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物的命名都有一個小故事,如果去探究一下,會非常有趣。
中藥也是。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臭梧桐,也叫海州常山,主產於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夏季結果前或開花前採收。生用。
我們不能被名字誤導了,臭梧桐長得不像梧桐樹,葉子不像、果子不像、花也不像。不會長的噁心,花挺好看的,可以作為觀賞植物。
海州常山是完整的一個名,不是海州特產,也不是常山,確實有一味中藥叫常山,但不是臭梧桐,海州屬於蘇州,也產臭梧桐,但不是特產。
據說是日本有個植物學家,根據《傷寒論》中說的蜀漆為常山苗,《本草圖經》中說的:海州出者,葉似楸葉,八尺,有花紅白色,子碧色,似山楝子而小。這兩段話,結合自己所學,命名臭梧桐這種植物為「海州常山」。
不過臭梧桐確實有點臭是真的,是聞著臭,吃著辛、苦,性微微的寒,可以入肝、心二經。具有祛風溼,通經活絡,清熱解毒的功效。
具體運用在什麼地方?
首先用於治療風溼痺痛。
臭梧桐的功效和我們昨天剛講過的豨薟草很相像的。
都能治能祛風溼,通經活絡。
寒熱偏向不會太強,藥效沒有說非常強,適合慢慢調。
無論寒涼或者溫熱引起的關節疼痛拘攣,肢體麻木,都可以用。
可以單獨使用,也經常和豨薟草合在一起用。
如果寒熱偏向比較明顯,可以根據情況配上祛風溼散寒的川烏、威靈仙、獨活或者配上祛風溼清熱的防己、秦艽、絡石藤。
第二就是用於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
臭梧桐有通經活絡的作用,可以用於中風後半身不遂、或者面癱導致口眼歪斜等經絡不通情況的輔助用藥,一般會配上養血活血以及其它通經絡的中藥,比如當歸、川芎、通草、路路通、威靈仙、絡石藤、蠶沙等。
第三就是用於瘡癰腫毒、皮膚瘙癢、溼疹。
臭梧桐性偏微寒,能清熱解毒,但寒性不大,所以常配上其它清熱解毒藥,比如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
對於外溼引起的皮膚瘙癢、溼疹等一般是內服加上外洗,可以配上其它祛風燥溼止癢的中藥,比如豨薟草、黃連、黃柏、白鮮皮、地膚子。
第四就用於降壓。
現代研究發現臭梧桐能降血壓,又用以治療高血壓病,和豨薟草常配在一起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久煎,會破壞藥效。
看下古代是怎麼論述的。
《本草圖經》中記載的功效就一個,治瘧。《綱目抬遺》中記載:洗鵝掌風、一切瘡疥,煎湯洗汗斑,溼火腿腫久不愈者,同菴閭子浸酒服。並能治一切風溼,止痔腫,煎酒服。治臁瘡,搗爛作餅,加桐油貼。《嶺南採藥錄》中記載:治一切癰,搗爛罨之。
現代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表明:
臭梧桐含有臭桐糖苷、海州常山素,生物鹼,臭素甲、臭梧桐素乙,海州常山苦素A、海州常山苦素B等。研究表明臭梧桐的葉子泡水、水煎、熬成膏,都能有降壓、抗血栓形成、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水煎臭梧桐有鎮靜、鎮痛作用。水煎或者酒精泡出液對動物實驗的關節炎有治療作用。
好了,今天的中藥材科普就到這裡了,現在知道臭梧桐是哪一個了嗎?科普文章,不易傳播,期待大家轉發、關注、讚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每日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