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內在邏輯

2020-12-15 央廣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讀懂主要矛盾,也就讀懂了新時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內涵深刻、意蘊深遠。這個重大理論判斷具有嚴密的內在邏輯:是對矛盾規律的深刻把握,是對人民嚮往的真切回應,是對時代問題的勇於面對。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是對矛盾規律的深刻把握。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都有其時代主題與社會主要矛盾,只有精準把握時代主題和社會主要矛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接地氣、利長遠。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過程,有許多經驗與教訓。1956年黨的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1962年黨的八屆十中全會將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轉移到「階級鬥爭」,使黨的工作重心偏離客觀實際。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在總結歷史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對社會主要矛盾作了總結性判斷:「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黨認真總結社會主要矛盾發展的規律,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標誌著黨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是對人民嚮往的真切回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取得歷史性成就,我國社會已經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人民的需求從「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升級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就業狀況持續改善;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可以說,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獲得感不斷增強,一般性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已經得到有效滿足。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並推動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轉變。我國當前的發展狀況從「落後的社會生產」轉變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滿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決定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邏輯必然性。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是對時代問題的勇於面對。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矛盾是時代前行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改革開放以降,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落後的社會生產」已經不符合新時代中國經濟的現實,更加突出的問題表現為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即需求端從「追求數量到追求品質與多樣化」的變化與供給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不平衡」主要指區域發展不平衡、結構不平衡、城鄉區域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等;「不充分」主要指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已成為新時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新時代的問題要求黨和國家集中力量抓準社會主要矛盾,並找到解決主要矛盾的突破口,把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重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才能進一步激發中國發展的動力,實現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才能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才能真正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

朱 斌 作者系華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屬性透視
    二、「轉化」作為「事物的本來的辯證法」,貫通社會主要矛盾的「靜態」存在與「動態」發展,在變與不變運動中彰顯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發展屬性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生成是客觀矛盾不斷運動進而轉化的結果。
  • 浙江日報·報告深讀 | 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新特點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鮮明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舉旗幟、指方向、明方略、繪藍圖,是一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是新時代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 科學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原標題:科學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深入領會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是準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邏輯前提,也是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基礎。
  • 十九大報告深讀之三丨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新特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中強調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0月19日,習近平同志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強調,要深刻學習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
  •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歷史邏輯與現實依據
    原標題: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歷史邏輯與現實依據 黨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論斷。這是一個重大的新判斷,是我們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一個新的認識起點。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這一重大轉化,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 ...新視野】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視角深刻理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摘要:正是基於對「變」與「不變」的準確把握,我們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社會主要矛盾的新判斷,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新...
    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實踐基礎,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新特點,是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問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基石。這就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促成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社會主要矛盾以一種集中、凝練、典型的形式,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基本關係、核心要素、關鍵問題,是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新時代主要矛盾的轉化,意義非同尋常,它表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在當代中國,表現為新的性質、新的內容、新的水準,實現了人民需要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躍升。
  • 認識矛盾新轉化 把握髮展新要求
    認識矛盾新轉化 把握髮展新要求 2019年03月29日 09:40 來源:文匯報 作者:石建勳 字號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力;生產關係;矛盾;新時代
  • 為什麼說作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論斷是適時的?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陶文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新的重大論斷,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70年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和把握
    1956年,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誌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從此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時期。那麼,前面所述的毛澤東同志用於認識和把握資本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邏輯是否適用於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
  • 辯證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因此,辯證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對於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意義重大。第一,正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與社會基本矛盾的辯證關係。社會基本矛盾是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存在於一切社會形態之中,規定社會的性質和基本結構,貫穿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推動著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全局性影響及其意義
    提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一個關係全局的重大判斷。深刻把握這一變化的全局性影響及其意義,對於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深刻認識新時代基本特徵、主要任務、發展要求,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意味著什麼
    原標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意味著什麼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是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問題。
  • 再啟歷史新局的時代擔當——從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看新時代中國改革...
    ,處在嶄新歷史方位的中國,又一次發出時代強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在我看來,小康社會就是要實現從過去的『吃飽』向『吃好』轉變。」袁隆平如是說。  「吃飽」到「吃好」只是一個註腳。它的背後,正是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革。  這是時代變遷的客觀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 王偉光:科學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科學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的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
    最後,要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就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始終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不放,堅定信心居安思危,推動社會主要矛盾的不斷解決。
  • 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轉化重大判斷 要堅持兩個「必須認識到」
    原標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轉化重大判斷 要堅持兩個「必須認識到」 為準確把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判斷,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兩個「必須認識到」的要求: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
  • 論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基本依據,是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變化的科學認識,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觀點。一、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理解社會主要矛盾,首先要理解社會基本矛盾與社會主要矛盾的關係,從社會基本矛盾出發來理解社會主要矛盾。
  • 從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看新時代中國改革發展
    再啟歷史新局的時代擔當——從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看新時代中國改革發展  新華社記者  當歷史長河跨入新時代,處在嶄新歷史方位的中國,又一次發出時代強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劉須寬: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原因及其應對
    北京 100732  內容提要: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是契合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論斷,生產關係、上層建築的優越性促進了人民需求重心的轉移,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邏輯內含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立體化、多樣化則彰顯出發展不平衡與不充分的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