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小康路上有「醫」靠 脫貧攻堅添保障
家住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湖山社區聖村的仇某是一名孤寡老人,社區按政策為其辦理了低保,納入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管理。今年仇某查出顱內動脈瘤需手術治療,住院總費用117329元,出院時醫保報銷52704元、大病保險及醫療補助51123元、急重病災救助2275元,個人實際自付11225元,個人自付比例9.57%。目前,仇某已出院回家休養,與家門口的湯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籤約了家庭醫生服務,家庭醫生為其建立了電子健康檔案,定期給予慢病規範管理服務。
將像仇某這類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範圍、全部實現住院「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是南京市衛健委深入推進健康扶貧工作的重要舉措。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市衛健委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精準施策,統籌推進健康扶貧各項任務落地。
全部納入醫療救助範圍,低收入人口有「醫」靠
2020年1月,市衛健委聯合市醫保局、市扶貧辦、市財政局、市醫保中心等部門制定印發《關於將全市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納入醫療救助範圍的通知》,全市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免費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部享受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待遇,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全額資助。
加大「託底」保障,為貧困群眾看病減負
南京市認真做好30種大病專項救治工作,全市共確定7家救治定點醫院和6家指導醫院,組建了重大疾病臨床診療專家組,並建立健全了轉診、會診、巡診制度。全市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已全部實現住院「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個人自付比例可控制在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總費用的10%以內。
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力爭實現「大病不出區」
目前,南京市6個涉農區建成緊密型醫共體12家,建立了以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為龍頭、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支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區街村一體化」醫共體;全市共建成省級基層特色科室31個,市級基層特色科室239個,通過下派醫務人員、為基層援建特色科室、接受基層人員進修培訓等方式,形成人才流動機制。通過政策傾斜、待遇提升等方式,吸引優秀人才到薄弱地區服務,基層服務能力逐步提升,努力實現「大病不出區」。
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也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欲拔窮根,先除病根,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避免「一人患病,拖垮全家」,南京市衛健委努力為低收入人口脫貧撐起健康「保護傘」。健康扶貧,不讓一人因病掉隊,如此,方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健康之基,讓全民健康託起全面小康。
(責編:耿志超、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