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老有善養讓幸福「夕陽」別樣紅

2020-12-12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劉操

  最美不過夕陽紅,如何讓年老之人「老有所養,老有善養」,是我省民生工作的重要課題。

  「十二五」期間,我省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和越來越多的「候鳥老人」來瓊給我省的養老帶來巨大壓力,我省民政部門主動作為,出臺一系列養老服務的法規政策和指導性文件,支持和鼓勵養老服務機構發展,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讓在海南生活的所有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養老關係民生,情牽百姓。

  經過5年的努力,如今全省平均每千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26.7張,我省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立。

  政策先行: 迎戰「高齡化社會」到來

  至2014年底,全省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125.52萬人,佔總人口的13.7%;80歲以上老年人口18.4萬人,佔老年人口總數的14.66%,標誌我省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而每年冬季,我省還會迎來大量外省的「候鳥老人」,更加大了養老服務保障的壓力。

  省民政廳廳長苗建中表示,健全的養老服務制度,是老人安享晚年的「保護傘」,是提升社會保障水平的「催化劑」。為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我省努力探索適合省情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路子,先後出臺了20個養老服務的法規政策和指導性文件。

  「2010年,是我省養老事業的一道分界線。」省老齡辦副主任謝池春說,在2010年以前,我省養老模式比較單一,只有機構養老,也就是政府出資興建的農村敬老院和城市福利院,以及社會力量辦的養老院,2010年,省政府出臺《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之後,各種模式的養老服務設施發展迅速,日間照料中心、社區居家養老、老人互助幸福院等,都是在這之後發展起來的。

  由於我省經濟欠發達,農村敬老院重建設輕管理現象比較普遍,一些農村敬老院長期存在運行經費不落實、管理人員缺位、五保供養對象不願入住,床位空置率高等方面的問題。2014年,《海南省養老機構管理條例》明確,農村敬老院運行經費由市縣財政足額安排。省民政廳、省財政廳依法印發《海南省農村敬老院管理辦法》,規定縣級財政應當按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供養人數每人每年不低於3000元安排管理經費,並隨著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逐年遞增。這些硬規定,確保了農村敬老院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瓊海等市縣甚至出現了排隊等床位、一床難求的現象。

  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我省每年冬季外省「候鳥老人」紛至沓來,輸入性養老服務保障壓力頗大。面對島內外老人需求大,而現有設施等遠不能滿足需求的實際,省民政廳努力探索適合省情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路子,最終確立了「9073」養老服務模式,即90%的老人依託家庭養老,7%的老人在社區接受居家養老服務,3%的老人享受機構養老服務,從而形成符合海南實際的三個層次的養老服務保障結構。

  苗建中提出,按照這個思路,省民政廳、老齡委著力在我省發展三個層次的養老服務保障,即:為農村「五保」老人、城市「三無」老人等提供供養服務的公辦福利型養老服務機構;為本地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普惠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外省老年人提供休閒度假、保健康復等服務的醫養結合的服務機構。

  這些力度大、含金量高、指導性強的激勵性政策,為海南發展養老服務業提供了政策依據,不僅標誌著海南養老服務業發展進入了規範化發展的軌道,也為海南老人的幸福晚年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加大投入:

  老年人服務設施不斷增長

  京華城,是海口國貿一帶非常繁華熱鬧的大商城,海口市龍華區玉沙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就設在這裡。幾乎每天上午,60多歲的周阿婆走進離家不遠的海口市玉沙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在閱覽室讀讀書,在理療室休息休息。午飯時間,海口星海社會工作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送上了紅燒肉、炒菜心等豐盛的午餐。

  玉沙村日間照料中心的社工謝麗麗告訴記者,這裡有棋牌室、閱覽室、書畫室、健身室、理療室,還有老年人網絡學校。「每天都有居住在附近的老人們聚到這裡跳舞、看電視、打桌球、打牌、唱歌。」

  「日間照料中心最大的好處就是很自由,來去隨意,不用離家,白天來參加活動,晚上回家和兒孫們相處,更容易為老人所接受、喜愛。」謝池春介紹,作為居家養老模式的補充,日間照料中心為老人們提供娛樂、就餐、休息等多種服務,目前全省已有56個日間照料中心投入使用。其中,大部分為老人們提供無償服務,少部分收取較低的會費。

  「十二五」期間,我省加大社區老年服務設施建設力度,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發展思路,支持和鼓勵養老服務機構發展,養老機構的數量及床位數大幅度增加,機構養老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2011年以來,我省規劃建設省、市縣中心養老院14個,投入資金5億多元,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床位2588張。三亞、陵水、澄邁、屯昌市縣中心養老院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儋州、萬寧、文昌、樂東、瓊中等市縣中心養老院項目已竣工。

  省委、省政府更是連續數年將農村敬老院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累計投入農村敬老院建設資金2.35億元,全省新建、改(擴)建農村敬老院113 所、新增養老床位4000多張。

  一組對比數據可說明海南養老事業的快速發展:2010年,全省養老床位數4637張;截至2015年底,全省養老床位數33586張,其中公辦養老機構177家、床位數17074張,民辦養老服務機構36家、床位數16512張,全省平均每千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26.7張。

  購買服務:

  力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每天,41歲的海口養老護理員林秋麗騎著電單車從家中出發,半小時後抵達了海口市美蘭區龍舌坡428號,86歲孤寡阿婆韓菊梅家中。

  從2009年海府街道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起,護理員林秋麗就承擔起照顧韓菊梅的任務。無論颳風下雨,她每個星期不少於2次(1次2.5小時)到訪阿婆家,幫她買菜、打掃、換燈管;幫她洗澡、剪頭髮;陪她散步,給她按摩。

  每逢節日,林秋麗精挑細選了點心等小禮品提前送給韓阿婆。做好飯、打掃好衛生,坐在阿婆的身邊聽她講過去的故事。這是林秋麗過去6年習慣的工作狀態,她把阿婆當成了「母親」,阿婆把她當成了「女兒」。 截至2015年,全省共有1萬多名老人像韓菊梅一樣享受到社會組織提供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謝池春表示,海南的本地老人不願意離開家,習慣了在自己所熟悉的環境養老,而我省近年來大力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恰恰滿足了老年人的需求。

  「十二五」期間,我省在全國率先建成覆蓋全省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信息平臺,開通「12349」呼叫熱線。「每天呼出與接入的電話量都有300個左右。」工作人員介紹,中心將「12349」服務熱線與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手段相結合,把政府扶持、老人家屬、緊急救助、社會服務等資源納入平臺體系,為全市老年人提供24小時全面完整的居家養老數據化檔案管理、緊急救助、日常生活照料和主動關懷等方面的服務,形成20分鐘—30分鐘「隨叫隨到」的居家養老服務圈。

  不只是海口市,謝池春告訴記者,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信息平臺自2013年9月建成,至今已覆蓋全省。居住在服務範圍內且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可撥打電話獲取政策諮詢、養老照料等服務,此外政府還為全省1.83萬名困難老人添置了專用手機,便於緊急情況下呼叫救助。

  記者從省民政廳獲悉,「十二五」期間,我省大力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截至2015年底,全省18個市縣開展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試點社區數達421個,佔全省城市社區總數的78%,享受政府購買服務老年人數1.2萬人。

  (本報海口1月26日訊)

  截至2015年底,全省18個市縣開展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試點社區數達421個,佔全省城市社區總數的78%,享受政府購買服務老年人數1.2萬人。

  連結

  2016年民政十項重點工作

  1.指導做好我省第八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協同推進農墾改革,6月底前完成東昌墾區等設居試點工作。

  2.繼續開展「救急難」綜合試點,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推動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有效銜接。按時完成省委、省政府2016年為民辦實事項目確定的7個農村敬老院維修改造項目和2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項目。

  3.加快實現農村低保政策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省研究制定並出臺「低保政策兜底保障一批」的指導意見,協同推動農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4.加強救災資金精細化管理,建成萬寧、五指山、儋州救災物資儲備中心和省減災應急指揮中心信息化項目。

  5.在婚姻登記標準、殯葬服務標準、養老服務標準、福利(救助)機構管理標準、低保管理標準、社區建設標準、地名管理標準、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標準、福彩銷售機構管理標準等9方面探索開展標準化建設試點,擴大民政標準的社會影響力。

  6.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扶持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加強購買服務資金使用監管。

  7.大力推進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通過政策扶持、資金配套、人才培養和行業管理,引導養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激發社會力量參與熱情。擴大居家養老服務覆蓋面。

  8.全面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為4萬名低保殘疾對象發放生活補貼,為8萬名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

  9.深入開展雙擁模範城(縣)創建,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10.探索啟動「網際網路+民政事業」行動,以網際網路思維創新民政工作發展模式,加快向現代民政轉型。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與海南共同成長  63年前的1950年5月7日黎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第七天。  在海口市新華南路臨街一幢兩層小樓裡,一張張散發著油墨芬芳的報紙在這裡開印,印刷機有節奏的咔嚓聲,即便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讓當年的老報人覺得「是如此清脆悅耳」。她的名字叫《新海南報》,是海南日報的前身。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麗鄉村建設帶給百姓穩穩的幸福
    中午時分,海南日報記者在餘村五星級美麗家庭村民葛元德的家中見到了大批遊客。在葛元德自家小院內開辦的文創閣旅遊商品小店中,出售各種由余村出產的毛竹製作而成的手工竹製品,從傳統竹編菜籃到精緻的竹編食盒,再到復古風的竹殼暖瓶,各種竹製品琳琅滿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村子變美了,遊客越來越多,山上的毛竹一樣可以成為取之不竭的寶貝。」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紅楓驚豔海南的秋
    而地處我國南端的海南,展現在你眼前的多半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深深淺淺的綠。  但在海南島腹地的五指山,卻在秋風的吹拂下悄悄地變了顏色:這裡的三角楓像北方的楓葉一樣,慢慢變紅,漸漸掉落,成就一道別樣的精緻景觀。  連綿不斷的山巒,熱帶雨林濃濃的綠,層層疊疊的火紅楓葉,散落一地的楓葉的黃……奪目的色彩盛宴,也讓海南的秋天驚豔無比。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百年冷泉映雙塔 秋日蓮花別樣紅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南宋詩人王萬裡描述的六月西湖荷花景象。殊不知,在秋日的美郎村,荷花映日的美麗景觀也引來了遊人無數。為給美郎村開發新的致富產業,澄邁縣農委從臺灣引進了九品蓮花種植於村口池塘,沒想到成了美郎村的新景觀。一年四季,那碩大鮮豔的蓮花脫水而出,多彩的顏色和優美花型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83歲的美郎村村民陳玉風居住在村口的一棟石屋裡。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澄邁:世界長壽之鄉的別樣風情
    當夜幕開始降臨,華燈初上,沒有城市浮光掠影的奢華,少了熙熙攘攘人群的喧囂,這座小城的夜晚尤為靜謐,投入她的懷抱,連同夜色中的柔光,讓人忘卻白天的煩擾,感受別樣的精彩。  燦若金山寺 揚福壽文化  澄邁是世界富硒福地,富硒土壤佔全縣總面積的57%,土壤硒含量是東南部沿海地區土壤平均值的兩倍。
  • 海南日報數字報-九架嶺上好風光
    文\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特約記者 吳峰  從白沙黎族自治縣邦溪鎮出發,沿著蜿蜒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林茂鳥歡就是幸福
    ■ 本報記者 單憬崗  翩翩白鷺下夕陽、細雨來時鷺正飛……如果想用眼睛、用心靈去欣賞和感受白鷺美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墾紅明荔枝產業集團掛牌成立
    本報海口11月23日訊 (記者歐英才 通訊員李驍可)11月23日上午,海南農墾紅明荔枝產業集團在海口掛牌成立
  • 海南日報數字報-GO三亞,玩不夠
    夕陽西下,甜蜜的愛侶攜手漫步在三亞灣、大東海,漫看雲捲雲舒,靜聽浪拍金沙,夕陽餘暉的照耀下,一堆幸福愛侶的背影投射在沙灘上,好長、好長……  當然,對於親子遊的遊客來說,免費的公共海灘絕對也是暢享親子時光的好去處。提個小桶,再拿上把小沙灘鏟,頑皮的孩子們就能在海灘上快樂的玩上一天。如果能拉上爸爸媽媽一起玩,小傢伙們的興致就更高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名企老總 新年寄語
    值此迎新之際,首先特別感謝廣大讀者對本刊的關注與支持,2015年《海南日報》IT家電周刊將繼續為廣大讀者、消費者和商家架設互聯互通的「彩橋」,做海南IT家電行業的主流傳播平臺。同時也藉此方寸,向讀者朋友們送上部分海南名企老總的新年問候。  蘇寧  非常感謝讀者朋友們對海南蘇寧的支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幸福中國年 多彩三亞遊
    ■ 本報記者 黃媛豔  幸福中國年,多彩三亞遊。每年春節,都是三亞旅遊的「考試季」。今年三亞應考思路重點明晰,轉型升級成為關鍵詞。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早春茶今日開採
    為主題的2019中國(海南)早春茶開採季活動將在五指山市水滿鄉啟動。本次活動包括啟動儀式、生態海南茶展示品鑑、茶園觀光、品茶、採茶、長桌宴、篝火晚會等多項內容。五指山以茶為媒,力爭打響海南生態早春茶品牌。  海南作為中國最主要的茶葉產區之一,其茶葉以「上市早」和「品質優」被大家熟知。作為我省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之一,五指山獨特的山區地形和生態環境非常適合名優茶的種植、加工和生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熱島出冷泉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 耿  洪寶光  時下已是夏至,氣溫越來越熱,全國多地出現了高溫天氣,地處中國熱帶地區的海南島也不例外。  在炎熱天氣裡,倘若能泡在涼爽的冷泉之中,豈不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島上的特色椰樹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島上約有4萬公頃椰樹,其中有不少有特色的椰樹。
  • 海南日報數字報-當代海南論壇'2014冬季峰會徵文公告
    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擬於今年12月中上旬召開當代海南論壇冬季峰會,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法治海南建設,為此特組織徵文。有關事項如下:  1、徵文主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法治海南建設。  2、論文要求:所寫論文(對策建議)應理論聯繫實際,突出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每篇3000—5000字。論文末尾註明作者所在單位、職務、職稱和聯繫方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在晚會現場播放的事先錄製短片中,羅保銘向全省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道了一聲誠摯的「老師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