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打越南,中國用的是南方的輕裝部隊,北方的重裝部隊都在枕戈待旦防備蘇聯。
當時越南的主力不知道是不是在柬埔寨,反正沒參戰,也不排除沒有可能是越南不敢派上戰場,怕被我們一網打盡。
但中國沒在越南土地上打長久戰。因為有美國前車之鑑,五十幾萬軍隊,現代化武器,陣亡五萬多人,結果還是慘敗。解放軍的將軍們很聰明,知道在對方土地上打持久戰對越南有利,對自己沒有利為什麼要這樣做。
在當時的條件下,中國軍隊集中優勢兵力,高強度快速作戰,見好就收是最明智的,為什麼要像美軍那樣陷進去?發揮自己的特長,打擊敵人的弱點是智者的最佳選擇。當年海灣戰爭中美軍也是這樣,十幾個強國打一個小國,以強凌弱,美軍也是發揮自己的高技術武器打伊拉克,而不是首先就用地面部隊跟伊拉克硬碰硬。以己之長,擊敵之短才是用兵的王道。
所以看問題要從當時的情況出發來看,不能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當時的事情。
而且當時我們這邊的軍隊的裝備跟食物跟不上,部隊發的好多槍都是老槍,子彈好多是過期的,前期都是用兩方用炮打。當時我們邊境的炮沒有越南的炮好,後面在外省緊急調炮過來,還有糧食跟軍備。貨到後才下了命令推進去一路打到了離河內幾十公裡的地方就停了。當時國際輿論大,又被蘇聯牽制,然後考慮到是自衛反擊,如果再打下去性質就變了,這樣戰線會被拉長,考慮再三才退回來。
因此此戰才只打了不到一個月,結果是我軍滅了越南的威風,換來美歐的十年蜜月期,成為改革開放成功的前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查一查,中國的二十一架黑鷹(就是黑鷹墜落裡的那種)怎麼來的,以及炮兵雷達(當時的尖端),還有黑鷹技術轉讓(沒成功趕上蘇聯散夥)。還有九十年代買俄羅斯S-27,以及技術轉讓生產許可也有俄往回拉中國的意思。
另一方面,越南則成為笑柄,因其不自量力的愚蠢行為。國弱而不自知,妄稱「世界第三」,侵犯強鄰,以卵擊石。
這場戰爭,雖然從某一角度來講,同室操戈,兄弟相爭使人唏噓,但對於中國來說是不得已,越南當然也不是什麼出水蓮花。不過慢慢更深入的了解,卻讓我個人對越自衛反擊戰評價的時候對用「righteousness」來形容持不甚肯定的態度。
此戰之後,越南的40多年都未恢復元氣,儘管在近些年來,由於東南亞這塊地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有不少國家的產業移居到了這個區域,我國也順應潮流,將不少工廠都遷到了越南,不過越南仍然未能有很大的進展,仍是全球比較為落後的國家之一。
因為時至今日,越南已被定型為「出口導向型」國,對越南來說,具有較大的依賴性,國家的發展也會一直處於被動中,同樣,也無法進行核心競爭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