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IPO觀察研究院》欄目出品
文/張雅欣
一鳴股份IPO終於迎來「大考」。據證監會公告顯示,10月29日,發審委將正式審議一鳴股份等5家企業的首發申請,此時距離一鳴股份去年申報已過去10個月之久。
作為一家溫州起家的乳製品企業,一鳴股份本有望成為溫州食品製造第一股,卻因為這10個月的時間最終與其失之交臂,取而代之的是剛剛上市不到半個月,有著「煉乳大王」稱號的熊貓乳品。
鳳凰網財經通過梳理招股書發現,一鳴股份作為一家同時涉及乳製品與烘焙食品的企業,與同業最顯著的區別就是採用以「一鳴真鮮奶吧」(以下簡稱「一鳴奶吧」)為主打品牌的連鎖門店經營模式。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樣的經營模式仿佛也制約著其成為一家優質的上市公司。
此外,透過招股說明書,鳳凰網財經還發現公司還存在不少其它問題:財務數據真實性存疑、食品生產與安全問題不斷、環保處罰等等,幾乎每一點都是食品製造企業的「命門」,與此同時,公司董事長朱明春「養雞大王」的發家史和一鳴股份不折不扣的家族企業背景也給其衝擊資本市場帶來了更多了爭議。
1222家加盟店主營業務貢獻超50% 每開2家就要關1家
招股書顯示,一鳴股份此番首次IPO擬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6100萬股,募集資金9.27億元,按計劃分別投入下述四項項目,其中,直營奶吧建設計劃募資1.63億元。
根據披露,直營奶吧是「一鳴奶吧」兩大形式之一,佔比不多。截至2019年上半年,「一鳴奶吧」共有同名連鎖店 1,524 家,集中分布在江浙滬以及福建等華東地區。其中,直營店302家,約佔20%,其餘均為加盟店。
收入方面,直營及加盟兩種形式的門店收入是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2016、2017、2018年全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門店收入均佔到主營業務收入的7成以上,其中加盟店的收入更是獨挑大梁,報告期分別實現6.34億元、7.61億元、8.23億元、4.39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5.38%、55.02%、51.72%、52.19%。
然而,加盟店創收能力如此之高卻並不僅是依靠產品銷售。一鳴股份在招股書中披露,公司還通過銷售包裝物及耗材、門店設備以及向加盟商收取特許金、加盟費等方式創造收入。其中,特許金和加盟費兩項看起來「零成本」的收入在報告期內的合計金額逐漸攀升,並在2018年實現了0.71億元,按照當年全年歸母淨利1.57億元來算,佔比高達45.22%。
由此看來,一鳴股份僅從加盟商的身上就能維持不少利潤,但值得注意的是,一鳴股份的加盟之路卻似乎越來越難走。
招股書顯示,一鳴股份現有的1,524 家連鎖店已實現了對浙江地區的全面覆蓋,並陸續進入江蘇、上海及福建地區,在華東地區的分布處於持續擴張狀態。
數據上看,報告期內,一鳴股份加盟店和直營店在持續擴張的同時也遭遇了閉店潮。僅2018年,公司加盟店的關閉數量更是達到了114家,而同期新增門店數285家,平均每新開2.5家店就關閉1家;2019年上半年更是縮減至不到2家新店開業就會關閉1家。
對此,一鳴股份則稱,公司不存在較頻繁新開與關閉門店的情況,各期關閉門店佔期初門店數量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5%以下。公司門店關閉的原因主要系部分門店經過一定運營期間後經營業績未達預期而決定關閉,或部分門店系因租賃到期後未能續租等原因所致。
與此同時,另一個制約一鳴股份長遠發展的因素也暴露在招股書中。根據一鳴股份披露,其所生產銷售的乳製品以及烘焙食品均為短保質期食品,其中乳品保質期通常在15天以內、烘焙食品保質期通常在4天。
以公司最主要的產品乳製品為例,公司雖擁有自有牧場,但僅限溫州當地,大部分乳製品的生產原料生鮮乳仍舊倚靠外部採購。其中,2016 年至 2019 年 1-6 月,公司外部採購生鮮乳佔比依次為 82.53%、 82.79%、84.19%及 84.40%。受限於產地和產品保鮮的要求,具有高度地域依賴的一鳴股份,其未來門店輻射範圍勢必不會太廣。
狀況頻出:產品不合格、酸奶中出現異物、員工因安全生產問題喪命
對於食品製造企業來說,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大於天,但一鳴股份近年來卻在這些方面屢觸紅線。
有媒體曾報導,一鳴食品所生產的鮮牛奶曾存在大腸菌群超標的問題,烘焙產品鮮奶吐司也出現過因外包裝存在問題而被監管部門認定為不合格的現象。此外,一鳴股份還曾爆發過消費者在酸奶中喝出頭髮的嚴重問題。
針對這兩項問題,一鳴股份也在招股書中做出了風險警示。公司稱,在公司乳品與烘焙食品的生產環節,產品配料、加工、包裝等工序仍需要一定程度的人工操作,並有少部分產品採購於合作外部供應商;同時,低溫保鮮食品的運輸流通亦需要經歷幹線運輸、支線配送、貨架儲存等全程冷鏈物流環節。在上述食品生產與物流環節中,公司一旦出現人員操作疏忽、運輸儲存差錯、採購瑕疵產品等管控意外,都可能會出現產品變質、食品安全問題,進而對公司的品牌聲譽、公眾形象及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除了上述兩方面,一鳴股份在環保問題上也被「記過」多次,並在去年出現過一次安全事故。2019 年 6 月 19 日,公司一員工在子公司泰順一鳴廠區駕駛夾抱車時發生翻車導致其本人死亡。2019 年 10 月 30 日,泰順縣應急管理局向泰順一鳴出具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根據《安全生產法》第一百零九條 第(一)項「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公司處以 22 萬元的行政罰款。
「養雞大王」攜妻子、兒子、兒媳齊上陣 衝A能否「一鳴驚人」?
一鳴股份成立於2005年,註冊資本3000萬,是由溫州一鳴和李美香、朱立科、朱立群、李紅豔等4名自然人以現金出資形式共同發起設立,持股比例如下:
其中,持股比例最高的溫州一鳴成立於1991年,實控人為朱明春,主要從事生產、銷售乳品、烘焙食品業務,2009年更名為明春投資後,溫州一鳴終止了上述業務並轉移至一鳴股份。
目前,一鳴股份公司控股股東為明春投資,持有本公司1.62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47.62%。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朱明春、李美香、朱立科、朱立群、李紅豔,其中,朱明春與李美香系夫妻關係,朱立科與朱立群系朱明春與李美香之子,李紅豔系朱立科之配偶。
不難看出,一鳴股份可以說是典型的家族企業,朱明春及其妻子、兒子以及兒媳,五人合計持有公司93.38%,控股權極度集中。根據招股書披露,目前,朱立科任一鳴股份董事長,朱立群任董事、總經理,李紅豔任董事,李美香則任公司行政顧問。
資料顯示,朱明春曾在創立一鳴股份前從事雞禽養殖業務,發明與推廣了「淺籠高密度飼養技術」,還曾於1989年被 《人民日報》譽為「全國養雞大王」,同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根據招股書可以發現,朱立科、朱立群二人從大學開始就在為日後接手家族企業做準備。其中,朱立科本科畢業於獲浙江農業大學 (現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畜牧專業,其弟朱立群則獲得了南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二人自畢業起就直接進入公司,分別從車間技術員和業務員起步,逐漸發展為公司高層,由此不難看出,朱明春對兩個兒子「子承父業」的計劃早有打算。
薪酬方面,2018年,朱立科年薪高達123.09萬元,其弟朱立群年薪94.37萬元,朱立科之妻李紅豔年薪達63.77萬元。
從披露的公司各層級員工薪資水平來看,2016至2018年,一鳴股份高層年薪逐年攀升,分別實現378.89萬元、429.73萬元以及566.89萬元,2017、2018兩年增長率分別為13.42%、31.92%。與此同時,其高層人均薪酬與中層及普通員工的人均薪酬相差懸殊,基本是普通員工人均薪酬的10倍之多,極大壓榨了其他層級員工的薪酬空間。
回顧A股市場,家族式上市公司的「黑歷史」層出不窮,公司治理頑疾、大股東利益之爭、高位減持套現等案例更是不在少數。如此背景下,一鳴股份此番衝A能否成功,恐怕要打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