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神秘的北緯30度》的書,告訴人們,幾乎世間所有絕美的風景都在北緯30度線上。這條神奇的緯度線貫穿了四大文明古國,在這條緯線附近有神秘的百慕達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傳說中沉沒的大西洲,巴比倫的&34;,瑪雅文明遺址以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這是一條能引起人們極度關注的奇特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地帶。恩施大峽谷亦處於北緯30度的這條神秘線上。於是,我對它充滿了嚮往……
恩施大峽谷,是清江大峽谷一段,峽谷全長108公裡,面積達300平方公裡。恩施大峽谷景區,又取其沐撫一段,下有雲龍地縫,上有絕壁長廊,全長約35公裡。地形非常複雜,在這裡幾乎能找到喀斯特地貌的各種形態,峽谷內景色壯麗雄奇、神秘幽深,被專家譽為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難分伯仲,它隱匿於崇山峻岭之中,養育了27個少數民族。
喀斯特地貌在一般情況下是有絕壁者無峰林,有峰林者無絕壁,而恩施大峽谷不僅兼而有之,且面積大,品質高,既有萬丈懸崖凹陷於叢林之中,也有四面絕壁突於林峰之上,更有20多公裡長的「U型」裂谷地縫,此景僅羅馬尼亞和中國恩施特有,是典型獨有的喀斯特地質奇觀。
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了很長時間,來到峽穀穀底時,眼前的景觀讓眼前一亮:群峰伏起,多以一種決絕的方式離地高聳,崖壁如削,巖理縱切;高聳入雲的絕壁延綿數十裡,猶如一扇巨大的屏風矗立在天地之間,讓人肅然起敬。
【遊】雲龍河地縫
峽谷狹窄成了一條縫隙,長不見頭尾,深不見底,垂壁直下,寬不過十餘米,植被茂盛,狹窄處兩岸樹冠幾乎在空中相接,所以在遠處,根本看不出這山地間還有一條峽谷——這就是「雲龍河地縫」。
恩施大峽谷古稱沐撫大峽谷,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不同於因為地殼板塊運動而形成的東非大裂谷;也不同於因為流水衝刷切割而成科羅拉多大峽谷,雲龍河地縫是水溶蝕而成的。上古時期,地縫還是條暗河,在地下溶洞中潛流,地表又有多條溪流瀉入暗河,形成地下瀑布。萬億年來,流水不斷溶化地表石灰巖,終於暗河的頂蓋坍塌,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從高處俯瞰地縫,樹木蔥蘢並無異樣,但行至地縫邊緣,才陡然驚覺這深藏地下的狹長峽谷裡別有洞天,因地勢自上而下的飛瀑隨處可見,內壁上被鈣化物衝刷累積的石灰巖形態各異。
雲龍河地縫是一道地質奇觀,全長約3.8公裡,斷面呈深「U」型,最深處超過100米,最窄處不到10米,兩側絕壁陡峭,瀑布飛瀉,縫底雲龍河潺潺淌過,水質清澈見底,縫壁茂密的灌木相互掩映,以險、俊、奇、幽的自然景象展現在人們眼前。
沿著垂壁上的棧梯下到地縫中去,一股潮氣襲來,只見底下幽藍的澗水在亂石間蜿蜒,抬頭看看天,只是一條蔚藍的縫隙。譁譁的水聲很大,不是來自山澗中流水,而是來自於一條瀑布,從近百米高的地面瀉下淵谷。
峽谷中的百裡絕壁、千丈瀑布,被譽為「地縫飛瀑」,仿佛一片飄落的白紗,美不勝收。
地縫兩岸是陡峭的懸崖,絕壁上飛瀑直下,縫底是潺潺的流水,炎炎夏日,清涼撲面而來。
棧梯並不到澗底,淵谷深處的崖壁上修有一條棧道。棧道沿著崖壁拐彎,幽暗的風景在變化,又一條瀑布從地面瀉下,在半空被一塊凸出的巖石阻了一下,濺起一蓬珍珠,細小的水霧飄到臉上,無比快活。
峽谷拐彎處,地面的縫隙變寬,陽光射下,在水霧中幻出一弧七彩虹影。
隨步梯行至谷底,天空漸成一線,生命渺小與宇宙宏遠的感慨,與平地感觸相比來得更強烈。
【遊】一線天
各處景區都有名為「一線天」的地方,大抵都是兩崖狹窄的通道,抬頭望天只餘一線。但恩施大峽谷的一線天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線,兩邊的高崖扭曲著衝向高天,又長,道路在一線天中拐彎,光線突然幽暗仿佛進入山洞,壁石亂牙交互,窄處側身難過,即奇又趣。
【遊】峽谷棧道
出了一線天,就上到絕壁長廊了。與太行的逶迤不同,長廊所在的山壁一側如刀砍斧鑿峭立,突兀聳立於周邊山叢之中,因其侷促而更覺驚險。
棧道共有七道彎八道拐,寓意是:路七彎八拐,心始終如一。站在棧道上,上不沾天,下不沾地,前後不見出口坦途,走起來步步驚心,卻又是一步一景。
行走在懸在陡峭山壁上的棧道上,看到身下萬丈深淵,抬起頭來卻看見頭頂還是高聳雲端的山尖,那種感覺真是特別。蜿蜒的棧道,伸向遠方,就像我們內心的小徑,誰知道會通向心底的哪處禁地?
景隨路轉,忽爾絕壁萬丈,忽爾孤峰獨聳,忽爾奇石疊現。大峽谷喀斯特地貌的石頭挺有特點,全是起著橫絲、薄薄的一層一層齊齊的疊著。像不像家裡烙的千層餅?
恩施大峽谷景區的奇境中有許多詭異的山峰——與其說是山峰,不如說是峰柱——孤立百丈,不依不靠,如同巨大的火箭直指蒼穹,好像隨時就要倒計時點火離開地球——也許它們根本就是從外星球來的。
迎面數峰奇峻,羅馬柱一般聳立,山體巖壁多半裸露,峰頭頂著植被。
一炷香
一炷香,大峽谷的鎮谷之寶,神之聖地!我更佩服石頭上面那幾根樹,站在巨人肩膀上而不感到心寒,多麼豪邁啊。
一炷香 大峽谷裡有一根高達150米的擎天柱,直徑僅4米,堪稱世界奇觀。它傲立群峰之中千萬年,風吹不倒,雨打不動,它的存在,似乎違反了力學原理,有一瞬間我甚至認為它是某個異次元空間與我們的空間在某一個維度相交時呈現給人們的幻象。
「一炷香」為什麼高達100多米而不倒?專家們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出結論,原來,「一炷香」的巖層很密,在化學沉積層之間的沙石層很薄,使整個巖石形成了一個結實的整體,所以不容易倒塌。
鞠躬松
鞠躬松是恩施大峽谷的五大奇觀之一,不同於天下聞名的黃山的「迎客松」,鞠躬松以低調的鞠躬姿態,代表了恩施人民對遠方的遊客的歡迎和恭送。
玉屏峰
走了一段,喘息之間上望,峰頂之上又有群峰,絕壁之上還有絕壁。不遠處一座屏風矗立眼前,果然為其起名玉屏峰。
走進大峽谷,同群山齊呼吸,與群山化為一體。
站在高處,放眼望去,百裡絕壁、獨峰傲嘯,峰叢層疊。
一陣清風拂來,神清氣爽。舉目遠眺,峰巒如奔,碧水東流,水為山增色,山為水之廊,相互映襯,如潑墨長卷;俯首峽谷,溝壑縱橫,層嵐疊嶂,馬路如長線,房舍成積木,風情各異,猶微型盆景。
站在峰頂絕壁邊的踏浪亭上憑欄一望,如從天界下視,萬裡江山橫陳眼底,視野無比的廣闊,讓人心胸臆間頓生無盡的豪氣。
極目眺望,上山時經過的奇險幽深的地縫現在看去猶如一條細細的黑線,莽莽蒼蒼的山川在眼底一直鋪陳到天盡頭,無數的村落星星般散布在青蒼的山間,一片煙雲飄來,讓人不由自主地抓緊欄杆,生怕自己會隨風而去。
【獨白】
恩施大峽谷,既「壯」又「險」,每一寸都是不舍的風景,漫步其間,總有一塊怪石,一片奇峰讓人眼睛一亮,峰迴路轉,它們又變了一個模樣換了一種風採。北緯30度上的大峽谷,神奇又美妙!
地縫、絕壁、峰叢,是恩施大峽谷景區的三大要素,單獨來看,也許在別的景區也能見識,但這三種奇觀匯於一處者,恩施大峽谷是絕無僅有。
空曠的山谷中,不時傳來一兩聲遊人的吶喊聲,響徹谷底。興致來時我也想放聲大吼一聲,將所有的能量都發洩出來,卻最終什麼也沒喊出來。早已習慣了壓抑內心的衝動,只能在心底裡低聲吟唱。
走完全程後,我總的感覺,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艱難。當你爬上懸崖峭壁,或極目遠眺或俯瞰山下,開闊的視野和獨特的美景只會讓你的疲憊一掃而光,興奮、汗水則是成功挑戰自我後的最好證明。也許這時才會真正體會到暢遊、穿越的真正含義。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走馬恩施(三)神農溪水潤巴東》