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遲忠波
它不生產一條新聞,卻讓6億中國人看新聞只用今日頭條!他不懂媒體,但他用成功告訴我們傳媒老炮和BAT巨頭在新聞上是紙老虎! 實現這一切,張一鳴只靠「選擇」這兩個字——2016年終思想盛宴(一)
1今日頭條創造了歷史
這個魔咒已經多年未能被打破:在BAT後,網際網路上想出現超過上億用戶的平臺公司已經沒有可能。
同樣,看權威新聞只看央視、人民日報、新華社這個格局,也沒有人相信會有人在近期打破。
但是,似乎在一夜之間這個魔咒被打破,幾乎所有的中國網民看新聞、資訊只看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2012年3月創建,於2012年8月發布第一個版本,截至2016年10月底,累計6億的激活用戶,今日頭條日活已經超過6600萬,月活1.4億,單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則超過76分鐘,按照第三方數據公司QuestMobile的統計,在人均時長上僅次於微信。
今日頭條創始人是一個80後文質彬彬的年輕人,他的名字叫張一鳴。一個純粹的理工男,沒有做過一天媒體,為什麼居然能夠做成中國最大的媒「媒體」。
2「選擇「正在成為人類第一困難
每到吃飯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吃什麼呢?
走進琳琅滿目的百貨大樓,面對各種各樣的漂亮衣服,很多人也困惑,我該買哪一件?
現在挺大歲數不結婚的大男大女實在是太多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不是他們選擇太少,恰恰是他們選擇太多。在以前,當我們結婚只能在身邊認識人的圈層選擇的時候,結婚成為一件極其容易的事情,因為如果我們不迅速選擇,很可能被別人捷足先登。而現在當我們利用3秒的搖一搖就能認識這個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異性的時候,選擇成為了我們最大障礙。
每天一睜眼,你必須面對電視、廣播、網際網路、自媒體人、朋友鋪天蓋地推送過來的各種信息。很多人微信朋友圈開了又關,關了又開,因為裡面的信息實在是太多,已經對我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形成幹擾。
你必須承認,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物質、信息、文化過剩的時代,選擇困難症正在讓我們失去選擇的主動權。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選擇到屬於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是一件成本巨大、奢侈又像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有了以上困惑,你就知道了今日頭條的價值。今日頭條針對的恰恰就是我們面對信息無法選擇的痛點而產生的一個平臺應用。
3張一鳴:做今日頭條就是解決「選擇」障礙
張一鳴說:「很早以前,我在想,比方說我們看電視,其實很多時候放的節目,並不是我直接感興趣的,我希望有一個臺,打開的時候就是我感興趣的內容。比如早晨講一下創業公司的新聞,國際上有什麼網際網路新產生,晚上的時候講一下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白天打開的時候可能講網際網路的最新技術。但是並沒有這樣一個網際網路臺。雖然央視財經經常報導網際網路,並沒有網際網路臺,當然我其實不僅喜歡網際網路,我可能對地理也感興趣,我希望有一個臺,周末的時候可能就放一下南太平洋的紀錄片。但是並沒有這樣一個無論電視臺或者報紙,因為用人挑選內容的話,不可能給每個人不一樣的內容,因為除非你是一對一服務,每個人配備一個編輯。」
在張一鳴看來,信息爆炸時代用戶對於信息的個性化需求是人們最大的痛點,有痛點就有商機,而解決這個痛點的辦法就是兩個字「選擇」,代替用戶來從海量的信息中選擇。這種選擇不是漫無目的的,而是基於一種十分準確的算法,根據用戶閱讀習慣和喜好,選擇推送用戶最喜歡的新聞或者是信息。就像今日頭天的核心價值觀「你感興趣的才是頭條」!
但是,面對每一個用戶的個性化的需求,傳統的人工的編輯方式,足以讓編輯累吐血也難以完成,解決方式只能通過機器來進行「選擇」,於是張一鳴自創了一個叫「機器分發」的概念。晚上當你睡著休息了,機器就會按照你的需求抓取網絡上的各種信息,在你醒來的時候第一時間給你推送你最需要的信息。
「 機器並不是一個憑空做的。它是通過了解你和大眾的興趣,然後再根據你和你相似的人群的興趣,把你感興趣的內容推薦給你,所以我們把這個叫做機器根據你以及大眾的信息,進行推薦的過程,所以叫做機器分發。這就是今日頭天產生的基礎,也是今日頭條顛覆傳統的信息分發的模式。」張一鳴說。
格局決定一切:要想創造一個現象級的企業,必須要顛覆原有的規則,只有顛覆原有的規則,新進入的企業才會有機會,否則就會成為原有規則的犧牲品。
張一鳴緊緊抓住現代人對信息「選擇」困難症,運用移動網際網路的技術,顛覆原有選擇編輯信息的模式,一個現象級的公司應運而生,無法阻擋!
4 翻越第一座大山 為什麼不是BTA
其實,仔細研究分析張一鳴的今日頭條並沒有什麼大的技術創新,緊緊是「選擇」對了「選擇」的痛點。但是, 在今日頭條出來之前,在張一鳴前面有三座大山,第一座是BAT,第二座是以搜狐為代表的門戶網站,第三類是傳統的新聞戰線老炮,他們都在做跟資訊、新聞相關的事,可以說最應該成功應該是他們?可是,為什麼不是他們呢?
為什麼不是BAT,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還是要從「選擇」入手,而這個選擇是選擇時機的問題。對張一鳴而言要做今日頭條這樣想法已經很久了,但是,張一鳴並沒有馬上去做,他在尋找時機。
張一鳴說:「在2008年底我開始有這個想法,但是我看有這個想法人最早是在1995年,在MIT媒體實驗室提出這個概念,後來每隔兩三年就有人嘗試,但是都不成功。2008年的時候,我再次研究了一下這個方向,我發現業界還是沒有成功的嘗試。
2010移動互聯時代開啟,2012年初智慧型手機成為一種信息最主要的傳輸介質了,在這個時候張一鳴意識到今日頭條出世的時機到來了。「在手機上更好地能夠了解一個人的信息。更快速、便捷、個性化、信息反饋,很大程度取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 在張一鳴看來,今日頭條能有今天的成功就是因為「選擇」好了移動網際網路這個「天時」和智慧型手機全面「普及」這個地利。而遺憾的是BAT三巨頭除了騰訊用微信拿到了移動互聯的站臺票之外,百度、阿里巴巴都沒有借勢移動互聯時代。
其實,作為百度是最有機會做成今日頭條的,因為百度的誕生就是基於人們從海量的信息中尋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李彥宏把更多是經歷放在了競價排名上,而忽視了移動互聯時代人們對用戶信息選擇的需求變化。
5 第二座大山 為什麼不是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
搜狐的張朝陽曾一度傾其全力打造搜狐新聞,但是遭遇了網易、新浪等巨頭的全力阻擊,作為今日頭條要想和這些巨頭拼,也只能成為炮灰。而張一鳴再一次通過「選擇」避開了大佬們鬥爭的主戰場從新聞移動客戶端。
「不做新聞生產者,只做新聞搬運工」這是今日頭條的選擇,它選擇了移動端內容分發渠道, 張一鳴成功的另闢蹊徑選擇做行動裝置的信息搜索,成為行動裝置中的百度,搶先布局移動互聯的新聞搜索。
6第三座大山 為什麼不是傳統媒體老炮
為什麼人民日報、新華社這些傳統的老炮沒有做出今日頭條,這個道理很簡單,這些傳統媒體他們把BAT和搜狐、網易新聞客戶端視為對手,而他們進行的策略是模仿式的防守,沒有創新式的進攻,他們僅僅是將原來的內容網際網路化而已。
這是傳統新聞老炮的「選擇」成就了今日頭條。
格局決定一切遲忠波:今日頭條張一鳴的成功再次印證了,顛覆性的創新永遠不是來自本行業,更不是來自於你僅僅盯著的對手,而是和你毫無關係的、跨行業的人。
對於,如何翻越三座大山,張一鳴作客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對話》時候是這麼總結:「我覺得這個背後的原因是行業的選擇,所以我們如果回過頭來看,網際網路剛出現的時候,信息很少,所以當時不論是雅虎也好,還是搜狐也好,都是導航網站,叫做網站目錄,把各個站點列出來,搜狐、雅虎都是這個起來的,信息越來越多之後,站點的導航已經不夠了,開始導航內容,就是門戶,從站點導航到內容導航,內容更多了之後,就用導航分類瀏覽的方式已經不夠了,就出現搜尋引擎,搜尋引擎在信息更爆炸之後,就成為一個強需求。搜尋引擎之後我們發現信息需要在熟人間傳播,就像社交網絡,因為除了公眾的信息之外,還有分眾的信息,就是在熟人之間需要傳播信息,在此之後,我們發現除了根據社交關係,除了根據地理位置,除了根據用戶的喜歡程度,信息還要能夠更個性化的不僅是分眾在熟人之間,還要考慮熟人因素,要考慮興趣因素,所以就出現了推薦引擎,就是今日頭條。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行業演化帶來的結果,所以應該說不是頭條出現了,也會有別的產品出現。」張一鳴謙虛的總結,今日頭條是時代的「選擇!
7商業的本質是"選擇「
格局決定一切 遲忠波: 曾經很多創業者感嘆,有BAT這三座大山在前,任何創業者都無法逾越,但是,張一鳴的今日頭條就是做成了。這也告訴我們,BAT的巨頭不會是五項全能,在垂直細分領域,我們依然還是有很多機會。而這個機會是因為張一鳴掌握了「選擇」這門獨家秘笈,選擇已經是創業和人生成功最重要的法寶。
日本最大的企業是優衣庫,優衣庫不生產一件衣服,它只是一個平臺,它所有的衣服都是由一些不知名的小企業生產。品牌逐漸消失,品類逐漸崛起正在流行。用戶來到優衣庫買衣服不會看品牌,因為他們詳細優衣庫「選擇」的能力,優衣庫可以幫助用戶選擇最能保證質量的衣服,優衣庫可以為用戶選擇最新款式的意義。而用戶,只需要在這裡選擇適合自己的衣服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