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食在南方不大做主食,在中國南端的廣東更是如此,但是令人吃驚的是,大多數的廣東人對雲吞麵情有獨鍾。而廣東人所鍾愛的雲吞,實際上就是經過順德廚師巧手「改造」過的北方餛飩。
雲吞麵正式傳入廣東,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相傳,有一位湖南人在廣州雙門底開了一家「三楚麵館」,主營麵食,其中有一種麵食就是雲吞麵。那時候的雲吞麵做得很粗糙,僅是一種用麵皮裹上肉餡在白水裡面煮熟的簡單吃食。後來麵館開始用雞蛋液和面擀成薄皮,再包上以肉末、蝦仁和韭黃製成的餡料,推出後十分受歡迎,三楚麵館也因此生意興隆。雲吞麵經順德人改良之後,成為順德頗具盛名的美食。
玩了一天之後,洗淨滿身的疲累,優哉遊哉地走在暮色裡的北滘街道上。突然想吃雲吞麵,便來到了泰興大街,在一家叫作蝦仔雲吞麵店的門口停了下來,只見它的招牌上寫著「三代祖傳,麵食世家」。
這家店上過電視,甚至在全國都小有名氣。附近也有很多家店,但是人氣明顯沒有這一家旺。老闆見有人駐足,立刻迎了出來,仿佛遇見了多年的老友,熱情地招呼起來。
店內牆上貼著雲吞的製作方法,閒來無事,我便仔細看了起來。看完之後,我突然覺得包雲吞是一個極為享受的過程。將餡兒和麵皮準備好後,拿出一張雲吞皮,放上適量的餡料。餡料放少了不行,因為不好吃;多了也不行,因為麵皮會包不住餡料。接著在雲吞皮周圍塗上一點水,對摺黏合,力道要掌握好,力道過重會捏爛麵皮,力道過輕會導致麵皮黏合不到一起,下鍋的時候容易露餡。想要包出的雲吞好看,就用虎口擠壓麵皮,讓麵皮呈現出魚尾的樣式。
接著,我將目光移到了雲吞麵的介紹上。雲吞麵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是湯底。這也是雲吞麵中最重要的部分,因為湯底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碗雲吞麵的味道。熬製雲吞麵的湯底有講究,要選用上好的大地魚和河蝦子將湯熬出鮮味。湯底要清,千萬不要加味精,否則就破壞了湯的清甜。其次是面。最地道的面要從麵粉加鴨蛋做起,最講究的一點就是不能加水,只有這樣做出來的面才有韌度,吃到嘴裡才會有彈牙的口感。最後就是裡面的餡兒。要想雲吞咬下去「卜卜脆」,就要選用新鮮的蝦球,混合三分肥七分瘦的豬肉做成餡兒。
看著這些介紹,再配上滿屋子的雲吞香味,我忍不住咽起了口水。好在熱騰騰的雲吞麵適時端了上來。湯底只有大半碗,這樣做是為了保持麵條的彈性。湯裡放著些韭黃,給這碗雲吞麵增色不少。來之前就聽說一碗好吃的雲吞麵是不能缺少韭黃的,今日一試,果然如此。喝了一口湯後,我立刻嘗了一個精緻小巧的雲吞,或許是因為餡料含水量極低,雲吞彈牙、緊實,鮮甜可口。
在順德,雲吞麵是廉價餐食的代表。有一句俗話是這樣說的:「有錢吃盒仔飯,無錢吃雲吞麵。」現在的順德人已經離不開雲吞麵了。出門在外的遊子倘若在回到家鄉時能夠吃上一碗雲吞麵,便是莫大的安慰。碗中裝的不僅僅是幾粒雲吞,更是順德人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