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2020-12-15 央廣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轉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國情,對我國發展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斷和理論創新。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因此,辯證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對於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意義重大。

第一,正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與社會基本矛盾的辯證關係。社會基本矛盾是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存在於一切社會形態之中,規定社會的性質和基本結構,貫穿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推動著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各種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且只有一種矛盾在社會基本矛盾的運行過程中居於支配地位,起著規定或影響其他矛盾的作用,這就是社會主要矛盾。社會基本矛盾與社會主要矛盾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基本矛盾是主要矛盾的社會根源,主要矛盾是基本矛盾的具體表現。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從本質上講社會基本矛盾就是社會生產與人類需要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是由基本矛盾所決定和影響的許多矛盾中的一種矛盾,是在社會某一發展階段上被激化的矛盾。一般來說,社會基本矛盾和社會主要矛盾處於相對穩定統一的狀態,但在不同歷史時期和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往往會發生相應變化,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適時提出並正確處理社會不同時期的主要矛盾,以此實現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只有正確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與社會基本矛盾之間的辯證關係,才能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第二,從「發展」的角度正確看待主要矛盾的轉化。發展的觀點作為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之一,旨在強調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人的思維都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唯物辯證法認為,不但社會本身是發展變化的,以社會現實為依據的主要矛盾也是發展變化的,社會主要矛盾不斷轉化的過程,實質上也就是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過程。社會主要矛盾是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客觀反映,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社會的發展也必然會產生出新的矛盾。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使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大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人民的需求與社會的供給這一矛盾也出現了新的重大變化。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源於發展,又最終歸結於發展,這就要求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堅持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現實問題、以發展的眼光分析社情國情,尊重和正視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解決矛盾,在解決矛盾的實踐中實現發展。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為有效應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只有堅持這五大發展理念,才能在不斷面對矛盾和化解矛盾的歷史進程中更好更快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第三,在「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中把握主要矛盾的轉化。唯物辯證法認為,運動包含著「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即一切事物既有絕對運動的一面,也有相對靜止的一面。黨的十九大報告在論述社會主要矛盾時,既明確指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又強調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變」,指的是我國社會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呈現出的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轉變,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的更高要求,並且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建設、社會公平正義、健康教育水平、自然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都表現出了更為多樣化、複雜化和更高層次的需求。從「落後的社會生產」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轉變,則體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當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方面,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了有力彰顯。另一方面,也應當客觀看到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某些領域發展不充分等問題。「不變」,指的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只有在「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特徵,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才能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好未來。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共產黨發展理念創新研究」(17CKS012)階段性成果)

(作者:江西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 嚴文波 李寅熊)

相關焦點

  •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意味著什麼
    原標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意味著什麼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是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問題。
  • 科學分析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中央黨校校委委員、國家行政學院院委委員 謝春濤習近平同志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科學論斷,為黨的十九大提出和確定新思想、新方略、新目標、新部署提供了前提和依據。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儘管沒有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問題,但我們黨對人民的訴求是什麼、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在哪裡清清楚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體現在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科學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原標題:科學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深入領會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是準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邏輯前提,也是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基礎。
  • 十九大報告: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
    (原標題:十九大報告: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
  • 如何解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鄒靜嫻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講師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主要矛盾闡述的改變,背後反映出國內經濟供給、需求發生的結構性變化,同時也將影響下一步政府政策出臺和工作重點。
  •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歷史邏輯與現實依據
    原標題: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歷史邏輯與現實依據 黨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論斷。這是一個重大的新判斷,是我們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一個新的認識起點。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這一重大轉化,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新...
    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實踐基礎,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新特點,是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問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基石。這就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促成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社會主要矛盾以一種集中、凝練、典型的形式,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基本關係、核心要素、關鍵問題,是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新時代主要矛盾的轉化,意義非同尋常,它表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在當代中國,表現為新的性質、新的內容、新的水準,實現了人民需要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躍升。
  • 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如何認識並概括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只有正確認識社會主要矛盾,才能確定正確的戰略、策略、政策和辦法,促進社會矛盾解決,推動社會進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實現了社會主要矛盾理論的與時俱進和重大創新,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許多新要求。
  •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理論實踐依據及其政策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正確認識和把握這個新的重大政治判斷, 本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分析、闡釋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表述的依據。
  •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屬性透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動態把握矛盾轉化規律和社會主要矛盾發展態勢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斷。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肖貴清:科學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矛盾觀點和矛盾分析方法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精髓。正確分析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充分掌握基本國情,順利開展各項工作,有效完成歷史使命的前提條件。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為什麼說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
    為什麼說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017年11月23日 12:10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潘小剛 字號 內容摘要:
  •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教育如何應對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加快建設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進程中,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給教育帶來哪些改變?我們該如何主動而為、科學應對?正在北京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幾位全國人大代表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為什麼說作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論斷是適時的?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陶文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新的重大論斷,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浙江日報·報告深讀 | 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新特點
    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新特點作者:韓慶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中強調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內在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讀懂主要矛盾,也就讀懂了新時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內涵深刻、意蘊深遠。
  • 王偉光:科學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科學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的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根據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不僅是確定工作重點的根據,而且是劃分社會實踐發展階段的根據。我們黨就是通過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中揭示社會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制定黨在各個階段的綱領和路線。
  • 劉須寬: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原因及其應對
    北京 100732  內容提要: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是契合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論斷,生產關係、上層建築的優越性促進了人民需求重心的轉移,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邏輯內含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立體化、多樣化則彰顯出發展不平衡與不充分的新矛盾
  • 為什麼認為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黨章公開課
    十九大黨章公開課第七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中央黨校校委委員、教務部主任、教授謝春濤:大家好,歡迎來到十九大黨章公開課!今天要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黨能否正確的判定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直接決定著能否正確的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直接決定著確定黨和人民的中心任務。了解黨的歷史的同志知道,1956年黨的八大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學的判斷,主要矛盾已經不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