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小夥伴日常的節奏緊張,壓力頗大,趁著十一假期,去周邊放鬆一下吧。
高鐵、動車也不過幾個小時即可到達,將自己從喧囂中解放出來,去享受一下舒緩的慢生活。
從深圳出發,3個多小時,可以抵達廣西靖西,這裡有一個千年古鎮,它發祥於宋朝年間,和很多江南小鎮一樣,有小橋、流水、人家,有精雕細刻的簷梁壁畫,有屋簷上詩文畫壁的古宅民居。
與其他知名的古鎮相比,黃姚沒有烏鎮的精緻,也不似鳳凰有文學底蘊,她仿若是養在深閨的姑娘,質樸中,透露著天然去雕飾的婉約之美。
這裡不似其他的古鎮商業氣氛太過濃厚,主要是當地人普普通通的市井生活。
古鎮的清晨,有點微微的涼意,燈籠還沒熄滅,商鋪還沒有開門,沒有喧鬧的遊人,只有上學的孩子背著書包打著招呼跑過和在橋邊閒坐的老人。
古鎮裡小河環繞,古橋也非常多。年代最久遠的,是位於中興街的帶龍橋,是連接東西兩岸居民的重要樞紐,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依然堅固如初。
在橋的旁邊,還有數百年的老榕樹,其中,佐龍橋岸邊的龍爪榕最有特色。
龍爪榕因其氣根形似龍爪而得名,已有500多年樹齡。從正門進入沿右岔路尋去即可見。古樹竟是在石頭中生長,與巖石緊緊相擁,根須沒法充分伸展,故又名「石上榕」。而枝幹卻盤根錯節,參天繁茂,伸展至半空,倒影清溪,參差斑駁。
說起文藝青年最愛去的城市,廈門一定在榜單上。
到了廈門,一定要去鼓浪嶼的。這座安靜地坐落在海中央的小島,島上的建築兼具各國特色,每一條小巷靜謐美好又獨具風味。
漫步鼓浪嶼,感受到的是歷史和文化的積澱,似乎每條巷子都藏著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小巷深處飄出來悠揚的鋼琴聲,透著某種高雅的藝術氣息。
在洋樓林立、街巷錯落的鼓浪嶼上,不經意間總會有些驚喜。鼓浪嶼鼓新路18號被稱為「最美轉角」,兩條街巷交匯形成的45度夾角處,一棟形狀像海上帆船的三層紅色磚樓亭亭玉立,一旁綠樹成蔭紅花掩映,磚樓下方的木質路牌更增添了文藝氣息。
而萬石植物園近年來,人氣飆升,變成了一個網紅拍照地。其中「多肉植物區」和「雨林世界」最容易拍出大片。
「多肉植物區」 遍布柱狀和團狀的沙生植物,再加上駱駝一家三口的塑像,好像置身於摩洛哥的撒哈拉大沙漠。純白的窗框和透亮的玻璃作為清新自然的拍照布景,姑娘們穿上茶歇裙,戴著巴拿馬草帽,都是妥妥的Ins元素。
而在「雨林世界」,噴霧裝置會在每天的早上9點以及3點定時開啟,水霧在空中瀰漫開來,雲霧繚繞,天氣好的話,再加上陽光的照射,恍如仙境。林木河塘之間升騰起的水霧,像是給雨林披上了一層影影綽綽的面紗。
曾厝垵,中國最文藝的漁村,匯集了各式各樣的文藝小店和民宿,有的清新典雅,有的怪誕有趣。
當然這裡也是美食的聚集地,不管是土筍凍、花生湯、沙茶麵這樣的小吃,還是海鮮大排檔、廈門私房菜,在曾厝垵你都能找到你想要的口味,逛吃逛吃才是曾厝垵正確的打開方式。
從深圳坐高鐵4個小時可以到達「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福建泉州。
泉州是一個值得慢慢逛的好地方,隨處可見閩南特色的建築廟宇,去文廟廣場聽南音看梨園戲,去西街觸摸泉州的歷史,品嘗藏在街頭巷尾的美食,繁華與市井交織,每走一步都會有驚喜。
從西街小巷開始探路老城舊事,步履一直延伸至城南老街巷。
「不行宗教旅,枉到刺桐城。」
藏於西街的開元寺,是屹立千年的泉州古寺,閩南名剎,遠遠便可看見凌空而起的石塔,分別位於東西兩側,守護著這座城世世代代。
在榕樹與菩提樹的包圍中,陽光曬在紅牆屋簷。靜心參拜,有一種心靈被淨化的感覺。
說起泉州的美食,可謂豐富。穿行在泉州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面線糊店。一碗麵線糊,加上配料,來跟油條,就是泉州人最經典的早餐組合。
在泉州,如果實在想不出吃什麼,去吃牛肉總是沒錯的。兩三歲的黃牛肉,加入當歸、姜、辣椒、八角、加飯酒等調味提香,至少要燜燉90分鐘。
牛肉丸,牛肚,牛肉粳,青菜......隨便加,加上麵條,最後澆上特質的一種微辣醬料,趁著熱乎勁兒吃,味道好的不得了。
關注,分享旅途中的有趣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