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Pinea 4月20日訊)VR和AR作為一種全新的科技類型,在如今被廣告營銷領域廣泛應用,而很多科技媒體也推出過相關的營銷專題。無論何種營銷手段,都是傳播效果、用戶體驗門檻和製作成本的平衡。這種平衡取決於廣告主(廣告製作公司或公關公司)對於群體營銷和精準營銷的取捨。
但以XR行業媒體的角度來分析這兩類營銷。我們或許可以得出一些直觀和適宜的結論。即:VR營銷更多的適用於以賣方市場為核心的領域,AR營銷應更多的藉助平臺、硬體來傳遞到消費者手中,應用於買方市場為核心的領域。
VR開發成本較高,更適合理性消費市場
如今,VR的B端項目類開發,主要集中於專業領域培訓、VR房產營銷等方向上。以VR房產為例,其在中國是典型的賣方市場,前期有巨額的開發成本投入。尤其在無法進行期房銷售的限制下,更多房地產項目的前期展示、預熱成為現房開售前的重要環節,而VR樣板房可以為實體樣板房爭取更多的前期營銷時間,並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實體樣板房數量不足、甚至個性化裝修缺乏的短板。
眾所周知,賣方市場的典型特徵是價格和交易條件主要決定於賣家。這個領域中,VR的開發成本能夠自然的將營銷成本嫁接於產品之上,通過銷售轉嫁到買方。而在邊際成本遞減的規律之下,這部分開發成本雖然前期投入較大,但隨著銷售的增長逐漸攤薄,從而達到合理的產品價格。
AR開發成本相對降低,但有操作門檻
AR是這幾年很多快消品品牌所使用最多的營銷方式,從果汁飲料到各類洋酒,從日化產品到家居用品,都會藉助AR營銷去為消費者闡述產品搭配、產品故事、產品製作流程、品牌理念等。而這些領域則是典型的買方市場。
這一市場中,消費者的決策權更多,而選擇產品的同質化競爭也足夠激烈。當這些產品通過藉助H5、APP或者是某些平臺的AR入口,能夠快速的傳遞更多信息觸及用戶痛點,從而影響消費者的選擇,那相對於地毯式的傳統廣告,這種新技術手段勢必來的更為精準和有效。
此前,VRPinea就在每日大事件中報導過,近期宜家收購了專注室內家居可視化的計算機視覺和AR公司Geomagical Labs,其首款產品基於手機移動端,結合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技術,支持對空間的快速掃描和3D渲染。收購完成後,宜家將利用此項技術來提升用戶的線上購物體驗,比如通過手機端可視化簡化消費者設計家的過程,優化AR可視化功能。
去年爆火的的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也讓演員李現成為了演藝圈內的頂級流量,味全每日C藉助電視劇的熱度推出了AR玩法的「現男友」瓶,只要掃描瓶身圖片中的李現,就可以實現和李現的近距離合影,不同的照片還附帶不同的情話,順勢讓味全每日C果汁成功賣脫銷。
當然,AR營銷的核心在於契合產品希望轉達給消費者的信息。上述提到的AR營銷的典型案例,往往都是大型品牌的產品,這些品牌往往有著專業的廣告部門或者長期專業的公關公司,對於AR營銷的前置策劃,往往來的比VR營銷更為專業和詳細。
新科技只是手段,讓營銷歸於營銷
綜合來看,AR營銷相比於VR營銷,在本質上都是為產品服務,但區別在於VR營銷的核心在於展示產品,而AR營銷的核心在於影響消費者決策或是固化品牌理念。但無論是哪種營銷,都是基於產品特性去選擇,而非為了一種新奇的新技術進行強行的嫁接。
當我們看到如全息影像、聲光電、VR、AR日漸進入廣告領域時,廣告主最終是需要讓消費者驚呼這則廣告的新奇,還是真正去通過新技術了解品牌,了解產品?!這或許是廣告人在考量使用何種新技術之前,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brand@vrpin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