寄託團圓希望的心理反映。其中最突出的是,喜事宴請客人時上的菜必須「頭圓尾圓」。魚卷則是這裡盛宴及家常喜宴必上的第一道獨有名菜,它含有祝願美好圓滿的意思。
正宗的崇武魚卷的主原料選用當地盛產的優質魚,以馬鮫、鰻、鯊等最佳。熟魚卷可保存幾天至十幾天,冬季可更長,如果放進冰箱冷凍保鮮期可達半年。而做好的魚卷吃法也有多種,蒸著吃、煮湯吃、炸著吃都可以。
喜歡原味的一般會選擇直接蒸籠蒸,這樣吃出來的魚卷最保持原本的滋味,入口柔潤清脆,咀嚼時齒頰留香,既沒見魚肉,也不含腥味,有一種特有的清鮮滋味。
還有的人喜歡油炸,金黃酥脆。而用來炒菜做配料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使菜色帶上獨特的魚香味。
現在崇武很多知名的魚卷品牌也是走出當地,比如瑞芳魚卷,在廈門也能吃上,並且做成更易保存的冷凍包裝,也將這個地方美味帶給了更多的吃貨。
但你知道麼?崇武魚卷最初乃是在官兵的軍糧。600年前,崇武原是一座兵家必爭的要塞,因小鎮地處重要的水道,在明初建城之後,便有官兵在該地常年駐守。現在的崇武古城牆還保留了那段歷史。駐守海域,官兵需時常出海巡查,每次出海前便要準備充足的軍糧。為了解決儲備軍糧的需要,當時駐守海域的錢儲千戶侯,便讓士兵們捕撈海峽中特產的馬鮫魚,將其去骨取肉,手工擂潰成魚糜,配以番薯粉,再加上一些調劑口感的輔料食材,卷條蒸熟,經此處理的魚肉隨時可以食用,大大緩解了軍糧短缺的窘境。如此一來,便創造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軍用乾糧,其條狀的魚製品就成了當地人俗稱的「魚卷」。而沿海地帶居民世代捕魚為生,對於「進出平安、家人團聚」尤為看重。人們將過去的軍糧「魚卷」進行改良,將其做成兩頭圓形的長條,在重要的祭拜及節日中食用,寄意「頭圓尾圓,長長久久」。之後,因魚卷中蘊含的美好寓意,崇武不少人在婚宴喜事中亦開始講究「無卷不成宴」的習俗,喜宴往往會以一道魚丸湯開席,並在一道蒸魚卷中落幕,藉此祝福新人的生活從此圓滿幸福。
泉州名小吃崇武魚卷,從軍糧到當地「無卷不成宴」,蒸炒炸都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