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駐華大使館微博公布的該國交通部長騎車圖片。
2012年,騎行者在路口停靠,手扶專門服務於騎行者的欄杆。
2009年10月6日,丹麥哥本哈根市,一名男性騎車離開辦公樓,樓前是停車場。
1月20日,大寒。
三裡屯東五街,一行人騎著自行車,來到了丹麥駐華大使館門前。人群中,有一位吸引眼球的女士,身材高挑,著紅色大衣,穿黑色絲襪。
她是來華訪問的丹麥交通部長,皮婭·歐勒森·迪赫爾。
當日早上,頂著北京凜冽的寒風,她騎車穿過三裡屯的大街小巷,來到了丹麥駐華大使館。當時氣溫在零度以下,面對記者疑惑的眼光,迪赫爾解釋說:「跟丹麥比起來,北京不算太冷。」據介紹,迪赫爾騎車出行,是為了倡導騎行這一現代都市的出行方式。不過,她的這一舉動在網上遭遇質疑,被指「作秀」。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高美
英國女性音樂人凱蒂曾唱過一首有關中國的英文歌曲「Nine million bicycles(九百萬輛自行車)」。那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北京盛況。
如今,如此盛況只會出現在迪赫爾生活的哥本哈根市。據上個月訪華的丹麥交通部長介紹,在哥本哈根,自行車比居民多。哥本哈根有52萬市民,自行車卻有56萬輛。超過50%的居民騎自行車去上班或上學。
女首相騎車「就職」
在哥本哈根街頭,四處可以看到家長騎車送孩子上學、女士腳蹬細高跟鞋騎車行路、西裝革履的男士騎車奔向遠方。有時,你還能在街頭瞧見騎車上班的內閣成員。
現任首相赫勒·託寧·施密特2011年就職時首次露面,就帶領著23位新內閣成員,騎車前往首相府。
丹麥駐華大使館1月9日發了一條與哥本哈根有關的微博:「哥本哈根被歐盟委員會評為2014綠色首都。歐委會對於哥本哈根在增加自行車數量、實現2025年碳平衡目標以及保障公民享有良好綠色空間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表示認同。歐盟環境專員Janez Potocnik說:『哥本哈根在提升環境可持續發展中的努力以及當地居民可享受的生活質量方面,都為歐洲提供了好的借鑑。』」
交叉口保護騎行者
交通擁堵是最常見的都市病。大量的機動車輛增加了環境負擔。騎行則認為是一種對環境非常友好的出行方式,能夠極大地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緩解交通擁堵。此外,騎行還能夠鍛鍊身體。於是,諸如倫敦、紐約等全球大都市,都在推廣騎車出行。然而,效果不佳。
「在你的城市,騎行可能嗎?安全嗎?有吸引力嗎?」丹麥自行車聯盟工作人員羅特·魯比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就可以判斷出一個城市發展自行車文化的潛力。遺憾的是,世界上大多數城市對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而哥本哈根卻是少有的、對這三個問題都可以說「是」的城市。
關於都市騎行,已有諸多共識。
要倡導騎行,最關鍵問題是要確保騎行者的人身安全,重中之重則是騎行者不用擔心與私家轎車「一較高低」。
在哥本哈根,設有專門的自行車車道。哥本哈根在市區及周邊地區修建了維護良好的自行車專用道、路邊自行車道以及自行車優先街道等各類自行車道路。
市政規劃也致力於完善交叉路口的設計,保證騎行者的安全。比如,在交叉路口,將自行車道延伸至交叉口處,並在交叉口將自行車停止線前置,將其設於停止等候的汽車前;在交叉口附近,增加自行車專用道與平行道路間的距離,防止自行車與右轉車輛發生碰撞。
法律向騎行者傾斜,幾乎所有與騎行者發生的碰撞,法律都規定機動車駕駛員需負責。
帶著自行車上地鐵
丹麥《每日新聞》報導,丹麥人均社會保障支出排名歐盟第一。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1年起,丹麥在養老金、疾病補助和失業保障等方面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4.4%,高於歐盟30.4%的平均水平。
在福利有保障的丹麥,市民選擇騎車並非因為沒錢負擔私家車,而是因為騎車更方便、更快捷。
「我家離工作地點有8公裡,騎車需25分鐘,而開車則至少半小時。」丹麥交通部長迪赫爾表示,在情況允許的時候,她也會騎車上班。
哥本哈根的交通設施處處體現出自行車優先的理念。大多數交叉口會為自行車提前切換綠燈,哥本哈根還為騎行者設計了「綠浪」,通過車道旁短柱上綠燈的閃爍,引導騎行者以時速20公裡行進至路口的下一個綠燈信號。如果騎行者保持與綠浪一致的速度,那麼在所有交叉口,騎行者都可以一路綠燈、暢行無阻。
據迪赫爾介紹,很多人住在哥本哈根郊區或者周邊城市。為了方便這些人騎車,丹麥實行「組合行」的方式出行,允許市民將自行車帶上火車或地鐵。這樣,就實現了從家門口到公司之間的無縫對接。騎車離家,帶著自行車上火車奔向市區,再騎車去公司。這是丹麥流行的出行方式。此外,大部分軌道站點都提供自行車租賃服務。
「騎行關乎自由健康」
近年來,丹麥開始建造超級自行車高速公路,哥本哈根周邊的22個城市都加入了這一計劃。哥本哈根市政府規劃在首都周邊建設26條自行車高速公路,總裡程達300公裡。
2012年4月,第一條超級自行車高速公路開通,全長22公裡,連接首都市中心和市郊的阿爾貝特斯隆市。這條高速公路使用特殊的交通信號系統,能夠最大限度減少路口處通行耽擱的時間。與之配套的是,高速公路沿途設有自行車充氣站、修理站和停靠站。
市民停車越來越方便,市區內提供了充足的自行車停放設施。地鐵旁、商店旁、酒店旁、政府機構門前,都有專門的自行車停車場。
在解決了安全和便捷的問題之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騎自行車有吸引力嗎?
丹麥自行車聯盟工作人員羅特·魯比指出,大多數丹麥人將自行車與非常積極的價值掛鈎,比如自由和健康,近年來騎自行車還成為了個人活力的一種象徵。
「在丹麥,我們把騎車看作是和走路、說話一樣的一項基本技能。」魯比介紹說,在大多數丹麥家庭,3歲以上的兒童就開始了騎車訓練,「近年來你經常會看到,家長驕傲地走著,而旁邊兩三歲的兒童在騎著小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