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安,有這樣一位新瑞安人,他13歲離開家鄉,從工地小工幹起,憑勤勞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裝潢工,而後又在馬嶼上安村生態養雞,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養雞大王,他就是溫州金天地畜牧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進。
記者遇到張文進時,他才從青島考察某大型養雞場回來不久。「青島的這家養雞場飼養50萬羽雞僅需10名飼養員,肉雞、蛋雞分開飼養,建有有機肥加工廠專門處理雞屎,採用現代智能化管理、花園式生態化養殖令人驚嘆!」他告訴記者,參觀後,他不停地在思考、謀劃:「我也打算把自己的養雞場打造成為生態式的養雞龍頭企業。」
做室內裝修:先做工後付錢
張文進是四川達州市堡子區江陵鄉江北村人,年幼時家境貧寒,五個兄弟姐妹中他最小。1988年底,年僅13歲的他懷著創業致富的美好願望,與村裡的一名小夥伴一起輟學,兩人懷揣220元遠走他鄉闖蕩。他們坐上火車先到蘇州,再轉乘汽車,一路上省吃儉用甚至餓著肚子,輾轉6天,來到他們嚮往的地方——溫州。
由於年紀太輕加上沒一技之長,他好不容易在永強的一處建築工地上找到一點粗活幹,「管吃管住就行」,靠打零工解決溫飽。他第一次到工地上找份工作才幹了三天,因年輕個子小不適合乾重體力活就被師傅辭退了。但他不甘心,接著又到其他工地上找工做,這次幹了1個半月,後來因沒活可幹,他不得不走人。
一年後,手巧善於學藝的他跟隨永強的一位師傅學習室內裝修技術。為了學好本領,他跟隨師傅的兩年中,吃苦耐勞,勤奮好學,夜以繼日地拼命幹活,經常晚上跑去裝修,如發現有不妥的地方,他就白天過來修改,很快就掌握了一套過硬的裝修技術。「我至今仍然感恩師傅,是他給了我在異鄉生存發展的平臺和機會。」張文進說。
1991年1月,張文進開始自己包工做,可當時他還不足16歲,一臉孩子氣,沒人相信他會裝修。「先做工後付錢。」為把自己的實力證明給別人看,他包工時向客戶這樣許諾。
當年4月,他終於接下了第一單活:包下1間私人5層落地樓房的裝修。為了把活幹好,他單槍匹馬日以繼夜拼命幹活,僅1個半月就把這間民房裝修得漂漂亮亮,房主看後十分滿意。由於從不在裝修材料上吃回扣、加上人誠實、技術好,張文進的信譽建起來了,主人豎起大拇指稱讚:「這個外地小夥不錯。」
之後,第一個客戶所在的住宅區裡近30間5層落地樓房,樓主均包給他裝修,這讓他賺得了第一桶金:兩年內賺了4萬元左右,他的幫手從最初的一兩個增加至後來的七個。
1994年6月起,張文進不再滿足於小打小鬧的民房裝修,開始在永強一帶承包面積大一些的工廠裝修,一直幹了8年。到2002年,他開始拓展外地業務,跑到上海、江蘇、福建等地承攬溫州老闆在外地投資興建的企業裝修,僱用的工人最多時達80餘人。
2004年至2008年期間,他在從事室內裝修的同時,還於2006年底與朋友合夥投資1000多萬元在老家達州市郊區購地70畝,並辦理好建商品房審批手續,準備於當年7月動工建設。誰知天災難料,2008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了大地震,隨後當地的房地產業迅速進入了低潮期,他投入房地產的全部積蓄都被套住了,直到4年後才低價轉讓,虧掉數百萬元。無奈之下,張文進又回到溫州,重操舊業搞室內裝修。
雖然十年來他賺了不少錢,但由於在老家修建房屋花了部分,加上搞房地產虧了不少,再加上後來室內裝修市場趨向飽和,張文進毅然決定,試水其他行業,再謀新發展。
養雞很另類:規模化飼養蛋雞
在溫州發展多年,張文進也變成了思維敏捷、善於捕捉商機的「溫州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一位從事食品加工的潘姓老闆。潘老闆告訴他溫州的食品加工企業對雞蛋的需求量很大,於是他便想到了養雞。
在向一名文成籍的朋友諮詢了解情況後,張文進跑到文成縣巨嶼鎮租賃舊房子,搭建棚屋、購買雞苗,養起了「仙居雞」。經過一年多的飼養,2008年9月,他的第一批3000羽雞,不僅母雞和雞蛋賣得好,意料不到的是,其中1000羽公雞賣了後居然賺了10萬餘元。張文進描述當時的市場情形:「一對訂婚用的公雞最高可賣到400多元。」之後,他擴建了養雞場,還引進「羅曼」第二代良種雞進行飼養,共飼養1.5萬羽左右。
然而,在文成養雞不到一年,當地要啟動建珊溪水利樞紐工程,張文進辛苦經營的養雞場需要搬遷,當時他一下子就懵了:養殖夢仿佛一瞬間就碎了。
但天無絕人之路。張文進和合伙人來到我市尋找養雞場地,在馬嶼鎮上安村,恰好有一處三面環山、環境幽靜的荒地,十分適合養雞。2010年7月,張文進在此創辦起瑞安市金依撒格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後改名為溫州金天地畜牧養殖有限公司,建起面積3000平方米的彩鋼養雞棚、倉庫等設施,飼養「仙居雞」,後來從外地引進「羅曼」第二代良種雞飼養,並於2012年取得動物防疫合格證。
記者在現場看到,金天地的兩幢養雞棚均採用機械化餵養方式,每個雞棚內有4至6條自動化流水線,上料、餵料、收蛋全部動化,井然有序,目前養雞場裡有飼養員和管理員7人,管著7萬羽雞。
張文進養雞不是盲目的,他非常重視建立雞蛋銷售終端客戶群,「這是辦企業最重要的環節,否則雞蛋一旦賣不出去,企業就難以生存下去。」他的企業目前擁有良好的客戶資源,與「一鳴乳業」、「思味特」、「響丁當」、「集味園」等食品企業都建立了訂單銷售渠道。
張文進養雞和別人不同,人家以飼養肉雞為主,他主要以養蛋雞為主,產蛋銷售。「我們形成管理、生產、倉儲、糞汙處理利用等一條龍的功能布局,保證蛋雞質量。」去年養雞場被列入省級示範家禽養殖基地,成為我市規模較大的標準化蛋雞養殖場。
目前,張文進的養雞場總投資已達2000萬元,養殖規模從最初的10餘畝發展到現在40多畝。養雞場每天產蛋3噸左右,基本全部銷往溫州市各地如「一鳴集團」、「多多福」等食品加工企業。
據悉,該養雞場管理科學,機制靈活,能激勵飼養員的工作積極性,公司給員工規定了每月的產蛋量,如果產蛋超量,超過部分的收入飼養員可分享一半利潤。
瞄準中高端市場:著手養「富硒雞」
事實上,相比穩定的裝修業,養殖業風險更高,特別是強颱風、禽流感等災害的來臨,均會造成不少損失。每當養雞遇到困難,張文進總會樂觀面對,想方設法降低風險。
去年3月底,禽流感來襲,張文進的養殖場存欄的7萬羽雞,到4月16日前,該賣的賣掉,不該賣的留養,半個月內賣掉了5萬羽雞。經測算,雞加上雞蛋,大約損失了100多萬元。
張文進說,養雞有風險,但他始終把養雞當成一項事業去努力發展,儘可能把風險降到最低限度,只要堅持下去總會取得成功的,當然,也要感謝政府部門近幾年來對發展農業的大力支持和扶持。
張文進認為,樂觀進取的心態,是他一個外鄉人在溫州紮根的關鍵。「20多年來打拼創業中,吃過許多苦,也失敗過,可我有份永不服輸的倔強。」
眼下,39歲的張文進對今後的養雞發展有了新的考量和規劃。下步,他準備發展飼養「富硒雞」,日前已與深圳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洽談好技術及原材料等事項,打算開發中高端市場。
從青島考察現代化大型養雞場回來後,張文進更有信心把養雞場打造成為生態式的飼養場。他定下目標:三年後,力爭使企業的年總產值超過4000萬元。(記者 陳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