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禹會區馬城鎮黃郢圩寨還這麼有來頭,始建於清鹹豐年間

2021-01-11 網易

2020-09-03 08:58:36 來源: 力夫愛娛樂

舉報

  在蚌埠禹會區馬城鎮黃郢村,有一座皖北保存最好的古圩寨,清鹹豐年間民居特色鮮明,基本保存原貌。圩寨又稱圩堡、寨堡、砦堡,作為一種防禦性聚落,歷史上曾廣泛分布於黃淮地區。它是具有江淮地區特色的傳統民居形式,以外壕內宅為主要特徵,是晚清時期伴隨著地方團練而興起的防禦性城廓村落。

  

  寨牆一角

  堅壁清野應對義軍

  晚清社會動蕩,農民起義蜂起。鹹豐、同治年間,清政府以「堅壁清野」政策對付太平軍和捻軍,令各地組織團練、修築圩寨。據劉錦藻《清朝續文獻通考》載,為加強地方防守,鹹豐三年(1853)三月,諭令「武英殿刊刻明亮、德楞泰築堡御賊疏、龔景瀚堅壁清野議及示諭條款辦法通行」,樣本印出後,「即頒發各省督撫廣為刊布,督同在籍幫辦團練之紳士實力奉行,各就地方情形妥為布置,但期守衛鄉閭,不必拘執成法」。由此,安徽、河南、山東、蘇北等地大興團練,廣築圩寨,數量眾多,規模宏大。圩寨的寨主多由首倡的紳士、大姓巨族充任,主要負責勘選寨址、籌集資金、募集人力、督促工程及布置防守。

  

  圩寨西南角弧形瞭望臺及敵樓牆體

  江淮圩堡群融合了北方合院式民居、南方天井式民居、山地堡寨及水網地區圩子民居特點,時代及地域特色鮮明,主要分為士紳、地主居住的莊園圩和普通村民居住的村民圩兩類,前者以肥西縣劉老圩(劉銘傳故居)、霍邱縣李氏莊園(李家圩地主莊園)為代表,後者以蚌埠黃郢圩寨為代表。

  黃郢村昔稱黃柏郢,原名黃伯營,地處蚌埠淮南滁州三市交界處大洪山北部的低山丘陵之中、淮河南岸支流獨山河上遊東側。最初有2個自然村小黃莊、小柏莊,相傳明末靖南伯黃得功曾率部在此駐紮,軍紀嚴明,村民擁戴,故改名「黃伯營」,後漸稱黃柏郢。

  

  東寨牆

  黃得功(1594~1645),本姓王,祖籍合肥,因其父跟隨時任開原招練總兵黃惟正,父亡後「冒其姓」而改姓黃,號虎山、滸山,遼東開原衛人。其「貌偉鬍髯,兩頤倒豎,膂力絕倫」,忠勇善戰,外號「黃闖子」,為明末悍將。崇禎初年,為黃惟正、袁崇煥部下,抗擊後金兵,累軍功至把總、遊擊、參將,八年(1635)遷驃騎營副將,九年(1636)升副總兵,併入京師統率勇衛營。後率軍鎮壓農民起義軍,十一年(1638)加太子太師,署總兵銜,再加左都督;十四年(1641)從黃河以北轉戰江淮地區,鎮守鳳陽、泗州,駐紮定遠,十五年(1642)馳援桐城、激戰潛山,十六年(1643)升廬州總兵,十七年(1644)以功獲封靖南伯,加太傅。

  由於治軍有方,多建奇功,廬州、桐城、定遠等地都立有生祠。同年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率兵抵擋清軍南下,保衛江淮,賜封靖南侯,弘光元年(1645)進封靖國公,加左柱國,在與清軍戰鬥中陣亡。為「南明四傑」之一。《明史·列傳》有錄。

  

  西寨牆外壕溝

  外壕內宅層層圍護

  黃柏郢古圩寨始建於清鹹豐年間,屬於依莊、聯村、聚族、憑險設寨,即以2個村莊為中心,圍村築寨,既藉助天然屏障,又便於控制洛河、馬城等險要之地。圩寨呈長方形,其中西北角內收約18米。圩寨外形像城,較城稍小,周長約1.5裡,設有東西南北門及小東門、小西門,其中南北寨門外設有吊橋;寨牆為土石結構,石料就近採自村旁的大洪山,石砌的寨牆上窄下寬,牆外峭立,內有緩坡,以便寨內人員登上牆頂瞭望、防守,四角砌成圓形;寨牆外為寬闊的壕溝,比寨內地面低約2米;寨內主體建築群皆有小巷相隔,從而形成外壕、吊橋、寨牆、內宅層層圍護的極其森嚴的防禦體系。

  圩寨的修建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寨民安全,使寨中村莊免遭起義軍的侵襲,使起義軍在應對清軍和團練的圍追堵截時不能及時得到所需戰鬥人員、糧草馬匹和武器裝備補給,活動受到較大牽制。在清政府剿捻後期,圩寨不僅「自保身家」,還供應官軍並與起義軍作戰。

  

  寨內南北向通道

  因戰爭及年久失修等原因,黃郢圩寨大量損毀,但仍較好保存了原先布局結構。寨內原東西門之間主街路以南、南北門之間主街路以東的居民區保存十分完好,有4塊居民區,每塊居民區南北長約50米、東西寬約25米。

  居民區建築以石牆為主,具有清代鹹豐年間民居特色,雖多已無人居住,但基本保存了原貌,目前保存較好的有40套左右,正在組織修復。居民區之間街巷寬1.7~4米,為青石板路面。寨牆輪廓清晰可辨,其中西寨牆高約4米,保存規模較大,雖然有一段牆體坍塌,大量石頭散落至外側壕溝地面,但風貌古樸,原汁原味。

  西南角弧形瞭望臺、敵樓牆體基本完好。西牆外壕溝低於牆體約2米,寬約40米,至今仍有一條寬約2米的小澗溪(獨山河上遊)從西寨牆外壕溝由北向南折向東流。東、西井分別在東門遺址外東側和西門壕溝外側,保存至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蚌埠:禹會區馬城鎮草寺村《「四位一體」微自治紅白「瘦身」一身輕》
    近年來,馬城鎮草寺村針對這一陋習積極嘗試、求實求新,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逐漸探索出「四位一體」(黨支部、村兩委、理事會、志願者)微自治模式,不斷推進紅白「瘦身」,實實在在減輕村民經濟負擔。在「四位一體」中村民既是主角又是志願者,村裡專門成立了移風易俗志願者隊伍,服務項目不僅僅是紅白事,還延伸至文明祭祀、村莊整治、治安巡邏等等。花鼓燈愛好者把移風易俗內容編排成燈歌口口相傳,使得鄉風文明真正入耳、入腦、入心,成為村裡的文明風景線。
  • 蚌埠這艘偷採河沙被扣押的船,限船主五日內認領,否則將被拍賣!
    2020年3月27日,蚌埠市禹會區馬城鎮人民政府發布一則認領通知,認領物品為一艘船,具體通知內容如下。現有蚌埠市禹會區馬城鎮打擊非法採砂辦公室在2019年12月24日查封一艘船舶,涉嫌偷採淮河河沙逃逸,該船舶扣押停靠在蚌埠市禹會區前郢執法點。按要求公告通知該船舶實際擁有人在五日內前來認領,如在規定時間內沒有人員前來認領,我局將按無主船舶委託拍賣公司進行拍賣。
  • 為蚌埠這12人點讚,平民亦英雄!
    為蚌埠這12人點讚,平民亦英雄!2020年10月份「蚌埠好人」評選揭曉,12位平民英雄獲此殊榮。在本次獲評的「蚌埠好人」中,既有緊急關頭見義勇為、解救受傷市民的前進社區經營戶王恆樹,冬夜兩次跳入冰冷刺骨的河中救人的固鎮縣中醫院急救車駕駛員徐飛,晨練時勇救落水者的懷遠縣實驗中學教師王彬,也有前往西藏進行專項幫扶的蚌埠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綜合安全管理職務高級工程師唐傳佳,火海中解救居民的蚌埠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李洋、劉傑、陳列峰,承諾納稅人「最多跑一次」的固鎮縣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一級行政執法員楊夢琳
  • 其中1名蚌埠人!公安部通緝令20名重大黑惡在逃人員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警方消息,為全力落實掃黑除惡百日追逃行動,11月4日,公安部發布A級通緝令,公開通緝20名重大黑惡在逃人員,其中有一人來自安徽。劉振威,男,漢族,1991年1月8日生,身高175釐米左右,體態偏胖,安徽蚌埠口音,戶籍地: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馬城鎮新城口村東劉組10號。
  • 蚌埠秀水實驗學校已動工 禹會區教育配套再升級!
    核心提示:秀水實驗學校與北師大蚌埠附校將通過集團化辦學的形式,在學校制度、師資培養、教學管理等方面實行統一管理,五年內創建成功市級新優質學校,形成新的禹會優質教育品牌
  • 禹會區2020年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創優「四最」營商環境工作新聞發布...
    禹會區政府認真貫徹市政辦《蚌埠市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的實施方案》。新設立企業申請,均從安徽政務網蚌埠分廳申報。同時,由區市場監管局一窗受理,企業涉及部門並行辦理。將企業開辦時間再壓縮,由原來三天辦結再壓縮為一天辦結。2020年度,區市場監管局從「一窗受理、並行辦理」平臺受理企業開辦登記1112件,已辦結1112 件。
  • 禹會區補償方案已出!蚌埠又有一波老小區要拆遷!宏業路老房子……
    日前禹會區人民政府網站公布了一份,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蚌埠365淘房內容平臺/攝)目前3號樓還未進入拆遷狀態,整個針織廠宿舍小區內有不少平房看起來已經比較破舊。(蚌埠365淘房內容平臺/攝)整棟樓的樓頂都有燒灼過的痕跡。全部都是黑色的牆皮。
  • 馬城鎮2020年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計劃_蚌埠市人民政府
    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爭取文化專項資金推進馬城綜合文化中心建設及馮嘴村花鼓燈傳習所修繕;積極挖掘身邊好人,累計獲評安徽好人2名、蚌埠好人5名、禹會好人20名;馬城鎮文化站24個功能室正式對外開放,做好花鼓燈非遺傳承,邀請國家傳承人給文化協管員和花鼓燈隊伍授課,開展廣場舞交流會等各類大型群眾文化活動
  • 皖北中心城市、淮畔明珠,安徽蚌埠
    蚌埠,簡稱蚌,別稱珠城。是安徽省下轄市,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地級市(公元1947年元旦)下設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龍子湖區四個市轄區,管轄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三個縣。民國時期曾是安徽軍政府駐地和鳳陽縣政府駐地。 蚌埠,總面積5952平方公裡,總人口367.81萬,境內山水相連,四季分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史載蚌埠「古乃採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譽。
  • 武漢漢正街,有條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百年老街,如今卻面臨拆遷
    武漢漢正街,有條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百年老街,如今卻面臨拆遷其中,有漢正街這麼一個地方,那裡不僅見證了武漢市場經濟的滄桑發展變化,而且它還是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百年老街。只可惜的是,現如今要面臨拆遷。此路鋪設於清乾隆年間。據《漢正街志》記載,從明末漢口有集市開始,各地藥幫就來這裡賣藥。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不僅這種青石板路逐漸被水泥路取代。而且,位於武漢的藥幫一巷也因為歷史久遠而出現了很多危樓,面臨拆遷改造的問題。比如,大家現在看到的這棟破舊不堪的老式樓房,就是其中之一。
  • 蚌埠哪些小區是集中供暖?大學城區域有規劃建大型醫院嗎?現在可以...
    聲明:以下為蚌埠發布微信公眾號運營團隊—蚌埠報業傳媒集團融媒體發布中心編發的原創稿件,版權所有,嚴禁轉載。有政策要諮詢?有情況要投訴?5網友諮詢我是玉龍湖畔小區5號樓的業主,去年6月份拿房的,到現在還沒有拿到房產證,何時才能辦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回復網友您好,您所反映的玉龍湖畔小區由蚌埠超禾置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經查,該小區5號樓不動產首次登記(大證)已辦結,部分業主已辦理不動產登記。
  • 蚌埠公布2月11日7例新增確診病例基本情況
    蚌埠新聞網消息 根據安徽省衛健委發布的最新疫情,2月11日0-24時,全市新增確診病例7例,其中懷遠縣1例,龍子湖區2例,禹會區1例,經開區2例,淮上區1例。新增疑似病例8例。截止2月11日0-24時,全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41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2例,累計死亡病例3例。
  • 麗江地區資訊|麗江指雲寺——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值得一遊
    麗江指雲寺——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值得一遊指雲寺是麗江五大喇嘛寺之首,藏語稱額敦培措林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光緒年間重修。相傳建寺初始,苦幹找不到合適的地址,恰巧西藏的高僧大司徒仁波切經過,大司徒仁波切慧眼巡視四方,舉杖一指西邊的一片彩雲說:「那裡有蓮仡祖師的足印,可以建寺。」於是就在那片彩雲之下建起了寶剎,命名指雲寺。指雲寺坐西向東,原本建有十二鷹禪院,現存五座。指雲寺右前半裡許有落水洞,是「拉市海」唯一的原出水口,水落入地下,流向不明。後經探測表明,湖下面可能還有一座地下湖泊。
  • 蚌埠,沒什麼歷史卻是皖北的中心城市!
    在皖北,蚌埠和淮北一樣都是屬於新發展出來的城市,淮北是靠挖煤,蚌埠是靠火車,而且大部分的地都是從宿州划走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淮北雖是新城,卻也是古城,歷史悠久,古稱相城,四千多年前,商湯十一世祖相土建城於相山南麓,發文明之濫觴,後來被地勢優越的宿州取代。
  • 蚌埠龍子湖周邊建海洋公園,靠譜嗎?
    答答覆:電話聯繫陳先生,陳先生講述了馬城鎮後程村程乃士在沒有辦理採伐證的情況下擅自採伐自己3畝楊樹,舉報程乃士違法採伐的事。科室負責人把禹會區分局對程乃士違法採伐案件調查進展並已經移交市公安局作為刑事案件查處的情況,向陳先生做了解釋,請他耐心等待市公安局查處結果。陳先生表示滿意。
  • 跟我走進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惠州市龍門縣龍華寺
    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名為洪聖宮,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據民國年間編制的《龍門縣誌》記載「洪聖宮位在龍華圩,明萬曆間建,清乾隆二十二年,裡人庠監生李傑重建;道光二十六年,紳士李英蘭、李晉蘭等以祖嘗資重建,一在蘿溪文昌祠左」。
  • 【領導解讀】副區長葛晨軍解讀禹會區禹會區退市進園工作開展情況
    禹會區政府副區長葛晨軍作客市廣播電視臺「政風行風熱線」欄目, 就「禹會區退市進園工作開展情況」主題內容與廣大聽眾進行交流。2015年,省政府正式批准同意《蚌埠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實施方案(2013—2022年)》,按照方案,禹會區行政區範圍內東至朝陽路,西至黑虎山路,北臨淮河,南至燕山路,列入搬遷改造範圍。
  • 華地弘陽館總平面圖公示 禹會區又添一新盤
    核心提示:近日蚌埠市城鄉規劃局公示了華地弘陽府項目總平面圖,華地弘陽府是蚌埠新弘房地產有限公司擬在禹會區勝利西路北側、朝陽路西側建設的項目。
  • 麗江指雲寺——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值得一遊
    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光緒年間重修。大司徒仁波切親自為其開光。   相傳建寺初始,苦幹找不到合適的地址,恰巧西藏的高僧大司徒仁波切經過,大司徒仁波切慧眼巡視四方,舉杖一指西邊的一片彩雲說:「那裡有蓮仡祖師的足印,可以建寺。」於是就在那片彩雲之下建起了寶剎,命名指雲寺。指雲寺坐西向東,原本建有十二鷹禪院,現存五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