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車鎮:雲端耕田紫鵲飛

2020-08-19 新湘評論

水車鎮以紫鵲界而聞名,紫鵲界以千年梯田名世。

紫鵲界梯田位於婁底市新化縣水車鎮境內,近年來聲名鵲起,逐漸走出深閨,走向世界舞臺。紫鵲界梯田景區入選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名錄、中國首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成為新化、湖南乃至全國的「文旅名片」。水車鎮域內除了4A景區紫鵲界,還有「中國最美鄉村」正龍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氏宗祠等。水車鎮黨委書記肖勇平說:「千百年來,村民們在雲端耕種,形成了極具本土氣息的農耕、美食、山歌、武術、儺戲等特色文化,吸引了大量中外遊客。」

一方水土造就壯麗「大地雕塑」

晨曦、農家、炊煙、梯田層疊交錯,遠遠望去,大大小小依山就勢,飄帶般順坡遞進,一幅美麗的畫卷讓人心馳神往。

紫鵲界梯田形成於何時?經考證,宋代建縣前梅山峒蠻在此聚居,以漁獵為主要生產方式。宋時漢族大量遷入,農耕文明逐漸取代漁獵生活成為紫鵲界主流,宋廷「給牛貸種使開墾,植桑種稻輸緡錢」的「對口扶貧」政策,使中原稻作文明迅速輸入,紫鵲界梯田初步形成規模。明代實行「人口增多,政績考核,稅收減免」,紫鵲界一帶形成大規模漢人村落,大量開墾梯田,梯田面積進一步擴大,層層疊疊、曲折有致的「大地雕塑」基本成形。因此,紫鵲界梯田是瑤、漢等多民族的勞動結晶,歷史可溯2200多年。

紫鵲界梯田之所以讓人們津津樂道,是因為它的特點——「小」「多」「高」。紫鵲界梯田「小」,小到耕牛無法轉身,小到最窄處只插得下一蔸禾,小到傳說中老農的蓑衣鬥笠能蓋住兩丘田;紫鵲界梯田「多」,多到僅核心景區就有8萬畝;紫鵲界梯田「高」,高到在海拔500米到海拔1200米之間,層疊達400多級。

紫鵲界梯田與其他梯田相比的獨特之處是山上的「隱形水庫」:山頂植被土壤涵養水分,通過泉眼滲透,循著毛細血管般的簡易水圳,潤澤萬畝梯田。紫鵲界坐落於雪峰山脈東麓,地處低海拔向高海拔過渡的亞熱帶,雨水較多,山體系不滲水的花崗巖,地表是花崗巖風化物與黏土混合形成的土壤,蓄水性能很強,哪裡需要水,挖一個缺口,地下水就從缺口中冒出來。紫鵲界地表土層厚,土壤黏性強,有利於築坎,因此形成了「山有多高田便有多高」的奇特風貌。「水圳的水不能隨意截流,哪個泉眼管哪些田,都是定了的。」回鄉辦起合作社的85後農民奉玉輝說。

據水車鎮文化站長羅中山介紹,多民族的交流碰撞,創造了偉大的梯耕稻作文明,而且在漫長的歲月中,融合創新發展,形成了梅山文化,水車鎮也因此成為梅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文創產業讓古老村落煥發新光彩

「特色美食、山歌、武術、巫儺、醫藥、草龍舞……近年來,水車鎮對極具本土特色的文化進行挖掘包裝,形成特色文化產品,豐富著景區內涵。讓這些獨特的文化重新煥發異彩,是我們的責任。」肖勇平介紹道。

美食,拉近水車鎮與世界的距離。鎮黨委宣傳委員葉志峰對美食如數家珍:「三合湯辣得得勁,泥鰍拱豆腐鮮又香,穇子粑蒸雞顏值高口味佳。」透明如琥珀的魚凍,分層如山巖的臘肉,酸甜又爽口的櫻桃……讓遊客讚不絕口。目前,水車鎮有18個專業種養合作社,部分實現種養、加工、銷售一條龍。風乾板鴨、紅薯幹、沙參、米酒等特色農產品,每年供不應求,優質紫米能賣到每公斤160元至200元。

「水車鎮的靈與魄,在梯田,也在文化。」山歌記錄者羅紹基說。他用3年時間,走訪50餘位歌手,採錄了230餘首山歌。每一首山歌背後都是歷史的見證和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只要遊客有要求,「老牌紫鵲樓」主人楊遠民便會開鑼亮嗓:「對門情姐行路移啊個移,各個嗯身穿八幅羅裙嘞一嶄齊……」

旅遊鼓起了村民的腰包,紫鵲界農民闖出一片新天地。「這裡的土地、空氣和水,不是用錢買得到的。」紫鵲界村永幸農家樂老闆娘羅鐵平由衷感慨。2005年,她跟丈夫辦起了景區內第一家農家樂,生意日漸紅火,她又第一個搞起了民宿。今天的水車鎮,民宿、農家樂、酒店呈現出雨後春筍般的發展態勢。

在紫鵲界山腳下的瀟湘木雕公司,一批剛從紫鵲界下來的深圳遊客興致勃勃地參觀選購。遊客曾石榆是一名畫家,是紫鵲界常客,「紫鵲界不可複製,百看不厭。」木雕公司有53名工人,包括18名殘疾人,16名貧困勞動力。創辦人奉湘波說:「紫鵲界給我們的木雕創作注入了靈感和活力。她越來越火,我們的作品也走得越來越遠。」婁底市殘聯副理事長劉妍熙說:「瀟湘木雕公司充分挖掘紫鵲界的底蘊,在解決殘疾人貧困戶就業方面,闖出了一條『文創脫貧』的新路子。」

流量經濟下的文旅產業

紫鵲界山陡田窄,至今依靠人工耕作。

田埂上,拿出手機,打開攝像頭,繞著插秧的村民拍一圈,加上「我覺得勞動者是最美麗的」配音——小夥陳熙拍攝的一條抖音,輕鬆收穫19.5萬播放量:「真是魅力槓槓,流量擔當!」

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推動下,貧困山村享譽世界。一些在外闖蕩的年輕人回來了,給這片土地帶來新活力。回鄉的奉玉輝對紫鵲界的情況十分了解。今年他又開墾了20畝荒田,5年前創辦的紫鵲界龍普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規模達到320畝,合作社24戶共85名貧困戶摘掉「窮帽」。老一輩也被帶動起來,50歲的護林員奉石林和堂兄奉先林辦起月芽山水稻種養合作社,「玩」稻田養魚,多管齊下順利脫貧。

幸福的日子,在層層疊疊的梯田上迎來新光景。2019年,水車鎮舉辦紫鵲界春天會、大地藝術節、農民豐收節等活動,吸引遊客72.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5個億,人均收入6766元,全鎮464戶貧困戶1670人全部脫貧。

2019年7月,新化縣與「湖北大漢隆城」集團籤約「中國紫鵲界康養小鎮項目」。據了解,該項目在8至10年的時間裡,打造集文化體驗、避暑度假、冰雪運動、森林康養、觀光農業遊、拓展會務於一體的獨具梅山文化特色的醫養結合示範基地、美麗鄉村建設和脫貧攻堅示範區,預計新增100萬人次以上遊客量,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以上。

「水車鎮已經在謀劃和行動。在全國範圍內徵集不同歷史時期傳統農業生產生活用具,建設一個展示中華稻作農耕文化的主題公園。與此同時,還要樹立世界級農耕文化研學品牌,打造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建設水文化觀光帶……水車鎮一定會越來越好。」說起水車鎮的未來發展,鎮長李勁充滿信心。

(選自《新湘評論》)

點分享

相關焦點

  • 解讀紫鵲界的神奇密碼:田在雲端鵲在飛
    紫鵲界梯田秀色。羅中山 攝 紫鵲界所在的水車鎮域內,還有中國最美鄉村正龍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氏宗祠等。 然而,從這些入手解碼紫鵲界的神奇,於遊客而言,總感覺不得全部要領。 水車鎮黨委書記肖勇平比一般人更熱愛紫鵲界,他的一篇論文就是寫紫鵲界。他說:「遠古先民開創了獨特的自流灌溉系統,滿山梯田,無一處水庫,無一口山塘,自流灌溉旱澇保收,2014年9月,被國際灌排委員會授牌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 解讀紫鵲界的神奇密碼——田在雲端鵲在飛
    解讀紫鵲界的神奇密碼——田在雲端鵲在飛紫鵲界梯田稻穀飄香。紫鵲界所在的水車鎮域內,還有中國最美鄉村正龍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氏宗祠等。然而,從這些入手解碼紫鵲界的神奇,於遊客而言,總感覺不得全部要領。水車鎮黨委書記肖勇平比一般人更熱愛紫鵲界,他的一篇論文就是寫紫鵲界。他說:「遠古先民開創了獨特的自流灌溉系統,滿山梯田,無一處水庫,無一口山塘,自流灌溉旱澇保收,2014年9月,被國際灌排委員會授牌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 客家山歌《你莫嫌涯耕田儕》,耕田阿哥唔會差!
    (客家山歌)作詞:溫彩蘭1你莫嫌涯耕田儕耕田阿哥唔會差耕田阿哥性情好耕田阿哥人贊誇勤勞致富搞生產年年收入唔曉差4年年收人唔曉差耕田阿妹頂呱呱耕田啊妹唔怕苦養豬養雞養鴨麻5養豬養雞養鴨麻耕田阿哥頂呱呱耕田阿哥力氣大肩上能挑手能拿6肩上能挑手能拿耕田阿妹人情佳
  • 新化縣水車鎮千年古樟(樟樹篇8)
    位置:新化縣水車鎮樓下村賀家衝坐標:東經110.983049度,北緯27.709244度樹齡:1512年胸圍:7米新化縣水車鎮樓下村,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紫鵲界梯田景區東南端賀家衝地段生長有一棵古樟,胸徑2.23米,樹高25米,冠幅45米,史料記載樹齡1512年。
  • 《航拍中國》帶你「雲端旅遊」
    千裡沃野,江山如畫,帶你來一場「雲端旅遊」,看看我們這個美麗的、可愛的、生動的中國。  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前兩季已經飛越了我國23個省市自治區。第三季將展示雲南、安徽、貴州、山東、湖南、山西、吉林、天津、河北、寧夏10個省市自治區的奇景,猶如一本「地理教科書」,讓觀眾在觀看的同時,重新發現中國地理圖景。
  • 在丘陵地區用旋耕機耕田,旋耕機有哪些弊端
    其實開過旋耕機耕田的人都知道,旋耕機耕田,被田裡的雜草纏住軸,那是經常的事。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自己當年開拖拉機所遇到的一些麻煩。那是2010年,自己剛從廣東回來,當時也只有一個小孩,手裡還有點積蓄。由於剛打工回來,自己是農村的,出去做生意沒有門路,做手藝又沒有技術。
  • 2020年將至,老農說「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豬」是何意?
    農村老人們坐在一起,討論的最多的話題便是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豬」,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對明年莊稼的收成有哪些影響呢?農村老人所說的「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豬」其實是從農村的老黃曆上得來的。在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有一本老黃曆,老黃曆上不僅有陽曆和陰曆的日期,還有用天幹地支這種很古老的記錄時間的記錄。
  • 農村老人說2021年是「二龍治水、四牛耕田」,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說,即將到來的2021年是「二龍治水,四牛耕田」,這是什麼意思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相信很多人在看到「二龍治水、四牛耕田」後會很迷茫,不知道這句話從何而來,更不知道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其實農村老人所說的「二龍治水、四牛耕田」是根據農曆紀年法而來。明年除了是「二龍治水、四牛耕田」以外,還是「六人分餅,九人屠豬」。
  • 燃油價格高 泰國農夫捨棄拖拉機改用水牛耕田
    燃油價格高 泰國農夫捨棄拖拉機改用水牛耕田 2008年08月02日 10: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2日電 據聯合早報網2日報導,為食品和燃油價格飛漲苦惱的泰國農民,正在放棄燒柴油的拖拉機,改用傳統的水牛來耕田
  • 2020年是「幾龍治水、幾牛耕田」,是旱年還是澇年?看完有數了!
    比如「幾龍治水、幾牛耕田」,那麼今年是幾龍治水呢?2020年是旱年還是澇年呢?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日期上除了用阿拉巴數字來記錄日期以外,還會有天幹地支來記錄,而幾龍治水、幾牛耕田就是和天幹地支有關係。俗語「幾龍治水、幾牛耕田」是從大年初一開始算起,第幾天為辰日,那麼就是幾龍治水,第幾天為午日,就是幾牛耕田。
  • 2021年「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農業會大豐收!為啥這麼說?
    這個時候一些古老的「天幹地支」「望風斷雨」方法就會重現,在古時候,人們沒有先進儀器的時候就是通過這些古人留下的一些算法來判斷明年莊稼的收成好壞,而年關的「六十甲子法」更是有了大用處,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下今年到底是「幾龍治水,幾牛耕田」。
  • 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啥意思?看完懂了
    聽農村的老人們說,明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這是啥意思呢? 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就是根據天幹地支而來。天幹地支是有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組合而成,一輪是60天的時間。龍對應的是十二地支中的辰,牛對應的是十二地支中的醜,餅則對應的是十天幹中的丙。之所以會說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是從新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開始算起,從第幾天出現辰日、丑日和丙日,對應的就是幾龍治水、幾牛耕田和幾人分餅。
  • 今年「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豬」是好是壞?看完懂了
    在老皇曆上邊年都會給出一個關於今年收成的論斷,而2020年給出的則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豬」,那麼「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豬」到底是怎麼來的?又代表一些什麼樣的含義?下邊老張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 農村老人說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豬,是啥意思?
    在農村一些老人就說,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豬,這三句話是些什麼意思呢?一、2020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豬的來歷。二、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九屠共豬代表什麼意思。①二龍治水。
  • 2021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六人分餅,啥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有些模糊,大概是說,在2021年,將有兩條龍負責防雨的工作,有11頭耕牛為人們耕田,農場主打的糧食由6個人分。在這裡,幾龍治水,幾牛耕田,是在大年初一以後,根據當天的日期來計算的,也就是醜牛的日期,初一之後逢醜,也就是幾牛耕田,辰就是醜牛的日期,今年的大年初二是壬辰日,也就是2021年的二龍日。
  • 2021年將至,俗語「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啥意思?看完便知
    而人們說2021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這是說的什麼意思?農曆是我國一直延續至今的老皇曆,它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現在一直在使用陰陽合曆,而農曆也一直在使用者。而在古代人們最開始使用的是幹支紀日法來記錄日子。它是我國歷代曆書的重要組成部分。
  • 俗語:2020年「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是什麼意思?
    導語:俗語:2020年「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是什麼意思?天龍治水望豐年,神牛下界好耕田;人少餅多吃喝厚,得辛金重有餘錢。我們都知道老百姓的智慧和創造力是無窮的,在古代,人們根據月亮的盈虧確定了月份,有根據天氣的冷暖創造了二十四節氣,後來還在日常生活中總結了很多的諺語用來指導農事,直到現在農村很多老一輩的人還在用這樣辦法判斷天氣,尤其是能根據結合很多年年前的情況提前預測之後的年景,就比如在還沒到2020年,但是就已經在聽老一輩的人說明年是''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
  • 2021年「二龍治水,四馬馱谷,十一牛耕田」,啥意思?
    大家都知道天幹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hài),每個天幹對應的是一個日子,同時也對應這響應的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而計算幾龍治水就會從大年初一開始計算,總共十二個日子,一直到農曆的正月初十二,比如初三是丑日,那麼就會出現三牛耕田的預測,如果是初五對著辰日,那麼就是五龍治水
  • 2021年是牛年,「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六人分餅」啥意思
    導讀:2021年是牛年,「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六人分餅」啥意思?眼看馬上要到牛年了,坊間對於牛年的關注還體現在一個古老的俗語中,比如說「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六人分餅」,這句話就是古人對農耕文化的總結,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預測來年的莊稼收成好壞。
  • 廣西第一旅遊梯田,當地明明有很多牛,卻非要用人力拉犁耕田!
    在農村農田應該是非常常見的,現在這個時節應該又可以耕田了。農田在農村雖然說是常見而且又平凡,可能誰能想到有些農田卻能成為旅遊景點。梯田大家應該都知道吧,雖然也是農田,可是比普通的農田多了幾分特色,而且也比普通的農田要美很多,在國內最美的梯田應該就是龍脊梯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