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逾7成構件「中山造」

2020-12-14 中山網


   港珠澳大橋全景圖。   黃春華 攝於2018年5月

被譽為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的港珠澳大橋昨天正式開通,令中山人自豪的是,大橋逾7成構件「中山造」。負責大橋大型構件護航的中山海事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工程共涉及到大型構件水上運輸作業近800航次,其中從中山基地運出615航次,佔比超過7成。

進口鋼材,中山製造,香港安裝,是港珠澳大橋構件施工的典型特徵。

位於中山市翠亨新區臨海工業園的中交二航局工地,在港珠澳大橋建設期間最為繁忙。從伶仃洋中的粵港分界線到香港機場的橋梁,被稱為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高架橋工程」項目,由國內著名的橋梁建築商中交二航局承建。2012年,大橋建設進入衝刺階段,中交二航局選擇在中山搭建一個佔地27公頃的製造基地。

記者昨日從中山海關了解到,中山作為珠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預製構件生產基地,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高架橋項目的所有鋼箱梁都在這裡進行生產,採用先進的整體製造和吊裝施工工藝,最大限度地降低海上施工的風險。

大橋貫通前,3座海豚鋼塔的吊裝是大橋施工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前兩座海豚塔完成吊裝後,第三座海豚塔的吊裝一直困擾著港珠澳大橋局。該海豚塔最初的設計是「副塔在上、主塔在下」,然而受現場浮船吊裝工況環境的制約,需要變為「副塔在下、主塔在上」,這就意味著,這座海豚塔要進行一次180度的翻身。這座海豚塔重達2560噸,相當於11架空載的A380飛機,高度達105米,相當於35層樓高,如此規模的大型鋼塔整體翻身在世界範圍內尚無先例。

最終這一任務落到了位於我市翠亨新區的中鐵南方工程裝備有限公司身上,實施此次翻身的「大力士」,就是該公司的兩臺2000噸門式起重機,這是目前全球起重量最大的移動門式起重機。據了解,類似的工程作業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先例,此次中山幫助海豚塔進行的翻身被稱為 「世界第一翻」。

相關焦點

  • 厲害啊,港珠澳大橋這些地方原來是「中山造」!
    今天,中山有旅行社組織了港珠澳大橋旅遊團,一大早,首團出發了!另一邊,中山的記者也登上了從西區富業廣場國生汽運站到港珠澳大橋試運營的首班車。目前車站有三票連程連運同售,街坊可以在中山購買中山到珠海口岸,口岸穿梭巴士票和到香港後去市區的巴士票!
  • 「回港易」實施以來逾300名港人經港珠澳大橋返回香港
    「回港易」實施以來逾300名港人經港珠澳大橋返回香港 2020-11-26 15:38:42王相國 攝   中新網珠海11月26日電 (鄧媛雯 王相國)26日,記者從珠海邊檢總站港珠澳大橋邊檢站了解到,自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回港易」計劃於23日開始實施以來,港籍旅客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返回香港人流出現大幅增長,截至當天11時已有超過330名香港籍旅客經此過關返回香港。
  • 中山至香港機場 走港珠澳大橋僅兩小時
    據統計,當天就有2 0 0 0多名中山市民通過直通巴士前往珠海口岸一睹港珠澳大橋的風採。市內多家旅行社組織的「港珠澳大橋旅行團」大受追捧,一經推出短短數日便售罄,截至本周二菊城假期、廣之旅等旅行社分別發送逾千名遊客。
  • 港珠澳大橋鋼筋_2020年港珠澳大橋鋼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我們的港珠澳大橋早已經竣工了,並且就在最近它已經正式通車了,當人們從空中俯視這座大橋時,會發現它的大致走勢竟然是彎的,兩點之間修直線不是更省成本嗎?為什麼不走直線要設計成曲線?   為什麼大多數跨海大橋會建成曲線,其實不光是港珠澳大橋,我們的杭州灣大橋等很多跨海大橋都是一條曲線,之所以要這樣修建。
  • 港珠澳大橋創世界之最 構件安裝誤差0.5毫米以內
    港珠澳大橋建設者,80後比例超過一半,他們拋家舍業,專注每一個細節,越是艱險越向前——  超級工程鍛造的青春(青春派·時代新人新擔當⑥)  本報記者 劉志強  港珠澳大橋,世界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大、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被世人譽為「超級工程」
  • 港珠澳大橋今天正式通車運營!大橋上這部分與咱溫州有關……
    港珠澳大橋通車橋上這部分與樂清有關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堪稱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瑪峰」。其中,位於北白象鎮的萬控智造浙江電氣有限公司提供近800臺(套)電氣機櫃安裝在珠港澳大橋輸變電工程中,為港珠澳大橋全線亮燈保駕護航。
  • 港珠澳大橋通車 諸多旅遊IP全面通聯
    11月隨旅行團賞橋 日前,海都記者走訪福州旅遊市場了解到,近期福州各大旅行社也正著手港珠澳大橋旅遊新產品的設計。福建中青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簡新鋒分析指出,港珠澳大橋實現了粵港澳諸多超級旅遊IP的全面通聯,如香港迪士尼樂園、長隆、華僑城等,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超級旅遊區,對國內外遊客將形成巨大吸引力,也將徹底改變港澳遊的產品結構,將港澳遊全面融合成國內遊。
  • @中山人,請收下這份港珠澳大橋通行攻略
    萬眾期待的港珠澳大橋24日正式通車,第一天就吸引超過2000位中山市民爭睹其英姿。中山和港澳自古往來密切,更有數十萬中山鄉親居住在港澳,大橋通車後,以後就親上加親了。  那麼從中山怎麼去港珠澳大橋?哪些車可以上橋?需要辦什麼手續?這些問題南方號們都已經幫大家梳理好了。拿著這份攻略,港澳說走就走!
  • 港珠澳大橋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工建設;大橋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造價超過720億元人民幣,由中央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資興建,計劃收費50年。 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接頭共同組成,每節沉管長180米、寬37.95米、高11.4米、重約7.4萬噸,最大排水量達8萬噸;最大沉放水深44米;通航噸級為30萬噸。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視頻: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亮燈 具備通車條件來源:央視新聞這是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也是名副其實的科技大橋港珠澳大橋的「科技密碼」(關注)本報記者 馮 華一橋跨三地,唇齒更相依。從珠海景色最美的濱海道路——情侶路上向東遠眺,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宛若蛟龍,蜿蜒騰越於蔚藍色的海面上。
  • 橋梁界「珠穆朗瑪峰」也是科技大橋,解開港珠澳大橋科技密碼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科技大橋,在這些世界級挑戰的背後,是一系列創新攻堅和科技支撐的強力驅動。」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表示,自2003年前期籌備工作開始至今,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研究為主線,200多家科研單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圍繞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共開展科研專題研究300餘項,終於託舉起這座世界級工程。
  • BIM案例——港珠澳大橋項目
    項目簡介 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澳門、珠海,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正式通車後,港珠澳將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廣闊的伶仃洋,將由天塹變為通途。BIM技術在港珠澳大橋的應用與管理: 1.由於組成全專業拱北隧道BIM模型的構件較多。3. BIM隧道設計流程 拱北隧道設計可以分為兩類:工作井和特殊段建模,其BIM建模的主要流程有項目模板、標準構件、路線線形、橫斷面、管幕及附屬構造,最後形成BIM設計成果。 4. BIM模型與出圖 基於以上步驟,項目組完成了凍結曲線管幕、暗挖開挖斷面345平方米拱北隧道BIM模型,以及東、西兩側工作井和周邊主要建築物拱北口岸BIM模型。
  • 老廣組團上港珠澳大橋看風景 也成了橋上的美麗風景
    老廣組團上港珠澳大橋看風景 也成了橋上的美麗風景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許力夫  2018-10-25 首發團的主力,當然還是來自廣東省內廣州、東莞、中山、清遠、江門、珠海等各地的居民。昨天的首發團中,年紀最大的是來自美國的84歲老華僑王伯伯。王伯伯祖籍廣州番禺,十多年前跟隨子女移民美國,雖然身在海外,卻時刻關心家鄉的發展。自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動工以來,他就一直關注著這個世紀工程。聽說大橋要開通了,他就提前回來等待。
  • 港珠澳大橋「滿月」,經香港口岸日客流量翻番,兩處「河南造」霸氣!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楊書貞 備受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上月24日正式通車,在大橋開通滿月之際,11月27日,大河報記者作為河南唯一媒體代表、和全國主流媒體一起現場探訪大橋營運情況。香港特區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大橋開通一個月來,經香港口岸進出境旅客人數持續上升,由通車首日的3.8萬人次,攀升至現在平均每日8.1萬人次,日客流量翻倍增長。大橋「滿月」,經香港口岸日客流量翻番27日下午,記者來到港珠澳大橋現場參觀。
  • 港珠澳大橋什麼時候通車?港珠澳大橋通車時間(受益股)
    綜投網(www.zt5.com)10月22日訊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19日晚發布消息稱,港珠澳大橋將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大橋採用最高建設標準,抗震達8度,能抗16級颱風,設計使用壽命120年。  相關新聞  港珠澳大橋24日將正式通車,一個令外界普遍關心的問題是:粵港澳三地交通規則存在差異,如何在大橋管理上做到「共享一路」?
  • 湘水碧南天 湘情耀大橋:港珠澳大橋建設管理中的湘人湘情
    大橋正式開建於2009年,由200多家施工單位、2萬多名建設者和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奮戰九載建造而成。大橋集橋、島、隧於一身,其中海底沉管隧道6.7公裡,由橋中東西兩個人工島連接並實現橋隧轉換。這一世界跨海交通「超級工程」被譽為世界橋梁建設的「珠穆朗瑪峰」,被英國《衛報》評為「世界新的七大奇蹟」之一。 奇蹟誕生在建設者手中,定格於中國「智造」新時代。
  • 港珠澳大橋開通在即 將形成「黃金三小時旅遊圈」
    中新網7月30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導,今年暑假,港珠澳大橋開通在即,江湛鐵路則已正式開通,形成粵港澳大灣區「黃金三小時旅遊圈」。  業內人士表示,港珠澳大橋開通,改變粵港澳三地旅遊流動,重構區域旅遊發展的格局;江湛鐵路開通,結束了粵西地區的「零高鐵」時代,使珠三角和港澳地區遊客直接受益。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一周年!
    其中,10月7日驗放出入境車輛超過4100輛次,刷新2019年「五一」假期創下的超過3900輛次的最高紀錄。作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通道,大橋的開通使港珠澳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廣闊的伶仃洋,由此天塹變通途。一年來,每逢周末、節假日,越來越多香港居民選擇經港珠澳大橋自駕車來內地旅遊、探親、經商。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2017年上半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橫空出世,受港珠澳大橋主體7月全線貫通和香港回歸20周年雙重利好刺激,「珠海港」四個月內收穫9個漲停,一舉成為灣區概念股龍頭。隨著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越來越近,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經濟「灣」呼之欲出,而作為橋頭堡的珠海,更是將進入珠港澳半小時生活圈。
  • 港珠澳大橋通關巴士路線、價格、時間信息公布…
    據港媒消息,港珠澳大橋7月1號通車在即,沒有港珠澳大橋車牌也可以過去香港,澳門,搭巴士也可以「過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