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貝萊德:雙主線把握明年投資
來源:證券時報
近日,貝萊德智庫發表了《2021年全球投資展望》,貝萊德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經濟和社會轉型,2021年宜圍繞醫療、科技和經濟重啟兩大主線策略性增持,尤其看好疫情防控成效顯著的亞洲和中國資產。
貝萊德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和社會運作模式帶來了深遠改變,並在四大領域體現相關的重大變化,分別是可持續發展投資、不平等待遇、地緣政治局勢,以及財政與貨幣政策改革,新的投資秩序已經形成。在新的投資秩序下,投資者必須從現在開始,重新思考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貝萊德上調整體風險水平,策略性地增持股票,同時以板塊投資為主導。貝萊德指出,一方面,在疫情催化的變革洪流中,應把握科技和醫療保健股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宜放眼經濟重啟的前景,偏好預期能夠受惠的主要行業板塊,以均衡投資分配。此外,亞洲地區在防控疫情方面成效顯著,因此貝萊德增持亞洲(除日本外)股票及固定收益資產,同時偏好能夠受惠於中國經濟增長的資產。
預期新冠疫苗的推出可帶動經濟增長外,還有其他原因促使貝萊德上調風險水平。貝萊德認為,即使通脹預期回升,債券的名義收益率將繼續處於低位,有利風險資產的表現。在財政及貨幣政策前所未有的協作下,央行或將致力抑壓名義債息的升幅,這為以往在通脹升溫時股價表現往往受壓的股票資產帶來支持。
貝萊德建議策略性地增持新興市場股票,因為全球經濟增長將受惠於已發展市場財政刺激措施的外溢效應,而在拜登政府帶領下,美國的貿易及外交政策的可預測性較高,加上美國負實質利率的環境將使美元轉弱。但建議減持日本股票,日本市場在全球貿易活動回升時的受惠幅度,不如其他亞洲和新興市場,而美元轉弱將推升日元匯率並令出口表現受壓,疫情的演變也是另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貝萊德指出,全球有不少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比重偏低,而中國資產在全球指數成分的佔比將逐步提高,預期資金將持續流入中國市場。儘管內地債務比重較高、人民幣可能貶值及與美國的分歧將構成投資風險,但中國資產的投資收益應能彌補其所附帶的風險。至於實際上如何實踐,則視乎投資者所面對的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